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类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跟当代艺术作品中的人文关怀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为您写艺术作品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当代艺术作品中的人文关怀

文/王满

摘 要:在当代艺术作品中,包含了艺术家对世界、人生、社会的独特看法,有的是对自我的再认识,有的是对社会问题的反映与探究.这些艺术作品体现了人的价值.人作为思想自由与独立的个体,在自我意识不断提升的社会中关注自身的同时也在关注社会问题.通过对个案的分析,可以体现当代艺术作品中对社会群体的关怀.

关键词:当代艺术;社会角色;人文关怀

社会角色是指对群体或社会中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按照拉尔夫·林顿(Ralph Linton,1936)的说法,一个人占有的是地位,而扮演的是角色.“角色”一词最先是戏剧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后来,社会学家们在分析社会互动现象时发现,社会舞台与戏剧舞台有某些相似之处,于是把戏剧中的“角色”概念借用到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中来,产生了“社会角色”概念.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对人文主义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人文精神是一种主张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关怀人的现实生活,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和解放的思想行为.总而言之,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现实生活的一种关注与关爱,并以实际行动来体现这种关怀.

群体性的社会角色,展现的是社会中的某一类人群的状态,在当代艺术中也出现过许多专注社会群体、表现社会群体现状的作品.他们以不同的切入点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各自的观点.

邱志杰和他的学生们共同完成的《贫困设计博物馆》通过社会学、符号学、传播学等进行社会调查,发掘草根民众中在成本最低化的基础上制作或改造出的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草根民众通过最节约的方式创造了“自制电热毯”、葫芦做成的花盆、改造的衣架、健身器材等既创意又实用的生活用品.他们的工作方式是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对相关现象进行采集、访问、分析和研讨,包括拍照、登记、收集实物和对创意者或制作者的访问.并且对物品进行分类和编号,提出问题,重新创作艺术作品.这是一种希望在日常生活中,为底层人民解决生活需求,随机进行的设计行为.根据被采访者的实际需求,调查者为他/她设计并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贫困设计”作品,提供给被采访者实际使用,并收集采访对象的反馈,记录过程.他们并在受调研的地区在当地百姓帮助下共同完成一件艺术家与当地底层群众互相认可的公共艺术作品.在邱志杰看来,“总体艺术”是“以文化研究为基础,携带日常生活经验和社会关怀,全面解决艺术和人生问题的艺术方案.”

邱志杰认为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生产,产品应该是“人”.他认为这样的艺术计划更重要的是对教育过程的记录和展示,更多地包含了教育的理念,而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展览.

这样的团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创作方式,注重关怀人的现实生活,可以非常深入地接触与研究所要了解的对象,去切实的感受对象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以及对象复杂的社会关系.为后面的艺术创作奠定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当然这样的创作方式的弊端也一定是存在的.

在遥远的墨西哥,艺术家圣地亚哥·西拉(Santiago sierra)更多地讨论的是人类劳动价值的本质在哪里,他作品的核心在于关注人类的劳动价值的本质.他模仿资本主义和后殖义的现实,让底层的难民、非洲工人、和流浪汉用最低的工资完成规定任务即完成艺术作品.如西拉的行为作品《美术馆的一面墙被割裂开,倾斜六十度,由五个人撑着》,五个工人把一面墙从地面到天花板都割裂开来,然后将墙体搬出原先位置,最后把它保持在六十度,四人摇摇欲坠的坚持支撑着墙体,第五个人监督墙的倾斜度始终保持在规定的角度.在如此高强度的劳动下表演五天,每天四小时.作为报酬每人将得到七百比索的工资.

这让人产生一种思考“服从的极限还是服从吗?”这也超出了艺术家事先的预想,这些工人来自社会的弱势群体或边缘群体他们没有因为高度的服从极限而变得无法忍受,最终放弃完成任务.原因在于他们缺钱,他们只有通过无止境的提高服从的极限点来得到生活的保障.批评家认为他的作品在审美和道德之间缺乏平衡.艺术家的回答很简单:“这些都是你的生活状态,但你不愿意看.”

西拉正是利用经济学领域里使用的方法,将社会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纳入艺术体系让他们转化成展品.将一些习以为常的状态放大强调后再呈现给公众,让人引发深思.同样西拉的行为作品《付酬金在六个人身上文身刺青两百五十厘米长的线条》,在来自哈瓦那的六个人背上刺青一条延续的横线.他们没有固定工作,得到的报酬是三十美金,作为交换,身上将被刺上永久性的线条.西拉评论说:“刺青不是问题所在,问题在于允许我在这么做的社会生存状况.你可以把这条刺青延续到一公里长,刺在成千上万的心甘情愿的人身上.

法国匿名艺术家JR带着希望把艺术带到那些看似不太可能的地方的理念在世界各地做着他的艺术作品.在上海,他为大众呈现了《城市肌理》的系列作品.他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行走,随机采访那些愿意与他聊天的耄耋之年的老人们,记录他们的故事,并为他们拍下肖像照片.这些老人脸上的皱纹,承载着上海这座城市历经岁月的记忆和表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东西都随着见证者的逝去而消失.在中国,他选择了上海城市中的各个棚户区来进行展示.上海棚户区的拆迁速度是迅速的,这些老房子见证了上海的发展,自身在迅速消失.这与他选择拍摄18位老者的概念是吻合的.无论是棚户区的高处还是狭窄的巷子,巨大的老人肖像,满脸的皱纹、深邃的眼神无不透露出在上海这座城市生活了一辈子的人们与这座城市的密切关系.他们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他们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变迁.

他的作品在短时间内就会消逝,随着风吹雨打,随着棚户区的拆除,这也象征着时间流逝的必然和本质.

农民发明家的许多发明是失败的,甚至有的飞机和飞碟没能飞起来.但重要的不是起飞,蔡国强认为:“重要的不是人造的物体能不能飞起来,而是他的心在飞.”围绕着“创造力是什么东西?”关注中国农民自身的创造力.另外,世博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这中间许许多多的美好都是农民工靠双手创造出来的.所以展览围绕的主题,叫做“农民让城市更美好”.

艺术家运用他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使用文化现成物”的概念跨领域合作,将注意力放在中国农民个体创造力的展示上.“农民达芬奇”以探索人类创造力为出发点,收集展示遍布中国各地的农民追寻梦想的故事,和他们对发明创造的热情和勇气.通过大量农民创造物和他们的现场制作,讨论这些看似业余粗糙,甚至有违法嫌疑的异想天开的手工制品,它背后蕴含着诗意美学和社会人文意涵.

在笔者身边也有一些关注社会群体的年轻艺术家,他们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去阐述自己对某一社会群体的观察与思考.

年轻艺术家贺冰长期以来关注社会乞讨人群.这将是她一个长期的艺术计划.她的毕业作品《不要叫的太响》现场表演.一张特制的五角星桌子,艺术家用一人分饰五个乞丐的角色,嘴里念着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遭遇的乞丐的自白,通过现场的道具进行表演.每每在动情之时她都会用一种看似不合逻辑的事件来扭转整个情绪,快速地切换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情绪.她的这一做法正是她在探寻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些城市乞丐人群的同情和怜悯是不是一种错觉,是一种无用的情绪.在这种温和又忧伤的情绪中去宣泄对这种温和状态的不满.贺冰的表演状态是对当代社会现状的一种困惑与反思的体现.乞丐群体自古以来都有,他们中有部分人是因真的缺失了自立能力才去城市中乞讨度日.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乞丐是在装聋作哑,在骗取人们对其的同情和施舍.甚者会做出让路人感到极其不舒服的举动来强迫路人给予施舍.政府对于城市中过多的乞丐会定期将他们遣返老家,但是光靠在农村种地的年收入也许远远没有他们在城市乞讨一年得来的多.他们一次次地离开老家继续来城市开始乞讨生活.诸如此类的社会问题才会让艺术家产生这样的表演情绪和思考的源头.

这些艺术作品集中体现了作为艺术家对社会某些群体的关注,他们用不同的艺术方式来展现作品,这种方式的艺术创作带着对底层百姓和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关怀.

通过深入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来发现老百姓为满足生活需求用最节省、最实用的方式制造的各种独有的生活改造品,进而从中提取艺术创作的源泉.这些作品其实是对底层百姓生活和才智的充分表现也是对草根文化的一个方面的放大展示.

艺术家用经济学原理地展现了酬金与服从限度的关系.贫穷饥饿让这些边缘人物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人性的解放、思想的自由在那一刻变得一文不值.

通过提供一个平台,让富有想象力的草根一族能够展现自己独特的发明,重要的不是他们的发明有多好,能不能成功,而是一种态度,一种热爱生活、热爱创造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正是这种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让这些农民能孜孜不倦的进行着他们的发明与创作.

综上所述,当代艺术作品具有当代性,一部分当代艺术家更加关注当下的社会问题,关注社会群体在社会大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关注各种社会角色的闪光点,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关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他们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用作品反映社会现象.在工业、科技、商政高度发展下的社会中,他们重拾极度缺失和匮乏的人文关怀,将我们早已麻木和习以为常的现象,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放大或更极致地展现出来.这些作品是一种呐喊或是一种或是一缕清泉或是一记重拳都让人直视问题,发人深省.他们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了人生百态,反映出了许多值得反思和等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引发人们意识到缺失人文关怀的社会是不平衡不合理不健康的.人文精神对生命、生存、道德的终极关怀,是先进科技和严苛法律所不能替代的社会精神财富.从艺术作品出发引导和警醒人们,让整个社会变得更有人性,让人们变得更加相互关爱,让人与人的关怀能更加治愈人心.

突出对人性的尊重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要远比对公民的说教更有效、更治本.一个不知羞耻、忏悔、公正、宽容和同情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毫无凝聚力和希望的社会.人文关怀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是一个假大空的东西,它是一种习惯,是从点滴小事都能反映出来的.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引导都至关重要.学会去关爱身边的人与事,做到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维护应有的自由与权力才能让社会更加的和谐与健康.普及和发扬人文关怀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也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艺术作品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艺术作品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艺术作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艺术科技杂志

2、挑战杯学术论文作品

3、艺术导论论文

4、领导艺术论文

5、艺术教育杂志

6、艺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