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建筑相关论文范例 跟校园既有建筑绿色适应性改造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免费有建筑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有建筑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校园既有建筑绿色适应性改造

金科伟,王薇

【摘 要】 随着我国建筑科技的发展和对可持续性建筑改造研究的深入,低碳环保的既有建筑改造实践越来越多.以安徽建筑大学科研楼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建筑现状的整理分析和已有改造案例的思考和借鉴,提出了校园既有建筑的适应性改造方案.方案以资源节约和功能适用为出发点,结合了地区经济和校区环境的发展现状,以及适宜的改造技术和方法,完成了改造设计.研究旨在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使用效率,实现建筑生命的延续,为校园既有建筑的可持续性探索提供依据.

【关键词】校园既有建筑;适应性;资源节约;功能适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实力得到很大提升,经济、科技等多个方面的整体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前列.但是鉴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城市膨胀发展的基本国情, 建筑产业发展模式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据英国 《金融时报》报道,2010 年,我国向新建筑项目的投入首次超越美国, 成为全球头号建筑大国. 进入21 世纪以来,由于建设量的剧增,在我国能源消耗占比额度中,建筑产业的占比额度值近乎 50% .随着大量资源低效利用,环境污染问题日渐加剧.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已经纳入到政府的日常事务中,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更是在 2014 年出台,为我国绿建事业的发展制定了新目标,提倡建筑产业向低能耗、低碳、绿色、生态等方向发展[ 1] .既有建筑改造实践作为当下较为有效的可持续性建设活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此次研究所选择的改造案例是位于安徽建筑大学北校区,紧邻学校图书馆的科研楼.相对于其他既有教育建筑而言,它更容易接触到,也非常具有当下多问题既有建筑的代表特征.因此,本文选择将它作为改造案例,从建筑使用性能和生态性能入手,进行如下的分析和改造.

1 项目概况及现状问题

1.1 概况

在整个安徽建筑大学北校区,科研楼建设时间相对较早,结构形式也以砖混结构为主.该建筑现位于学校教学C 楼和图书馆旁的草地之间,背面紧邻校园的主干道,东侧与风雨操场之间隔着一个矩形小广场,西面为图书馆前广场,与周边的建筑间距适宜.长方形建筑形体平行于校园主要规划道路设置,主朝向为西南方向(图 1).

建筑分为三层,为单面外走廊(南侧走廊)的空间布局, 整体形态为长方体, 建筑立面开窗简洁, 元素单一.建筑内部功能房间主要为建筑、规划和景观研究所.交通系统除每层走廊外,就是作为垂直交通核的楼梯,设计较为简洁(图 2).

1.2 现状问题

从调研获取的照片资料、建设概况和实地使用情况分析(图 3),该既有建筑现状问题较多,且呈现的各个部分又基本上相互关联.例如,前广场空间的设计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建筑采光通风的情况;建筑造型设计也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室内空间的品质等.现状问题之间相互关联的现象在其他既有建筑中也时有出现,因此,对于既有建筑的改造而言,单纯地从一个方面入手很难取得较为有效地成果.

针对科研楼现状和使用要求,将所有的可改造因素分为待优化和急需优化问题两部分.其中待优化问题主要体现在建筑造型、公共空间两个方面(表 1).

而急需优化问题主要体现在平面功能、交通系统、绿化环境、 排水系统、 采光通风、 保温空调等诸多方面 (表2).

2 改造原则

通过整合上述的现状问题,依据生态性和适用性这两个基本设计目标,方案从整体到局部,分层次而又彼此照应地对该教育建筑进行优化改造.

结合建筑的使用现状和结构承载程度,该次既有教育建筑改造的设计原则为:历史性原则、生态性原则、人性化原则、安全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方案秉承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的指导思想,尽量保证原有建筑的功能性质和基本形态不变,扩建部分的立面设计效仿原有的表皮肌理,实现教育建筑生命的延续与升华.同时,方案在设计、建造和施工中,坚持节约资源,利用可持续资源,适当降低建造费用,使改造成果达到适应我国国情、经济实用、符合大众化而易于推广的要求[ 2] .另外,在完善使用功能之余,改造方案更注重于细节设计,丰富室内外公共空间.

3 改造措施

整个改造设计按照从整体到细节的顺序进行,设计层次与现状问题和改造措施对应明确,有机结合.首先,从总平面布局出发,完善外部附属空间设计,丰富建筑形体,完成整体改造,适应新时展对教育空间的要求;其次,通过对内部平面的调整,使内部空间更具灵活性和实用性;最后,对建筑物细部的附属设施和结构进行补充强化,改善建筑的隔热保温、采光通风、排水空调等使用功能,调整建筑立面和内部空间的细节设计,提高师生的使用感受和视觉感受.

3.1 整体改造

建筑的整体改造从“总平面—造型—平面”三个度进行.

3.1.1 总平面——提高校园建筑的用地利用率

科研楼的整个建筑体量相对较小,长条形的分布形态限制了建筑内部功能和空间的多样性.方案将建筑南面的大面积绿植纳入到改造规划的范围,在这片区域加建了部分建筑,在保证建筑间距的基础上完善了原有建筑的功能,使建筑的使用效率和舒适度进一步提升(图 4).

在增建设计体块后,以架空的连廊将两个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定面积的入口灰空间,丰富建筑外空间的感受.同时,考虑到图书馆体块因素的影响,在加建部分插入了扭转的和谐体块,以此呼应周边建筑环境的既有界面,同时也活化了建筑造型的视觉感受(图 5).

除此之外,方案还考虑了对建筑南面阻挡阳光的高大长青类绿植的调整.将原有的近距离大型绿植移植到校园其他区域,在该区域进行改造加建.加建部分既保证了原有建筑较好的采光和通风,又改变了大片高密度绿化区域的景观形态,进一步优化通风效率,充分利用了教育用地资源.

3.1.2 造型——提升校园建筑的视觉形象

结合总平面的改造设计,建筑形体也进行了相应的增补,加建部分参照原有建筑也设计成三层.中间的连廊底层架空,完成两个体块的串联,同时形成的底层流动空间和缓冲空间,提高了整个建筑的实用性,为师生提供了更多可供停留和活动的公共灰空间,激活了更大范围的校园空间环境.新加建部分也是长方体形态,延续既有建筑的风格,但长度略短于原建筑,很好地满足了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为避免形体单调,在该体块中插入了一个扭转体块,为建筑内部设计大型使用空间提供了可能,同时建筑外界面与图书馆相呼应(图 6).

建筑主体立面材质、窗户等设计元素依然延续原有建筑的形式,但是增加了部分虚实对比的现代设计手法.斜向交叉的体块则使用了淡灰调的浅蓝作为主要表皮色彩,与整体造型形成视觉对比,同时映衬了相邻图书馆的立面元素.

3.1.3 平面——优化校园建筑的功能配置

因为原有建筑的基本功能少,空间面积有限,且整体结构性能不突出,所以原有部分的平面布局几乎没有做任何改变,平面功能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加建部分.新建部分通过连廊与原建筑贯通,两者之间设置分隔缝以满足国家规范和使用需求.连廊除了形成灰空间和联系两建筑体块的功能外,还解决了原有建筑无雨棚的问题.在连廊的下面,拓宽了部分硬化地面,形成入口广场,原有的一步入口台阶也改为坡道形式,提高了使用舒适度.加建部分承载的功能房间包括卫生间、阅读与展览等大尺度共享空间、管理办公室等,主要用作 B 号科研楼的辅助性空间(图 7).

3.2 细部改造——彰显校园建筑的人文关怀整体建筑改造设计基本完成,然而还有部分附属组织和细节需要调整处理.

3.2.1 空调系统

原有建筑的空调系统较为传统,设计外观、节能效率和使用效率均存在较大问题.鉴于既有建筑的层高较高,且使用较为频繁,因此,改造设计时,积极引入空调系统,提高整栋建筑空调系统的性能,同时美化建筑外观.

3.2.2 排水系统

正如开篇分析的那样,排水问题集中体现在建筑的雨水管装置.仅仅几根孤立的雨水管从屋顶悬下,在下雨时管内大量雨水直接涌到人行地面上,影响正常使用.改造方案将建筑背面的集水排水设施复制到前面,合理组织雨水排放,同时形成小范围水域空间,利于调节和改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图 8).

3.2.3 室内绿植

原有建筑内部空间单调,面积相对较小,没有富足的公共空间,导致了整个室内环境绿色植物的缺失.在改造之后,整个建筑的使用功能和面积增加,公共空间相应增多,绿色植物可陈设点也将更多.绿植的增设对提高室内负离子浓度,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有较大帮助,更利于调节该环境下工作和学习的师生情绪.

3.2.4 围护结构

原有建筑的整体外墙均采用较早的结构体系,保温隔热性能较弱,但由于墙体条件和施工技术等问题,改造性价比并不高.对于建筑外墙,方案主张仅在受西晒影响较大的西墙面边缘种植可攀爬类藤蔓植物,在墙面表层形成绿植隔热层,减少室内空调能耗.建筑的屋顶结构也相对简陋,传统楼板为承重结构,上面简单铺设结合层、防水层等结构层次.

改造时考虑到负重能力和经济效益,没有选择覆土或蓄水种植屋面,而是采用双隔热层节能屋顶来升级屋顶的保温隔热体系(图 9).这种改造方法使得屋顶隔热效果比传统屋顶效果更为显著,且防水效果更好.从经济效益上看,比传统屋顶建造和使用更节能、经济、省时、省工[ 3] .

3.2.5 窗户——升级教育建筑的采光结构

建筑的保温隔热体系除了墙体部分,还包括门窗结构等.在国家对建筑节能激励政策的推动下,建筑节能材料从传统的建材系统衍生出来,越来越多的新型节能材料涌入市场,更增加了节能改造的灵活性和高效性.该项目窗户均采用传统的普通单层玻璃,改造方案选取高透低辐射玻璃这一新型节能材料作为替代品.高透低辐射玻璃作为镀膜玻璃的一种,具有传热系数低和反射红外线的特点,它既能反射部分太阳能辐射,也能降低室内外热辐射能量的传递[ 4] .应用这种新型材料的窗户,不仅能够改善建筑的隔热保温体系,也进一步提高了建筑隔声性能.

3.2.6 楼梯扶手——提升教育建筑的交通安全性能

既有建筑的垂直交通通过楼梯来解决,疏散功能基本满足,但是楼梯的扶手却存在一定问题.经测量,扶手净高度大致为600m m , 距国家规范要求相差甚大.对于扶手的改造策略是提高净高度,通过增设 300m m的围栏,使得其净高满足规范和使用要求,减少不必要的且源自于设计的校园危险发生(图 10).

4 结语

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既有建筑的改造实践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和推崇,同时也满足当下国家关于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发展价值较大.在此次选择的改造项目中,原有科研楼中并没有被植入太多的设计手法,避免了与整个校园的建筑环境产生矛盾.在满足与周边环境基本元素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对既有建筑的现存问题也进行了剖析、解读和改造优化.首先,不同于社会上多数的公共建筑,校园建筑本身在功能设计和建设背景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相应的改造策略也需要很好地切合项目现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其次,在具体的改造措施中,将新型的绿色材料和技术充分应用,最终达到了节约资源、改善细节与优化空间的三大目标.校园既有建筑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改造设计时对于经济性和适用性的追求,结合项目现状和绿色技术的改造策略具有深远的研究价值.

有建筑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有建筑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有建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建筑技术杂志

2、关于建筑的杂志

3、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设计

4、建筑论文范文

5、建筑赏析论文

6、建筑模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