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个盲人的西行漫记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一个盲人的西行漫记类硕士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一个盲人的西行漫记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一个盲人的西行漫记

过去的5年,曹晟康走过全球6大洲34个国家,并在2016年成功登顶“非洲屋脊”乞力马扎罗山.在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后,他的新目标是:用两年的时间寻访“一带一路”沿线,用心去感受一路的风景.

西行艰辛

出发前,曹晟康在他的手机中安装了徒步旅行软件,并设定好路线.他选择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西北方向的线路,从北京出发,经过西安、新疆喀什、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最后到达魅力之都巴黎.

北京到西安,是曹晟康的“一带一路”徒步的首段旅程,全程1100多公里,穿越河北、山西、陕西3省40多个市县.2017年8月27日,曹晟康抵达西安.这一路走了40天,手机App显示,他走了超过135万步.

2017年5月,曹晟康在收听新闻时得知,北京正在举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一个念头从他脑中闪过.“沿着线路,探寻古人走过的足迹,也是很有意义的经历.”这位把环游世界作为梦想的盲人踏上了征程.

为了不让年迈的父母担心,曹晟康悄悄地出发了.“你图什么?又很危险!”半个月后,电话那头,曹晟康听到母亲担心又不解的质问.

2017年7月19日上午,曹晟康和志愿者吴凡从河北省涿州市琉璃河检查站出发,一对盲杖,一副墨镜,一个大背包,是曹晟康的全部家当.

出发前,曹晟康在微博中招募志愿者,但他无力支付同行者的费用,这让许多人打了“退堂鼓”.

曾与曹晟康一起跑步和攀岩的吴凡,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一名学生.尽管两人只有几面之缘,但吴凡一直被曹晟康的励志故事所感动.“我想陪曹老师一起走这段旅程,保证他的安全,并帮助他实现梦想,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个磨练自己的机会.”吴凡说.

曹晟康拿出全部积蓄,带上某盲人软件公司的赞助和朋友们的支援,与吴凡肩并肩出发了.

出发3天后,曹晟康的脚上就磨出了很多大水泡.紧接着,他发现自己的大腿根也磨破了.“如果不挑破这些水泡,第二天就没法走路,挑破后,晚上又疼得睡不着.”曹晟康只能咬着牙,忍着痛,让吴凡给自己挑水泡.

“我150斤的体重,加上30多斤重的背包,脚上水泡的伤口实在太疼了,为了减轻疼痛,我只能加快步伐,减少与石子接触的时间.”曹晟康说.疼痛难忍时,他就为自己加油鼓劲儿,每天保持行进25公里.

出发后第5天,一场瓢泼大雨突然而至,曹晟康被雨水淋得浑身打冷颤,鞋子里灌满了雨水,受伤的脚更疼了.

“吴凡,加油,我估摸着快到落脚点了.”曹晟康鼓励着身边的志愿者.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曹晟康和吴凡沿着盘山公路在太行山脉间穿行,此时已是他们出发后的第12天.

狭窄的盘山公路,留给两人行进的空间非常小.左边是呼啸而过的大卡车,右侧是近一米深的排水沟.原本计划并排走的俩人,改为吴凡在前面走,为曹晟康排除障碍物.

骄阳似火,干涩的空气中,不绝于耳的鸣笛声在两个人的耳旁响起.忽然,吴凡听到曹晟康“哎哟”一声,回头发现曹晟康摔倒在排水沟里,他却像没事儿似的说:“盲杖拄空了,重心不稳,收都收不回来!”吴凡急忙跑过去抓曹晟康的胳膊,想拉他起来,“谢谢,我自己能爬起来!”爬起来后,曹晟康强忍着膝盖扭伤的剧痛,撑着盲杖继续前行.细心的吴凡从他那故作镇定的脸上捕捉到一丝沮丧.

走过了盘山公路,两人行走在通往阳泉市区的一条公路上,路边尘土飞扬,每次有大卡车经过时,卷起的烟尘在空中弥漫,灰尘和沙砾落满他们的衣服和头发,只能屏住呼吸,继续前行.

每日的行进中,与烈日、风雨、伤痛、尘土相伴的,还有饥饿.有时,一路没有餐馆,等到发现路边有餐馆时,已是下午3点.

第16天,离开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城,他们深入到一片丘陵地带.黄褐色的土丘连绵不绝,形态各异,路上鲜有车辆经过,带给他们一份久违的宁静.曹晟康听着吴凡的描述,似乎也感受到了周围的美景,激动地唱起了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东南风……”唱到动情处,曹晟康还忍不住举起手中的盲杖朝天挥舞.

在山西的太谷县,两人穿行于太谷老城之间,追寻晋商的足迹.曹晟康抚摸青砖黛瓦,用触觉感受着历史的纹理.在老宅的木柱、斑驳的石墙中,他似乎“窥”得了当年的雕梁画栋.在老城里的吆喝声中,他想象着从前车马喧嚣、商贾云集的画面.

第30天,走在汾河大桥上,听着潺潺的河水声,曹晟康兴致勃发,对吴凡讲起了自己35岁时首次出国时的经历.

出国经历

2012年4月,他首次踏出国门,历时24天,只身穿越柬埔寨、泰国、越南和老挝.

在越南的漂流船上,听着耳边传来的哗哗水声,曹晟康很想知道河水是什么样子.同船一个懂汉语的人告诉他,河水的颜色是清澈的.

“清澈是什么样子的?”曹晟康问.“就像玻璃那种透明.”“玻璃的透明是怎样的?”

没办法,那人只好抓起曹晟康的右手,放进河水里.“这就是透明!”

曹晟康仔细地感受着,脑子里想象着各种画面,并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了什么是透明:透明就是自己看不到的风景,透明就是每一个帮助他的人的那颗温暖的心.

在老挝,他用仅会的几句英语问路,当地人告诉他往南走.他根本不知道南是哪个方位,试着往前走了几步,当地人“NO、NO”地拦住了,拉着他的导盲杖拐了几个弯放下,“Yes,Yes”.

每次想要搭车时,曹晟康就站在路边,伸着大拇指,用蹩脚的英语喊着“Hitchhike,Free,Nomoney(没钱,免费搭车)!”总会有车停下来把他送到目的地.

两眼看不见,语言又不通,“双盲”的曹晟康在异国寸步难行,衣食住行只能靠打手势.

“想找旅馆睡觉,就打呼噜,想吃饭就吧唧嘴.”这是他在旅行中总结出的最好用的交流方式.

每逢过马路的时候,总会有好心人帮他一把,作为回报,他有时会在马路边帮别人揉揉腰背.

“我看不见风景,但能感受到人心.这也是我不断行走、挑战自我的原因.”曹晟康说.

曹晟康也曾有过一双明眸.8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变成一名盲童,他日益自卑与消沉.14岁到18岁期间,他曾多次离家出走.在宁波,他睡过天桥,被人用刀抵住腰部抢劫.他还被人骗到东莞的建筑工地上打了几个月黑工,后来自己逃了出来.从19岁起,他开始从事盲人按摩.2011年,34岁的曹晟康从收音机里听到一个叫翟墨的人,独自驾着帆船完成了环球航行.这种传奇的人生令曹晟康心生向往.“这个世界还有许多美好,我凭借耳朵、知觉也一样能感受到”.

2013年,他游览印度,成功横跨美国10个州;2014年,他在澳洲工作并旅行了3个月,又在秋天用一个月完成欧洲之旅,游览了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等国;2015年,他游览墨西哥、智利;2016年,他前往非洲,在向导的带领下成功登顶乞力马扎罗山.

“我终于登顶了!”登上乞力马扎罗山山顶,曹晟康用手摸着山顶的标识木架,尽管看不到木架的颜色和形状,但他想能够丈量一下架子的高度也行.“够不着的时候就用那个盲杖.对于眼睛正常的人来说是看一看,而我完全是在脑海里勾画.”每次提起此事,曹晟康都会觉得意犹未尽.

“敢于走出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在不断自我挑战中,曹晟康内心的自卑和压抑已渐渐消失,环游世界的梦想也随着他的两根导盲杖在世界地图上慢慢点亮.

独特风景

一路上,他感动着路人,路人也鼓励着他.这次西行之路上,一位卖西瓜的河南大姐听说曹晟康是从北京徒步走过来的,用难以置信的表情注视着曹晟康.

“我觉得你们真了不起,我有个17岁的孩子,真希望他能像你们这样坚强.”大姐想用她的西瓜车帮曹晟康和吴凡拉行李,曹晟康谢绝了.

曹晟康说:“人生来不得半点掺假,你若帮我拉了行李,那我这徒步就没啥意思了.”

旅途中,曹晟康还带着吴凡一起捡垃圾,向路人宣传环保理念.在他看来,不光要徒步旅行,还得力所能及地做些什么.

尽管旅途艰辛,但曹晟康和吴凡不放过任何一个他们可捡的塑料垃圾.尤其在车多的路段,为保证安全,吴凡在捡垃圾的时候都要提前观察.北京到西安的旅途中,两人共捡了1000多个矿泉水瓶.

沿途不乏质疑的声音:你们图个啥?环保组织给你们多少钱了?

“一分钱都没给我,也没人要求我这样去做!”曹晟康总是笑呵呵地回应.

在小饭馆吃早餐,一位食客好奇地问他们背着大包出来干什么的.在他们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后,这位食客说:“你们是有钱和时间没处花了,吃饱了撑的.”两人只能无奈地笑笑.

曹晟康说:“其实不被理解才是最难走的一段路,但习惯了、想通了也就觉得没什么.每个人的角度不同,再说毕竟萍水相逢、了解不多.”

“曹老师,你快看!今天的天好蓝啊,这里的山真是太壮观了!”每次眼前出现迷人的风景时,吴凡激动起来,就忘了曹晟康是盲人.曹晟康总笑着回应:“我看不见它们,就让它们看看我吧.”

一路走来,呼啸开过的列车、从车窗递出的矿泉水、村庄里此起彼伏的狗吠、盲杖摩擦地面的沙沙声,还有吴凡“不要并排”“注意安全”的不断提醒声,都被曹晟康一一记下.

2017年8月27日,抵达西安大雁塔南广场,曹晟康给了吴凡一个大大的拥抱.这一刻,40天的坚持终于有了交代.

“我以行动证明了盲人旅行并非天方夜谭.”曹晟康的声音有些颤抖,“虽然看不见风景,但是我在路上,本身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摘自《中国青年报》杨海琴)

一个盲人的西行漫记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一个盲人的西行漫记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一个盲人的西行漫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