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与基于工业化生产线理念的广东省中职人才培养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该文是关于人才培养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基于工业化生产线理念的广东省中职人才培养

摘 要:从职业院校教学标准体系建设、教学诊改到产教融合政策,中等职业教育正在受到社会的关注.文章探索如何更好地发展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尝试从工业化生产线理念出发,通过访谈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分析广东省中职学生培养状况,对中职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思考.

关键词:生产线理念;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8)09-0025-04

一、现代工业化生产线理念

(一)现代工业化生产线的概念

在《资本论》的描述中,工业化的过程就是机器使用而推动的[1].生产线的种类,按范围大小分为产品生产线和零部件生产线,按节奏快慢分为流水生产线和非流水生产线,按自动化程度分为自动化生产线和非自动化生产线[2].实际上,工业化的本质是包含社会各方面改变的过程,既是个别产业升级和发展的过程,也是各行业的生产经营随着时代的改革而专业化、技术化发展的过程,还是社会发展中经济观念转变的表现.现代工业化生产线的理念就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对原材料加工、制造过程环节清晰、高质量出品的生产流程.

中等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面向职场的专门技术技能教育.将经济学价值理念放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思路上,借鉴工业化生产线的专业性、技术性的运行思路,能够实现中职人才培养与社会岗位技术需求的精准对接,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现代工业化生产线理念与职业教育发展具有较高的契合性,工业化生产线的理念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中国智造”的同时,也给中职教育发展带来启示[3].

现代工业化生产线理念的本质核心是通过从原材料采购、筛选测试、分类组合、锻造加工、组装成品、验收评级、包装销售、消费者体验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调控和加工升级优化,从而实现高稳定、高效率、高质量的生产制造目标.

(二)工业化生产线与中职教育的联系

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在宏观政策指引下,借鉴现代工业化生产线理念,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一系列标准,培养的学生在品质、技能等方面能够胜任社会企业的需求.

工业化生产线基本流程可分为:原材料采购、筛选测试、分类组合、锻造加工、组装成品、验收评级、包装、用户体验.使用工业化生产线分析中职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教育培养人成为机械化的流水线作业,而是借鉴现代工业化生产线的技术设计理念在中职教育培养人才技术化、精品化等方面进行价值创造.中职学校可以尝试通过工业化生产线的延伸和整合方式,提高职业教育与学校、社会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度,最终达到提高整体职业教育质量的目的.

工业化生产线理念下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环节包括:“原材料”——“生产制造”(分类组合至组装成品等各环节)——“最终产品”(验收评级、包装)——“用户体验”.

“原材料”主要指高中毕业生等拟就读中职学校的各类生源,他们来自各种家庭背景,通过学校招生的各种形式进入中职学校,是中职学校未来培养“加工”的对象,是经过中职学校系统化培养后的人才成品的“原材料”.“原材料采购/筛选测试”环节可以理解为中职学校在招生环节所设置的笔试、面试的过程,各类中职学校通过笔试、面试过程招收符合基本条件的生源.

分类组合则为中职学校为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招考分数、不同志向目标而设置的不同专业分类,中职学校通过设置专业分类对生源进行分类培训,不同的专业设置将在未来几年的培养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培养内容和标准要求.

“锻造加工”是指中职学校学生在校期间经过校内课程学习考试、校外实践活动考核和社会训练等培训的过程.

“组装成品”是指中职学校学生通过各自不同的专业科目学习和校内校外各种实践履历之后所打造出来的各自不同的整体综合能力体现.

“验收评级”是指中职学校学生通过校内课程考试、毕业考试、各类绩优评选或校外实践活动主办企业的评价反馈等手段,对学生通过完整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培养之后所获得的综合能力进行评定.

“包装”是指中职学校学生完成学校培养的任务,达到培养标准,学生个体形成基本的职业技术技能,能够在未来的职业工作中胜任各自职务岗位.

“用户体验”是指中职学校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满意度,是检验中职学校培养成果的环节.

二、工业化生产线思维下广东省中职人才培养现状

通过对广东省惠州市宝山职业学校、东莞市技术职业学校以及河源市职业技术学院等中职学校的实地走访,在与中职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就读职业学校多数由于他们初中时的成绩不足以考上高中或者没有继续学习的意愿,家长对就读中职的孩子也不十分认可.从近十年的数据看出,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量在2010年达到最高值154.78万(见图1),之后逐年减少,但还保持在97万人以上.从访谈和相关数据可以分析得出,中职学校在源头——“原材料的采购/筛选测试”环节就处于很被动的局面,基本上失去了挑选优质“原材料”的机会.

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选择的过程中就进行了分类组合的过程.根据广东省的地理位置,在湛江、韶关、揭阳、惠州四个地区随机选择一所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进行横向对比,搜集从2012年至2017年的专业设置进行纵向分析.由于每个学校专业设置的数量和类别各有差异,在进行比较分析时统一采用专业归类到三大产业中(采用联合国的三大产业分类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从表格可以看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专业和个数基本维持在一定的数量和专业取向.从产业分类看,不管地域都基本向第三产业倾斜,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明显小于第三产业.从近几年人才需求报告中可以发现[4],不同地域由于生产力倾向不同所需求的人才类型也不尽相同,中职校的专业基本符合社会企业需求,但专业设置的调整明显滞后于社会企业发展的需求[5].

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选择了专业后开始接受专业技能训练.在政策方面,近年来关于改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政策不断出新,教育部在2017年6月推出《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包括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项目教学等都是在大政策支持背景下学校和企业在共同培养造就学生技能技术的教学手段尝试.教师教学状况方面,从2007年至2016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比例来看(见图2),专门教师仍然为教学主体,企业职工2008年至2012年有0.02万人,2013至2014年则为0.01万人.企业教师数量占比重不大,学校教学与企业运作契合度不高,学生企业实践能力方面有待加强.

中职学生在规定的学时完成时需要对该生的学习能力、职业技能进行评定.目前,关于中职生学业评价的标准还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相关政策文件如《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规定(试行)》中规定中职生的学习由选修和必修构成.弹性学制、实训课程都有相关的试行规定.从近十年的中职在校生情况的数据来看,2007年至2016年毕业生数平均值在40万人左右.其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在17~25万人之间,占毕业生总数的一半左右.可见,学校对于中职生是否获得资格证书并没有硬性的规定,对中职学生技能技术评级还没有成型的标准.若以技能资格证书作为评价标准的话,可从数据中看出中职毕业生的素质、技能参差不齐,将近一半的中职学生没有达到所学专业的技能水平.

最后从中职学生就业情况了解“产品”是否受欢迎,“产品”的价值是否得到体现.搜集广东省中职生近三年的就业情况报告,从就业渠道、薪酬待遇、热门专业等方面调查情况来看,电子信息类的专业近三年比较热门,就业情况最好的则是农林牧、服务类的专业.2016年的就业报告中,中职生从事行业中第三产业占75.6%,本地就业占75.6%.由此可见,在本地的服务业中中职生的比例是比较大的.从就业情况看,中职生专业与社会人才需求基本吻合(见表2).在珠三角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中,农业科技型专员以及机械加工与制造等这些第一、二产业的职位还存在“用工荒”的情况.

笔者了解到目前广东省中职生培养大致的情况:“原材料”方面,中职生的入学动机比较弱,职校选择学生的空间狭小.中职生在校人数在2010年达到顶峰之后就开始缓慢下降.专业设置与培养方面,专业设置与社会企业需求基本吻合,但第一、二产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员缺口依旧很大.“加工锻造”方面,有关专业技能训练以及素质培养政策支持力度大,师生比较为平衡,还需要重视企业实训的机会.“产品”评价方面,中职生的毕业考核与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学生技能与素质参差不齐.社会企业对专业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契合度不高,导致一边学生扎堆就业、一边企业招不到需要的人才这样尴尬的境况.

三、工业化生产线思维下中职生培养的思考

从工业化生产线理念下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上都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可以试着从各环节的问题出发,对中职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培养方案.

(一)“原材料”分类评测:兴趣、特长驱动成长

从教育角度而言,学生并没有优劣之分,就读职校的学生他们可能只是不适合普通教育教学或不适应中高考制度.在进入中职学校后,十几岁的中学生也许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学校应提供专业的心理测评,了解学生品质,帮助学生选择最适合他们的专业.兴趣驱动下学生将获得更大的成就感,更有持续的动力学习下去.

(二)“生产制造”过程响应宏观政策,积极调整微观细节

从“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教学诊改”“课程标准体系建设”的政策可以看出,职业学校建设需要不断迎合社会的总需求.学校的专业设置需要充分考虑时展要求和社会需求进行调整与设置,避免某些工种人员扎堆、某些工种“用工荒”的情况.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建设开发、学生培训学习机制以及专业教师发展需要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进行调整,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提升学生技能技术水平.

(三)提升用户体验

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宽进严出的职校入学制度,提升中职生整体素质和技能质量.在毕业之前,学校应认真考核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在毕业考核与评价中逐渐形成完善的体系.结合学生企业实习、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多方面综合考核评价来决定学生是否适合毕业,多元化考核判断“产品”质量再决定是否“输出”,不断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百度词条.工业化[EB/OL].[2012-11-27].https://baike.baidu.com/item/工业化/2588283?fr等于aladdin

[2]百度词条.生产线[EB/OL].[2012-08-28].https://baike.baidu.com/item/生产线/1277092?fr等于aladdin

[3]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EB/OL].[2017-12-05].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712/t201

71219_321953.html

[4]曾全名.广东珠三角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分析报告[R].市场论坛,2011(3):46-47.

[5]帅毛粉.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EB/OL].[2016-03-28].https://wenku.baidu.com/view/2764853cce2f0066f43

3224f.html.

(责任编辑:杨在良)

人才培养论文范文结:

关于人才培养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2、企业人才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