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课程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跟教育部发布新修订高中课程方案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高中课程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教育部发布新修订高中课程方案

2018年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教育部组织260多位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历时4年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年底印发,并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根据最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今后,高中课程将有哪些变化?新课程标准中都增加了哪些内容?今天,作文君就带你一起了解新的课程标准.

关键词一

课程变化

一. 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外语类,保留原有学习科目,在英语、日语、俄语的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二. 高中增设自主选修课程,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

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

选择性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生,必须在本类课程规定范围内选择相关科目修习;其他学生结合兴趣爱好,也必须选择部分科目内容修习,以满足毕业学分的要求.

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其中,一部分是国家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基础上设计的拓展、提高及整合性课程;一部分是学校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设计的校本课程.选修课程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小编解读】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课程,让学生既能掌握一种语言又能了解一种文化;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分类,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课程,同时和高考改革相衔接,这一系列课程改革,多方位地培养人才,也培养多元化人才.

关键词二

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其中,语文课标最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

一是内容更全.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

二是分量更多.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

三是要求更高.在全面加强的同时,还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深入学习研讨.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

此外,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数学等课标都增加了有关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如美术课标增设“中国书画”,内容涉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篆刻等经典作品欣赏及传统画论,促进学生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信.

【小编解读】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发展的智慧沉淀,掌握传统文化是了解历史、了解中国发展,也是了解自己.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旨在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国家软实力.

关键词三

革命传统教育

语文课标在革命传统教育方面做到“两个结合”.

一是全面加强与专题学习相结合,在将革命传统教育内容要求贯穿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各部分的同时,还设立专门的“革命传统作品”专题,集中学习研讨.

二是广泛阅读与深入精读相结合,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广泛阅读革命先辈的名篇诗作,阐发革命精神的优秀论文与杂文,以及关于革命传统的新闻、通讯、演讲、述评等,课内外读物推荐篇目涉及诗词,以及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艾青、臧克家、贺敬之、郭小川、周立波等一批作家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让学生充分体会崇高的革命情怀.

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学生精读“一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文专集”和“一部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伟大历程的长篇文学作品”,撰写研究报告或文学评论,“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饶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

【小编解读】学习革命传统,是学习经过时间检验的经验、教训和精神.发展革命传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另一种方式.

关键词四

十九大精神

结合各学科性质和学生年龄特征,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课程之中,主要充实和强化了五个方面:

一是强调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在思想政治“政治与法治”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重要性.

二是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部分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转化的意义等.

三是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语文、历史、外语等课标中,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坚守中国文化立场.

四是强调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在地理、生物、化学等课标中,要求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五是强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数学等课标中要求学生学习了解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内容,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创意设计能力,感悟和弘扬劳模精神.

【小编解读】十九大精神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将十九大精神融入高中课程,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发展理念,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青年.

关键词五

首次凝练提出各学科核心素养

主要考虑的是将党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具体化、细化到各学科课程之中.长期以来,宏观育人目标是明确的,中观的学科育人目标比较笼统,容易造成微观的教学目标只关注具体的知识学习.

这次修订,各学科凝练提出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的建议,目的是切实引导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小编解读】通过课程、教学活动的更新,从本质上改变“唯分数论”的观点,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思想,最终培养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六

学业质量

这次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明确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确立了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的目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把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要求,因材施教,也为考试评价提供了依据.

【小编解读】把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因材施教,不再以统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成绩,这有利于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来帮助教师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

素材链接1

新课程方案和课标是难还是易?——课程分为三类考虑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不再执着于知识点深浅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表示,此次修订在确定难易的时候,考虑两个原则,首先,要保持高中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衔接性.其次,由于目前我国高中已进入普及阶段,高中阶段教育是为未来国民奠定基本素质的基础教育.必修课程全修全考,所有的学生要把这类课程修满.为保证所有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次修订适当地降低了难度.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选考,参加高考的学生,这部分要做到全覆盖,所以这一类课程难度就会要高一选修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者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根据这三类课程,既让所有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又考虑了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此外,新课标首次凝练提出各学科核心素养,不再像过去单纯考查知识点.

“提出各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学习方式的变革,跟过去某个知识点有多少个知识点、知识点难度在什么地方不一样,更重要的是考虑这个学科为学生未来必备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能够做什么贡献.这里的难和易,将来有待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的变革来进行探索,可能不再执着于过去一般的知识点的深浅.”

【适用话题】因人而异 素质教育 分数论

素材链接2

对高中生而言是不是负担加重?——每年教学时间40周、每周35个课时基本稳定;背诵篇目增加不是负担

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说,这一问题要从负担和传统文化两方面理解.

在课业负担方面,如果孩子每天忙的方式和成长关联贡献不是那么大,比如天天做题,对提高他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帮助,就是负担.所以减负要减这些负担,不是简单地谈减负就是少学习、不学习.“减负不是少学习、不学习,不能简单说增加、减少,要看怎么学有价值、有贡献.”

对于传统文化,教育部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高中阶段课程修订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进一步加强.古诗文学习,就得背诵名篇佳作,那些词句就得记下来,因为要用.但是有些学科不能死记硬背,比如物理、化学、通用技术,更多的不是去背,是动手去做.所以不要认为要求背就是负担,要根据学科特点来掌握知识.

【适用话题】传统文化 创新精神 以人为本

素材链接3

新课程方案和课标如何与高考衔接?——打通学、教、考、评环节;根据学生学习程度做水平划分

2014年秋季,上海、浙江率先开展新高考改革;2017年浙江、上海两省市的学生已率先采用“3+3”模式参加高考.北京、天津等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区),在2017年9月进入高考综合改革实施阶段.

那么,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如何与新高考衔接?

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表示,2014年新高考改革方案中,招生录取新模式的核心是“两依据,一参考”,即将来高校招生录取新生既要看高考成绩,也要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同时还要参考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

这次修订课程标准的一大亮点,就是研制了中国高中学生的学业质量标准.标准根据学生学习程度做水平划分,一般到五级,根据每个学生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结果的程度,划分成不同层次.

“这样划分之后,可以达到两个目的:第一,在教学过程当中,因为有水平划分了,老师就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教学的难易程度,实现因材施教.第二,就是给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提供了一个参照,让命题的时候,更好地去把握命题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水平和层次.”

此外,新修订高中课程方案把高中生学习的课程分为三大类,这样一来可以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高考“6选3”“7选3”做制度性的安排.

【适用话题】与时俱进 综合发展 教育改革

作文君划重点

各科目这样安排

第一外语语种由学校自主选择.外语包括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学校自主选择第一外语语种.鼓励学校创造条件开设第二外语.

体育与健康在高中三学年持续开设.体育与健康的必修内容,必须在高中三学年持续开设.

技术包括两部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其必修内容分别按3学分设计模块.

艺术可与音乐、美术两科相互替代.具体开设科目由学校自行确定.

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由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三部分组成,主要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方式进行,由学校统筹规划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共14学分:研究性学习6学分,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社会实践6学分,包括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职业体验等;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个小时.

学生毕业需要最低修满144学分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每周35课时,每课时按45分钟计.18课时为1学分.

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并考试(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学生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14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42学分,选修课程14学分(含校本课程8学分).

高中课程论文范文结:

关于高中课程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高中课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课程教学杂志

2、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3、高中德育论文

4、新课程导学期刊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6、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