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爱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与零度母爱的成长悲剧评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母爱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零度母爱的成长悲剧评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

托尼·莫里森,美国第一个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1970年出版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使读者第一次注意到年幼的黑人女孩的生存境遇,主人公佩科拉的成长悲剧独具研究价值.对于佩科拉悲剧形成的原因,有学者曾从文化的角度切入,认为佩科拉的崩溃是因为黑人文化被强势的白人文化扭曲异化的结果.笔者细读小说后认为,文中与佩科拉同龄的克劳迪亚姐妹同为贫苦黑人、同样受到白人的蔑视和厌恶,却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与她们能够享受到温暖无私的母爱有着直接关系.

母爱是莫里森小说特别关注的主题,也是她本人在访谈和文章中反复提及的话题,“当我思考问题时,在我大脑中最突出的是我的生活似乎总被妇女问题所主宰.她们是文化的传人,她们教育孩子们该干什么”.母爱不仅受到黑人珍视,更是美国黑人文化的核心,只有母亲和母爱才能使黑人的身心健康成为可能.莫里森将母亲的工作归纳为三个维度:保护、养育和文化传承,通过三个维度的立体母爱,孩子才可能成长为一个强大的真正的黑人个体.下文将从上述三个维度解析零度母爱造成的佩科拉的疯狂悲剧.

1保护

母亲的首要责任是保护自己的孩子,对于许许多多贫穷的黑人女性来说,母亲首先要给孩子们提供食物和稳定的住所,努力创造并维护安全的邻里环境,保证孩子们的物理生存.

小说一开始佩科拉的父亲乔利便放火烧了房子,全家人无处安身.乔利的行为着实可恶,而母亲鲍琳的反应更是雪上加霜,自己住在干净舒适的白人雇主家里,却任由自己的一双儿女流离失所.政府安排佩科拉寄住在克劳迪亚家,鲍琳对此不闻不问.克劳迪亚的母亲麦克尔太太抱怨道,“只是把孩子扔在你这里”,“她妈妈竟然也不关心孩子的死活”.

十一岁的佩科拉不仅没有稳定的住所,也享受不到母亲的关怀.在白人雇主家,佩科拉不慎打翻的滚烫果酱迸溅到腿上,疼痛使她在地上到处乱跳.目睹这一切的鲍琳非但不检查女儿的伤势并进行必要的处理,相反,“用手背一下将她打倒在地”,在母亲眼里,佩科拉的烫伤尚不及地板重要,惊呼“哦,我的地板,我的地板”.可怜的佩科拉不仅做错事情受到母亲鲍琳的打骂,甚至被醉酒的父亲奸污后,面对的也是母亲的毒打,母亲不相信女儿的无辜,认为主要罪责在她.

这与麦克尔一家对待孩子的态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当克劳迪亚姐姐告诉父母自己受到房客骚扰时,尽管亨利百般抵赖,母亲仍选择相信自己的孩子,并果断将他驱逐出去.天寒地冻,克劳迪亚捡煤块时受凉咳嗽,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把药膏抹擦在她的前胸.正是麦克尔太太在日常生活中处处表现出来的对孩子们的具体保护,让克劳迪亚姐妹感到,无论发生什么,母亲始终在那里.母亲的保护使孩子的健康成长成为可能.

2养育

如何养育孩子同样重要.“在保护好孩子的前提下,黑人母爱的目标是养育孩子,以便他们能够生存下去,抵制的侵害,使他们能够成长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成年人”.

莫里森曾多次强调,“父母自身必须拥有强大的自我意识,才能在成长中的孩子身上培养出同样的自我意识”.佩科拉的父亲乔利自小失去父母,跟着姨婆长大,缺少家庭角色榜样,“完全不懂得何为恐惧、内疚、羞耻、爱、悲伤、遗憾”.母亲鲍琳生活在拥有十一个孩子的大家庭里,虽有腿跛的轻微残疾,但透过鲍琳对童年五彩斑斓的记忆可以推断她的童年是比较幸福的.鲍琳的母亲种花养鸡,看得出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在偌大的家庭里,鲍琳排行第九,想得到父母的更多关注是不可能的,但健康正常的成长是可能的.婚后,两人搬迁到北方,鲍琳的自我意识自此发生了巨大变化.地理差异及与家人分离造成了情感的疏离,驱使鲍琳走进影院,荧幕上白人房子的干净整洁和温馨的家庭生活,激起了鲍琳的无限遐想.不切实际的幻想使她不仅开始嫌弃丈夫丑陋的黑皮肤,也嫌弃自己的跛脚和掉了门牙的外表.白人的审美观像一样毒蚀着她的灵魂,从原生家庭培养起来的原本较弱的自我意识完全消逝.鲍琳非但没有竭力抵制反而全盘接受了白人的强势文化.这样的一对夫妻,在强大的白人审美观的影响下,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丑陋的,他们连自己都不爱,更不会培养孩子作为黑人的自我意识.

柯林斯研究发现许多非裔美国女性都是在怀孕成为母亲的过程中内心逐步强大起来,是孩子促使她们重新定义自己,赋予自己价值和力量.怀孕期间,鲍琳经常像朋友似的与腹中的孩子交流,发誓“不管她长得咋样,都要爱她”,一定扮演好母亲的角色.但孩子一出生,情况便发生了变化.尽管她承认这个孩子聪明伶俐反应敏捷,却嫌弃她太丑了.荧幕上的人物使鲍琳幻想着腹中的孩子将是白皮肤、蓝眼睛,拥有白人所定义的美丽,新出生长着黝黑皮肤的佩科拉与此标准相差甚远,鲍琳怎么可能爱她呢?全盘接受的白人审美观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对鲍琳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她教会了女儿恐惧:恐惧长大,使得佩科拉无法独立思考,毫无主见,对别人眼睛里的东西缺乏思考判断;恐惧他人,受到同学欺负时,只会流泪,无力反抗;恐惧生活,佩科拉走路总是低着头,不敢正视周围的世界.在外面备受歧视的佩科拉回到家里面对的却是家庭的冰冷和母亲的冷漠,只能与楼上租住的三个做朋友,得到些许慰藉.尽管她们心地善良,但她们的言行衣着与职业皆为社会所不齿,完全不适合与佩科拉做朋友,鲍琳却置若罔闻.母亲有义务对未成年孩子的择友提出必要的建议和指导,培养她们对社会的初步认识,麦克尔太太严禁克劳迪亚姐妹与她们交往.

佩科拉初潮来临时恰巧寄住在克劳迪亚家,以为自己要死了.姐姐弗里达与佩科拉同龄,自己虽未经历过,但母亲麦克尔太太显然已对她进行过相关教育,处乱不惊地指挥克劳迪亚打水.母亲起初受到邻居小孩的蛊惑以为她们躲在屋后做坏事,一边怒骂一边冲出后门.明白情况后,麦克尔太太“一下把姐姐和佩科拉搂入怀中,眼里满是歉意”,并迅速把佩科拉带到卫生间.“很快,母亲的歌声伴着笑声透过哗哗的水流声传来”.母亲的拥抱是孩子幸福的源泉,在母亲的怀抱里,孩子才能最真切地感受到被关注被呵护,自己是母亲的唯一.

和许多其他女性作家一样,莫里森经常把牛奶当做母爱的象征.在克劳迪亚家,佩科拉总是一边羡慕地欣赏着印在杯子上的秀兰·邓波儿,一边贪婪地喝着牛奶,并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拥有同她一样的蓝眼睛.佩科拉对牛奶的大量饮用折射出她潜意识里对母爱的极度渴望.

在黑人的日常生活及文学中,厨房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港湾,是抵制外界的避难所,是全家人身心健康的补给站.克劳迪亚对圣诞礼物的最大期许便是坐在厨房里为她特制的矮凳上,“聆听大爸爸为我一个人用小提琴演奏的美妙音乐.妈妈的厨房让我感到温馨安全”.厨房是她最喜欢的地方,却也是见证佩科拉痛苦和耻辱的地方,佩科拉打翻果酱遭母亲暴打发生在厨房,被醉酒的父亲奸污致晕发生在厨房,苏醒后受母亲毒打仍发生在厨房,本应最安全最温馨的厨房却成了佩科拉最悲凉的记忆.

3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是除保护和养育外不可忽视的又一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黑人母爱最深远的核心目标是进行文化传承,即黑人母亲按照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价值理念养育孩子,教会孩子爱自己并被人爱,让孩子了解非裔美国黑人的优良传统并代代相传”.具体来讲,便是“母亲需要把母性传统( motherline)传递给下一代,包括祖先的记忆及黑人文化的传统特征( ancient properties)”[4135.美国黑人远离非洲故土,祖先的记忆及文化传统只能靠代际之间口口相传,“从祖辈那里获取文化信息,那是对你的保护,是对你的教育”[31238.

音乐是黑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母亲有心思唱歌……她喜欢唱些倾诉艰难与苦涩岁月的歌……她声音甜美,眼神醉人,使我不禁对那些艰难岁月心生向往”[5124.克劳迪亚姐妹“通过聆听母亲唱出来的内容了解到自己的黑人特征和女性特征,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母亲既是最重要的故事讲述者,也是历史的传播者和音乐老师,只有母亲了解玄妙的语言和语言的玄妙,莫里森称之为‘女性的潜台词’( feminine subtext)”[8111.克劳迪亚姐妹非常着迷于倾听母亲与女性邻居富有韵律性的谈话,“她们的谈话就像既温柔又顽皮的舞蹈:两个声音相遇,屈膝行礼,摇摇摆摆,之后退去,接着另一个声音加入,却又被后一个声音掩盖””.在姐妹俩眼里,这样的语言富有乐感和美感.通过代际之间的延续,“母亲作为女性先行者,把言者(author-ship)的权威传递给女儿,并为黑人女性在社会中的文学存在提供了榜样”[8112,偶尔,麦克尔太太还“不间断地絮叨几个小时,从一件气人的事情联系到另一件,直到把所有让她懊恼的事情都倾吐完了才肯罢休,之后,母亲便开始唱歌”.“语言是一种宣泄情绪的方式”,在生活的重压下,这样的宣泄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此外,母亲还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自食其力,当姐妹俩梦想拥有一辆新自行车时,母亲要求她俩沿街兜售花种攒钱购买.麦克尔太太用歌声和谈话声传递给孩子黑人独有的文化特征,用语言的宣泄和具体的生活指导孩子如何生存.克劳迪亚姐妹尽管经常受到白人的歧视,但仍能做到自尊自爱,与母亲进行的文化传承是分不开的.

相较于麦克尔太太积极面对生活、传承黑人文化的正面形象,鲍琳则是主动切断黑人传统的反面典型.鲍琳一直沉溺于白人雇主的“完美仆人”形象,“这个角色满足了她的所有需求”,如“权利、赞许和奢侈”,不过,她没有意识到这些借来的权利和奢侈并不属于她本人.她早出晚归,和家人在一起的生活只是“一天中清晨和深夜的两个暗黑的边线”,她把雇主家里收拾得整洁有序,“却越来越疏忽自己的家、孩子和丈夫”[51127.在家里,佩科拉听不到母亲的歌声,连谈话声都甚少听到.“黑人女性通过声音传递智慧母亲的聪明才智”[7】123,鲍琳在家里的无言,使女儿无法获得母亲的智慧及黑人女性的潜台词,更无法了解黑人所特有的文化特征,只能沉默,“最使佩科拉内心痛苦的不是贫穷和疯狂,而是零度母爱和沉默”[8113.沉默的佩科拉只会使用单音节词汇,用点头摇头表示肯定和否定.芭芭拉·特耐基研究发现,“只有通过与母亲建立安全亲密的关系,并且了解非裔黑人的传统,黑人女孩才能培养出强大自信”.鲍琳对女儿的冷漠,对家庭的逃避,母亲角色的缺位,使佩科拉很难培养自信.鲍琳抛弃了黑人的固有传统,导致母性传统中断,女儿佩科拉成了断线的风筝.“如果忽略母性传统,你精神上将处于自我膨胀的危险处境,失去赖以生存的群体”.鲍琳扭曲的思想不仅使自己脱离了黑人群体,中断的母性传统更是将女儿佩科拉推到了社会的边缘.长期沉默的佩科拉最终疯了,每天与幻想中的朋友喁喁私语,反复求证自己得到了世界上最蓝最蓝的眼睛.

4结语

在白人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处于社会底层的黑人想得到白人的认可是不大可能的,但如果黑人母亲能够像麦克尔太太那样保证孩子得到充足的母爱,仍可以相对健康正常地成长生活.黑人女孩佩科拉没有得到母亲的保护和养育,中断的母性传统和缺失的女性语言使她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语言文化根基,最终精神崩溃.虽然佩科拉的疯狂在社会生活的文化深度上与当时白人主流价值观对黑人文化身份的扭曲压抑不无关系,但是在个体生命的最直接历程上更是母亲鲍琳零度母爱的冷漠所致.尽管这本小说面世近半个世纪,但其中折射出来的母爱问题对于今天的读者仍有很大的警示意义.

母爱论文范文结:

关于母爱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母爱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母爱动画的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