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萧克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文武将军萧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将军萧克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文武将军萧克

吴东峰

萧克将军,圆脑高额,身材瘦长,剑眉上扬,双目清澈.1996年,笔者于北京采访萧克,交谈数言,由衷而起敬意:将军沙声细语,谦和有度,学识广博,百战之身不失儒雅风采,千军之帅仍具书生意气.采访完毕,将军亲自化笔研磨,书“求实”两大字赠予笔者.

【读《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传》泪流满面】

萧克将军,湖南省嘉禾人.父亲为前清秀才,乡间绅士,有地六亩.萧克六岁入私塾,读四书五经,后又读高等小学三年,继入县初级师范学校.少有大志,勃然,喜读孙中山《心理建设》《伦敦蒙难记》及《宋教仁传》等,崇拜三义.某日,其父闻家中有哭声,急推门,见萧克手捧《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传》,泪流满面,且读且泣.萧克爱国之心、济世之情,昭然故里.

萧克早慧,青年时期善吟诗赋词,喜舞文弄墨.徐庆全回忆,萧克“不仅爱看书,对文学创作也一直非常有兴趣.红军时期,萧克在湘赣根据地写过白话诗、小故事等,发表在根据地的报刊上.即使在长征途中,诗情也与硝烟相伴随,没有画意但也有一种硬气.”

1926年1月,萧克私借七块大洋做盘缠,孤身一人,离家出走,往广州参加国民革命军.是时大雪,艰难步行九日达韶关,继转乘火车至广州.原拟报考黄埔军校,因错过报名时间,参加了的宪兵第65辅助团.萧克告余:“许多人说我是黄埔生,其实不然.”

【南昌起义的幸存者】

1927年5月,萧克于汉叶挺部担任排级教官,继而任连长.此后,萧克为《向导》周报忠实读者,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通读《共产主义的abc》和《共产主义前景》等,同年参加了中国.

1927年8月1日,萧克随部队参加南昌起义.萧克回忆言:“原计划三点起义,但不到两点就打起来了,一听响,我们就赶快跑出去打,到了第二天早晨仗就打完了.”

南昌起义后,萧克回家暂避数日,继而追寻朱德部队,不遇.萧克与两好友在宜章组织农民梭镖队,举大刀,擎长矛,分田地,打土豪.1928年3月下旬,萧克率部由宜章出发,登五盖山,东进资兴龙溪洞,与率领的三十一团不期而遇.其时双方都打着红旗,见面如见亲兄弟.大家闻知是带的“大红军”(当时农军对主力红军的尊称),欣喜若狂,欢呼雀跃.1944年萧克到延安,忆及龙溪洞会面情景,问道:“你们那时有多少人?多少?多少梭镖?”萧克一一答之.毛显激动状,挥手向前推曰:“揭竿而起!”

1931年7月某日,时任师长的萧克于万泰中心县沙村树林间为红军士兵作报告.忽闻“隆隆”飞机声由远而近,萧克若无其事,报告照旧;继见3架国军飞机俯冲射击,萧克仍镇定自若,出树林观之,以断坡作隐蔽,待敌机再次俯冲射击,萧克端机还击,其勇无比.张爱萍亲见萧克射出打中敌机机翼,敌机仓皇而逃.

【“长征不止二万五千里”】

萧克回忆长征言:“红军长征不止二万五千里,单红二方面军就远远超过了二万五千里.”

1934年7月23日,时任六军团军团长的萧克接、中革军委训令:“六军团离开现在的湘赣苏区,转移到湖南中部去发展广大游击战争和创立新的苏区.”8月7日,萧克奉命率部西征.萧克回忆言,从训令看,对六军团实施战略转移目的并未全部透露,实际上就是要六军团作为红军的先遣队,为红军大规模长征探路和引路.10月24日,六军团与红三军会合时,红军长征才第8天,而六军团已行程5000余里.

蹇先任和蹇先佛是长征路上一对姐妹花,他们的丈夫分别是贺龙和萧克.1935年11月1日,贺龙和蹇先任的孩子贺捷生诞生.当时贺龙不在身边,姐夫萧克在附近找到一个遗弃破屋作为产房,蹇先佛赶来照顾妹妹.蹇先任生一女,贺龙闻讯大喜,请萧克取名.当时,二、六军团会师后连战连捷,突破国军重兵围困,长驱直入湖南中西部.萧克笑呵呵回答:“捷生,打胜仗时生的.”贺龙抱拳谢道:“好,又响亮又有意义,秀才就是秀才.”出生不到20天的贺捷生,成为这支出征大军中最小的成员.

“秀才”萧克没有想到,其妻蹇先佛也在长征途中怀孕了.次年7月初,部队正过草地,萧克在一处牛场遗址围出一块空地,四面的“墙”约有一米五高.蹇先佛在那里生了一个男孩.萧克称牛场遗址为土堡,故为孩子取名“堡生”.

萧克晚年回忆言,堡生没有捷生命好.1936年底,堡生被送到湖南常德附近的祖母家里,后来死于日本人发动的细菌战中,当地在那场灾难中死了万余人.

1936年7月5日,军委颁布关于组织红二方面军及干部任职命令,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萧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委.是时萧克年仅29岁,为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笔者曾为此咨询萧克确否,萧克闻之朗声大笑,即尔“刹住”,颇有感触地说:“那时我们都年轻啊!”

【萧克与瑞士传教士勃沙特】

1934年10月某日,红六军团于贵州旧州擒一瑞士传教士勃沙特,并获一张一平方米大小之法文贵州地图.是时,有人谓勃沙特为“帝国主义分子”,该杀;谓地图为“帝国主义文件”,该烧.萧克见之则大喜,说:“我们获二宝也!”时人不解,问萧克:“鸟人鸟语,鸟图鸟文,何为二宝?”萧克对答:“勃沙特是瑞士人,瑞士不属帝国主义国家.其次,瑞士与法国同属欧洲,应通法语,当为大用.”是日晚,萧克礼待勃沙特,持马灯,请勃翻译地图,萧克以中文记之,夜半毕.

陶汉章与笔者言,后此地图在六军团行军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言此赞道:“萧克将军文化高,有水平,处事深谋远虑,非一般工农干部所能比啊!”

萧克晚年常挂念勃沙特为红军翻译地图事.1984年,他在出访欧洲途中四处打听勃沙特下落,以期相晤,但没有找到.1987年5月,萧克获悉勃沙特仍健在,居英国曼彻斯特,喜出望外,挥毫致函:“久违了!从索尔兹伯里先生处得知你的近况.虽然我们已分别半个世纪,但50年前你帮助我翻译地图的事久难忘怀.所以,当索尔兹伯里先生问及此情时,我欣然命笔告之.如今我们都早过古稀,彼此恐怕难再见.谨祝健康长寿.”

萧克言,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并非最早介绍红军长征之专著.勃沙特随军长征560余日,途经贵州、四川、湖北、湖南、云南五省,行程9600公里后被释放.1936年12月,勃沙特于英国出版《神灵之手》,详述其于红六军团的传奇经历.该书早于《红星照耀中国》一年多出版,当为西方最早介绍红军长征之专著.

萧克治军严谨,以身作则,尤重视群众纪律.1940年秋,萧克至河北阜平谷家庄小住.其时,警卫员将马拴于一棵小楸树上,萧克急挥手止之,曰:“小树上拴马,会把树拽死的,大树上也可以拴嘛!”建国后,谷家庄老乡赴京看望萧克,萧克问:“门前小楸树长得如何?”对曰“长成大树了”,萧克喜之.

【石家庄两唱“空城计”】

萧克参加过南昌起义,27岁就任军团长,长征中为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抗日战争中任一二〇师副师长,解放战争中先后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参谋长.萧克将军与十大元帅或同级,或幕僚,或搭档,或副手,战争年代的地位与名望在许多大将之上.但作为老资格的战将,却鲜有独当一面指挥大战的经历,实为憾事.

萧克喜读《三国演义》,用兵甚有计谋.抗日战争时期某日,萧克所部司令部驻地被日军包围.是时天将黑,日军已近一公里内.萧克下令亮小油灯,敲响熄灯钟,即指挥部队分成八路,飞速由缺口处突围.日军扑进村里,家家灯明,户户屋空,萧克住处桌上摆着《三国演义》,打开处正是“空城计”一节.

1948年4月,晋察冀军区得到情报,国民党军的4个摩托化步兵师和骑兵师将由保定偷袭石家庄.就军事力量而言,石家庄近乎一座空城,形势十分危急.聂荣臻召集晋察冀局和军区领导,一起进行研究和部署.萧克提出就近火速调遣兵力的方案,并提请在这次保卫战中,授予他对战区范围内党政军民最高指挥权.聂荣臻听后当即拍板同意,并说:“好哇,看来保住石门是没有问题的!”

萧克迅速赶往这个华北重镇,研究对策,在做好军政机关和重要物资保护和转移方案的同时,想方设法迷惑敌人:通过市区的广播,不断通报敌情,告诉敌人的动向和我部队、民兵阻击的情况.每日晚饭后,萧克与其他军政领导招摇闹市,喧哗街头,见人便打招呼.消息传出,敌方不知虚实,不敢贸然前进.几天后,国民党军进到沙河就缩回去了.

1948年10月,国民党军以3个军计10个师1个旅,共十万兵力,集结于河北保定,拟南下向所在地西柏坡发动攻击.傅作义先头部队已于10月25日在涿县、定兴地区开始出动.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在指示党机关做好撤离准备的同时,亲自导演了一幕“空城计”:只挥笔写一条470字的新闻,就吓退了傅作义大军.

该新闻于10月26日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紧急动员一切力量准备迎击匪军进扰”的标题公开发表.新闻称:保石线及两侧各县3日内动员一切民兵及地方武装,备好一切可用武器,以利作战.消息还公布了蒋傅进扰石家庄的详细兵力、番号、车辆、武器及各部队指挥官姓名.号召地方各界务必充分准备,诱敌深入,聚而歼之.

新闻播报后,傅作义惊讶于国军企图完全暴露,感到石家庄地区军民已做好充分准备,若再冒险进扰,无异于自投罗网,遂于10月31日命令偷袭之敌回撤保定.

此即新闻史上著名的“一纸新闻稿,退敌十万兵”美谈.

萧克回忆,其实,当在西柏坡闲庭信步,推敲新闻,布阵退敌时,萧克与聂荣臻则在石家庄调兵遣将,紧张万分.因为西柏坡距石家庄仅90余里,敌人要偷袭西柏坡,石家庄是必经之地.石家庄守不住,西柏坡就太危险了.

其时,萧克正在华北军政大学开会,突然接到聂荣臻的电话:“老萧啊,有情况了,敌人又要袭击石家庄,兵力和上次一样,你马上去那里,安排部署.”是时萧克兼任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萧克立即赶到石家庄市区,组织部署兵力迎敌.萧克成竹在胸:既然你故伎重演,我也故“计”再施,并将作战方案报告了.

萧克回忆,他们把华北军政大学学员组成临时教导团参与设防,并利用我方控制的敌通讯设备迷惑敌人.为配合行动,党还利用广播、报纸等新闻工具,公开揭露敌人的阴谋.国民党军见自己行动被和盘托出,不得不又收兵回营了.事后,刘伯承说:是聂荣臻唱了一出空城计.聂司令听后笑笑说:不是我,是老萧他们搞的.

【唯一获茅盾文学奖的开国将军】

1937年5月开始,萧克于战火中断断续续创作长篇小说《罗霄军》,约两年,得初稿.萧克回忆,创作此书灵感来自苏联小说《铁流》,作者亚历山大·绥拉菲靡维奇,内容反映了俄国工农武装队伍的故事.当时萧克想,中国革命战争的规模比俄国大,时间比俄国长,为什么我们不能写出中国的《铁流》?

萧克回忆,1939年10月完稿的长篇小说《罗霄军》,40万字初稿在随后的四五年中,先后做了三次大修改,多次小修改.此后,就一直放在箱子里保存.但该书尚未问世便遭批判.1958年,刘伯承、粟裕在军委扩大会上以“教条主义错误”挨批判,萧克、李达等亦同时“陪绑”挨批.《罗霄军》这部没有完稿的小说,在反“教条主义”运动中,成为萧克犯“教条主义”错误的活靶子.尘封的书稿被打印出来,装订成三册,“内部”传看,还附上“供批判用”的字样.是时,萧克申辩这只是初稿.批判者曰:“要的就是初稿,初稿可以反映你的灵魂.”“”时,造反派又将书稿拿去油印了数百册,供大批判用.故萧克说,该书是全国唯一一本还没正式出版就被油印了两次的小说.

30年后的1988年,萧克重新修改后的小说以《浴血罗霄》名出版,轰动文坛,1991年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荣誉奖.之后,萧克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介绍人夏衍.

萧克与为旧交.抗日战争中,萧克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时,任属下四纵队政委.任党总书记时,有人对萧克言:“耀邦是你的老下级,应该去叙叙旧.”萧克答:“不去,不去,没什么事去干啥?”其时萧克虽与常于会议上见面,但从无单独交谈.退职后,萧克将其长篇小说《浴血罗霄》送之,赋诗回萧克云:“寂寞沙场百战身,青史盛留李广名.夜度将军罗霄曲,清香伴我到天明.”

萧克将军文武皆辉煌.战争年代曾出版《抗战军事论文集》《挺进军“三位一体”的任务》等书.离休后笔耕不辍,除主编《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书以外,还出版了《萧克回忆录》《朱毛红军侧记》等作品.晚年担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先后主持《中国文化通志》《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大型著作编撰,于中国文化事业建设,不遗余力,贡献卓著.

2003年5月某日,萧克登武夷山,举目东望,高吟于右任之诗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并即席赋联:“海峡两岸东西相望,炎黄一家世代同根”.将军之深情之才学,众人无不钦服.

(作者系文史学者、军旅作家)

将军萧克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将军萧克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将军萧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