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欣赏教育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与初中音乐欣赏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欣赏教育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初中音乐欣赏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摘 要】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默雷说:“如果可以用一个唯一的、压倒一切的目的作为当代音乐教育的特征,那就只能说这个领域正力图成为审美教育.”音乐教育的核心就是审美教育.在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初中学生对审美的理解很片面,只是一味的追求时代潮流.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责任.而在所有的音乐课程中,音乐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初中学生;音乐欣赏;审美能力;培养

一、初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现状

1.1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对中学生的影响.

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知识、技能的训练与掌握的一种过程.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相对单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地体现的是对艺术的美的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很多的中小学校不重视音乐课,即便是教授音乐也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意识到音乐的重要性.在音乐课程的设置上,也只是歌唱课.受普遍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认为音乐课就是歌唱课,把音乐课简单等同于唱歌课.唱歌只是音乐课程类型的一种,如果简单的把音乐课上成唱歌课,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与锻炼,使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受到局限.在所有的音乐课程中,音乐欣赏被视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欣赏课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进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在欣赏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现今的中学音乐欣赏课程很大程度上还是徘徊在“师授生受”的教模,他们忽视了音乐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作自由度是最高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它应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辩正统一的过程:是教师主带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由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单向灌输,强调书本知识,忽视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真正的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主动性,审美能力不高,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了不让我们广大的中学生在学习了解音乐的道路上走向误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1.2社会传媒对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音乐课再也不能是一架钢琴,一台影像机就能对付的了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成了课堂教学中必要的手段.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靠今天的学生去继承,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要靠今天的学生去创造,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社会各界应该共同为中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这当中大众传媒肩负了重要的责任.总书记指出:“要增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这种责任直接关系着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这是大众传媒应该肩负起的光荣神圣的责任”.21世纪是媒体爆炸的时代,大众传媒的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易,直观形象.在现实社会中,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各种传媒已经非常发达和普及了,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多.大众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开辟了新的渠道,构成了中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大众传媒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音乐文化范畴,可以让学生获得古今中外的各种音乐信息,把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但一些落后的思想和不良的信息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也对成长中的中学生带来种种不良影响.在这个经济至上的发展时代,许多媒体只是一味的追求巨大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中学生正确的审美标准还没有真正建立,自己本身的审美判断力很差,加上当今现代传媒宣传的主流是流行音乐,忽视了传统正规的音乐,特别是传媒以各种名义举办的选秀、歌唱各类大赛以及“假唱”,在很大程度上误导着缺乏判断和审美能力的中学生.同时大众传媒还大肆渲染外国文化,“韩流”、“日流”、“过洋节”、“追星族”和“跨国界追星”在我国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流行.这些外来文化带来的冲击,使得民族文化根基弱、生活阅历浅和鉴别能力弱的中学生极易迷失文化力方向,从而丧失文化白信,成为文化缺失的一代,对其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如果不加以控制,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抓好跨世纪一代中学生成长环境的治理,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已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初中音乐欣赏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1《新课程改革纲要》与《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之中.“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可见,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中,作为音乐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革,通过新的设计思路,全程渗透“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真正寓美育于音乐教学中.可以说审美,特别是音乐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同时“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而在实施审美教育的全过程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无疑是重要的、基本的任务之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2.2塑造美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德国诗人,音乐理论家舒伯特在《关于音乐美的思想》一书中指出:“人的心同时也是大音乐家的共鸣板,如果心不起作用,那么音乐家永远也创造不出伟大的东西.”对人类心灵一一情感美的表现,是音乐家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基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直接理解需要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中间媒介给与展示,以缩短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高尚的审美情趣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它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修养.而音乐审美中的低级趣味则把精神性的审美活动降低为官能的满足,把获得生理快感作为惟一的终极目的.在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审美情趣的高尚健康或者庸俗低级,不仅仅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它还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文明程度.苏联的卡巴列夫斯基曾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德国的音乐家奥尔夫也说他的教育思想理念是“从根本上对人进行培养的思想”.接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往往在很多方面都表现优秀.他们具有较高的情商,比较能够对社会事务,生活环境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和判断.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使得他们在对艺术的鉴赏力和感悟力,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几乎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人.他在儿时就接受钢琴和小提琴的训练.他的小提琴演奏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有人说,若不是他的小提琴,也许他想不到他的相对论.他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坚韧的人格,和他所受到的精良的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我国著名的女文学家蔡文姬.她的父亲就是东汉末期的大文学家、书法家和音乐家.蔡文姬有惊人的辨音能力.在作曲,历史,文学方面有着极高的天分和成就.她从小接受的音乐教育使她能够比他人更容易认识,并以特殊的方式理解世界万物.敏感的心灵和杰出的综合提取表达能力,令人惊叹.这正是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的提高所导致的.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基于这一点,可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三、在音乐欣赏教育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1细心聆听,学会感知,并且教学生有选择性的聆听音乐作品.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音乐欣赏活动离不开人的想象联想、情感体验.而想象联想、情感体验的前提是人的感知觉.感知是一切音乐欣赏活动的心理基础,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形式.音乐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需要审美主体有捕捉审美对象的所蕴含的审美信息的能力.只有当人的听觉器官从纯生理器官上升到审美器官的高度,才真正成为一个能感受音乐美、体验音乐美的人.然而,人感知音乐美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去发现、探寻音乐作品中的美.美国当代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科普兰在其著作《怎样欣赏音乐》的扉页上写着:“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为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音乐欣赏中一切感情体验与形象联想都要以音响感知为基础,而细心聆听就是获得音响感知的主要手段.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全神贯注地去聆听音乐,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在欣赏过程中,必须注意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比如:感受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及音色变化的能力.一般来讲,学生都具有这种能力.但是,对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和声织体、曲式的听辨能力,学生就不一定具备,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由浅人深,由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近地对音乐进行欣赏、感受,从而让他们对音乐作品有整体性的感知能力.要让学生主动去听,而不是教师在一味地灌输,把音乐交给学生自己,才能逐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随着经验的不断丰富与欣赏范围的不断扩大,学生的感知能力也一定会不断提高和趋于完善的.有选择性的聆听音乐,那么我们应该聆听什么音乐呢?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欣赏正统音乐作品.因为中学生正确的审美标准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未免学生误入歧途,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比如可以多去欣赏一些歌剧、交响乐、轻音乐等.最好是能够身临其境的去欣赏、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和震撼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养成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兴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2静心感受,用心探究,学会想象和评价.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T改造、重新组成新形象的过程.音乐欣赏过程中的想象属于审美想象.英国现代著名美学家科林伍德认为,“我们所倾听的音乐并不是听到的声音,而是由听者的想象力用各种方式加以修补过的那种声音,其他艺术也是如此.”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在音乐语言的感召下,在进行情感体验的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想象和联想.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的感受必定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作品的感受也可能是不同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利用这种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中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要让学生自己静心感受,不要用详细地讲解扑灭他们想象的火花,告诉学生音乐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学生没有了精神压力,思维就活跃了,想象力也就丰富了.这些审美想象可能并不符合成年人的审美标准,甚至有点天马行空,但每一次审美想象都是可贵的,都是有价值的.作为学生,他们拥有自己审美想象的权利:作为教师,应该充分保护学生的想象力,不要把自己的想象强加于学生.在欣赏教学中,还要给学生一个驰骋想象空间,允许学生对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只要学生所产生的听后感是真实的、自然的,并能有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教师都应当给予肯定和表扬.当学生沉醉于优美动听、饱含情感的音乐中,会自然而然地在情感诱导下,产生丰富的想象.

总之,初中音乐欣赏教育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是可以锻造的,可以净化他们的心灵.前面对于中学音乐欣赏教育中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我做了简单的探讨.音乐欣赏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对于中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美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音乐欣赏教育的有效途径,创造性地做好音乐育人工作.构筑音乐与心灵之间美的桥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从这个观点出发,教师如果能够行之有效地完成音乐欣赏活动,一定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音乐审美达到一种更高更深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德国)舒伯特,关于音乐美的思想[M].德国文艺出版社;

[2](美国)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M].美国教育出版社.

欣赏教育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欣赏教育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欣赏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2、教育杂志投稿

3、师德教育论文

4、教育杂志社

5、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