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类专升本论文范文 和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的两创两富两美之路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浙江省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的两创两富两美之路

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被叫了近700 年的村名,现在真正名副其实.从整体上看,经济繁荣,商贸发达,道路通畅,百姓安居,环境整洁,像是一座精致秀丽的城市.

2004 年,东阳市进行行政区域调整,老花园村与周边9 个行政村合并,组建成新花园村,村民人口由不到500 人增加到5000 多人,面积由1 平方公里扩大到了5 平方公里.自此花园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出了“一年小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全变样”的口号,驶入发展快车道.

浙江省省委书记夏宝龙曾两次到花园村调研,他希望花园村继续高擎起新农村建设典型的旗帜,在做大做强做美花园村的同时,以一带十,以十带百,引导和带领更多村庄走上致富路.

花园“领头人”、村党委书记邵钦祥说:“新农村建设要经济发达、村民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生态良好,而花园村都已经不折不扣实现了,花园不是盆景,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繁花盛开,全面强富美.”

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陈锡文,把花园模式概括为“四个结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一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集体经济与多种经济成分发展相结合,本村经济与外来经济相结合.他评价花园模式,具有可持续性,是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一个范本.

从一个很不起眼的普通村成为“中国十大名村”,从小花园到大花园,从旧花园到新花园,从穷花园到富花园.花园村的人,花园村的路径,花园村的传奇,自然引人入胜.

创业富民,创新强村———创业创新,最能凝聚人心;万众创业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

2015 年,花园村全村实现营业收入401 亿元;村民年人均收入15 万元;今年6 月底,花园村个私工商户达2849 家,与去年同比增加了127 家.

落在花园村头上的,有“全国文明村”“全国法治示范村”“中国十大名村”“浙江农村现代化的榜样”“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十佳生态文明村”“中国红木家具第一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等等,一大堆桂冠.今年7 月,花园村党委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殊荣.

创造以上“大数据”、赢得无数赞誉的花园村,走的是一条艰难创业路.

“村名花园不长花,草棚泥房穷人家.种田交租难糊口,担盐捉鱼度生涯.”百姓口头流传至今的一首打油诗,就是过去漫长岁月中村情村貌的“写真集”.到改革开放以前,这个原来人口400 多人的小山村,人均年收入只有87 元.

1981 年那个春天,春潮在重获解放的中国土地上涌动,“无工不富”的思想在浙江各地露出苗头.刚刚当上村官的邵钦祥在思考:假如总是从有限的土地里“刨食”,经济崛起之路将会相对缓慢.他筹资1500元,在村祠堂里办起花园蜡烛厂,几个月收回成本并开始盈利.

小小蜡烛,一下子点燃了创业的火光.当年10 月,18 位村民自带缝纫机,加入邵钦祥创办的花园服装厂.此后十余年,“鸡生蛋、蛋生鸡”,邵钦祥创办了甜菊糖厂、磁钢厂、锁厂、砖瓦厂、吹塑厂等十几家企业,一直到1993 年成立花园工贸集团、年产值3 亿元.

穷人办厂,靠的是心齐、艰苦、勤俭,还靠摆脱贫困的勇气;工业化起步阶段,靠的是劳动密集、人口红利,以及市场的消费饥渴.然而越往市场深处走,邵钦祥感觉到,“应该引导村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业、创新,势在必行.”

把传统企业升级为现代企业,要走科技路线,要靠先进企业制度和营销手段.邵钦祥瞄上了中国科学院的科技成果,花园村选择了“维生素D3”这个冷门产业.

1996 年起花园村与中科院合作,大笔资金投入高新科技产业,双方合作研发攻关.2000 年花园生物公司投建,2001 年试产成功,2003 年系列产品进入国际市场,2014 年“花园生物(证券代码300401)”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历经十余年,“从胆固醇合成维生素D3”,不仅仅填补国内空白,而且打破了国际垄断,花园村成为全球最大维生素D3 出口基地,其系列产品占据40%的国际市场.

经过35 年的创业创新,已经形成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相配套并带动花园村经济的发展格局.主要产业包括生物医药、新型材料、基础材料、电子科技、包装彩印、红木家具、影视文化、旅游商贸、教育卫生、火腿食品等.农业产业也采取公司化经营,由农业发展公司统一耕种全村1000 多亩农地,与浙江省农科院和上海市农科院合作,建立了现代高效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在有限的土地上,把农业的潜力挖掘到极致.

事实上,花园村一没有肥沃的土地,二没有可供开采的资源,三没有雄厚的资本,四没有地理交通优势.普普通通的村子,白手起家,无中生有,怎么可能打造出一个村级经济航母、拥有目前的光景呢?

花园文化中心主任金光强认为,追根溯源,花园村选好了一个带头人,花园人具备了艰苦创业的精神,花园经济形成了万众创新的局面.“有了这些,泥腿子挺直腰杆,泥土也能变黄金.”

对种种“不可思议”,邵钦祥给出了答案:“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创业创新,最能凝聚人心.”花园村几十年所坚持的,是“创业富民、创新强村”战略.花园村是一个大的创业平台、是一个致富摇篮.

资源集聚优势,为村里带来了人流、物流、资金流,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花园村淘金,全村5 万常住人口中,其中4.5 万是外来人员.

2014 年起,花园村设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基金,凡是回花园村创业、就业的大学生,每年对博士生奖励5万元、硕士生奖励2 万元、本科生奖励1 万元.今年3月,花园村还设立了首家“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招收博士后人才进站工作.

物质富裕,精神富有

———骏马拉大车,走向共同富裕;时代风貌与文化传承的融合精神,更是一种富有

新农村建设,经济是基础.花园村走的是一条“以工富农、以工强村、以工兴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道路.

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主任邵君伟介绍说:论物质,花园人已经相当富有了;论精神呢,花园村坚持以德治为理念、以法治为核心,提升村民整体素养,构建和谐大花园.《村规民约》、《生态公约》、《村民道德公约》等,体现的是一种村民约定,一种心理认同,所以能够转化成行动,能够知行合一.

体现在邵钦祥身上、花园人身上的“精神富有”,是时代风貌与乡土文化和传统伦理的融合精神.这种精神,源自传承与坚守,源自创业与开拓.

“东阳木雕”作为我国民间雕刻艺术奇葩,因产于浙江东阳而得名,有着千余年历史.北京故宫及苏、杭、皖等地传统古建筑,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留世,被誉为“国之瑰宝”.然而,传统工艺的失辉,往往遭遇工厂化流水线的挤压,伴随着大师远去、工匠遗失以及“无木可琢”的尴尬.

2009 年开始,花园村作出“聚天下之材,重振传统产业”战略决策之时,既有光复东阳木雕的一份责任,又有慧眼独到的市场眼光.

果不其然,依托于东阳木雕的木材产业,焕发出古木逢春般活力.花园人用五年时间,建成了全国最大名贵木材集散地———花园原木市场,建成了全球最大红木家具专业市场———花园红木家具城,形成了从原木、板材、锯板、烘房、雕刻、油漆以及红木家具设计、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使其成为“村集体与个人共富”的聚宝盆.

2015 年底,花园村木制品行业个私工商户达到2138 家,占全村个私工商户总数的76.4%.仅销售端的红木家具市场内,就有1800 多家品牌商.花园村村民厉朝法告诉记者,他之前在山东做生意,几年前被家乡的发展蓝图吸引,返乡创业,“去年,我的欧式红木家具销售额达800 万元,赚了200 万元左右.”

花园村党委副书记郭进武的办公室里,人来人往,他笑言“累并快乐着”:“红木原木市场是村里的集体资产,每年光场地租金就有上亿元,一下子就壮大了集体经济.”

“工匠精神,花园传承”.今年4 月26 日,花园红木家具城广场上,由木工、刮磨工、雕刻工组成的3000工匠,现场竞赛比武.刨子、铲子、曲尺、墨斗上下翻舞,演绎精雕细琢的品质铸造.国人热衷的仪式感,在这里幻化成大国工匠震撼人心的力量.

中华民族的精气神,蕴于民间草根.花园人增长物质财富的过程,其实也是传统与现代元素交融递进、积累精神财富的过程.花园村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创办市场,让集体经济更壮大.有了经济实力后,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民生项目中,2005 年开始,每年用于公共服务和村民福利投入2 亿元以上.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邵钦祥的“两富观”,是要踏石留印,是要双双落地的.

邵钦祥认为:法治与德治的紧密结合,治出了社会和谐、治出了经济发展、治出了百姓幸福.花园村党委干部能够和群众团结一心、和谐相处,一靠奉献,二靠无私,三靠公正、公平、公开.花园村5万多人口,并不是说村里没有矛盾纠纷,而是有矛盾当天就解决,重大矛盾或纠纷也必须3 天内解决.花园村村规民约明确规定:如果党员干部与普通村民吵架,首先受到处理的是党员干部;如果村民与外来人员发生吵架,首先受到处理的是村民.此外,还需要精神引领、知识引领、文化引领.

花园文化广场的左边是花园剧院,右侧是花园图书馆、中国农村博物馆.中国农村博物馆设有政策制度馆、农村变迁馆、江河源头馆、名村名印馆等单元展厅,看过之后,难以置信有这样的“村级博物馆”.

受聘担任博物馆馆长的著名“三农”学者段应碧认为,精神富有、文化兴盛,才是铸就新农村之根之魂.花园村拥有博物馆、图书馆、陈列馆、民俗馆、花园报、艺术团,编撰《花园村志》《花园村民读本》,传唱《花园之歌》,形成提振人心的“花园文化”,并渗透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村里组建了舞龙队、秧歌队、腰鼓队等10 多支文艺活动队,不断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每到晚上,广场和剧院就挤满了参加文艺活动的村民.”金光强介绍说,“每次有艺术团表演,村民都得很早来占座,来晚了只能站着看.”

美丽乡村,美好生活

———花园人永不停息的花园梦,要与亿万农民的小康梦、与中国梦同行

花园村,一幅湖光山色和现代文明交织而成的美丽画卷.

邵钦祥说,小城镇不是人为造城,新农村不是千篇一律.要与自己方方面面的条件相匹配,要有自己的特色.

2004 年的“并村”,给花园村带来新契机,人多了,地盘大了,促进土地等生产要素整合重组,腾挪有余地,美丽乡村建设拉开架势、提档升级.当年,花园村就制定了“合理布局、全面规划、整体拆建、分步实施”的新农村建设方案,统一规划建设新花园.

但是好事刚开头,问题就来了:“老花园人”担心背包袱、自己利益受损;“新花园人”担心沦为“二等村民”,贫富不配合,好歹不接受.邵钦祥感觉到:“虽然村子合并了,人心一时还难以合拢.在农村做事,要让老百姓接受,急不得.”

郭进武回忆说:“并村前后,邵书记比办企业还操心.先是党委领导班子反复研究,在许多细节问题上达成一致,然后分工负责、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2005年,为了规划好拆迁和落实补贴,大大小小的会我们开了260 多次!”

按照规划,新村建设先从村子最小、最穷、住房条件最差、地理位置最远的卢头村起步,200 多人整体搬迁.一年多时间完成,起到了示范作用.群众一看,补贴能落实,新村民和旧村民所有福利待遇都一样,一碗水端平,纷纷开始支持拆迁改造.

十年时间的村庄整治,花园村做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生态绿化、卫生洁化、饮水净化、环境美化.“新花园”打造完工,整体搬迁4个村,整体拆建3个村,旧村改造3个村,全村共拆建农户1700 多户、拆除民房5000多间,面积52 万多平方米,安排新建房屋4000 多间,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花园村,全体村民都住上了称心如意的新房,村集体为此拿出数亿元房屋拆迁补偿资金.

过去10 个村子的村民,现在居住在十多个小区里,成为既是村民又是居民的“新花园人”.

目前,前蔡小区正在进行新一轮改造.小区负责人卢国进说:“2012 年前并村时,老前蔡村相对富裕,新房子占比较大,不忍心大面积拆除,选择了旧村改造.现在落后了,车道和预留绿化空间太小了,村民提出来拆除重建,这次90%以上农户都要拆掉建新房.”他指着自己房子说,“三层建筑面积300 平方米,每平米村里补贴800 元,到手的补贴款有20 多万元,我花费很少就把房盖起来了.”

百姓安居,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工程.花园村解决了这个大工程,其他的硬件软件配套起来,说难也不难了.

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是村集体投资建的;村子的吉祥湖,是靠人工挖掘出来的;南山寺佛教文化园,是历史传承下来的;现代化的游乐设施,是高标准引进建设的;整洁的街道和小区环境,是环卫工与全体村民维护的;满眼葱绿乃至国道旁高大的樟树,是花园人年复一年植下的;宜居、宜商、宜业、宜养、宜游的“五宜之地”,是花园村不懈追求得来的.花园村还是浙江省第一个以村为单位创建的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

“十二五”期间,花园村村民的福利从10 多项增加到20 多项.为村民美好生活筑起了保障网.村里提升了医保、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如今村民拥有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农合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待遇,还有建房补贴、数字电视收视费(单双向)、电话月租费、口粮费、特困户补助、老年人高龄补贴等.“花园田氏医院”还为全体村民提供每年例行体检;村民看病花费除医保报销外的自费部分,50%由村集体报销.村里开通了免费公交车,实施了从幼儿园到高中16 年的免费教育.

邵钦祥说,把花园建设成世界上最富有的农村,让村民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农民,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要示范引领并带动更多人筑梦前行;花园人的花园梦,要与亿万农民的小康梦、与中国梦同行.

浙江省论文范文结:

关于浙江省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浙江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