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方面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和墨痕书韵的价值重估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本文关于价值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墨痕书韵的价值重估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在中国传统社会,书写是文人或者说读书人的基本生存与生活方式.而在新媒体时代,书法往往成为书法家的专利,对于一般人来说书法是一种与生活现实没有关系的被“欣赏”的对象.在当今的学校教育或者说教育中,书法已经成为一种被“发掘”的传统资源,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在倡导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当下,书法“介入”校园似乎已成为一种景观.特别是最近全国教育书画协会的“春华秋实—教育书画作品展”在四川大学举行,展览开幕式是系列的与书画相关的学术活动:书法名家与学生一起笔会,与学生交流、座谈以及举办书法学术讲座等活动.这一系列活动似乎标志书画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有效的方法,介入校园的强劲势头已经形成.

书画,特别是书法置入教育教学中,较之于其他艺术门类或者说样式有无特殊的意义与价值呢?在笔者看来,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至少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书法是了解、认识传统文化的窗口.包括书画在内的艺术,作为人认知与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行为和文化观念的视觉呈现,储藏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可以说艺术是人类精神与价值观念的宝库,是我们认知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书法之于中国文化的大系统,其价值与方位在哪里呢?有人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对于这一观点,当然会有不同的看法,不过我们说书法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或者说表征,这大概会被认同.为什么说书法能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精神呢?这是书法艺术的本质决定的.

书法是我国最具悠久历史传统的一门艺术,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并随文字的发展而演化,在满足人的实用之需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它的形式法则和表现技巧,并最终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因而,书法是以书写文字为基础来进行艺术创作的,糊涂乱抹当然不可称为“法”,而不写字则无以为“书”.汉魏以前的中国书法史早期,还是以汉字字体发展为线索的,自甲骨而金文,而古文,而秦篆,而后才演变为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汉魏以后书法审美自觉,书家代有人才,而风格之翻新,皆是以此五体书为基础,也皆是以书写文字为基础,这说明,书法之传承是有续的、自成体系的.也正赖于文字书写的一脉相承,才使中国传统经史子集四部之学术文化亦自传承有续.东汉经学家许慎言:“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在唐代有雕版印刷之前,凡文化典籍,皆书写者手抄,出土于江淮的汉简中的《老子》抄本等皆是,所以说,从文字记载文化的角度来讲,书法是足以能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

书法能成为一门艺术,不仅取决于技法形式美,其书法审美情境的表达,也受到中国文化精神的熏染和浸润,这是因为,经典的书法作品,往往都是那一时代的文化精英所书写.不同时代的经典书法,既反映了书家的个人风格和那个时代的书法风格,也同时体现出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可以说,特定时代的书法,必是特定时代文化精神的折射和反映.

从审美角度而言,书法作品崇尚中和之美,用笔强调中锋行笔,书写务求心正笔正,都契合了儒家追求中庸的精神.儒家文化主张中庸之道,强调天人合一.书法的审美境界,也正是追求这种充实之美、中和之美.书法作品追求飘逸超脱、知白守黑的美学境界,还与道家文化讲求道法自然、无为不争的虚无思想相契合.技法上对虚实的讲究,格调上对简淡清远的讲求,也都体现出老庄中的虚静、精神自由的思想.书家在创作中追求内心的超越,还体现了佛家文化的终极追求.任何经典书法作品,都是书家情感宣泄、精神超脱之物化.因此,无论是书家个体,还是书家创作的作品,都完美地诠释了儒释道三家的文化精神,传承了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

书法是人文情怀教育的重要途径.包括大学在内的学校教育,是为了传播知识,但比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人文情怀,塑造完善的人格.艺术教育是情怀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艺术是道德、情操、智慧的来源,是培养完美人格的最佳途径.因而在先秦时代的教育中就倡导“礼乐并重”,礼乐文化得以高度发达与完善.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者蔡元培在近百年前就高屋建瓴地说:“文化进步的国民,既要实施科学的教育,尤要实施美育.”在蔡元培看来,科学教育给人以知识,而人的情感、心灵、意志则需要美、需要艺术去陶冶、培育,也就是说以艺术教育为核心的美育在塑造具有完善人格的人方面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与价值.那么,书法在人文情怀培育、提升人的心性修为方面的独特作用在哪里呢?

言为心声,书为心画.千百年来,中国历代文人和艺术家,以书画为媒介,表达他们对人生、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悟和认识,在行笔运墨间透溢出他们的人生智慧、情感和才智,创造了丰富多样的书体和绘画形式,构建了深邃博大的书画美学精神.古代书法遗迹,无论碑帖,抑或墨迹,其中可称经典者,无一不是当时文人所书写.古之文人,无论是政治文化精英,或凡夫俗子,他们或为文辞歌诗,或为琴棋书画,皆要借助于文字书写去表达他们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与情怀.而精于八法者,其便札、签条、文稿、书卷、碑传,皆得流传有续,后人题跋,又以法书而宝之.当我们面对这汗牛充栋的书法遗迹,在临仿之间,不仅能感受先辈书翰之妙,品读其文辞,亦能体悟他们对社会人生、对生命个体的关怀.因之可言,书法给予世人的,不但书法之美可以悦目,且所载人文情怀亦可以养心.书法于是成为历代文人的人文情怀的物化方式之一,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抒发人文情怀的途径之一.

在中国传统的经典书法遗迹里,我们时常能触摸到笔墨流转中蕴含的家国情怀.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其激越悲愤之笔迹,岂止是书家颜真卿对平乱捐躯的侄子的哀悼,亦体现出肝胆忠臣对国家安危的忧虑.无数的丰碑、摩崖、墓志上的书法,也都记录了当时书家对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的关怀.在那些乡野间的碑刻,栈道旁的摩崖,墓穴随葬的墓志、文书,酒馆里的题壁,亦无一不折射出各阶层书家对现实人生、社会生活的体悟与思考.在千古流传的经典里,我们能够感受到书家对作为时空存在物的个体生命的感慨与关怀.《兰亭序》被誉为“书圣”杰作,其原因不只是“飘若惊鸿、矫若游龙”的书法之美,亦在于它表现了王羲之对个体生命的关怀.无数文人间的酬答之作,或《黄州寒食诗帖》式的自遣之作,亦无不展现出文人对个体精神自适的追求、对天人合一在个体中的内化.

再就是书法是美感教育的重要手段.审美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往往是通过对诉诸感觉的形式感知与解读,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书法与其他艺术相比是最不具有模仿性、再现性而更接近“纯粹形式”的艺术.叔本华曾经说过“一切艺术最终都应倾向于音乐的状态”,这实际上将形式创构看作艺术追求的境界.就艺术形式美之特质而言,中国书法是所有造型艺术中最具有音乐性的一门艺术.何以如此?这也是中国书法形式美之特质决定的.

书法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汇聚而成一整套自成系统的技法形式,具有独特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美.它不描摹自然万象,但抽象地表现一切客观物象共同具备的构成形式和韵律节奏.这种外在美的表现,正依托于传统形成的技法形式.按惯常的艺术分类法,书法属于造型艺术,这是因为书法是在不违背汉字六书结构、偏旁组合基本原则下的以点画线条为元素进行的艺术造型.但是,书法的空间造型性还不足以概括其特征,由于书法创作的过程是短暂的、连续的、一次性的,这便决定了技法形式的表现,还必须具有时间性.书法在这种有规律的时序中展开,即是它区别于一般造型艺术而别具音乐性之所在.

书法的形式美的表现是以笔法、结体、章法、墨法为四大要素而展开的,其空间构成不仅丰富多彩,点画书写的节奏亦打动人心.这四大要素相辅相成,密切联系,在创作过程中,又受制于书写的笔势,至于笔势,则又直接导源于书写时的贯气形式.篆、隶、草、行、楷,甚至篆刻,贯气形式必然要求创作者一气呵成,不得重复.比如,书法中的笔法,即是书写点画的方法,汉字点画的书写,自古而今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规定,要求书写者必须遵从而不允许违背,横画应当自左而右,竖画应当自上而下.因此,同是用笔,西画称笔触,而书法只得称笔法不能曰笔触,即书写点画具有不可重复性,不可像西画那样反复涂描、覆盖.结体亦复如是.书法创作更不得违背汉字六书结构原则,偏旁之先后,亦不得颠倒次序、眯目乱涂.书法的布局称“章法”而不可以西画的“构图”呼之,则更体现了书法的音乐性.《说文》释“章”字云:“乐竟为一章.”字从音从十,是与音乐相关的.书法创作中,点画、偏旁成字,自上而下书写,数字成行,而后数行成一幅,正若音乐之曲终为一章也.此外,书法中的浓淡、干湿、飞白的对比,与音乐中的节奏强弱、音量大小的对比,书法中的长短线与音乐中的张力,书写时的潜呼吸与音乐演唱的换气,皆在相通.特别是中国书法与中国民族音乐更是内里如一,民乐讲究声断气不断,书法亦讲究笔断而意连;民乐讲究空灵感,书法则讲究知白守黑;民乐讲究气韵生动,书法亦讲究气韵生动.这些都是书法具有浓厚音乐性的特征.无疑,书法是最能引导人们认识感知艺术形式的,有着其他造型艺术不可取代的作用.

总之,书法介入学校,不是一种点缀,也非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的需要,而是文化传承的战略选择,更是培育人文情怀、人格塑造的有效的途径.

责任编辑:刘光

价值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价值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价值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价值论文

2、价值工程杂志社

3、思修论文人生价值

4、价值工程杂志

5、人生价值论文

6、价值工程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