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素养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论彼得斯受过教育的人和职业素养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这篇职业素养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论彼得斯受过教育的人和职业素养

摘 要:以当前社会高职生职业生涯为切入点,探讨职业素养与高职学生成为“受过教育的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就彼得斯的“受过教育的人”概念的三个方面结合职业素养建立高职生成为“受过教育的人”的评判准则,最后就当前社会对高职生的期待如何成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提出实现路径.

关键词:受过教育的人;高职教育;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8)07-0016-05

2017年,中国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的傲人战绩让世人的目光再一次关注到了中国职业教育.人们在赞叹中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思考近些年我国频繁出现的“技工荒”现象,以及企业在不断抱怨的技能人才素质不高,甚至职业院校在生源问题上的发难.徐斌艳教授指出: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过度影响,很多的测试者在遇到“真问题”时如同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一样,更多的则表现得像答题“机器”一样.在这里职业教育就有必要仔细认真的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能够被称为一个“学习过知识的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本文就这一现状试图呈现彼得斯有关“受过教育的人”的理论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之间的研究,以期实现这个概念所蕴含的意义和高职教育职业素养现状之间的关系.

一、职业素养与“受过教育的人”之间的辨析

随着我国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改革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本科院校不断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因势利导地积极就校企合作方式、就业指导模式进行变革,以期能走出一条改变本科生重理论轻实践的道路.高职院校毕业生随着本科院校固有观念的不断改变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本科毕业生动手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不断提升.高职教学中引以为重的技术技能优势在逐渐减弱,伴随着职业教育就业竞争中的知识技能差距的缩减和消亡,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竞争中软技能的差距将进一步凸显.它将变成高职毕业生职业发展乃至于长期就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影响因子.那么,这种软技能的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吴甘霖在《一生成就看职商》一书中曾说过:“职场人的专业知识以及能力固然是非常重要,但并非职场成功的关键所在,职场的成功归根结底最关键的在于他所具有的职业素养.”工作中的“智慧”便是起到关键作用的“素养”,而“知识”仅仅是“素养”的骨架支撑.因此,碌碌无为的人生更多的原因是缺少这些关键的素养;拥有这些关键素养的人,则会以最快的速度走向成功.当下的许多企业抱怨招不到满意的员工,其根本原因其实是招不到有着良好职业素养的毕业生[1].由此可见,职业素养已经成为企业选用员工极为重要的标准.由此企业不是招不到人,而是招不到符合要求的人,这里的要求便是职业素养.

那么,什么是职业素养呢?

谈到职业素养就必须提到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有着极其鲜明的行业和职业特点,因此其立足点也在于技术技能培养和职业性教育,与以学术和研究为主的普通高校有着极大的不同.职业教育为实现企业和社会需求,实行了与之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式培养、师徒制教育等,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构建都体现着职业教育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特点.因此,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以市场定专业、以企业定课程、以岗位定技能的说法.这也造就了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实际动手操作环节所占比例很大.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其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但是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其教学工作必须以学生获得职业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以实现就业导向作用[2].因此,职业素养成为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特征和核心要素.

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具备职业人的重要内涵即职业素养.对于职业素养的研究,学术界和职业界对其的理解并不尽相同,学术界对职业素养的内涵理解较为宽泛,如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相比较下职业界的职业素养较为具体,如合作意识、专业素质、创新行为等[3].但从现有文献来看,虽因个人研究的侧重点不一样,对职业素养内涵的理解不同而有一定的区别,但总体上职业素养的内涵呈现趋同之势[4].在本文中将职业技能包含于职业素养之中,认为职业技能是支撑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骨干和表象.

高职教育在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定位意味着职业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高职教育的职业素养可按照非专业素养和专业素养来划分[5].非专业素养更多的特指如思想、道德、文化等素养,而专业素养则包含技能、创新等素养.在这里有必要强调素质与素养二者是不能相互替代的.“素质”这个词原本是一个生理学概念,但后来定义得到延伸,也用来指人的品质、能力等.素质更多强调的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是由静态的角度来考察的.“素养”从字面上理解是素质和修养的总称,素养中的“养”更多指培养或教育养成的含义.《高级汉语大词典》把“素养”一词解释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强调通过后天的长期学习和实践来养成,是一种动态的修身养性.因此,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可以通过教育这一方式进行培养的.相较于隐性的职业道德等职业素养而言,职业技术能力、专业知识这些显性的职业素养既可以被职业人直观地显示出来,又可以比较容易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

彼得斯认为一个“受过教育人”必定具备某种独有的价值,但未必(也不可能)具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这种特有的价值是区分受过教育的人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的尺度[6-7].在彼得斯看来,这就是“知识”,“不管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是什么别的东西,他是一个对某种东西有所了解的人.”那么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如何能够被称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呢?根本原因在于其所具有的职业素养这种内在“知识”要素,而不仅仅是技能和技术的简单组成,这也是区别于其他高等本科类教育,职业素养虽然并不仅仅是高职学生所特有的,其他的职业人也应该具备职业素养,但是高职学生通过系统教育成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后所具备的职业素养是一种系统的、深入身心的本能内涵,这绝不是仅仅是通过培训就可以获得的.这种高职学生独特的教育内涵,也是高职学生成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标志.

二、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

高职学生所具备的职业素养是技能与知识的结合,因此,职业素养将成为体现彼得斯所提出的”受过教育的人”的标志.那么为什么职业教育培养的”受过教育的人”存在诸多问题呢?假设彼得斯的这一认知是成立的,那么受过教育的高职学生该具备什么样的内涵,又具有怎样的具体形式呢?就彼得斯“受过教育的人”认知分析,主要包含知识或理论上理解的深度、在全面发展和“认知洞见”中所包含的知识的广度以及“善的知识”这三个方面[8].由此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职业素养如何让一个高职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下面将由此进行分析.

(一)职业素养在知识或理论上理解的深度——职业技能

对于“知识或理论上理解的深度”,彼得斯认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在此不能仅仅是一个信息通灵的或者渊博知识的人,但是其必定是一个在知识和理解上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人[9].因此,如若高职学生能够成为或者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应不仅仅在职业素养上是一个消息通灵或者是渊博知识的的人,更应该而且必定要成为在职业素养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人才可以,而成就这种深度和广度的前提则是职业技能,这是是职业素养的根本外在表现.

从三个层面上来理解这一问题:首先,职业素养不仅仅是让高职学生掌握“知怎样”(know-how)之类的技术性知识,学会特定的技能,职业素养的内涵之所以能够让学生成为受过教育的人是要让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知其然”(know-that)的能力.这里并不意味着职业院校的学生不去掌握基本的技术性知识,或者说一个懂得数控车操作的人就不能成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技能背后所蕴藏的职业素养,这样才可以称之为“受过教育的人”.

其次,职业素养的根本是让高职学生建立起一个知识系统的组织或是能将那些杂乱无章的事实加以结构化,亦或是学会了如何建立一个这样的知识系统的组织的方法.如果做不到这些,我们只能称之为受过教育或者上过学,而很难说他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学生不仅要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reason-why).

再次,职业素养并不只是让高职学生有”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知识而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必须是有活力的,是要将这些素养的内涵转化为自身的涵养以及自身看待事物的方式.彼得斯就说过:“一个人掌握的历史知识足够他在课堂和考试中获得正确的答案,却没有改变他看待周围制度的方式,这样的人可以被称为‘知识渊博的人’,但不会被认同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因为‘教育’意味着一个人的见解已经被他的知识所转变.[10]”因此,掌握“职业技能”与将“职业技能”转化为职业素养的一部分是绝不相同的两个概念.只有将职业技能转化为自身职业素养的人才能被认同为“受过教育的人”,这也是为什么高职学生虽然具备了职业技能甚至较高的职业技能,但是在社会上依然无法被认同为”受过教育的人”.

(二)职业素养在全面发展和“认知洞见”中所包含的知识广度——职业素质

彼得斯认为在知识上具有一定广度而非狭隘的专门人才(narrowlyspecializedman)才有成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可能性[11].高职学生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在职业素养上不是仅仅掌握一个专门化的职业技能这一个方面,也就是说高职学生不能够狭隘专门化,而是在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职业涵养以及创新精神的综合职业素养上具有一定广度的人,这样才能够被称之为受过教育.

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是不同的.高职教育是为了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高等教育模式,属于学历教育,是《职业教育法》规定的职业学校教育.而职业培训仅仅针对的是某个职业或工种,或某一工种的一个级别,甚至是一项简单的技术展开的职业短期训练,其着力点是在于职业技能.高职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组合,更重要的在于职业素养的综合素质培养,这是在未来职业中高职学生所将要展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这是职业素养训练的结果.职业培训在较短的时间里并不能真正建立起素养这一极为重要的内涵.这也是高职教育的独到之处,为社会和经济建设提供“受过教育的职业人”!对于职业培训,在彼得斯看来,不论是受过高度训练的科学家还是技术精湛的医生,这些人的专业视野过于狭隘,不应该被归为“受过教育的人”.彼得斯认为一个受过训练的厨师不应该被称为“受过教育的厨师”.

那么,高职学生是不是受过教育的人?虽然高职学生从事的是技能型工作,但是他们通过在职业素养上的培养已经在一定范围上超越了其所从事的技能专业的范围,这样在“知识”上就可以表现出一定的广度.在这里彼得斯的知识广度在职业素养中应该是高职学生所具备的职业素质.首先,具有职业素养的高职学生已经不再是单方面发展的或者被称为“过于狭隘”的人,因为高职学生所具备的职业素养已经让他在“知识”这一层面上不再局限于其个人狭窄的学科或专业范围之内,而是具有了多方面内涵和广泛理解的人.其次,具有职业素养的高职学生还应该必须具备彼得斯认同的“认知洞见”(cognitiveperspective).这里的“认知洞见”彼得斯认为要从两个方面来体现:第一,面对事物做出多发面的反应应该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该有的表现.例如,具有职业素养的高职学生面对于车床加工,他们不只有关于它如何加工零件的技术技能性知识,还应该对车床等的其他的方面有一定的敏感,如其蕴含的历史因素等.第二,建立各事物和各理解之间的联系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关键素养.例如,具有职业素养的高职学生,其对别人的道德判断依据的不能仅仅是其外在的行为的粗略了解,而还要包含社会科学等的概念.

职业素质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能够使高职学生成为“受过教育的人”的方面便是对职业的尊重,其不仅仅是对别人职业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对于自己职业的尊重.在企业中,人们往往对过多的“跳槽”深恶痛绝.仅就高职毕业学生而言,究其原因,短时间频繁“跳槽”便是职业素质的缺失,也就是彼得斯认同的知识广度的缺失.其在对待本身职业的态度上缺乏基本的“尊重感”.在工作中,缺乏踏实探究的态度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缺失最基本的体现.

(三)职业素养必须具备受过教育的人的“善的知识”,即创新精神

彼得斯所谓“善的知识”源于苏格拉底以及柏拉图,认为这种“善的知识”是“进入活动内部和为了活动本身的目的而从事这些活动的中心内容”,即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所关注事物应该是内因而不仅仅是事物的工具性应用[12].根据这个标准,培养高职学生成为“受过教育的人”,是因为:职业素养中的创新精神让他们不只是将技术和技能视为一种操作手段或是谋生途径,而是对工作或者职业本身的内在价值存在敏感.一个职业人只有对其职业内在价值存在敏感,才会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这是创新精神的基础.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学生,如何才能做到对职业的内在价值敏感呢?这需要实现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系统性培养,职业素养的培养也切合了彼得斯提倡的“面对各种方案和追求,仅是因其本身感到愉悦”.职业院校的特点、技术技能培养和职业教育的立足点,也应使得学生真正做到在“愉悦”中实现自我.因此,彼得斯的观点不仅仅是对理论的肯定,更是对实践的倡导.职业院校对职业素养的培养让学生的“善的知识”更加融入职业教育的内涵之中.

三、培养途径

如何成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这是关涉到教育领域的另外一个核心问题——教育途径.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国情、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院校、不同的课程内容、乃至不同的教育方法的选择均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作用.对于中国的职业教育而言,对于如何成为一个“受过教育的职业人”,人们关注的重点往往在于职业技能的掌握,因此采用什么样的途径能够让职业素养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基本内涵.笔者结合彼得斯关于“受过教育的人”的教育观点,从三个方面分析职业素养如何让一个高职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途径.

(一)价值观引导

虽然职业教育在我国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是人们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如“坐而论道,述而不作”“重理论,轻技术”,职业教育的发展异常艰难.而澳大利亚的“TAFE培训包”、国际劳工组织推行的模块教学(MES)、德国的“双元制”,都显示出西方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反观我国近些年出现的“技工荒”,归根到底还是职业素养价值观的引导问题.涂尔干曾说过“只有当社会要求个人去追求时,个人才追求”,个人只能以社会所制定的方式去追求,因此价值观的引导在当今社会至关重要.

当前,国家大力开展的“大国工匠”等一系列评选活动,进一步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这是在价值观方向进行引导,以期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固有观念,而对世界技能大赛获奖者的重奖更是这一观念的具体表现.

(二)培养体系建设

企业竞争力归根结底在于员工职业素养的高低.因此,建立与企业相符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至关重要.建立适合中国当前职业教育特色与职业教育本身特点相适应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培养的成效.

首先,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始终贯穿职业素养,以期建立长效机制;要在专业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建立基础平台;要在课程体系中落实职业素养的教育理念,建立“技能型”课程体系.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职业素养培养体现在职业院校培养的各个环节.作为从事一线生产技术服务等具体工作的高职生,要能面向社会,适应市场.

其次,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双融入是促进职业素养提升的关键环节.当前,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生产力,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发展,而且越来越多的受到职业院校学生的关注.而校园文化作为校园精神的展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职校园文化的独特性便是职业特色,这也是高职校园文化的核心因素.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的双融入将成为职业素养潜移默化的重要基地.

再次,构建职业素养的评价体系.需将职业素养的各项指标进行细化,形成层次化的评价模型,建立各项指标的权重,然后实施量化评价,应进一步加强高职学生的信息收集与整理工作.

(三)个体发展

发挥职业素养培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是职业素养培养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学生开始职业生涯之前规划自身职业发展,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设计自己的职业目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学生的自我主观能动发展教育又与职业素养贯穿联系,为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素养提升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彼得斯关于“受过教育的人”不仅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思考的理论基础,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而且也让人们意识到职业素养在高职学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万晖,饶勤武.“90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缺失与重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1(34):76-78.

[2]王向红,丁金昌.高职院校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职业素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168-173.

[3][12]蒋乃平.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78-83.

[4]王红岩.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130-132.

[5]许亚琼.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综述[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7-20.

[6]彼得斯.教育与受过教育的人[C].王承绪,译.王承绪,赵祥麟.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A].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程亮.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彼得斯的观点及其批评[J].教育学报,2012(6):44-51.

[8]PetersRS.EthicsandEducation[M].London:GeorgeAllen&UnvinLtd.,1966.

[9]朱洪洋.发现当代教育学的理论“硬核”:彼得斯和弗莱雷教育过程观的比较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5(11):32-40.

[10]丁学玲.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一种多维视角的考察[J].基础教育,2013(10):41-46,53.

[11]初萌.什么是教育——分析教育哲学家彼得斯的观点及评述[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3(12):134-144.

(责任编辑:张维佳)

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职业素养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职业素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职业素养论文

2、关于职业素养的论文

3、职业生涯和规划论文

4、职业论文发表

5、职业和教育杂志

6、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