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财富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和明清竹雕:华夏民族宝贵的艺术财富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艺术财富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明清竹雕:华夏民族宝贵的艺术财富

高柳絮

日益繁荣的明代竹雕

因不易保存等原因,竹雕于文物考古发掘中出现甚稀.目前已知较早的竹雕器,是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出土的“西汉制漆绘龙纹竹勺”(图1).南北朝时期,《南齐书·明僧绍传》有南齐开国皇帝齐高帝赐明僧绍“竹根如意笋箨冠”之载.北周时期,南朝至隋初的文学家庚信,在其诗《奉报赵王惠酒》中有“野炉燃树叶,山杯捧竹根”之句.至唐代,在宋时书画鉴赏家和画史评论家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卷五》中,曾载当时的竹雕已极富意趣.而到了宋代,竹刻名家詹成制作的竹雕鸟笼,则可堪为后人学习之楷模.

图1西汉制漆绘龙纹竹勺 柄长53厘米 斗径7.8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华夏的竹雕工艺,于明代日益繁荣昌盛.在江南产竹地区,竹雕还出现了上海“嘉定派”和江苏“金陵(今南京)派”.其中金陵派的竹雕前始简朴,后渐精细.而嘉定派的竹雕用刀如笔,雅俗共赏,对后世的影响更大.两派竹刻艺术家有的在竹根上刻圆雕人物或动植物.如“明竹雕风雪骑行人”(图2).此器用竹根雕成.骑行人头戴风帽,双手掩于长袖之中,耸肩缩颈骑于马上.马双目圆瞪,四足岔开,双耳直竖.其题材取自唐代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其“雪拥蓝关马不前”之诗句,生动地表现了被贬后的骑行人顶风冒雪出蓝田关的情形.此作圆润细致的刻工,神态逼真的人物、马匹,充分展现了明代竹雕中的圆雕技法之风采.

图2 明竹雕风雪骑行人 高19.9厘米 长14.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也有的在竹制笔筒或香筒上镌刻.如“明晚期朱缨制竹雕刘阮入天台香筒”(图3).其筒身画面,为南朝刘宋时刘义庆的志怪小说集《幽明录》中,所讲述的东汉时期刘晨、阮肇入天台遇神仙的故事,以此宣扬了因果报应的传统思想.香筒层次丰富的画面、细腻入微的雕刻,尤其是用角质材料嵌成的人物双眼和枰上的棋子,品玩后令人倍觉精细有神、赏心悦目.

不仅如此,有的还在扇骨上镌刻.如“明天启二年(1622)濮澄制竹刻梅花诗文扇骨”(图4).其刀工简练纯熟,游刃自如.所刻诗句潇洒飘逸,俊俏秀丽.还有的利用竹皮与肤里的不同质感,创造“留青”的特殊艺术效果.如“明晚期张希黄制竹留青野渡横舟图臂搁”(图5).臂搁画面以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名句为题,以高远的水墨意蕴之法,绘出了春雨迷蒙的杭州西湖美景,使此竹雕器的艺术格调幽旷绵延.

图3 明晚期朱缨制竹雕刘阮入天台香筒 高16.5厘米 口径3.6厘米

1966年上海宝山顾村明朱守诚墓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

图4 明天启二年(1622)濮澄制竹刻梅花诗文扇骨 高31厘米 宽2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图5 明晚期张希黄制竹留青野渡横舟图臂搁 高23厘米 宽5.5厘米 翦淞阁藏

由于竹材廉价易得、竹刻名家的出现、竹雕形成了流派这三大原因,竹雕在明代中期便已成为了华夏独门的艺术.但归根结底,明代的竹雕主要还是以下三种技法:其一,是以深刻表现高浮雕或圆雕的刻法;代表人物为嘉定派的“嘉定三朱”(即朱鹤、朱缨、朱稚征),或称“朱氏三松”.其二,是以浅刻或略施刀凿即可成器的刻法;金陵派的创始人濮澄(濮仲谦)为代表人物.其三,是以留青作阳文花纹的雕刻技法;留青阳文的始作者张希黄为领军人物.

发展创新的清代竹雕

清初至清中期,或称清初至乾隆时期,为清前期的竹雕.由于竹刻艺人不仅继承发扬了明代竹雕的刻法,而且还将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从而使得清前期的竹雕实现了高标准、高工艺地发展,竹雕艺术十分发达.尤其是在众多的竹刻名家之中,如吴之墦所创的“薄地阳文”浅浮雕(图6),“封氏三鼎足”在明代技法基础上发扬光大的圆雕(图7),周颢用刀如运笔来“绘”山水、竹石的阴刻(图8),潘西凤细致生动而得自然逼真的透雕(图9)等,皆可见其竹雕技艺已达后世效仿仍无人企及的极致.

图6 清早期吴之墦制松阴迎鸿图笔筒 高15.1厘米 口径8.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图7 清早期封锡禄制竹根雕戏球狮 高4厘米 长6厘米 宽3.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图8 清乾隆九年(1744)周颢制竹刻松壑云泉图笔筒

高14.9厘米 口径11.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图9 清乾隆潘西凤制西园雅集笔筒 高14.1厘米 口径12厘米 上海嘉定竹刻博物馆藏

除此之外,在乾隆时期因为皇帝摹古、好古,故十分盛行仿古之风.而表现在竹雕上,亦出现了多见巧思、已毕肖古铜器为能事的仿古器.如“清中期制竹根雕夔龙纹活环提梁扁壶”(图10).此扁壶用短节处竹根雕成.长圆口,扁腹,粘接云纹双耳和活环提梁.长圆形盖上刻有蝉纹钮,颈部刻回纹.腹部雕饰阳文、回纹一周.同时腹部镂空,在缠枝莲纹地上雕刻了一条正面夔龙.此壶造型和花纹均仿商周青铜器,但是又具有典型的清代风格,制作难度大,集中反映了清中期仿古竹雕工艺的高度水平.

不仅如此,在清前期突破了竹材固有的圆筒形状,穷工殚巧而创作的文竹器,也令竹雕的形状更加丰富多姿,甚至产生了质地之感.如“清竹雕瓜式盒”(图11).此长椭圆形、以黄杨木雕成的卧瓜式盒,其器表贴满了竹黄片,再以粘贴技法于全器表面装饰雕刻好之枝与叶.一盖上的干突出,扣于器身口缘.器内贴满金箔,更添雅趣.综上所述,人们所言清前期为竹雕的鼎盛期,理所当然.

图10 清中期制竹根雕夔龙纹活环提梁扁壶

通盖高13.9厘米 最长口径4.3厘米 最长足径4.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图11 清竹雕瓜式盒 通高8厘米 口径长14厘米 宽8.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进入清后期,由于国力、物力、财力等众所周知的原因,竹雕艺匠须请画家代为图案设计,而自己却不能自画自刻,使得刻、画分离;艺匠只能在竹材的表面落刀做文章,无可奈何地变为了单纯的“刻工”.所以清后期的竹雕作品,器型多为臂搁和扇骨,且通常雕刻低而浅的阳文或阴文.而以往前期流行的圆雕、透雕、高浮雕等竹雕器,相反却踪影难觅.故清后期的竹雕艺术日渐衰落,虽载入史册的竹刻家较清前期多,但堪为大家的却多名符不实.

尽管如此,清后期造诣较高的名家,还是有善于使用“陷地浅刻”的方絮,以及擅长阴文浅刻的蔡照,通金石、善篆刻的徐三庚等人.代表作如“清道光十年(1830)方絜制竹刻苏武持节图臂搁”(图12).臂搁画面线条简练却须眉毕肖,典雅古朴且栩栩如生;特别是其题款字体,可谓工正方整、娟秀遒劲.再如“清晚期徐三庚制竹刻篆书扇骨”(图13).扇骨上的篆书妍媚流美,一气呵成,体现了竹刻家深厚的书力;而其细切利落的刀法,则更是完美表现了笔意.

图12 清道光十年(1830)方絜制竹刻苏武持节图臂搁竹刻人像

长27厘米 宽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图13 清晚期徐三庚制竹刻篆书扇骨 长32.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明清竹雕的三大流派

明正德、嘉靖年以后,华夏的竹雕艺术发展迅速.由于大多数竹刻高手,此时均集中在江苏的嘉定(今上海嘉定县)及金陵(今南京)一带,一些士人便根据竹雕的技法、风格、特征,将那些精工典雅的竹雕器划分流派,故此产生了以江苏嘉定为主要生产中心的嘉定派.该派的主要特征,为“深刀刻法,即奏刀深峻,洼隆浅深,可五六层”.其丰富的画面层次和强烈的立体效果,在作品中皆能得到表现.至清三代时该派已达全盛,嘉定亦被称作“竹刻之乡”.可见该派在中国竹雕史上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在竹雕艺术上,能与嘉定派齐驱并驾的,是明中期至清道光时期濮澄开创的金陵派.该派竹雕的主要特征为浅刻、简刻,尤其在书法上擅长.其雕镂不深但层次不减,表面略加刮磨就古朴有味,画面看似简单却意境深远.不过该派自濮澄创立后得其亲授、受其影响者寥寥无几,特别是在嘉定派盛行的情况下,清后期受到了巨大冲击,故金陵派于后世影响甚微.

三大流派中,还有明代张希黄开创的浙派.其风格高雅淡泊,巧而不媚.而对华夏竹雕艺术的突出贡献,是改革了唐代以来的传统“留青”技法,使得竹雕制作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同时在影响、带动一大批竹雕艺人情况下,令浙派在今天仍然传承有序.

此外,明清时期的竹雕还出现了徽派.且除了地区形成的流派,有一些雕刻家还发明了有别于地区流派之外的新技法,在竹雕艺术的继承、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邓孚嘉、马根仙、张步清、李耀等人.其代表作有清早期邓孚嘉所制写生如真的“竹根雕蟠松洗”(图14),和秀媚精雅的“竹根雕陶渊明赏菊”(图15)等.

图14 清早期邓孚嘉制竹根雕蟠松洗 高3.8厘米 长9厘米 宽12.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图15 清早期邓孚嘉制竹根雕陶渊明赏菊 高14.4厘米 宽8.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明清竹雕的工艺

除了圆雕、浮雕等不同表现形式之外,形式丰富多彩的明清竹雕,还产生了留青、文竹、镶嵌等工艺.

圆雕:为具有三度空间的、完全立体的雕刻.即雕出形象在不依附任何背景的情况下,可从四周的任何角度进行欣赏.此法一般取竹根为材,根据竹的自然形态进行设计构思,略施雕镂.

浮雕:物象近似绘画,在平面基础上雕刻形象,但压缩了前后体积.根据浮雕立体程度的差别,可分为“高浮雕”、“浅浮雕”、“薄意雕”、“线雕”等.如采用立体高浮雕技法刻成的“清中期制竹雕十二生肖图笔筒”(图16),及采用浅浮雕技法刻成的“清中期尚勋制竹雕竹林七贤图笔筒”(图17).

图16 清中期制竹雕十二生肖图笔筒

通高14.3厘米 口径13.2厘米 足径12.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图17 清中期尚勋制竹雕竹林七贤图笔筒 高14.1厘米 口径8.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留青:亦称为“平雕”.即用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皮雕刻出画面,再铲去画面以外的青皮,仅仅露出竹肌的技法.

阴刻:为雕刻物象低于雕面作水平面的竹雕技法.如以阴刻技法于腹部饰两圈几何纹饰的“清竹雕小圆盒”(图18).

图18 清竹雕小圆盒 通高2.99厘米 口径4.9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线刻:相似绘画中的白描手法,即在平面的雕面上以阴刻线条造型.

透雕:又称“镂雕”、“通雕”.有的为使图像空灵突出,在浮雕基础上镂空其底版,并分为单面镂空雕和双面镂空雕;有的为雕出内层的景物,在圆雕基础上作镂空透雕;还有的平面作多层透雕.如采用镂空雕形式雕刻的“清竹雕人物船”(图19).

图19 清竹雕人物船 高9厘米 长14.5厘米 宽4.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竹:又称“竹黄”、“贴黄”、“翻黄”等.是翻转竹筒内壁的表层后,再煮压、粘贴到木制胎骨上成器的工艺.

镶嵌:以载体色泽不同的材料,通过镶嵌形成画面的手法.其目的,是增加了竹雕的层次感.而“百宝嵌”,是指用多种材料镶嵌在同一件作品上.

明清竹雕的种类

按明清竹雕器的功能,其可分为实用器、陈设摆件两大类.其中以文房用品的实用器,最为平常多见.而以人物和动物等为题材的圆雕仿生器,则主要出现在陈设摆件类中.

另外,明清竹雕的实用器中,以笔筒、臂搁、洗、印章等文具类,最为大宗;以杯、壶、盒、炉、香筒等日常用具,居为其次;此外还可见到竹雕仿古器、留青竹雕器、文竹器等众多品种.

而一直受人青睐的陈设摆件,则通常以竹根采用圆雕、透雕等技法,制成人物、动物、花鸟、如意等题材的竹雕作品.如“清竹雕童子牧牛”(图20).此陈设摆件以整段竹根雕刻,充分利用了竹根的天然形态和质感,巧妙地传达了匠意.其刀法浑朴自然,充满生趣.无论是童子表情还是牛的姿态,均刻画得惟妙惟肖.

图20 清竹雕童子牧牛 高10.5厘米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

明清两代的竹雕艺术,发展繁荣,技艺精湛,文化含量极高.它们与书画、雕塑艺术进行了完美结合,作品既继承了传统,又富有创意和新意.这些利用竹材的自然形态,通过匠心独运雕刻后的明清竹雕器,不仅衬托了竹的本质特征,而且还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它们是华夏民族宝贵的艺术财富,更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盛开的一朵奇葩!

艺术财富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艺术财富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艺术财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艺术当代杂志

2、艺术科技杂志

3、艺术导论论文

4、领导艺术论文

5、艺术教育杂志

6、艺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