大视野类论文范例 跟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大视野小总结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关于免费大视野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大视野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大视野小总结

高 放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2)

摘 要:自从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新发展造成劳资两大阶级对立以来,社会上就开始出现两大运动:即工人反对资本主义剥削与压迫的自发工人运动和先进知识分子揭露资本主义罪恶、向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出版的《乌托邦》是空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起点,迄今正好500年.工人运动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在长达330多年之间没有联系或者极少联系,直到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把乌托邦社会主义转变为科学社会主义,并且以科学社会主义指导国际工人运动,从此才开展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包括建党、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样三部曲.从全球大视野来看,近170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有过五次大发展:即19世纪中叶的第一次大发展,19世纪60-70年代的第二次大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第三次大发展,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四次大发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五次大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这五次大发展之后都有过五次大挫折.这表明世界上只要存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必然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波浪起伏、新潮迭涌、迂回曲折、逐步前进.只要我们善于重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真正向前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切实清除乌托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历史影响,彻底纠“左”、坚决防右,就必能促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顺利发展.只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成功就必能大力推进世界社会主义.21世纪一定还会出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第六次大发展.

关键词:乌托邦;科学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五次大发展

中图分类号:D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55(2016)04-0050-22

收稿日期:2016-05-04

作者简介:高放(1927-),男,福建长乐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运动的起源

最早提出空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的是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1478-1535).他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曾在牛津大学等校学习法律专业.他23岁也当上律师,26岁当选议员,32岁担任伦敦市副司法行政官,37岁被英国政府派往欧洲大陆担任外交谈判的代表.他在从政中目睹社会种种黑暗面,愤世嫉俗,于1516年38岁这一年用当时知识界常用的拉丁文写成《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一书,以后简称《乌托邦》.此书由他的密友伊拉斯谟帮助于1516年12月下旬在比利时卢文城出版,迄今正好500年.这本金书形象而又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圈地运动“羊吃人”残酷剥削农民和工人的罪恶,以文学游记形式描述了海外仙岛理想社会的胜境.在那里财富充足,实行公有制,按需分配,不用货币,金属用以铸造马桶便器,行政长官都是选举产生,没有特权,人们集体劳动、集体生活,每天只要劳动6小时,在食堂用餐,业余学习、娱乐丰富多彩,家家户户过着幸福、美满生活,社会秩序井然,和谐共处一堂.《乌托邦》开创了空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时代,它是早期工人阶级的社会理想在知识分子笔下的反映,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自16世纪欧洲率先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来,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即由私人资本家雇用劳工集中在手工工场和工厂中采用新式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国、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国家逐步发展起来,社会上也就出现了两个新的对立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以蒸汽化为标志的现代第一次科技革命固然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社会面貌的大变化,但是也造成了社会的新矛盾,主要是劳资两大阶级的两极分化,少数资本家越来越富有,广大劳工因受剥削与压迫越来越贫困、越受苦.为了解决这个新的社会矛盾,社会上开始产生两种运动:一是劳工阶级反抗资本家阶级剥削与压迫的工人运动,另一是知识界先进人士探求用一种更新更高的社会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大约在长达3个多世纪之久的时间里,这两种社会运动是并列发展的,彼此没有或者极少有联系.早期工人运动的突出事件主要有:1539年法国里昂印刷工人持续5个月的罢工,1649年英国伦敦军械厂工人的罢工,1729年荷兰织呢业和造船业工人的罢工,1831、1834年里昂工人的起义,1838、1842、1847年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等等.空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潮的代表作在1516年英国莫尔的《乌托邦》之后,还有1623年意大利康帕内拉的《》、1619年德国安德里亚的《基督城》、1652年英国温斯坦莱的《自由法》、1755年法国摩莱里的《自然法典》、1776年法国马布利的《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1825年法国圣西门的《新基督教》、1829年法国傅立叶的《新世界》、1844年英国欧文的《新道德世界》等等.总之,经过3个多世纪的各自发展,工人运动已经由自发的分散的经济斗争提高到自觉的要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运动已经由文学形象的空想描述,法律制度的理想规定,提高到试图从科学规律来加以论证并且从事实际试验.

到19世纪40年代,工人运动和知识分子的空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运动都已达到一个新水平.这时两个德国知识青年的先锋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积极投身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和科学研究,于1842-1846年间实现了阶级立场、世界观和政治观的转变,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1847年他们参与了第一个共产主义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改组和创建工作,从此开展了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这个群众性的革命运动是先进知识分子及其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主要肩负着三大历史任务,也可以说构成三部曲:即建立政党、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马克思、恩格斯和后来的列宁等人本来以为19世纪和20世纪就可以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实践证明他们对资本主义的生命力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力估计过低,而对无产阶级的战斗力和的领导力估计过高.实际上,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先后取得了五次愈益增大的发展,同时又遭受到五次重大的挫折,尤其是1989-1991年苏联东欧剧变最近这一次重大挫折损失惨重,其经验教训特别值得我们认真重新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屡受挫折是有客观条件不够成熟和主观力量不够强大等多方面原因.从指导思想来看,笔者认为乌托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对后人还深有影响,所以后人屡犯急于求成的“左”的错误,也犯过错失良机的右的错误.所以必须切实消除乌托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影响,彻底纠正根深蒂固的“左”,坚决防止右,这样才能为推进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第六次大发展增长智慧,应对良策.

二、19世纪中叶世界社会主义

运动的第一次大发展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第一次大发展、第一个大浪潮是在1847-1852年间,主要成就是建立了第一个,广大工人参加了1848-1849年欧洲革命,巴黎工人于1848年6月进行了第一次夺取政权的工人起义.

1847年6月2日在伦敦召开德国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改组代表大会,亦即共产主义者同盟(以下简称共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的诞生,这标志着世界共运的开端.第一个约有400个党员,主要是德国人,还有英、法、比、荷、瑞典、瑞士、美国七国人士参加,曾在欧美八国建立了地方支部组织.这次大会通过了新章程,确立的组织原则是制.章程规定党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实行年会制,委员会只是党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党的各级领导人都要通过选举产生,并且可以罢免,党的各级执行机关至少每两周开会一次.党员要保守党的机密,服从党的决议.同年底在伦敦召开的第二次党代表大会主要讨论了党纲问题,决定委托党的思想领袖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正式的党纲公之于世.1848年2月24日第一批发行的《宣言》这一划时代的光辉文献,既是世界共运的纲领,又是马克思主义的袖珍百科全书.这本约2.5万字的小册子具有无限、永恒的魅力,因为它博大精深,流光溢彩.它不仅揭示了当时欧美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和种种弊端,而且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科学真理和美妙、光辉的社会理想.它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在该书1883年德文版序言和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反复作了精辟的说明.可以简要概括为这样三点:第一,任何一个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和社会结构是决定这个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基础,也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二,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第三,到了生产力得到高度发展之时,就必须而且可能消灭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使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得到解放.这三点贯穿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动力和主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和助动力.生产力初步发展到有剩余产品时才会产生阶级;生产力从青铜器到铁器、再到机器的使用,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生产力达到自动化和共同富裕的高度时,才能消灭阶级.阶级消灭、人类解放之后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呢?《宣言》简明地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P294)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1卷中,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和人的最高理想更精炼地概括为“自由人联合体”6个字.这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精华.过去我们只强调《宣言》中的“阶级斗争”“暴力革命”思想,只强调共产主义社会是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是不够全面的.共产主义最终是要使每个人的思想、言论和行动自由得到全面的发展.《宣言》在系统阐明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原理的同时,还深刻批判了当时欧美流行的种种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潮——反动的社会主义(包括封建的社会主义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以及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由于“在1847年,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的运动,而共产主义则是工人阶级的运动”,[1](P257)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当时采用共产主义这个名称,而忌用社会主义.到60年代,由于广大工人也转向信奉社会主义,所以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这两个名称已经通用.自1872年以后,马克思、恩格斯也把自己的学说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科学共产主义也成为同义语.由于《宣言》阐发了客观科学真理和崇高社会理想,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因而这本经典文献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迄今已被译为200多种文字,出版了1000多种版本,传遍世界五大洲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指引着世代亿万人民群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

第一个的创建及其纲领的公布,正好迎来了1848年欧洲革命.这一场革命波及法、德、奥、意、波、捷、匈、罗八国,从性质上看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革命.但是这时无产阶级已经开始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并且刚刚建立了第一个.因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积极参加了革命斗争,在革命中打下了自己深深的烙印.2月24日以巴黎工人为主的起义群众推翻了七月王朝金融贵族的统治,成立了各派联合的临时政府,在11名政府成员中有2名工人代表,宣告成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国二月革命胜利后,3月11日在巴黎重新组建了共盟委员会,推选马克思为主席,恩格斯等为委员.新中委立即准备返回德国推进革命.3月18日柏林爆发有工人参与的群众起义,29日成立自由派内阁.3月下旬至4月初,共盟组织带领近400名德国工人(大部分是盟员)返回国内投身革命,分别参加运动和团体,成为革命运动的左翼,善于把秘密斗争与合法斗争相结合,尽量争取群众并提高群众觉悟,为把革命逐步推进到社会主义革命作准备.6月1日马克思创办并担任总编辑的《新莱茵报》在科伦问世,它作为派的机关报,坚持要建立统一不可分割的共和国,尽力发挥了宣传、鼓动和战斗的作用.共盟中委威·沃尔弗自1849年5月起还当上了法兰克福国民议会议员,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人议员,在议会中充当人民喉舌.5-7月间德国南部几个城市纷纷爆发起义,许多盟员积极英勇战斗,壮烈牺牲.恩格斯还参与了起义的领导.德国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又先后会聚伦敦.法国在1848年2月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步激化.资产阶级政府在解除工人武装之后,又于6月21日解散国家工场,使10万工人失去工作.这样激起巴黎4万工人于22日举行武装起义,提出建立“的社会共和国”的口号.街垒战进行了4天,终于被装备精良的20万政府军镇压下去.巴黎工人的六月起义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第一次大搏斗.

当欧洲革命浪潮低落之后,共盟于1849年8月在伦敦重建委员会,重新在英、法、德、美等国建立地方基层组织,1850年3月创办《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月刊,作为共盟的机关刊物,既总结革命经验,提高认识,又分析当前形势,指导斗争.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等论著中,对无产阶级革命、工农联盟、无产阶级、不断革命等一系列问题都有了新的认识.但是在内部有维利希、沙佩尔等少数人犯急性病,主张“必须马上夺取政权”,多数人不同意这样盲动,终于导致分裂,于是党于1850年11月不得不把他们开除出党.党内危机刚克服,又遭到德国反动政府加紧迫害,党的机关刊物于年底被迫停刊,各地地下组织也屡遭破坏,很多领导人被捕.1852年10-11月在科伦对人进行审判.这样共盟只好于11月17日被迫宣告解散,“它的各个单独的成员仍然继续不声不响地”[2](P407)埋头苦干,准备迎接共运新的到来.

总之,世界上第一个只存在5年5个多月,但是它发表的党纲——《宣言》具有不朽的划时代意义,它在党章中确立的制原则以及在建党、创办报刊、建立群众组织、开展群众工作,进行武装斗争、议会斗争、法庭斗争等方面都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当时法、德等国工人阶级的力量都还微弱,不可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然而终究在革命斗争中显示了工人阶级的独立作用,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证明了蒲鲁东、路易·勃朗、哥特沙克、维利希等各种社会主义流派和右倾、“左”倾的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错误的.恩格斯晚年回顾历史时指出:“1848年革命虽然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但它毕竟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了道路,为这个革命准备了基础.”[1](P269)实际上,1848年时自由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发展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的主客观条件均不成熟,第一个和新登上政治舞台的无产阶级在火热的革命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

三、19世纪60-70年代世界社会主义

运动的第二次大发展

欧洲1848年革命打击了封建主义,为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整个50年代的特点是政治反动、工运低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无产阶级队伍普遍壮大.60年代,工运重新高涨.这样在1864-1871年间出现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第二次大发展、第二个大浪潮,主要成就是建立了第一个带有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国际组织——国际工人协会和第一个工人阶级国家政权——巴黎公社.

60年代初欧洲很多国家罢工斗争迭起,各国工人支持1863年波兰人民反对沙俄压迫的民族起义.这促成了1864年9月28日在伦敦成立国际工人协会,到90年代人们才把它称为第一国际.在马克思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中明确提出:“夺取政权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使命.”为此他们“都在努力从政治上改组工人政党”.[3](P606)实际上在第一国际时期只建立了德国社会工党(1869年8月),该党当即宣布自己为第一国际德国分支,积极参与第一国际的活动.第一国际在欧美16个国家建立有联合会组织,包括成员约40万人.在马克思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确立了制的组织原则,规定每年召开全协会工人代表大会,亦即实行最高权力机关年会制,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总委员会由选举产生,再从总委员会中选出总书记和各国通讯书记等,总委员会要发表定期报告,各国的联合会组织拥有自主权.可是在工人阶级未掌握政权的情况下,实行年会制是有很大困难的.第一国际在它存在的12年间只召开过五次代表大会,即日内瓦大会(1866年)、洛桑大会(1867年)、布鲁塞尔大会(1868年)、巴塞尔大会(1869年)和海牙大会(1872年).1865年和1871年在伦敦还召开过两次代表会议.1870年和1871年因发生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革命而未能召开代表大会.1872年海牙大会之后因总委员会从伦敦迁往纽约,远离欧洲,第一国际实际上已很少活动,到1876年7月15日在费城召开代表会议,正式宣布解散.第一国际是在国际范围内实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国际主义原则的最初组织形式.由于法国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英国工联主义的改良主义、德国拉萨尔的投降主义、俄国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等等,在工人中还有较大的影响,而第一国际是包容各派工人的联合组织,因此马克思主义者在国际内部(在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总委员会上)就合作社、工会、妇女儿童、限制劳动日、所有制、政治斗争、民族解放运动、普选权、继承权、国家政权等等问题进行讨论和决策时,不能不对各派社会主义者展开原则性的斗争.在1868年之前以反对蒲鲁东主义为主,之后以反对巴枯宁主义为主.在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取得了较多胜利,通过了一批较为正确的决议.第一国际不仅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阶级中的影响,而且支援了许多国家的工人运动和波兰、爱尔兰等民族解放运动以及亚非拉的殖民地解放斗争,尤其是为支持巴黎公社革命做了大量工作.

第一国际虽然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了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使命,但是仅有巴黎工人于1871年3月18日夺取政权,仅维持72天,于5月29日被扑灭.法兰西第二帝国于1870年9月因在普法战争中失败而被人民推翻,新建立的资产阶级政府继续推行卖国投降政策,并且对无产阶级实行暴力进攻,下令解除工人武装.法国的国际工人协会联合会等就被迫仓促于1871年3月18日自发起义夺取政权,建立了巴黎公社.领导巴黎公社的主要是布朗基派和蒲鲁东派,他们犯了没有坚决镇压反革命、没有及时向凡尔赛的反动军队进军、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没有取得外省市工人起义响应等错误,因而招致失败.但是巴黎工人以冲天的革命精神终于首创了新世界,首创了工人共和国的雏形.由巴黎工人和人民群众直接普遍选举产生由64人组成的巴黎公社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实行议行合一,自己立法、自己执行、自己司法、自己监督,不称职者选民随时可以罢免;所有 公职人员都不享有任何特权,其工资最高不得超过熟练工人.最高工资为每年6000法郎,最低工资为1200法郎,相差只有5倍.选举罢免和取消高薪,这是铲除有史以来官僚特权阶层的两个最有效办法.恩格斯晚年还指出:巴黎 公社“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而采取了上述“两个可靠的办法”,这使得它能够成为“新的真正的国家政权”.[4](P12-13)巴黎公社仅凭这两项措施就使后人望尘莫及,促人猛省,况且它还并非一派垄断国家政治权力,而是开创了独特的多派合作制,即布朗基派、蒲鲁东派、新雅各宾派和马克思派四派联合执政.在决策中各派协商、平等争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付诸实践.巴黎公社奇迹般地改造了城市,市容焕然更新,街道市场改观,政府衙门拆除,人民团体林立,群众集会频仍,民俗风气骤变,社会秩序井然,禁止,取缔卖淫,打击酗酒,清理陈尸;花天酒地大减,偷盗几乎绝迹.公社还把逃亡业主的工厂交给工人管理,在卢浮军械修配厂首次试行工人管理制,由公社代表、厂长、工长和工人选出的代表组成工厂管理委员会,工人有效行使选举权、监督权和罢免权.在巴黎公社委员中第一国际会员有37名,超过一半.巴黎公社期间,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多方号召各国工人尽力声援公社,多次向公社领导提出决策建议.5月30日总委员会发表了马克思执笔的题为《法兰西内战》的宣言,对公社的经验作了深刻的总结.其中指出:“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4](P58-59,81)巴黎公社是第一国际历史中最光辉的篇章,是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有机结合的最早的典型,是19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最高成就.公社失败后,欧洲工人运动又陷入低潮.资产阶级政府鉴于1848年和1871年巴黎工人两次进行街垒战的经验,决定拓展巴黎街道,使得工人的城市武装起义再也难以举行.1878-1890年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执政期间,一方面加紧迫害无产阶级,另一方面开始执行社会保障法律,对工人工伤、养老、失业等给予关照.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也都仿行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两面政策,旨在使工人远离革命,顺从改良.

四、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世界社会主义

运动的第三次大发展

19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第三次大发展、第三个大浪潮兴起于80年代中后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其主要成就是建立了第二国际,1905年俄国爆发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革命.

巴黎公社失败后,世界资本主义进入了较为和平发展的时期.这时兴起了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现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浪潮,出现了电力工业、电信工业、汽车工业、飞机工业等新产业部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也发生了新变化.自由资本主义逐步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欧美工人运动经过十多年沉寂之后,到80年代中后期又活跃起来,而且扩展到东欧的俄国和东亚的日本等更广阔的地区.欧美许多国家自70年代中期起纷纷建立了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政党.这时建立的工人政党都不再称为,而是称为社会党、社会党或工人党,因为这时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已是同义语,人们更常用社会主义;有不少国家还面临完成主义革命的任务.1869年建立的第一个民族国家范围内的工人政党称为德国社会工党,随后建立的有1874年的奥地利社会工党,1875年的葡萄牙社会党,1876年的丹麦社会党和美国劳动人民党,1878年的捷克-斯拉夫人社会工党和墨西哥社会党,1879年的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和法国工人党,1881年的荷兰社会同盟,1882年的意大利工人党,1884年的英国社会同盟,1885年的比利时工人党,1887年的挪威工人党,1888年的瑞士社会党,1889年的瑞典社会工党.第一批社会主义政党在各国参加合法斗争(办报刊、联系工会、利用议会讲坛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它们深感有必要加强国际联系,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经过德、法两党筹备,于18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100周年之际在巴黎召开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宣告建立新的国际.颇为有趣的是,新的工人国际始终并未有过正式名称,偶尔称为“社会国际”,或者笼统地称为“国际社会党”.到1907年才自称为第二国际,以区别于1864-1876年的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第二国际是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参加第二国际的有30个社会主义政党,党员数量约300多万人.第二国际是较为松散的国际政党联合组织,它不曾发表过成立宣言或共同纲领,主要是通过几年一次的国际代表大会就某些重大问题作出决议,作为各国党行动的依据.直到1900年才成立国际的常设机构——社会党国际局和书记处,设在布鲁塞尔,它也只是联络机构,而不是强有力的领导核心,集中的程度很低.1907年才正式通过章程,组织原则还是制,规定每个国家或民族的工人政党组成一个支部,在每次国际代表大会召开之前4个月向国际局提交提案,在代表大会上各个支部依据其党员数量和工会、合作社的力量等因素拥有2-20票不等的表决权,在代表大会闭会之后由国际局继续承担代表大会赋予的职责.章程并未规定代表大会实行年会制,通常是每隔二三年或三四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第二国际存在的34年间,共举行过10次代表大会:即1889年巴黎大会,1891年布鲁塞尔大会,1893年苏黎世大会,1896年伦敦大会,1900年巴黎大会,1904年阿姆斯特丹大会,1907年斯图加特大会,1910年哥本哈根大会,1912年巴塞尔大会,1920年日内瓦大会.在前9次大会上曾经就工资工时和劳动保护、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废除常备军和实行全民武装、反对战争和军国主义、反对殖义和实行民族自决、党的统一、夺取政权和参加政府、工会合作社和妇女等问题作出正确或基本上正确的决议,推动了欧美工人运动的发展,尤其是在推动合法斗争方面起过重大作用.在1889年巴黎大会上决定每年5月1日“作为永久规定的日子”,“组织大规模的国际性游行,以便在一切国家和一切城市,劳动者都在同一天里要求执政当局从法律上把工作日限制在8小时以内”,[5](P9)并实现其他的工人权益.从此五一节成为全世界劳动者共同的节日,成为全世界无产者在实际行动上联合起来的新形式.第二国际还于1910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妇女代表会议上决定,为纪念美国纽约女工1908年3月8日争取改善女工处境的游行斗争,把3月8日定为国际妇女节,号召各国妇女为争取妇女解放而斗争.规定国际劳动节和国际妇女节,这是第二国际两个不朽的历史功绩.在第二国际成立之前已建有16个工人政党,在它成立之后又建有17个工人政党,大多加入国际活动.这就是1890年的匈牙利社会党,1891年的保加利亚社会党和澳大利亚劳工政治联盟,1892年的圣马力诺社会党和意大利社会党,1893年的罗马尼亚社会党和波兰与立陶宛王国社会党,1896年的阿根廷社会党,1898年的俄国社会工党,1899年的芬兰工人党,1900年的英国工党,1901年的法国社会党、法兰西社会党、美国社会党和日本社会党,1902年的卢森堡社会主义工人党,1903年的塞尔维亚社会党.由上可见,英、法、美等国曾经建立过不止一个工人政党.第二国际1904年阿姆斯特丹代表大会为此作出决定:“每个国家必须建立一个像统一的无产阶级那样的独一无二的社会党,以便与资产阶级党派相对抗.”[5](P130)1905年法国社会党据此实现了统一.但是后来长期的实践证明,由于各部分工人利益不同、观点不同,一个国家很难硬性规定只许存在一个工人政党.这里还要顺便提及,1905年5月孙中山访问布鲁塞尔时曾经会见第二国际书记胡斯曼,提出要求吸收他领导的兴中会加入第二国际,并派代表出席预定于1907年在斯图加特召开的国际代表大会.随后孙中山忙于国事,未能派代表出席.直到1914年5月孙中山还写信向社会党国际局求援,希望第二国际派遣“优秀人材到中国各部门服务,助我一臂之力”,“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① 可是信发出后3个月,即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二国际就停止活动了.另外,1911年江亢虎成立中国社会党,1912年沙淦等人从中退出,另组纯粹社会党.这两党都曾申请加入第二国际.国际局按照1904年阿姆斯特丹大会的决定,要求它们先要联合起来再履行一定的手续.由于这两个党于1912、1913年先后被袁世凯政府查禁,也就无缘加入第二国际.

在第二国际中实际上居领导地位的是德国社会党.德国党最早建立、在合法斗争中取得成就最大,拥有李卜克内西、倍倍尔这样有威望的领袖,因此在第二国际历次代表大会上举足轻重,影响巨大.但是德国党的大党主义也很突出,不时干涉俄国党等其他党的内政.而且德国党受修正主义侵蚀严重,要对第二国际的破产负主要责任.在第二国际中后起的俄国党独树一帜.1898年俄国党建立后,领导人当即被沙皇政府逮捕,各地方组织陷于分散瘫痪状态.列宁于1900年从流放所出来后流亡国外,着手重新建党.他反对崇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强调要向工人灌输科学社会主义,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1903年在国外召开党的二大时出现布尔什维克(俄文音译,意为多数派)和孟什维克(俄文音译,意为少数派)两派.孟什维克认为俄国党应与西欧社会党一致,党组织采取松散性,党员可以不参加党的一个组织,未必要服从党的纪律,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可由资产阶级领导,或者无产阶级与之平行领导,等待将来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则主张俄国党要在沙皇君主专制统治下从事秘密斗争,应按集中制原则建党,党要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党员必须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党和各级党委要有高度权威,党内要建立垂直系统,集中领导.虽然从1906年起列宁同意改用“集中制”的提法,但是重点还是强调集中制,因为党处于地下斗争环境,公开性与选举都无法实现.列宁还主张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应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依靠工农联盟,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由工农转变为无产阶级.1905年1月俄国爆发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1月间工人的游行遭到沙皇政府镇压后,革命斗争烈火燎原.工人的政治罢工和游行不断,农民起义接踵而起,6月“波将金”号装甲舰的水兵也举行起义.到10月发展为全俄总政治罢工,产生了工人代表苏维埃(俄文音译,意为会议)这种新型的群众性政治组织;12月莫斯科等地爆发工人武装起义,农民和各被压迫民族也参加进来.结果都被沙皇政府残酷镇压下去.1905年俄国革命是20世纪人民革命的第一声春雷,是第二国际时期的唯一一次大革命.它对欧洲工人运动和亚洲的觉醒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第二国际内部左、中、右三派的分化.

第二国际内部一直存在着思想斗争.它前期主要继续反对无政府主义,后期主要反对修正主义.19世纪末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德国党内出现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派,要修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鼓吹通过点滴逐步改良,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时第二国际各党大多出现左、中、右三派:即修正主义派,左派坚持革命原则,中派居中调和.结果在党内逐渐得势.到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德国党带头,大多数党纷纷转向支持本国资产阶级政府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号召各国无产阶级互相残杀.由修正主义发展到社会沙文主义(即口头上标榜社会主义,实际行动上主张沙文主义,即支持本国资产阶级政府对外扩张争霸),这样就导致第二国际在政治上思想上破产.只有俄国布尔什维克和保加利亚党紧密派以及塞尔维亚社会党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立场,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第二国际大多数政党所犯右倾修正主义、沙文主义的错误,使各国无产阶级错失革命良机,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有史以来的最大挫折.1848年欧洲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和1905年俄国革命的失败,都是外部敌人的镇压使然,而这一次的大挫折却是由于内部领导和群众深受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沙文主义思想影响所造成的.由此可见,工人阶级政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何等重要!列宁在第二国际背叛后,曾热烈号召各国党的左派要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与、中派划清界限,要重新建党,要脱掉社会党这个“肮脏的衬衣”,改称,要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以重新振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列宁还论证了自由资本主义已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和最后阶段,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社会主义不可能在欧美发达国家同时取得胜利,而可能在较为落后的俄国一国首先胜利.列宁还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区别开来,把社会主义界定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由于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初国际工人运动和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列宁主义.

五、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

社会主义运动的第四次大发展

俄国于1861年自上而下废除农奴制之后,资本主义才获得较快发展.到1913年现代工业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2.1%.国内存在沙皇专制制度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大俄罗斯主义统治与各被压迫民族的矛盾.1905年人民革命被镇压之后,这四大矛盾依然存在.1914年7月沙皇政府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腐朽的军队屡打败仗,这就更加深了国内矛盾,终于在1917年2月爆发第二次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资产阶级组成临时政府后,工人和起义士兵还掌握有武装和苏维埃政权.俄国出现了非常特殊的资产阶级政权与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布尔什维克党主张乘胜前进,争取群众,反对临时政府,依靠苏维埃政权,争取由革命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孟什维克党则要在政府中与资产阶级合作,准备召开立宪会议,使俄国走资本主义宪政之路.可是资产阶级政府继续推行帝国主义战争政策,无法解决广大人民迫切要求的“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而且还于7月间镇压了游行的工人群众,同时还要解除工人武装,取缔苏维埃政权.这样布尔什维克党只好积极准备领导工人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以其轰击冬宫的信号弹的炮声宣告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实现全部政权归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新型的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之初,首先通过和平法令,准备退出帝国主义战争,还颁布土地法令,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同时着手消灭封建等级制和大俄罗斯主义的民族压迫,实现男女平等和民族平等.苏维埃共和国在基本上完成革命任务之时把全部大工业和银行、铁路、商船和对外贸易等收归国有,开始采取社会主义措施.到1918年初,列宁鉴于俄国经济落后情况,主张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但是从1918年春后开始的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与国内反革命叛乱,迫使苏维埃国家转而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中小工业也实行国有化,对农民实施粮食征集制,城市居民凭证供应少量消费品,货币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大用处.这些战时应急政策实际上毫无共产主义内容.但是党的领导人却误以为这样可以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就其思想根源来看是背离科学社会主义,下意识地受到乌托邦共产主义的影响.

在国际方面俄国也犯了急于实现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错误.1918年3月俄国社会党带头改名为俄国(布尔什维克),这一年接着成立的有芬共、奥共、匈共、德共等新的.同年1月芬兰爆发革命,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政府,工人赤卫队夺取了赫尔辛基市政权,组成了人民代表苏维埃,宣布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人共和国.但是仅存在100天就被颠覆了.11月德国革命胜利,推翻了帝国政府,工人组织了柏林工兵代表苏维埃,随即召开全德工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到1919年1月举行第一次国民会议后,苏维埃的权力就被取消.2月成立资产阶级的魏玛共和国.广大工人奋起斗争.1919年1月10日至2月3日在不来梅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坚持25天;4月13日至5月1日在巴伐利亚也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只维持19天;3月匈牙利革命胜利,成立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保持最长133天.同年6月16日斯洛伐克也成立苏维埃共和国,存在一个半月.总之,1918-1919年间欧洲涌现纷纷建立苏维埃共和国的浪潮此伏彼起,滾滾不息.俄共急于在1919年3月成立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以完成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未竟的世界革命大业.4月间共产国际执委会在《告全世界劳动人民书》中竟这样充满自信地宣称:“伟大的共产国际在1919年成立了.让伟大的国际苏维埃共和国在1920年诞生吧!”[6](P66)这时列宁也认为“国际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已经为期不远了”.“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的成立是国际苏维埃共和国即将诞生的前兆,是共产主义即将在国际范围内胜利的前兆.”[7](P503,506)共产国际建立后虽然尽力加速甚至输出世界革命,但是为效甚微.因为它揠苗助长,违背客观规律,既对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力和调节力估计不足,又对各国无产阶级的战斗力和领导力估计过高.单是硬把俄国工人创造的“苏维埃”这种形式和名称搬到各国去,就注定了它是缺乏生命力的.直到1922年12月,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还把自己的国名改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这样一个既没有冠以民族名称也没有表明地理方位的史无前例的奇特的国名,表明俄共领导人还是把苏联看作世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的形式,指望将来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胜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之后,都会加入苏联.实际上这个指望落空了!这也表明苏联领导人长期并没有真正掌握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规律.

共产国际在加速世界革命方面并未取得成效,但是在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方面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共产国际帮助世界五大洲先后建立了66个共产主义政党,党员总数量约有400万人.1920年共产国际二大曾规定各国只许有一个,两个以上者必须合并.事实上很难完全做到.好几个国家的合并后加强了党内严重分歧和残酷斗争.共产国际是过度集权的各国的国际联合组织,各国都是共产国际下属的一个支部,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共产国际于1919年建立时在一大上通过了《共产国际行动纲领》,提出全世界无产阶级要奋起同资产阶级进行最后的决战,为建立国际无产阶级苏维埃共和国而奋斗.到1928年共产国际召开六大时才制定了正式的《共产国际纲领》,这时才具体地把进行世界革命的国家分为四种类型:第一,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如美、德、英等国,直接走向无产阶级;第二,资本主义中等发展的国家,如西、葡、波、匈等国,其中一些国家将由资产阶级革命迅速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另一些国家则属于无产阶级革命类型;第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国、印度等)和附属国(阿根廷、巴西等),只有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整个时期之后,才可能过渡到无产阶级;第四,在更落后的国家,如非洲某些地区,中心任务是进行反帝的民族解放斗争,如果无产阶级的国家能给以实际的强有力的援助,那么这些国家在民族解放胜利之后有可能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而向社会主义发展.实际上这些纲领到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之时,均未能实现.从共产国际的纲领可以看出,其指导思想还是背离科学社会主义,不自觉地受乌托邦共产主义影响,急于求成,不切实际.共产国际在1919年一大上来不及制定章程,1920年二大上才通过章程,接下来在1924年五大和1928年六大上又作了修改.其中都仿效苏联的做法,规定按照集中制的原则建党.起初写明国际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从一大到四大是遵守章程实行年会制.五大就隔了两年于1924年举行.这次修改章程已改为代表大会至少每两年召开一次.实际上隔了4年于1928年才开六大,又隔了7年于1935年才开七大,以后再没有开八大,直到1943年解散.章程赋予代表大会选出的执行委员会以很大的权力,它有权开除属于共产国际的某个党或党的领导人,也有权任命某个党的领导人,修改某个党的决议,执委会的决议各国党必须立即贯彻执行.执委会选出主席团、组织局和书记处负责日常领导工作.虽然章程中规定执委会的所在地由每次世界代表大会决定(在二大上荷兰人怀恩科普曾建议把执委会迁到挪威),实际上执委会始终设在莫斯科,这样便于苏共在其中掌握实权.共产国际从1919年3月建立至1943年5月解散,这24年之中只召开过7次代表大会,13次执委会.按章程规定执委会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实际上执委会并不遵守章程,从四大以后既未按期召开代表大会,又从不按期召开执委会.虽然国际设有监察委员会,实际上无权监督执委会.共产国际的大事完全由苏共掌权的执委会主席团起决定作用.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时由俄共(布)政治局委员季诺维也夫担任执委会主席,1926年7月他因与托洛茨基结成新反对派被开除出联共(布)政治局,同年12月被共产国际取消一切职务.随后共产国际执委会不设主席一职,改由联共(布)政治局委员布哈林担任政治书记处书记(实际上是第一把手).1928年9月他被联共(布)错定为右倾反党集团首领,1929年4月被解除在共产国际的一切职务.从20年代后期起主要由斯大林在共产国际中独揽大权.1935年以后虽然由保加利亚领袖季米特洛夫担任共产国际总书记,但是斯大林仍是国际共运的领袖和最高权威.共产国际在支援国际工人运动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在帮助各国的建立和成长,在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和侵略,在反对法西斯主义等方面都有过重大的功绩;但是它在指导思想上、路线方针上和组织措施上长期犯过“左”的错误,急于求成,急躁冒进,过多干预各国党的内部事务,各国党不能独立自主,对内斗争和对外斗争时常过火,有时也犯右的错误,在很大程度上贯彻苏共的对内对外政策,成为苏共推行大党主义的工具,给世界共运和社会主义运动也造成不少损害.对共产国际的功过,中国人是深有体会的.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于1921年建立,随后继续得到支援而成长和发展.共产国际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年以后在广大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1931年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直到1937年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才撤销苏维埃共和国.中国的苏维埃政权是共产国际发起的国际苏维埃运动中除苏联以外坚持时间最长、发展地域最广、拥有人数最多、取得成就最大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党内领导层中两次右倾和三次“左”倾错误均与共产国际的指示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左”的方针、教条主义、宗派主义、过度集权的领导体制、过火的党内斗争等流毒对我国影响既大且深.思想正是在接受共产国际的正确指导并巧妙地抵制其错误中,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独立形成,终于领导中国新主义革命在共产国际解散6年之后取得全国性的胜利.

共产国际内部斗争过火突出表现在紧密跟随苏共.1927年苏共把托洛茨基反对派开除出党之后,硬要在共产国际所属各国内普遍地开展对托派的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不善于区别对待,分化争取.这样就促使各国托派团结在托洛茨基周围,并于1938年在巴黎建立了托派第四国际,与第三国际分庭抗礼.在1943年第三国际解散之后,第四国际一直延续活动至当今.

共产国际外部斗争过火突出表现在对待各国社会党和社会主义工人国际上.原第二国际各国社会党内部左、中、右三派的尖锐分歧不仅表现在对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同态度上,而且植根于坚持革命路线还是改良道路.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和1918年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当权的各国社会党反对十月革命道路,反对苏俄的,反对欧洲新建立的领导的革命,主张通过议会斗争,参加资产阶级政府,或者单独领导政府,从事逐步改良.这些党于1920年7月在日内瓦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正式恢复第二国际的活动.各国中派则另建独立社会党或独立工党,并于1921年2月在维也纳开会另建社会党国际工人联合会,它被左派戏称为第二半国际.1922年4月2-5日,第二国际、第二半国际和第三国际三方面的代表在柏林举行联席会议,商讨筹备召开国际工人代表大会和工人阶级共同行动的问题.由于双方各执己见,互不退让,终未达成协议.到1923年5月第二国际与第二半国际合并为社会主义工人国际,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参加者有30个国家的43个和中派工人政党.该国际及其所属政党是在1923年欧洲革命转入低潮的形势下从事改良活动.共产国际不善于区别社会主义工人国际领导层中的不同派别,不善于区别其上层领导与下层群众,不善于区别其指导思想与具体政策,长期把该国际和各国社会党作为最危险的主要敌人来批判斗争,这样不利于在缺少革命形势的条件下争取受其影响的广大工人群众,不利于建立工人阶级统一战线.实践证明,共产国际与社会主义工人国际的对立,与社会党的对立,有利于法西斯政党上台执政,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取缔,后禁止社会党活动.到1940年5月德军占领布鲁塞尔后,社会主义工人国际也被迫停止活动.

共产国际的另一个重大功绩是动员、组织各国、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为保卫苏联、支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而斗争.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可以说是共产国际时期国际工人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最大成就.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布)和共产国际曾经指望由俄国人带头,很快掀起欧洲革命,取得世界革命胜利.到1921年俄国转入和平建设、欧洲革命开始转入低潮之时,列宁清醒地估计世界形势变化,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纠正急于求成的路线错误,提出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案.俄共(布)适时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而采取新经济政策.基于俄国经济落后的现状,列宁主张允许发展一部分资本主义经济,并且引进外资,实行租让制和租借制,让社会主义通过商品市场竞争学会逐步战胜资本主义.重要之点是工人国家要尽快追赶电气化的世界科技革命浪潮.他于1920年发表的名言是:“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8](P30)他还形象地指出:“蒸汽时代是资产阶级的时代,电的时代是社会主义的时代.”[9](P117)列宁还非常重视如何健全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问题.十月革命胜利、党成为执政党后,

大视野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大视野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大视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大视野杂志

2、西部大开发杂志

3、视野杂志

4、大科技杂志

5、健康大视野杂志

6、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