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用型毕业论文范文 和基于优质基地联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实践以洛阳理工学院为例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该文是关于应用型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基于优质基地联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实践以洛阳理工学院为例

摘 要:洛阳理工学院以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为试点,校企合作共建“产、学、研、就业”四位一体的优质基地.通过在优质基地建设、联合培养模式构建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在深化教学改革、建设教师队伍、加强联合培养、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推广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实践,较好地实现了“为一线企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解决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的目标.

关键词:优质基地;联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卓越计划

洛阳理工学院结合转型发展,深化校企融合、联合培养工作,致力于为一线企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解决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

自动化专业为学院首批“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简称为“卓越计划”).学院以自动化专业为试点,选取社会知名度高、企业效益好的行业企业共建“产、学、研、就业”四位一体的优质基地,加强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有机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校企联合共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优质基地的建设

建设优质基地是“卓越计划”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优质基地的具体功能如图1所示.优质基地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等,辅助学院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优质基地能够提供学习场地并指导学生参与生产过程,包括产品设计、产品测试、产品运营、商业计划等,共同培养学生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的工程技术能力,为企业储备人才.学院与优质基地的深层次产学研合作,有利于实现科研成果转化,达到共赢的目标,同时,校企联合申请科研项目,可进一步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

在广泛调研、深度合作、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学院确定了参与优质基地建设的企业需满足四个条件:(1)符合专业发展方向;(2)是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并长期保持良好合作关系;(3)社会知名度高、企业效益好、具备“3+1”联合培养能力;(4) 有学校聘任的客座或教授.

二、联合培养模式的构建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卓越计划”成功的关键.[1]学院把优质基地纳入人才培养的要素体系,形成高校、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格局,将传统以学科体系为特征的理论教学转变为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以学校学习3年,企业实习累计1年的“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2-4],完成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工程职业教育任务.[5]

联合培养过程中,首先学院要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共建优质基地.其次,企业以招聘的形式从三年级本科生中选择学生,为其提供实习和设计场所,指定企业指导教师.学生赴企业实习前,先与学院签订赴企业学习承诺书、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后,再于大四期间在企业进行分阶段学习,包括企业实习、毕业设计部分,其中,实习环节至少三个以上.在整个企业学习过程中,学院分派设计指导教师,负责学业指导,毕业设计规范,设计过程跟踪等,具体培养过程见图2.

三、联合培养的运行机制

第一,聘请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改革等工作.

第二,优先聘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教师进行授课或指导学生进行各类工程实践,充分发挥外聘教师、客座教授在专业建设上的作用.聘请企业教师,依侧重有不同要求: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以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师为主;企业授课教师必须是在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5年以上,经验丰富,且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企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必须是具有较深厚宽广的工程实践背景的企业高级工程师或中高层领导,且能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应的工程实践环节.

第三,校企合作不断创新产学研组织模式,“企中有校,校中有企”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教师通过承担公司的生产项目,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培养学生,既提升了学生的工程素养,又促进了校企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资源优势,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第四,校企合作构建合理可行的评价体系:第一阶段以学校培养为主,侧重理论学习;第二阶段以企业培养为主,学生通过校企产学研战略联盟平台进入企业学习或顶岗实训,试题应以专题报告或大作业为主,综合评价运用多科知识的能力;第三个阶段是在校企双导师的指导下,结合企业实践和工程实践要求进行选题,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参加校企共同组织的论文答辩.学校在学位审核时,更加注重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方面的评价.加强考试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允许学生多次重修重考;应用型本科学生毕业应考取相应的资格证,同时必须要有一个合格的科技作品.

四、联合培养的具体实践

1.深化教学改革

学院设计出用人单位调查表,调查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调整课程、实践与实训环节.在此基础上,多次召开座谈会,与企业技术专家一起,按照“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确定课程教学体系、实施教学过程、反馈修改”四个步骤,探索符合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3+1”教学过程.

⑴校企双方按照工程教育模式的要求深化培养方案、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的改革,精简理论课程内容,增强实践教学环节,使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生源特点相适应.

⑵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引入CDIO理念[6-7],建立大项目式课程体系结构.联合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自动化、智能电网等相关企业,完成智能装备、机器人项目的征集、筛选,逐步分解到相关课程.在计算机控制技术、水泥厂集散控制系统等课程中,采用“大项目教学法”推进工程教学方法实施,并逐步推广到其他专业课程中.

⑶增强工程实践能力训练,通过丰富的工程实践学习、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相关国家或市级技能竞赛、开放性的综合实验、高质量的学术报告等资源,以及完全结合企业工程实际的毕业设计(论文)等措施,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工程创新能力训练.

2.建设师资队伍

卓越计划启动“双导师制”.校企双方分别选取科研能力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卓越班导师和企业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学习、科研、毕业设计等相关事宜.同时,实行“导师帮带制”培养导师梯队,即每名卓越班导师带1~2名青年骨干教师参与整个计划实施,为卓越计划储备中坚力量.

培养一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对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校教师大部分面临“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由于教师很难融入企业,因此派教师到企业去学习的效果并不很理想.学院应借助于优质基地力量,形成新的师资培养方案,即由企业提供项目和需求,让教师参与到项目的研发当中去,在企业生产一线完成项目,并将项目案例直接应用到课程教学中.目前,自动化专业30%以上的教师轮流到企业实践,“双师型”教师比例高达86%,已打造出结构合理、技术精湛、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教学团队.

3.加强联合培养

在校院两级监管下,学生在企业完成入厂培训环节、轮岗环节和顶岗环节.考虑到部分学生的考研需要,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环节在企业或者学校完成,见图3.学生在企业自动化工程岗位上工作,获得自动化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自动控制、自动检测、信息处理、自动化系统网络等领域的基本技能,培养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研究、设计与开发、集成与维护等能力.学习结束后,学生可以具备较强的工程能力.

4.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学院以联合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提高竞争能力.近5年中,有20余名教师服务企业,积极参与“车载充电器”“注塑机器人控制系统”等产品的研发,形成了横向资金链,累计引进资金300余万元.在科研团队深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与企业取得科技成果的同时,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其中部分科技成果签订了转让协议,获教育厅奖励100万元.

5.推广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近60名,有效地保障了卓越计划顺利实施后,学院也将“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推广到其他本科专业,以“课程置换”方式实现1年的企业培养.每年6月份,企业入校宣传,学生自愿报名,面试合格后于8月1日前赴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适应实习,无法适应的学生返回学校,正常报到上课.经过适应实习,确定留下的学员,进行一个学期的企业实习.企业实习期间,实践环节学生的成绩由企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课程考试给出,理论教学课程成绩由校企双方指导老师共同给出.经过前两个阶段,表现优秀的学员自愿留下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题目,结合企业需求,校企双方指导教师共同商定,毕业设计成绩由双方教师根据设计过程和毕业答辩成绩共同给出.

目前,学院先后与技研新阳、杨森工业机器人等公司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共建优质基地20余个.通过“卓越班企业实习”“课程置换”的方式,先后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近200名,不仅有效地完成了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同时也将“3+1”人才培养模式推广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普通本科)、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实习环境,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就业岗位.80%以上的学生与实习企业签订了三方协议,较好地完成了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3):7-23.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阶段检查方案(征求意见稿)[Z].2011.

[3]杨南,辛勇“. 卓越工程师”培养引领工程教育的教学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2014(09):113-115.

[4]杨文斌,何汉武.工科院校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探索——基于教学体系及运行的视角[J].江苏高教,2013(02):65-67.

[5]林建,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6):19-21.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改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7SJGLX123)]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应用型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应用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应用型方面论文范文。

1、应用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