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方面论文范文集 跟中国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策略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中国文化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中国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策略

1 翻译的本质和策略

笔者从事海外院校申请与签证翻译材料,以及文案写作十年,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学生拿出一份洋洋洒洒的中文自我陈述,要求照其原样翻译成英文.殊不知,英语文书的思路与表达都必须符合英语行文习惯,机械式照搬原样翻译过来,只能成为不伦不类的中式英语作文,让外国招生官费解.同样,在房产信息、户口本、营业执照、银行财力证明各种材料的翻译过程中,也屡屡受到中国化词汇如“房改房”“智慧型理财产品”等困扰,在英语语言中几乎很难找到符合英文习惯、外国人能看懂的对等词汇.

小到为了申请留学而做的翻译,大到流传千古的文献翻译,就翻译的本质认识而言,季羡林在《中国翻译词典》序言中指出:“只要语言文字不同,不管是在一个国家或者民族(中华民族包括多民族)内,还是在众多的国家或民族间,翻译都是必要的.否则思想就无法沟通,文化就难以交流,人类社会也就难以前进.”由此可见,翻译是在人类社会的文化交流中应运而生的,翻译的任务就在于解决文字与文化的差异性.因此,纵观古今中外的翻译发展史,无数翻译学家对翻译标准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比如严复的“信达雅”,罗新璋的“案本、求信、神似、化境”和傅雷的“神似说”.鲁迅认为翻译必须兼顾容易理解和保存原文风采这两方面.许渊冲创立优势竞赛论,核心为:文学翻译是艺术,是两种语言文化的竞赛,要想在竞赛中取胜,就得发挥译文的优势,或者说再创造.无论何种翻译标准,都涉及翻译策略问题.日常翻译中常见的翻译策略有直译、意译与音译等.“直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既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又符合原文的形式;“意译”(free translation) ———以忠实原文内容为基础,摆脱原文的形式束缚,使译文表达符合译入语规范;音译(transliteration)是利用译入语的文字符号再现源语言词语的发音.

2 中国文化负载词汇类型及对应翻译策略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弥足轻重,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语言系统中,最能体现人类社会文化生活中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个性的词汇就是文化负载词汇.作为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语言的翻译和转换是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直接方式,所以那些承载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信息的负载词汇翻译在整个翻译工作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些词汇大致归为三类.

2.1 汉语专有名词

京剧的翻译Beijing opera.Opera(歌剧) 是一门传统的西方古典音乐舞台表演艺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而京剧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称作中国国粹,它们是在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发展而成,承载了完全不同的文化沉淀,这两种毫不相干的艺术形式在翻译上是无法画上等号的.再如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约定俗成的译文是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字面意思是“谦卑的行政官员的花园”.明正德初年,因官场失意还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名为“拙政园”,拙者是作者自谦之词,传达还乡后远离官场的闲适之情.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谦卑的行政官员的花园”着实让中国人也彻底糊涂了.这类词语如果直接采用音译,京剧Jing Ju, 拙政园ZhuozhengGarden,起初外国人会感到费解,但都能懂得这是中国的专有名词,不会造成理解上的歧义或者误差,随着对中国文化的深入探索,将逐渐掌握其含义.

生活中不乏采用意译翻译本土化文化词汇较成功的例子.安徽省第一快餐品牌“老乡鸡”,其前身是“肥西老母鸡”(Feixi the Old Hens).中文具有很大的地域局限性;英文采用直译,也非常苍白无力,后聘请全球一流专家更名为“老乡鸡”这个品牌(Home Original Chicken).更改后的中文简洁明了,充满情感上的共鸣与认同,而英文则是采用意译,“来自家里/ 家乡的鸡”,在食品安全问题堪忧的今天,这只来自家里/ 家乡的鸡一下就激发了人们的归属感与信任感.

2.2 中国历史特色词汇

义和团运动,现有英译为Boxer Uprising,反译过来就是拳击手起义.义和团本来是长期流行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民间秘密会社,称为“义和拳”,后发展成为一场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而Boxer Uprising 勉强能让外国友人明白这个运动大概是与拳手有关系,但是远远无法领会这个词语的准确意思,更别提其历史渊源了,且很可能因为迷惑不解而一笑而过,如果将“义和团”处理成音译Yi-HeTuan,运动仍然翻译为“uprising”,让对这一历史上的起义事件感兴趣的译入语读者自己去深入探索其深意.再比如中山装,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服装,英译是ChineseTunic Suit.如果光看英语,只能猜出是中国的一种束腰服装样式,不如采用另外一种直译Sun Yat Sen´s uniform,让人一目了然地明白这件衣服是与孙中山先生颇有渊源.

2.3 通俗的中式动词词组

“走穴”(actors/singers, etc. perform for outsidesalary income without approval by the unitthey belong to)、“走过场”(go through the motions/dosomething as a mere formality)、“走后门”(get in bythe back door/secure advantages through pull orinfluence)、“占着茅坑不拉屎”(neither shit nor getoff the pot/be a dog in the manger).这些通俗的文化负载词汇,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生活.通过对比发现,如果直译的话,很容易产生歧义或者不能完全理解本意,而意译过来之后,虽然译入语丢掉了源语言的生动活泼,至少表达了较为准确的意思.

3 中国文化负载词汇对英语的影响

《牛津英语词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世界上最全面、最权威的英语词典,其对每个词语的收录都非常慎重,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该词典现已收录60 多万个英语词汇,其中具有汉语元素的英语词汇就达1500 之多.有的源于普通话,如fengshui(风水)、paper tiger(纸老虎)、Maoi(思想)等;有的源于粤语方言,如charsiu(叉烧)、yumcha(饮茶)、kowtow(磕头)、pakchoi(白菜)等,颇具地方特色,多以粤方言拼音显示;还有的源于闽南方言,如satin(缎子)、kylin(麒麟)、oolong(乌龙茶)等.这些负载着中国文化的词汇通常采用音译、意译、音意合译、音译加词缀等翻译方法,且基本都顺利融入了英语的词汇体系和语用系统.

除了汉语借词外,《牛津英语词典》还收录了一些颇具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即“中式英语”),如long time nosee(好久不见)、no can do(不能做/ 干不了)和lose face(丢面子).虽然这些中式英语不符合传统英语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但却朗朗上口、简单易学,深得译入语国家人民的喜爱.据美国“全球语言监测”(GLM)预测,随着汉语在全球影响力的扩大,add oil(加油,用于鼓励他人)、good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no moneyno talk(没钱免谈)等中式英语未来也有望收录于这本词典之中.

《牛津英语词典》的这一创举,大大丰富了英语的文化内涵,同时促进了英汉双语的全球化发展.正如中国语言学家周海中教授所言:“随着中华民族与英语民族的交流交往日益频繁,来自汉语的英语词语及表达方式将会越来越多,从而进一步推动英语的国际化、多样化进程.”

4 总结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很多词汇字面意思极其简单而意义又十分复杂,历史渊源深厚.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吃透源语言及目标语,掌握直译、意译与音译等翻译策略,同时考虑受众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灵活采取对应的翻译技巧,最大限度地使得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原汁原味地呈现于世界文化之林,让世界零距离感受汉语语言之美和文化之厚重,从而让汉语语言在世界文化的发展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文化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中国文化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中国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中国文化概论论文

2、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3、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论文

4、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

5、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6、中国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