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纬类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跟《易纬》郑玄释彖疏证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这篇易纬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易纬》郑玄释彖疏证

《易纬》郑玄释“彖”疏证

李学卫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通过疏证《易纬》郑玄注“彖”的相关内容,可以厘清彖、爻、彖传以及卦辞、爻辞和彖辞等相关易学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梳理易学史上主要学者对于“彖”的解释.郑玄释“彖”有二义,可以概括为“经以七八为彖,九六为爻”之“彖”,和“孔子获麟而作彖”之“彖”.前者指传说的文王所系之卦辞,汉唐学者也称之为“彖辞”,和“爻”、“爻辞”相对而言.后者是传说为孔子整理的解释《周易》卦辞的文字,被称为

《彖传》,汉唐学者也简称之为彖.

关键词:中国哲学 易学 《易纬》《彖传》 疏证

中图分类号:B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4-0294-03

引言

孔子曾经整理过《易传》,用于同弟子讲习《周易》.《易纬》则是在西汉独尊儒术后,在谶纬逐渐流行的过程中,被儒者假托孔子之名, 把《易经》、《易传》等相关先秦易学资料融合汉代流行的“卦气说”附会而成.《易纬》最大的特点是神话的历史人物,例如神话孔子和及其相关事迹.将易学范畴数字化,将相关数字神秘化,并用于阴阳灾异,附会天人感应,干预现实政治生活.《易纬》所谓“孔子获麟而作彖”,承接了《史记 · 孔子世家》、《汉书 · 艺文志》相关记载.通常“彖”被认为是《彖传》省称,而《易纬》“经以七八为彖,九六为爻”则显得格外晦涩.理解郑玄注《易纬》中“彖”字含义,首先要弄明白古代流行的

“数字占”及“筮数”、“筮数组合”等相关概念.

一、“数字占”、“筮数组合”与“彖”的关系

1950年, 河 南 安 阳 殷 墟 四 盘 磨 出 土 一 块 卜 骨, 刻 有

“七八七六七六,曰……”、“八六六五八七”、“七五七六六六曰魁”三组符号.1956年,陕西长安张家坡发现的西周卜骨上面也有五组这类的符号.李学勤先生猜测这些符号与《周易》的九六之数有关[1].1978年

12月,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一届会议在吉林大学召开,张政烺在会上做了《古代筮法和文王演易》的报告,把这些所谓“奇字”按照奇阳偶阴的原则转化成卦符,并用“易卦”名之.多数学者认为这些“筮数”是先民占筮记录.

其实,解放前许多少数民族中依然流行着各种各样的“数字占”.据汪宁生《八卦起源》一文所述,我国西南部西盟佤族有被称为“司帅报克”的占测术:用小木棒在地上随便划出许多短线,并计算出总数, 然后观察该数是奇是偶.奇数则不吉利,偶数则吉利.又,四川凉山彝族流行一种叫“雷夫孜”的占测方术:毕摩取细竹或草杆一束,握于左手.先用右手随便分出去一部分,再去数左手余数.如此操作三次,得到三个数字.三个数字的奇偶排列和相应的占辞有八种情况:

偶偶偶—不分胜负(中平).奇奇奇—非胜即败,胜则大胜,败则大败(中平).偶奇奇—战斗大不顺利(下).奇偶偶—战必败,损失大(下下).偶奇偶—战斗无大不利(中平).偶偶奇—战斗有胜的希望

(上).奇奇偶—战斗与否,无甚影响(平).奇偶奇—战必胜,掳获必多(平).

将上面的“奇偶组合”换成阴阳符号,可依次转化为八纯卦坤、乾、艮、兑、坎、震、巽、离.汪文认为这与伏羲八卦类似.

《左传 · 僖公十五年》载韩简评论晋献公筮嫁伯姬于秦的筮占:龟, 象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史苏是占,勿从何益?[2]

用数来占测吉凶被称为筮,而筮数与易卦密切相关.《周易 · 说卦传》载:“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筮就是以蓍草或竹策进行的演算,从而得到一个数字组合,再按照“阳奇阴偶”画阴阳符号,得到卦和卦象.《系辞上 · 第九章》详细描述了利用所谓“大衍筮法”揲蓍成卦的过程: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

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利用“大衍筮法”揲蓍成卦时,可以得到由六个数字的筮数组合.这个数字组合由“六、七、八、九”四个数字中的若干个组成.其中, 七为少阳,九为老阳;八为少阴,六为老阴.再根据阴极而阳、阳极而阴观念,把筮数组合中的“九”变成“八”;把筮数组合中的“六”变成“七”.筮数组合中的“七、八”则不须变化.

《易纬 · 乾凿度》:“阳动而进,阴动而退,故阳以七、阴以八为彖.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之一也.”郑注:“九六爻之变动者,《系》曰:爻効天下之动也.然则《连山》、《归藏》占彖,本其质性也.《周易》占变者,効其流动也.彖者,断也.”然而文献并无《归藏》所用筮法的记载,《系辞》所谓“大衍筮法”也没有明言仅为《周易》所用.依据郑注所谓《连山》、《归藏》以七、八为占,《周易》以九、六为占,可以推测,《连山》、《归藏》所用筮法为以下四种假设:

1.揲蓍成卦时用“大衍筮法”,将断吉凶的文辞系在仅有一个筮数或七、或八的筮数组合之后,和《周易》相类似,然不用九、六变爻说.以乾卦为例罗列如下:

乾 (

筮数组合:七七七七七七

乾:(吉凶断语)

筮数组合:九九九九九七

上七:(吉凶断语)筮数组合:九九九九七九

七五:(吉凶断语)筮数组合:九九九七九九

七四:(吉凶断语)筮数组合:九九七九九九

七三:(吉凶断语)筮数组合:九七九九九九

七二:(吉凶断语)筮数组合:七九九九九九

初七:(吉凶断语)

2.揲蓍成卦“大衍筮法”,但是,仅区分筮数的奇、偶性质.

(仍以乾卦为 例)将筮数组 合:七七七七七 七、七七七七七 七、九九九九九七、九九九九七九、九九九七九九、九九七九九九、九七九九九九、七九九九九九等,都视为 (奇奇奇奇奇奇)组合乾卦,只有一个卦辞,或称为彖辞.将筮数组合: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六六六六六八、六六六六八六、六六六八六六、六六八六六六、六八六六六六、八六六六六六等,都视为 (偶偶偶偶偶偶)组合坤卦,只有一个卦辞,或称为彖辞.

3.用其他未知筮法,仅有筮数或七或八.将七转换为—,八转换为

﹣﹣,只有一个卦辞,或称为彖辞.

4.用其他未知筮法,筮数由数字一到九等组成.将奇数转换为—, 偶数转换为﹣﹣,只有一个卦辞,或称为彖辞.

首先,第1种不可能出现.王家台秦简《归藏》显示,《归藏》每卦先示卦画,皆以“一”表示阳爻,以“∧”表示阴爻.[3]其后就是吉凶断语,即类似于《周易》的卦辞,而没有类似于《周易》的爻辞.断语的格式为“昔者,某人卜某事于某筮者,枚占曰吉或凶,或另有谣辞”.

例如,《太平御览》卷九百一十二引《归藏》云:“昔者桀筮伐唐而枚占荧惑曰:‘不吉.彼为狸,我为鼠,勿用作事,恐伤其父.’”[4]第4情况也不可能出现.因为,郑玄明言《连山》、《归藏》以七、八为占,筮数组合中必有筮数七或八.由于文献不足,第3假设尚无法做出判断, 而第2假设的存在可能性最大.如此,“经以七八为彖,九六为爻”中的 “六七”就是揲蓍成卦时得到的筮数组合中的数字.

二、《易纬》郑玄释“彖”疏证

《易纬 · 乾凿度》卷上:阳动而进,阴动而退,故阳以七、阴以八为彖.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消也.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彖者,爻之不变动者.五, 象天数奇也.十,象地之数偶也.合天地之数,乃谓之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消也.亦合于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之一也.九六,爻之变动者,《系》日:“爻,效天下之动也.”然则《连山》《归藏》占彖, 本其质性也.《易》占变者,效其流动也.彖者,断也.

其中“阳动而进,阴动而退,故阳以七、阴以八为彖.”下有郑注为: 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消也.

疏证:《易纬》认为,世界万物的运动不外乎阳进阴退,或谓阳息阴消,即少阳变老阳,少阴变老阴,用数字分别表示为“变七之九”和“变八之六”.但是,这只是由少阳、少阴到老阳、老阴的“量变”,并不是阳极而阴、阴极而阳的“质变”.彖指七、八,爻指九、六.故彖之数合而为十五,爻之数亦合而为十五,所谓“彖变之数若之一也”.

其中“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下续郑注:彖者,爻之不变动者.

疏证:显然,郑玄的这句注文不够严谨,用现代汉语讲就是“彖, 是爻中不变动的.”隐含有“爻之不变动者”是“彖”,而“爻之变动者” 是“爻”.这当然不是郑玄的本义.郑玄的本义认为筮数组合中的“七”、 “八”称“彖”,不存在阴阳对变.

其中“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之一也.”郑注为:九六,爻之变动者.系曰:爻効天下之动也.然则连山、归藏占彖,本其质性也.周易占变者,効其流动也.彖者,断也.

疏证:郑玄的本义是筮数组合中的“九”、“六”是老阳老阴之数, 要阴阳对变,即筮数组合中的“九”要变“八”,“六”要变“七”.从而,从一卦变之另一卦.例如,《左传 · 僖公十五年》:

初,晋献公筮嫁伯姬于秦,遇《归妹》之《睽》.史苏占之,曰:“不吉.其繇曰:‘士刲羊,亦无衁也;女承筐,亦无贶也.’西邻责言,不可偿也.《归妹》之《睽》,犹无相也.[5]

晋献公筮得筮数应该是“七七八七八六”,转化为卦画为归妹卦,据九六爻变的惯例,可变为“七七八七八七”,转化为卦画为睽卦.所谓《归妹》之《睽》,就是《归妹》卦的上六爻由阴爻变阳,得《睽》, 且以《归妹》卦的上六爻辞为占.该爻的爻辞是“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说文解字》释彖:“彖,豕走也.从彑,从豕省.通贯切.”又《说文解字》释?:“?,修豪兽.一曰河内名豕也.从彑,下象毛足.凡?之属皆从?.读若弟.羊至切.”[6]许多学者认为《说文解字》释彖为“豕走也”乃“豕也”之误.现代甲骨学者认为“彖”甲骨文已经存在,象形豪猪,豕属.王本兴《甲骨文字典》认为,彖象豕类兽形,与《说文》? 字古文略同.《说文》“?,修毫兽,一曰河内名豕也.”与魏三体石经古文蔡字,《说文 · 杀部》古文杀字形略同.?、蔡、杀古音近故可通用.[7]古人称野猪为豕,长吻利齿,传说可以咬断铁器.占卜、占筮、占梦等占字,乃视兆断吉凶之义,古人称占辞为彖或彖辞,大概取其比喻义,这也应该是汉唐学者训“彖”为“断”主要缘由.

《易纬 · 乾凿度》卷下:阳析九,阴析六,阴阳之析,各百九十二, 以四时乘之,八而周,三十二而大周,三百八十四爻,万一千五百二十析也.故卦当岁,爻当月,析当日.大衍之数必五十,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故曰:日十者,五音也;辰十二者,六律也;星二十八者,七宿也.凡五十所以大阂物而出之者也.故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戒,各有所系焉.故阳唱而阴和,男行而女随,天道左旋,地道右迁,二卦十二爻,

而期一岁.从阳析九,至期一岁,此爻析之所由,及卦爻析与岁月及日相当之意,而其文亦错乱.……亦可知之,夫八十四戒者,十二消息爻彖之变,消息于杂卦为尊.每月者,譬一卦而位属焉,各有所系,是谓八十四戒.必连数之者,见四百五十变而周矣.

疏证:郑玄所谓“爻彖之变”,当与“阳孽,谓复至夬之世.阴怡, 谓姤至剥之世.七八,阴阳之彖.妖烖之数起于七八,九六受而行之.枢机玊衡,有时其进退之节,经以七八为彖,九六为爻,明其通者著之.” 有关,即指“妖烖之数起于七八,九六受而行之.”

《易纬 · 乾凿度》卷下:一轨享国之法:阳得位以九七,九七者, 四九、四七者也.阴得位以六八,六八者, 四六、四八也.阳失位, 三十六.阴失位,二十四.四九为三十六,四一七为二十八,合得六十四.四六为二十四,四八为三十二,合得五十六,此文王推爻为一世,凡七百二十岁.岁轨是其居位年数也,得位者,兼彖变而已,有德者重也,故轨七百二十岁.

疏证:先秦先民多以为帝王得天下、失天下都有天命在左右,有各种各样的祥瑞灾异征兆.《易纬》作者进一步认为帝王得失天下都与筮占的数相关.在大衍筮法中,三十六是老阳九的策数,而老阳九要变为少阴八,故而“阳失位三十六”.在大衍筮法中,二十四是老阴六的策数, 而老阴六要变为少阳七,故而“阴失位二十四”. 郑玄所谓“得位者兼彖变而已”中的“彖变”当指七八、九六彖爻之数.

《易纬 · 是类谋》:《雒书灵准听》曰:……阳孽有七妖,阴怡有八烖,布命九六,机衡维持,经持错序,七九通符.阳孽,谓复至夬之世.阴怡,谓姤至剥之世.七八,阴阳之彖.妖烖之数起于七八,九六受而行之.枢机玊衡,有时其进退之节,经以七八为彖,九六为爻,明其通者著之.

疏证:《连山》、《归藏》以七、八(彖)不变为占,《周易》以九、六(爻)变为占.也许反映了殷商“天命不变”历史观和周人以“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天命可变历史观的差异.“妖烖之数起于七八,九六受而行之.”显示《易纬》贵九六贱七八的神秘数字观念.

《易纬 · 是类谋》:

“孔子演曰:天子亡征九,圣人起有八符.”郑注:九八,亦阳爻、阴彖之数也.

疏证:九为阳爻,八为阴彖.同理可以推测,六为阴爻,七为阳彖.小结:从以上疏证可知,《易纬》及郑玄之注认为,彖指不存在阴阳

对转变化筮数七、八,是妖烖之数;爻指将要阴阳对转变化的筮数九、六,是受命之数.郑玄“爻彖”、“彖变”并言、对言,和《易传 · 系辞》

“爻彖”并言、对言,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例如,《系辞上 ·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也;爻者,言乎变也.”又,《系辞下 · 第三章》“彖者, 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又,《系辞下 · 第十二章》“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等.

《易纬 · 乾凿度》卷下:初世者,戏也.姬通纪,河图龙出,洛书龟予,演亦八者,七九也.初世也.《周礼》曰:凡日行水逆,地功为之不行,或勒伏羲初遗十言之教,而画八卦.至文王,乃通其教,演著阴阳入彖之言者也.[8]

疏证:《易纬》认为伏羲画八卦、文王重卦系辞,也与神秘的爻彖之数有关.郑玄所谓“至文王乃通其教,演著阴阳入彖之言者也.”其中

“阴阳入彖之言”,可能为“阴阳爻彖之言”,“爻彖之言”指爻辞、卦辞, “入彖”乃“爻彖”字误.

《易纬 · 乾凿度》卷下 :

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气变之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清轻上为天,浊重下为地.易,太易也.太易变而为一,谓变为太初也.一变而为七,谓变为太始也.七变而为九,谓变为太素也.乃复变为一,一变误耳,当为二.二变而为六,六变而为八,则与上七九意相协.……一变而为七,是今阳爻之象,七变而为九,是今阳爻之变.二变而为六,是今阴爻之变,六变而为八,是今阴爻之象.七在南方象火,九在西方象金,六在北方象水,八在东方象木.自“太易”至“太素”,气也,形也.既成四象,爻备于是,清轻上而为天,重浊下而为地,于是而开阖也.天地之与乾坤,气形之与质本,同时如表里耳,以有形生于无形,问此时之言,斯为之也.

疏证:“一变而为七,是今阳爻之象,七变而为九,是今阳爻之变.二变而为六,是今阴爻之变,六变而为八,是今阴爻之象.”其中七为阳爻之彖,八为阴爻之彖;九为阳爻之变爻,六为阴爻之変爻.正是《系辞》所谓“彖者,言乎象也;爻者,言乎变也.”中,彖爻、象变对举具体阐述.“象”和“变”,在《易纬》中被诠释为数字之间的关系,也被“数字化”了.

《易纬 · 乾凿度》卷上:丘记诸《彖》曰:“困而不失其所亨也”,

“贞,大人吉,以刚中也.”

文王在诸侯之位上困于纣,故曰困于赤绂.夫执中和、顺时变,以全王徳,通至羙矣,故曰“乃徐有说”.丘记诸《彖》曰:困而不失其所亨也,贞,大人吉,以刚中也.

疏证:“丘记诸彖曰”中的彖当是《彖传》的简称.“困而不失其所亨也,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正是《彖传》中的文字.

《易纬 · 通卦验》卷上:黑白系名,摇命子据其题,由乾成黄赤苍, 道之贞.贞由信,黄赤苍,谓木火土之君者.信遵不系于一,其王天下也,其当录运,即得与子孙,不当即禅位,此又东方丧朋之事.《彖》日:“东北丧朋,乃终有庆”.

一角期偶,水精得括考备,据谁授赤戴胜.一角,谓麟也.文王得赤鸟书而演易,孔子获麟而作《彖》《象》及《系辞》以下十篇,故谓麟应期而来.偶,赤鸟也.水精者,孔子也.得获括考备者,易道也.赤为汉也,汉火精,高帝之表戴胜,自伏戏方宋记,此皆斗冥图言之也.得或将.

疏证:以上“彖”即是《彖传》的简称.“东北丧朋,乃终有庆”正是《彖传》中的文字.

三、余论

郑注“彖”有二义,可以概括为“经以七八为彖,九六为爻”之“彖”,和“孔子获麟而作《彖》”之“彖”.前者指文王所系卦辞,和爻辞相对, 也可以成为“彖辞”.《归藏》经文仅有卦辞,也称彖辞;《周易》也有和《归藏》经文相似的卦辞,习惯上也称彖辞,因而,解释《周易》卦辞的文字被称为《彖传》.但是,《周易》经文除卦辞外,还有爻辞.后者,指《易传》的第一种,传说孔子所整理的《彖传》简称.因为习惯上称卦辞为彖或彖辞,故而解释卦辞的文字才被称为《彖传》.明白了彖和爻、彖辞和爻辞的区别,在反观易学史上学者对彖和彖传的注解就比较容易了.然魏晋隋唐时期,学者对“彖”的解释可谓众说纷纭.

王弼《周易略例》、韩康伯《系辞注》,以“彖”、“彖辞”都指向和爻辞相对的卦辞.孔颖达《周易正义》、李鼎祚《周易集解》同于王韩.惟陆德明《经典释文》所集两汉注文又有异.其于《系辞》“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彖辞,吐贯反.马云:《彖》辞,卦辞也.郑云: 爻辞也.周同.王肃云:《彖》举《象》之要也.师说通谓爻卦之辞也.一云即夫子《彖》辞.[9]鉴于此,朱熹《周易本义》中明确“彖”指卦辞, 称卦辞为“彖辞”.称夫子所序的“彖”为《彖传》,简称“传”.例如, 朱熹释乾卦辞“元亨利贞”:“元亨利贞,文王所系之辞,以断一卦之吉凶,所谓‘彖辞’者也.”在释《乾 · 彖》“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之前,有“彖,吐乱反.彖,即文王所系之辞.传者,孔子所以释经之辞也.后凡言传者,放此.”在释《系辞上》“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 言乎变者也.”有“彖,谓卦辞,文王所作者.爻,谓爻辞,周公所作者.”明言彖指卦辞.在释《系辞下》“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 其有忧患乎?”有“夏、商之末,易道中微;文王拘于羑里而系彖辞,易道复兴.”[10]因此,根据文献中“彖”指卦辞,否认《易传》中《彖传》的存在,认为孔子与《彖传》无关,或将《周易》经文笼统称为“卦辞”,不区分卦辞、爻辞,都是不够确切的.

参考文献

[1]李学勤,《安阳小屯以外出土的有字甲骨》,《文物参考资料》,1956(11).

[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2版,365.

[3]林忠军,《王家台秦<归藏>出土的易学价值》,济南:周易研究,2001(2).

[4]李昉,《太平预览》,北京:中华书局,1960(2).

[5]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2版,363-364.

[6]许慎著,[宋]徐铉校订《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13,195.

[7]王本兴,《甲骨文字典》,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12- 01.

[8]刘玉建,《<周易正义>导 读》,济南:齐鲁书社,2005,369.

[9]陆德明,《经典释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10),33.

[10]箫汉明,《<周易本义>导 读》,济南:齐鲁书社,2003(10).

作者简介:李学卫(1971-),男,河南汝州人,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西藏民族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易学哲学.

易纬论文范文结:

适合易纬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易纬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