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相知生别离读懂送别诗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与相知生别离读懂送别诗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相知生别离读懂送别诗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相知生别离读懂送别诗

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 (211800) 阮业勤

[摘 要] 送别诗也是高考诗歌鉴赏题选择的基本内容之一.鉴赏送别诗的基础是能读懂它. “知人论世” 是读懂送别诗的重要前提, 而明确送别的时间、 地点, 送别的原因, 送别时诗人的处境的同时解读诗中的意象, 是读懂送别诗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知人论世; 送别诗; 解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18) 34-0007-02

重团聚、 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千百年来, 故国乡土之思、 骨肉亲人之念、 挚友离别之感, 牵动很多人的心弦, “乐莫乐兮新相知, 悲莫悲兮生别离. ”“生别离” 自然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最重要的歌咏内容之一.同时这样的送别诗也成为高考诗歌鉴赏题选择的基本内容之一.但是 “鉴赏” 不是大而化之的分析, 不是不着边际的评价, 而是有的放矢的鉴别、 欣赏.所以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 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 要读懂送别诗甚至是所有的诗歌, 有一个重要的前提, 那就是 “知人论世” .古人常说 “诗言志” , 一般写诗作诗的人会把他内心的感情思想表现在诗里面.孟子说: “诵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 所以要读懂一首诗, 就要对这首诗的作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这样才会知道诗里面反映的是什么.而了解一个人, 要从不同角度、 多方面地去了解. “皇恩若许归田去, 晚岁当为邻舍翁. ” (柳宗元 《重别梦得》 ) 唐宪宗元和九年 (814年) , 柳宗元和刘禹锡同时奉诏从各自的贬所永州、 朗州回京, 次年三月又分别被任为远离朝廷的柳州刺史和连州刺史, 一同出京赴任, 至衡阳分路.面对古道风烟, 茫茫前程, 二人相互赠诗惜别.柳宗元通过上面这两句, 似是在表达辞官归田之愿, 实则是在表达归田亦不可得的讥刺与无奈.事实上, 结合柳宗元的家世背景、 个人的性格和坎坷的仕途经历就能知道, 为什么他的诗歌表达的情感大多数都是哀伤寂寞的.而王勃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洗送别诗中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 独标高格.这与王勃所处的时代有关, 初唐是一个走上坡路的时代, 有一种开阔博大的气象, 体现在诗人的创作里, 就有一种奋发、 高扬的精神, 即使是在表达离别的悲哀, 诗歌也保持着这样一种精神.看诗不能看表面, 知人论世很重要.

当然了解作者及其所处时代只是读懂诗歌的前提.学生要读懂诗歌, 首先就要读, 要细读, 仔细揣摩, 反复品味, 才能走进诗人的感情世界以产生情感共鸣.那么如何细读?笔者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以下途径去读送别诗: 首先关注送别的时间、 地点, 送别的原因, 送别时诗人的处境; 其次关注寄托诗人别离之情的客观物象即诗中的意象; 最后要明确送别诗中诗人抒发的情感常常是复杂的, 不仅仅是离别之情.阅读诗歌时要圈点勾画, 反复揣摩, 可以给不同的意象或情感进行编号, 之后认真品味.

一、关注送别的时间、 地点, 送别的原因, 送别时诗人的处境

关注送别的时间可着重关注送别的季节与送别的具体时间.从季节上看, 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特点, 从具体时间上看, 早晨抑或是晚上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比如诗歌中描写的季节是春天, 那么诗人可能借助伤春、 惜春之感抒发惜别之情, 还有可能生发出除惜别之外的时光已逝, 青春年华不再之情; 又如诗歌中描写的季节是秋天, 那么诗人往往会借萧瑟秋景表达离别的悲伤、 凄凉心境等; 再比如写的时间是早上, 更确切地说是凌晨时分, 那么诗人往往表达的是友人早行的艰辛.如果描写的是晚上, 情感会更复杂, 通常表达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漂泊他乡的凄苦和孤寂, 对渺茫未来的担忧等等.

送别的地点可能如下: 家乡、 异乡、 京城、 贬谪地、 边塞、 羁旅途中等等.还可以有具体的地点: 客舍、 驿馆、南浦、 长亭等等.地点的不同, 营造的诗歌意境就不一样, 作者的情感也不一样, 尤其是特定的地点.如身处异乡, 那么诗歌的氛围必然是肃杀而凄清的, 诗人的心境必然是悲伤、 寂寞, 充满了思念的; 若身处贬谪之地,那么壮志难酬、 怀才不遇则必然溢满诗人心中, 对统治者也必有不满或怀有期盼; 若是身处南浦、 长亭处, 那么诗人的留恋、 关切、 依依不舍之情定会油然而生.

借助标题、 注释等, 也大概可以看出送别时诗人的处境: 或是拜师游学, 或是求取功名, 或在为仕途奔走,或受生活所迫, 不得不远走异乡.

二、 关注诗歌中诗人选取的意象

意象是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外界的景物相结合的产物.诗歌中的意象对于营造诗歌的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关注诗歌的意象要注意: 1.在诗歌中, 意象不是孤立发生作用的, 表示动态和感受的字能使意象 “活” 起来.刘长卿的 《送灵澈上人》 :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 苍苍山林掩映中的竹林寺是灵澈上人的归处, 黄昏时的钟声悠远, 这样的描写表现了友人灵澈清寂的风度.王勃的《江亭夜月送别》 : “乱烟笼碧砌, 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 江山此夜寒. ” 此处 “乱烟” 和动词 “笼” 形容夜烟弥漫, 表现出诗人心情迷乱. “寂寞” 表现的既是外界的景象, 也是内心的感受. “寒” 则是一个画龙点睛的字, 因为心中有离情, 所以 “寒” 不是指肤体寒冷, 而是指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诗人所独有的内心感受.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 .2.在意象的表达上, 常常会出现把要强调的形象放在句子前面的情况.如果不理解这样的表达,就很难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李白的 《送友人》 :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 天空中漂浮不定的白云就像行踪不定的友人, 徐徐而下仿佛不舍的夕阳就像诗人对友人的留恋, “浮云” “落日” 放在句子的前面就强调了诗人对友人的情意.3.有些常见意象在送别诗中往往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有类似语码的作用.李白的 《劳劳亭》 : “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 不遣柳条青. ” 劳劳亭是古时送别之所, 且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当然, 理解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不能教条化, 重要的还是把单个意象放在一组意象构成的意境中去理解.陈与义的 《送人归京师》 “门外子规啼未休, 山村落日梦悠悠” 中 “子规” 的含义就是: 子规是传说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 声音凄切, 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梅尧臣的 《送何遁山人归蜀》 : “春风入树绿, 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 前山蜀客归. ” 此处的 “杜鹃” 就无象征意义, 只是蜀地山多杜鹃鸟多, 放在整个画面中, 呈现生意盎然之景, 表达对朋友归家的祝福.

三、关注送别诗中复杂的情感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 (白居易 《与元九书》 ) 情感是诗歌的生命, 阅读诗歌, 往往会被诗人丰沛的情感吸引和感染.阅读送别诗要注意不要形成思维定式, 诗中表达的情感除常见的伤离别外, 还有其他情感.例如表达对朋友离去的祝福、 鼓励等, 如梅尧臣的 《送何遁山人归蜀》 .还有的送别诗除了抒发离别之情外, 诗人还会感怀身世, 兴发感慨等, 如辛弃疾的 《鹧鸪天 · 送人》 .甚至送别只是为了引发其他的感情, 如主要是表达故国之思的陈与义的 《送人归京师》 , 还有著名的王昌龄的 《芙蓉楼送辛渐》 , 这首诗重点写的是自己的高风亮节.总之, 要结合诗文中的具体内容去揣摩诗人的情感, 不能看到 “送别” 就妄断.

总之, 教师要先指导学生知人论世, 再让学生梳理送别的时间、 地点, 送别原因, 人物处境, 诗中的意象, 从而去把握诗歌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情感.学生若能在这个空间中自由涵泳, 入得其内又出得其外, 定能获得深刻细致的阅读体验和认识, 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相知生别离读懂送别诗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知生别离读懂送别诗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相知生别离读懂送别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音乐生论文

2、读写算杂志

3、生发表论文难吗

4、现代诗投稿

5、生毕业论文字数

6、医学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