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和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实践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该文是关于音乐欣赏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实践

[摘 要]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高效快捷的信息传播和分享模式改变了当今社会信息互动交流的方式,音乐欣赏教学也深受影响.在教学层面,各种新手段层出不穷,通过信息技术改变了音乐欣赏课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学习方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诸多便利,从教师角度而言,课件资源、课堂教学方式均受到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影响,从学生角度而言,在时间和空间上更为自由多变,因此音乐欣赏教学的空间得到了极大的延伸.面对这一趋势,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应对课程进行适当调整,从实践中深入探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本文对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音乐欣赏中的实践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实践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149

[中图分类号]G712;J6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2

高职院校通过开展音乐欣赏教学,能让学生对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乃至全世界的优秀音乐具有初步了解,从而学会欣赏音乐,理解音乐作品,感悟音乐中蕴含的韵律美,进而获得理性认知和情感体验,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念.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信息技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信息技术的概述、作用以及其在高职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主要特征出发,结合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质问题,逐步提出了信息技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实践措施,希望能为高职院校音乐教师提供借鉴.

1 信息技术概述

1.1 概念

信息技术是指通过网络、计算机、广播电视等硬件设备,结合软件工具和科学方法,对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资料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使用的综合技术.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构成要素,例如传感技术、多媒体影像技术等.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因此又合称为互联网信息技术.

1.2 基本特征

(1)数字化.信息技术将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度量的数字和数据,通过建立合适的数字化模型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并引入计算机内部,经过统一处理后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分享.

(2)迅捷传播.信息数据化后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迅捷传播,尤其是在光纤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前提下,信息传播速度以光速计.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可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接入互联网获取信息,有效提升了便捷性.

(3)资源共享.任何转化为数据的信息进入互联网后必定为亿万网民所共享,且很多资源共享均为免费性质,这也是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免费资源共享在造就互联网繁荣文化现象的同时,也给网络环境带来了很多隐藏问题.

2 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作用

2.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的表现形式均包含了人文思想情感,而音乐审美能力则是借助音乐艺术手段和现实世界美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因此,审美体验是音乐欣赏教学的核心内容,并贯穿于整个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由于音乐审美是诉诸听觉的声音艺术的一种,因此信息技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可通过旋律的表现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审美教育.

2.2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中可通过信息技术对音乐作品进行包装,将传统的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接受,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例如应用非线性技术传递音乐信息,能根据学生大脑的联想思维对相关信息进行融合,调动起学生器官的感知能力,即使音乐欣赏要靠听觉艺术来实现,信息技术也能通过电影桥段、艺术故事、作品创作心境等方式构建丰富的教学情境,丰富音乐欣赏的课堂内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2.3 有利于加深理解程度

信息技术能对视频、音频、通信进行整理融合,通过综合运用动画、图像、文字、声音,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欣赏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分析音乐作品本身好在哪里,还要能从作品内涵、人文环境、韵律美等方面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作品,这样才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

3 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现状

3.1 音乐欣赏教学流于形式

虽然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音乐欣赏课程,但大多数都流于形式,要么是为了装点专业教学的门面,要么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教学检查评估,导致很多教师不重视音乐欣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方法单一或直接套用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在这种背景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软、硬件配套设施陈旧

受教学方法和设备陈旧、高职院校学生年龄和阅历的种种限制,其缺乏音乐感知力,因此给音乐欣赏教学也带来了困难.目前,很多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时,只利用一套音响设备将音乐作品播放给学生听,然后便开始一味讲解作品内容,但无论教师讲解得多么生动,都难以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长此以往将会降低课程的质量.

4 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实践

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视听并用的教学方法要比单项感觉的记忆方法更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对提高教学效率更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应通过多元化因素的真实感对学生感官系统进行直接刺激,从而生成动态音乐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自我艺术修养.在欣赏教学中可从音乐的艺术魅力出发,结合音乐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动态情境.

4.1 视听与欣赏结合,激发学生音乐欣赏兴趣

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让音乐欣赏更为直观形象,能将学生带入到音乐世界当中,可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欣赏乐器合奏曲《森林的歌声》时,若教师只是单纯的口头表述作品的旋律如何优美,合奏如何协调,则难以提高课堂的生动性,但利用信息技术则能将美妙的音乐与动人的画面结合起来,在娓娓动听的合奏声中,教师能通过大屏幕展现小精灵、小动物以及森林奇景,并能将大自然中动物的鸣叫声、小溪的流动声、风声、雨声等通过画面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进入到美丽的森林场景中.同时,教师能结合森林真实声音与合奏乐器的音色,引导学生欣赏多种乐器合奏的协调美,例如以小提琴声表现出飞鼠滑翔的优雅身姿,以竹笛声表现出森林静态场景的空灵,以吉他声表现出精灵们愉悦的生活动态等,这样不仅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还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2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联想能力,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欣赏教学

在心理学中对联想能力的思维方式有如下概述:人物形象属于活动图景,具备形象思维性质;利用语言工具对大脑中各种想法进行表达则属于抽象性质的逻辑思维.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二者兼备,且交织进行.学生要领悟到音乐作品的内涵,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联想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为直接.例如在欣赏民族乐曲《百鸟朝凤》和小提琴曲《苗岭的早晨》时,教师可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乐曲,让学生随着乐曲旋律变化感受作品所传达出的场景信息,并用语言表述出所感受到的场景,例如,有些学生在欣赏了《百鸟朝凤》后,描述出如下画面:花木欣欣向荣,各种各样的鸟儿飞鸣,大自然一派生机勃勃之景,在作品中能感受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4.3 创设音乐欣赏情境,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美

在音乐审美活动中,欣赏美是重要组成部分,一切审美活动均始于对美的形态的直接感受,因此只有在感受美和欣赏美的基础上,才能理解美,从而逐步发展出创造美的能力.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有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认为欣赏音乐可以益智.法国文学家雨果也说过:“数学、文学、音符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三把钥匙.”这些论述均阐述了欣赏美的重要性,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创设音乐欣赏情境来达到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的目的.例如在我国器乐名曲《春江花月夜》的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评价和画面展示,引导学生品味作品的精髓.

师:“今天我们来欣赏我国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闻一多先生曾对这首作品给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高度评价,今天我们就和着优美的旋律和精美的画面走进《春江花月夜》所描绘的景色中,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

此时教师要求学生静静聆听,结合诗歌文本体会乐曲所表现的意境,音乐响起时在大屏幕上播放课前准备的月上东山、渔歌唱晚、花影叠重、欸乃归舟的Flash动画,并指导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诵“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诗句,然后让学生结合诗歌和民乐两个角度对乐曲的艺术特色进行评析.通过创设音乐情境,结合“视像性想象”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入手欣赏乐曲的美妙,理解音乐的内涵.例如有位学生在欣赏音乐和观看影像后,提笔写下了一段非常优秀的随笔:“从恬静柔美、委婉典雅的乐曲声中,我仿佛听到了悠扬的渔歌与江潮拍岸的回响,又仿佛看到了暮霭薄薄、白帆飘飘的江面,体会到了归舟去远、水月一色的和谐,身居教室内而享受到花月之美,真是听之心旷,观之怡人,想之回味.”

4.4 在丰富感性体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

情感体验是对音乐初步欣赏的“情趣”阶段,在此过程中学生所产生的联想大多处于乐曲名的提示或带有描绘性质的音乐的激发,但很多学生无力深入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联想,因此在引导学生感性体验音乐内涵的基础上加入理性认识,以提高学生的音响感知,加深联想深度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师可利用电影桥段剪辑、电视录像和历史事件再现已经消逝的历史氛围,让学生处于特定的氛围下接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例如在欣赏《七子之歌》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中华民族遭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影片,让学生与影片、音乐作品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其认识到《七子之歌》动听旋律下隐藏的是领土分裂,人民渴望统一的血泪控诉,从而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5 结 语

在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将音乐作品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视像、视听、文字联系画面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欣赏和理解音乐美,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善于发现的审美能力,教师还可通过编排音乐欣赏作品,创设音乐情境、用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联想能力,使其投入到音乐欣赏课程中,逐步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妍.用信息技术拓展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J].音乐天地,2016(4).

[2]卞红煊.职业院校音乐鉴赏课改革策略初探[J].戏剧之家,2016(21).

[3]马馨馨.对高职院校音乐课的教学改革与对策的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5(3).

[4]翟艳华.高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策略[J].音乐时空,2015(1).

[5]彭丽娜.基于校园课程资源网的高职音乐欣赏主题教学设计与实践[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音乐欣赏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音乐欣赏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音乐欣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音乐欣赏论文

2、音乐生论文

3、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

4、音乐刊物

5、音乐期刊

6、北方音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