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与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山水情话探析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这篇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山水情话探析

【摘 要】本文论述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山水情话,认为古诗词中的山水意象以清新之景、清新之物和清新之境,渗透诗人们骨子里的闲适优雅、不慕荣利和回归自然的情感,传达一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思想,山水意象、山水情结和山水性情浑然一体,体现古诗词中深藏的山水情话.

【关键词】语文教材 古诗词 山水情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B-0135-02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以山水形容仁者和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他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体的,山和水的特点也反映在人的思想感情之中.爱山、爱水,以山和水为意象,营造独特的意境,在山水情境中渗透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是很多诗人的诗歌风格和特色.

一、古诗词中的山水意象

在古诗写作上,恬淡自然、古朴质直、醇厚隽永的诗风,是与诗中的山水意象巧妙融合,构成一种浑融的山水意境,渲染诗人心境和思想.

(一)整体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曲家马致远除了写“枯藤”“老树”“西风”等秋季特定的景物,还用“小桥”“流水”“人家”等意象,以清新之景、清新之物写清新之境,表达《天净沙·秋思》的整体村落,描绘萧瑟、凄清的意境,为僻静的山村旷野图增添一份荒凉、清幽之感.诗人把秋季九种平淡无奇的意象,结合情境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和瘦等六个字,将诗人的漂泊他乡的情思自然地寓于图景,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小桥流水”寓情于景,更是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羁人的愁思.

(二)特定意象.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句诗,用山、路、雪和马迹等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画面,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情深意浓.这两句诗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不是直接抒发的,而是通过“山回路转”和“雪上空留”来表达诗人的怅然若失,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表面上这首诗句句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是一个由实到虚的意境升华过程,诗人想起很久没有消息友人,联想到自己长期漂泊在外,内心更加愁苦、凄凉,“一切景语皆情语”.好的诗人,常常能够使意境“景中生情,情中含景”,读者可以观画面,品其境,悟其意.

二、古诗词中的山水情结

许多古诗中,诗人寄寓的是一种作用于诗人心灵感官的山水情结,而围绕山水情结而阐述的.文字里展现的是人与自然物我谐忘的画面和或山或水的意象,综合成一个浑融完整的山水意境.

(一)江南水乡的风情.“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人杜牧的诗描绘了江南花红柳绿的世界,江南水乡的风情:莺歌燕舞,绿树红花;带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诗人运用点面结合,极写江南景物的特征:山重水复,柳暗花明.通过错综的色调,丰富的层次,山水、色彩、动静的映衬,使整个村落富有立体感,表现江南相映成趣、丰富多彩的山村风光.这首诗表现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也深深维系着杜牧的江南水乡的情结.

(二)青山绕水的多情.“青山横北郭,北水绕东城.”这是李白送别诗句,诗的情景在“送”,意境却在“山”,在“水”.送别之时,所看之景是一抹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一湾清澄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诗中有景,景中含情.淡远的青山可望而不可即,牵引出一缕怅惘之意,暗透出诗人对眼前离别的无可奈何;绕城的流水,潺潺不绝,更是绵绵离情,久久不绝.“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得很工整,而且“青”“白”相映,使整个画面色彩艳丽、清新.山水相依,以山言情、以水言别,在青山绿水之间,作者与友人并肩而行,情意绵绵、依依不舍.

三、古诗词中的山水性情

古人说,文如其人,诗亦如此.古诗中的清新自然的山水在描绘过程中往往被人格化,物我浑融、相得益彰和富有情趣.

(一)率直淡泊.王维“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句诗情景交融,境由情生,情以造境,传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绪.诗中运用对仗,“空人心”对“悦鸟性”,“空人心”提示如此空灵纯洁的世界的确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悦鸟性”又暗示人只有像鸟一样,远离世俗、红尘,回归自然,随心随缘,才能保持本真、本性,顺其自然.这样写飞鸟怡然自乐,含蓄不露,这就是诗味;鸟的怡然自乐,正是诗人淡泊宁静的反映,这就是借物境写心境;光和影营造了一种幽静清寂的境界,这就是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通过声色交汇、动静相衬、情神并茂的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让读者涤荡人心、怡神悦志.赖爱清《从“归心”看王维诗歌的本真之美》指出:“王维的诗歌是内在生命与自然高度默契而生成的无为状态,是虚静后表里澄澈的最高境界.山水诗中对大自然的生命观照不仅停留于对山水景物的摹写也是对宇宙生命的感悟”.

(二)闲情逸致.古诗功效之一是使读者触景生情,情以景观,景中有情,陶渊明的诗就是这一典范.陶渊明的山水景观其实就是陶诗的山水性情,其中出现的山和泽两种物象本质上是一种山水情结的实体化.陶诗中最为人称道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用了两个地点,两个动作,把一种神仙般脱俗而又不失生趣的意境点画得令人不禁向往,悠然地采菊、眺望南山的生活如此闲适惬意.此诗是描述作者的人生追求的一幅画面,但更妙的是连作者也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是在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佳句”,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下转第137页)(上接第135页)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达到了物我两忘、物我相容的境界,是“天人合一”的最佳诠释.

四、古诗词的山水情话

古诗词中,山水意象是普遍存在的,往往他人瞧不上眼的山野水流等景观在诗人笔下却显得格外亲切自然,欣赏之余,一种属于山水独有的意境萦绕于心,在意境中呈现一种人生哲理,给人以启迪.

(一)“山外有山”.杨万里的“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实际上揭示的是“山外有山”这一哲理,这是诗人情结与山水实物之间的通感的体验.人的一生,想出人头地、卓尔不群,干出一番事业,自然要有远大的目标,打造山一般稳重、厚实的个性,包容万物,执着而恒定,不为眼前的困难所折腰,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诗人正是通过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借写于山势中行路的感受,揭示这样一个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和准备,不要为沉醉于一时一事的成功.

(二)“站得高,望得远”.李白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是揭示“站得高,望得远”的哲理.山有脊梁,人有人格.泰山,文人说其是“山中的伟丈夫”,山上的每一块岩石都铭刻着岁月的沧桑,正如“伟丈夫”额头上的皱纹,是岁月和风雨的见证.登上泰山峰顶,俯瞰齐鲁大地,顿时忘却了身后的红尘俗事,感受着造物主的伟大魄力与自我感觉的渺小,对生命意义的自然会有一种全新理解,追求功名利禄,留恋烟花巷柳是多么的俗不可耐.诗句登临泰山顶峰表现出来的自信和坚定豪迈的气概,更显示诗人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使人的心胸显得格外雄阔高昂.

(三)“源头活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诗中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这两句诗暗含我们常用成语“源头活水”,诗句借水之所以清澈,是源于源头活水的不断注入,实际上是暗喻一个人想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另一种解读,只有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思源不断,才华横溢.朱熹说,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维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

张潮《幽梦影》云:“文章是案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山和水这两种客观事物,在大自然中是两种风格迥异又浑然一体的,是诗人笔下常见的意象,山有其高、深、博的特质,以执着挺拔表现力度,能够打磨你的刚毅和傲骨;水有其灵、动、柔的特点;水以畅达柔顺显示智慧,可以培养你的灵活和敏锐.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中贯穿着山水意象,形成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线,让古诗词在文学星河中熠熠生辉.

(责编 江月阳)

中学语文论文范文结:

关于中学语文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中学语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中学语文投稿

2、中学语文杂志

3、中学语文教学杂志

4、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5、中学语文论文

6、中学语文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