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翻转课堂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跟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的若干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这篇翻转课堂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的若干

卓爱平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安徽新华学院大学生素质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31)

摘 要:思政课教学改革引入翻转课堂教学理念,要从课程的特性出发,站在姓“马”的原则立场上,把政治纪律挺在前.思政课教师要做好的“经师”和“人师”,就要真信、真学、真教,把 “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使命扛在肩.思政课通过建立混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延伸思政课课堂教学,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

关键词:思政课;翻转课堂;大学生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5.016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8)05-0076-0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的课程,[1]其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鲜明.2017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思政课教学改革如何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增强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满足青年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出现,无疑对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如何将翻转课堂的理念引入思政课教学,让大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思考,从教学灌输走向互动性教学,建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一、把握翻转课堂的正确方向,把姓“马”的政治纪律挺在前

高校思政课肩负着为党和人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3]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课程的性质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必须站在姓“马”的原则立场上,把姓“马”的政治纪律挺在前.

一是严守课堂教学主阵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是打牢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时间,将学习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主动、更专注地学习.课堂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师在组织翻转课堂教学时,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4]以培养政治合格的人才奠定思想政治基础为目标.在坚持理论灌输的基础上,构建翻转课堂模式,进行解疑释惑、析事明理、适时引导,以达到思政课教学以理入实、以实论理、理实相衬、情景交融的教学效果.有鉴于此,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的阵地建设,首先,要根据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特点和规律,把翻转课堂作为一项贯穿大学生在校四年培养全程的系统工程,全程统筹谋划各门课程翻转课堂建设思路.采取顶层设计统领、方式方法创新、制度机制规范、条件氛围保障“四维度”推进.其次,思政课翻转课堂阵地建设,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学内容建构为中心,以教学方法创新为关键环节,以加强组织领导为保障,以质量监控为根本,实现办学目标的特性与思政课翻转课堂设置的对接,人才培养的特性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对接,教育对象的特性与思政课教学方式的对接,教育环境的特性与思政课教员队伍建设的对接.

二是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思政课是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定位人生航向,培养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的课程.思政课与基础课、专业课等一般知识性课程不同,是传授马列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神圣殿堂,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的主渠道,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政治性、时代性.思政课的内容是伴随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前进,伴随中国人民追求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伴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接着说、往新里说的课程.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历史虚无主义以唯心主义假设论任意虚构、解构历史、腌割历史、反马克思主义,带有很大的欺骗性、鼓惑性、煽动性.不可否认,90后大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错误观点理论上甄别不清,心里是有问号的,很容易被套住.思政课的特质决定在当今思想交织、思潮涌流,意识形态阵地的争夺、价值交锋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思政课与基础课、专业课不同,对青年学生抵御各种不良信息的入侵具有“定海神针”的作用.因此,思政课翻转课堂的建设,要把思想引领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作用,增强说理性和战斗力,在引导青年学生“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下功夫.[5]

思政课翻转课堂要扩大主渠道的作用,就要在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6]在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上做文章.具体来说,首先是要拓展教学时空,建立“非课堂”的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以往的思政课教学,往往有这种现象,一堂课下来,学生很受教育,但过一段时间,又出现“回生”现象,打下烙印的不多.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波动性,是由大学生思想素质形成因素的广泛性和社会性决定的,符合学生思想素质形成和发展呈螺旋式上升的规律.由于学生思想素质所形成的动态过程,是一个由理想观念向行为方式外化的实践过程,翻转课堂建设要针对青年学生思想活跃、对什么事都感兴趣,乐于参与的特点,拓宽教育途径.学会借助学校机关、辅导员、学生社团等各方力量,多渠道延展课外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渠道.把思政课教学融入学生的经常性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和文化生活各个环节.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把“大道理”与“小节目”、“大主题”与“小活动”结合起来,不拘形式、不拘规模,变说教为感召、变灌输为渗透、变封闭为开放、变被动为主动.实现由单一课堂教学向以现代教学手段为主的综合教学手段转变,由只重视课堂教学向以课堂教学为依托综合发挥各种开放式教学方式转变,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其次要突破传统“课程”概念,建立“非课程”的“课群化”后续教学.以往的思政课教学,基本上是各门课程各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教学中并没有考虑数课程间的相互联系、衔接问题.思政课翻转课堂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围绕教育部规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四门课程简称《马原》《概论》《纲要》《思品》)等四门思想政治理论主干课程,改变各门课程之间各练各的摊的教学现状,科学设计“四年一周期”,全程“课群化” 协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即从整体上构建翻转课堂的教学具体目标,提高思政课的关联性、递进性和方向性.如《马原》作为思政课的基础理论,翻转课堂的落脚点着重从世界观、方法论的角度,为学生掌握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起奠基作用.《纲要》课的着力点则是用史实说话,从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进程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角度,为学生建立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起固基作用.《概论》作为党的创新理论课,重点是帮助学生弄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脉络和逻辑体系,发挥坚定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强基作用.而《思品》课则主要放在帮助学生自觉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拓基教育上.通过“四年一周期”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前后呼应的整体育人效果.从而,增强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三是掌控好课堂教学主战场.思政课是培养学生自觉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战场.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从表面看是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实则是关系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高校不是世外桃园,当前,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的首选目标就是高等院校,这就要求承担思政课教学的教师,要强化战场意识,首先,在翻转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政治站位,自觉为党站位、为党发声,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敢于亮剑.要保证思政课翻转课堂无杂音,思政课教师要严格落实“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的要求,严守宣传纪律、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能人云亦云.要坚决抑制各种错误观点和言论,做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立场坚定、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学者”.[7]其次,思政课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要精、 要管用”.“精”不是简单地理解为课堂上少讲、甚至不讲,也不是把教材的内容简单复述给学生,而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在保证课程内容体系完整性的前提下,围绕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从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做出取舍,把最基础、最重要、最精华的内容给学生讲清楚.“要管用”就是翻转课堂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最终还要把点打在学生思想实际上,做到有的放矢.那么思政课的“的”是什么?正如学生们讲的,我们常思考的是价值问题,最关心的是利益问题,感兴趣的是爱情问题,想解决的是成才问题,头痛的是人际关系问题,担心的是毕业找工作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都与思政课的内容息息相关.因此,翻转课堂教学必须抓住学生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容易产生困惑的难点问题,乐于谈论的社会热点问题,成长成才上关注的焦点问题,理论上存在的盲点问题展开.使翻转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近距离接触,使书本上的理论、学到的知识,能够切实有效地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所遇到的思想困惑.

二、掌握翻转课堂的主导权,把“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使命扛在肩

“立德树人”,培育追逐“中国梦”的民族脊梁,是我国“高校的鲜亮底色”,思政课教师从事的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要做一个好的“经师”和“人师”,[8]“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9]翻转课堂教学必须把铸魂育人、坚定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培养学生成为忠诚于党、忠诚于社会主义的坚定举旗人、合格接班人的使命扛在肩上.

一是切忌把理论知识解构、碎片化.“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是思政课教学的力量所在.[10] “搞一些假大空的东西,甚至忽悠人、糊弄人,形式上轰轰烈烈,讲起来热热闹闹,不可能入脑入心.”[11]思政课翻转课堂必须讲一个“真”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来说是为教学内容服务和互动的载体,主要由教师创建视频、制作微课、链接慕课等,由学生在课下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查询慕课资源、参与论坛讨论、网上师生互动、再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互动交流.由于视频、微课、慕课基本上属于按教学目标组织设计的某个知识点、单个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组织翻转课堂教学,要往深里想、实里做,不能搞“表面化”“口号化”“贴标签”“不能停留在表面,满足于大路货,不能雁过不留声、雨过地皮湿”. [12]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参与知识建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只做简单的单个知识点的链接,更不能把理论知识解构或碎片化.同时还要注意思政课与各门课程间的关联,注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阶段出场形态间的逻辑关系、前延后续、一脉相承,这是思政课翻转课堂必须抓住的主线.

二是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入”对标.党的理论创新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与党的理论创新同步同向发展,是思政课教学的特色,也是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当前,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快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这是新时代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那么翻转课堂如何与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接,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入”对标?要以解决教材滞后性为抓手,按照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下发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教学建议》中“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教学建议”,制定思政课各门课程、各章节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入”的具体教学思路,使各课程各章节“三进入”既有侧重点又不重复.要实施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三进入”基础条件平台.该平台建设要以教师为主力,组建网络引导队伍,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立体化、跨时空、零距离的思政课网络教育互动空间,通过即时推送、适时互动、实时影响的方式,向学生适时推送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资源,达到思政课教学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同频共振的效果.

三是要与提高学生的信息辨别力和选择力对接.让青年学生成为教学活动最活跃的主体,是翻转课堂的本质特征.思政课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联系密切、教学实效性要求严格、思想理论教育功能突出.当前,社会上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新、奇的功能,抓住青年猎奇的心理,抛出各种歪曲、消解马克思主义的声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扰乱青年思想意识.在意识形态多元、泥沙俱下的背景下,青年学生由于阅历浅,辨别能力差,容易受错误观念的诱导.思政课翻转课堂要起正本清源的作用,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备是非、善恶、美丑、正义与邪恶、先进与落后的分辨、辨别能力.如果思政课教师自己讲马列却不信马列,在厘清错误观点上不作为,不做正面引导,那就无法保证学生成人成才的正确方向.其次要针对“互联网+”“微时代”大学生网络化学习、形象化阅读、碎片化浏览的特点,根据青年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认知水平,思想特点和行为方式,“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3]把提高青年学生网上信息辨别力和选择力,作为翻转课堂建设的着力点,课程教学设计,要改变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式训练的状态,提高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

三、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建立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时代品质、理论品质、实践品质和创新品质,需要新的技术和方法来支撑.“互联网+”“微时代”的到来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摒弃过往的“填鸭式”灌输方式,探索一条互联网+思政课教学的新路径,让思政课教学插上信息化的翅膀,无疑可以使思政课变得“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更有魅力.[14]

一是在不放弃思政课教学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推动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翻转课堂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全盘否定,而是课程教学嵌入信息技术.从一定意义上说,信息技术对于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就在于运用此技术可以把课程思想内容的先进性、内容发展的时效性快速地传导给学生,使思政课变得又“香”又“活”又“新”,有效地满足学生“每天都有新收获,每天都有新期待”的需求.[15]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既要避免传统思政课堂教学空洞的理论说教,也要防止以单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追求提高课堂教学抬头率为目标,一股脑把海量信息传递给学生的现象.教师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中,要聚焦现实问题,以开放的视野,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作为思想理论关注的对象.“改变传统单向度的说教式传播”[16]“把诉诸感性与诉诸理性的传播技巧相结合”,[17]既要运用网络提供的大量音频、视频、电子图书、网上纪念场馆等数字资源作为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提升主流话语传播的亲切感和亲和力”,也要“采用‘接近性切入’方法”,[18]到传统的纪念馆、革命遗址、革命老区、改革开放的典型进行参观见学.既要用已经走过的事实叙述规律,也要用现实的场景说话.既要坚持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也要用网上大量的数字资源开放教学.在传统优势与信息资源优势互补、高度融合的基础上,让思政课教学更有事实的说服力、历史的逻辑理性.从而引导学生在翻转课堂的学习中寻找答案与归宿,汲取理论的力量和智慧.

二是在摒弃网络不良信息内容的基础上,实现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对接.今天,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将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在网络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情况下,做正本清源的思想引导是思政课的题中应有之义.要让理论走进大学生心里,使学生正确认识我们党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必然会遭遇到的困难、障碍和矛盾,正确认识我们党解决国家发展带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重大问题的战略思想,正确认识我们党制定的民族复兴新的大思路、路线图.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大学生独特的批判性思维能力”,[19]利用网络便捷、快速的条件,在筛选网络海量的信息的基础上,提取网络储备的丰富知识,引导学生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直接见面,特别是要向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引导学生取马克思主义的“真经”,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正视问题的清醒头脑,理性思维的能力,树立远大理想、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是在不搞花拳绣腿、做虚功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技术作为思政课教学的技术支撑.在“互联网+”“微时代”,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尖锐的背景下,互联网技术无疑是使思政课课堂“活”起来的重要抓手.“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20]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奋力跟上技术进步与话语情境的变化,要把运用互联网技术作为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拿手好戏、看家本领.要把“互联网+”、大数据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运用于课程教学,用微电影、微信公众号、慕课、微课、微博、手机APP、和短信等自媒体,构建起覆盖课程教学的新媒网,让思政课堂课上课下、线上线下融为一体,全面进入网络化、移动化、数据化、个性化时代,延展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频谱广度.帮助学生廓清思想迷雾,引导学生不被错误言论所左右,切实“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1]

四是在“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担当中构建大思政格局.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这就告诉我们,思政课的翻转课堂,不单纯是思政课的事情,也是各类基础课、专业课课程的共同责任.尽管各类课程教师的专业背景不同,但不论从事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教学,不论你讲马列经典还是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政课之外的“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2]高校各课程教师都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切实转化为各学科的学理,转化为各学科的方法论,转化为思政课教师的话语体系”,[23]在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思政翻转课堂大格局上汇成强大合力.“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24]

参考文献

[1][2][3][4][9][13][21][22][24]: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EB/OL].(2016-12-08).[2016-12-09].http://www.mod.gov.cn/leaders/2016-12/08/content_4766073_2.

[5]: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3(10):4.

[6][8][15].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4(18):5.

[7]政治局9月29日下午就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影响进行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EB/OL].(2017-10-16).[2017-01-02].http://www.whim.edu.cn/xxxw/2017-10-16/2647.html.

[10][11][12]中国人民解放政治部.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一)[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228.

[14]教育部社科司负责人就《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答记者[EB/OL].(2017-05-11).http://www.chinanews.com/gn/2017/05-11/8221203.shtml.

[16][17]廖灵丹, 刘爱莲.系列重要讲话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三维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4):102,100.

[18]仰义方.新媒体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特点与应对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1):87.

[19]朱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变”与“不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5):71.

[20]: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107.

[23]陈宝生在浙江大学调研时强调——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EB/OL].(2016-12-08).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319/zb_2016n/2016_zb08/201612/t20161208_291276.

[责任编辑:张学玲]

翻转课堂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翻转课堂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翻转课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高效课堂论文

2、父母课堂杂志

3、课堂内外杂志社

4、新课堂杂志

5、课堂内外杂志

6、父母课堂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