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社会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基于1978年以来的流行语分析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我国社会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基于1978年以来的流行语分析

摘 要:本文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流行语,分析了我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状况,并提出在党的领导下,主要由青年群体引领主导价值观的建构.

关键词:流行语;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核心价值观

语言既是人类交往的重要工具,也是思想传播的重要载体,它真实地记录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一定社群内被人们普遍使用的话语形式.一般为口语,带有一定的方言性,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并在传媒推动下盛行的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①.

流行语与社会变迁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解读时代流行语,可以从特定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文化中揭示出人们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观.流行语涉及所处时期的社会重大事件、现象、问题、时弊以及青年群体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能够生动地反映青年群体的社会价值观.

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社会价值观是作为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内在文化指令的价值观.它是深层的社会心态,因此它的变化对社会的影响更为深刻.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经济上的计划性,政治上的高度集中性,思想文化上反对多样化的一元化格局等,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完全处于一种高度同质的状态.全社会都融化在一种单一的、完全政治化和道德化的价值观之中,这是一个“无我”的价值观时期②.

1978 年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作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深刻而又重大的转型,改革从经济领域迅速波及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潘晓”再到“蛇口风波”,这些流行语记录了人们的“自我”从无到有并逐渐成长的过程.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后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轰轰烈烈地展开,一场声势浩大地砸碎精神枷锁的思想解放运动就此拉开序幕.正是这一讨论促进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权威观念的确立,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准备.“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当时针对的是“两个凡是”观点.在我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社会中,天的崇拜是头等重要的文化价值观,这种以天的崇拜为内容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起着维护自然经济稳定、维护皇权政治牢固的作用.它使人膜拜客体,丧失主体的自我意识……“两个凡是”就是这种文化价值观念的现代概括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大讨论,是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一次彻底否定.在“两个凡是”中隐含着的“尊经”“征圣”“法古”的价值内核,传统的天的崇拜的头等重要的文化价值观念,受到决定性的摧毁犹如朽败的大厦轰然而倒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确立的是以主体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这种由客体向主体的转换是新时期人们对自身的力量有充分自信的表现,因此这句流行语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句最响亮、最具关键意义的口号.

1980年,《中国青年》第5期发表了一篇以“潘晓”为署名的《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的来信,掀开了新时期人生价值观大讨论的帷幕.“潘晓”的来信所具有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以一种勇敢的方式喊出了青年一代在精神和道德上的苦闷与彷徨,而且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对1978年前那种用空洞的“集体”“国家”取代个人和个人利益,用片面的集体主义扼杀个人尊严和个人需求的做法提出了挑战,是对当年流行的原教旨主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一次大胆反驳⑤.由此,青年一始重新思索人生价值,开始萌发了“自我”的观念.

1988年的中国,因为迈向市场的改革和与世界急切接轨的开放,已经造成了社会生活中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蛇口风波”不过是将这种冲突公开化了而已.在青年教育专家与蛇口青年座谈会上,专家们将来蛇口和深圳的青年分为“创业者”和“淘金者”两类角色,在他们看来,“淘金者”就是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贪图生活享受而想在“别人创造的财富中捞一把的人”;青年们则认为“投身改革开放和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些并不矛盾,因为挣钱过好日子并不与改革大业相冲突”“创业和淘金,为自己打算和为社会考虑,这些东西在人身上交织在一起,谁也说不清楚……”“在一个人身上,为自己、为别人、为社会各占多少比例,在什么情况下怎样调整等,说不清楚.”对在座的教育专家们,特区青年表示了他们的不屑和不满,价值观的冲突使得座谈会不欢而散.不管怎么说,与8年前的“潘晓”讨论相比,“年轻一代出现的最大变化,是他们已经不再迷茫,他们对自己的选择显得胸有成竹,他们也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导师就是他们自己”⑥.

1992年之后,社会主义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生活世界的世俗化和功利化倾向日益明显,社会价值观开始转向多元化.1987 年“肯德基”来到中国,1992年“麦当劳”也来了,人们开始领略西式的生活方式.在着装方面,年轻一代的服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五彩斑斓的时装化转变,“耐克”“梦特娇”“阿迪达斯”“花花公子”“老人头”“金利来”广为流行.“股市”一跃成为国民经济百姓生活的高度关注点,“下海”经商也达到历史的顶点.到了1995年5月1日,全国正式实行“5天工作制”,闲暇开始增多,再加上物质条件的改善,民众有了较为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体验各种生活和行为方式,人民的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同休闲文化有关的各种流行主要出现在两个领域: 第一,与各种电子媒介有关的领域,如看电视、电影、录像,听广播,唱卡拉OK,听音乐,玩电子游戏机、网络聊天等.相关的流行语有“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过把瘾”“还珠格格”“进口大片”“泰坦尼克号”“四大天王”“校园民谣”“大话西游”“VCD 和DVD”“贺岁片”“相约九八”“网吧”“腾讯”等.第二,与文化体育活动有关的领域,如读书看报,跳交际舞,美容健身及从事其他体育活动,参加培训班,旅游等.相关的流行语有“新东方”“疯狂英语”“MBA”“文化苦旅”“张爱玲”“王小波”“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蹦迪”“新马泰”“农家乐”“自驾游”等.

进入21 世纪以后,由于国家对消费的倡导和推动,在中国人尤其是先富起来的权力和财富精英阶层以及人数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中,与消费主义相关联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开始形成.在他们看来,商品的符号性消费价值胜于其功能性消费价值,如房子和汽车,不仅仅是居住之所或交通工具,同时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就是说,消费显示了一个人的财富、身份、地位、阶层,消费或占有什么,消费或占有多少,是人们生存价值和意义的体现.与之相反的现象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消费满足无从谈起,以至于以盗版、克隆和仿制为特征的“山寨”文化兴起.对于房子和车子,普通民众一次次地期待“限房令”和“房价拐点”能带来安居梦的实现,但是梦想还是破灭了,房价不断上涨,“车奴”“房奴”“蜗居”“蚁族”队伍不断壮大.

2005年强劲的“超女”风潮使超女现象从一个一般的娱乐事件,演变成了影响很大的社会事件.超女的迅速走红,既是当代青少年追求个性、追求自身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群体实现,也是大众传媒及商业化运作的结果.从“超女”到“网红”,娱乐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财富迅速增加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种片面追求物质财富的社会氛围,于是“追名逐利”成为许多人追求的最直接和最现实的人生目标.

从80 年代末期开始,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已在中国显现.消解和解构传统是后现代主义首要而基本的文化功能,后现代主义者的哲学主张极大地启蒙和开掘青年的批判精神,诱发价值重建的主体性冲动.当今社会的后现代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政治价值观方面,民众对政治的热情在逐渐减少.在改革开放初期,关于政治决策方面的流行语最多,当时出现了一大批新政策和新决策,既要解决遗留问题,又要重振国人士气,在“新时期”大力提倡“抓纲治国”,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讲求“政策兑现”;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设想,工作重心进行“战略转移”,从“国情”出发,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时要“思想解放”,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⑦.当社会发展到今天,各类流行语如综合类、国际时政类、国内时政类、经济类、科技类、社会生活类、文化教育类、体育娱乐类、环保专题、社会问题专题等都有呈现,人们的关注点多种多样.在道德价值观方面,从绝对价值观转向相对价值观,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尊重他人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五讲四美三热爱”“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使得人们的道德评价开始转向多样化和相对性.在职业价值观方面,传统和现代的职业精神如拼搏、奋斗等有消退的倾向,于是有了“啃老族”,明明是有谋生能力的成年人,却仍要依靠父母生存.在婚姻、家庭方面,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结婚或婚后不要孩子,于是“丁克家庭”增多;在消费价值观方面,消费转向符号价值和消费的满足;在自然价值观方面,要求平等地对待人与自然,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是人类唯一的家园,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它、不保护它.2008年,“限塑令”的颁布几乎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赞同,说明环境保护已深入人心.随后“低碳”“光盘”也被捧为热词,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不是主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人们的“自我”从无到有并逐步标新立异;价值观多元化越来越突出;生活世界的世俗化和功利化越来越明显;理想主义和精神价值逐步消退,“娱乐至死”的年代已到来;后现代的价值观日益显现.

二、主导价值观的引领

面对价值观领域的断裂和紊乱,如何建构与现行社会形态相一致的价值观,这是整个社会都意识到的重要问题.2006年的中国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012年的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倡导富强、、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然,这是在解决社会主导价值观的问题.主导价值观就是在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对社会其他价值观及其发展方向和基本走向具有主导、引领和规范作用的价值观;主流价值观则是指一个社会大多数民众即主流民众所信奉、或各种价值取向大体一致的价值观⑧.当主流价值观与主导价值观趋于一致时,这个社会就会处于和谐与稳定的状态.但是,不管社会是多么和谐与稳定,主流价值观与主导价值观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关键是把握好它们之间相互矛盾的度.这个度就是使它们既不是冲突和对抗的关系,当然也不是完全合一的状态.社会既有主导价值观的引领,又让主流价值观多元存在.

那么,谁来担当主导价值观的引领?答案是:在党的领导下,从青年一代着手.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总是青年人在引领着潮流.例如流行语,青年既是流行语的创造者,也是流行语的使用者.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导价值观的建构,是需要不断地反思、交流和吸收的,历史证明,只有年轻一代才能够完成这一时代重任.

引文注释

①杨文全.流行语的界说与初步描写[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25-130.

②廖小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代际价值观的嬗变轨迹[J]. 甘肃社会科学,2006(4):215-218.

③④黎永泰.十年来中国文化价值观与社会的变迁[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3-9.

⑤周晓虹.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代际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96.

⑥周晓虹.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代际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03.

⑦张蕾.近三十年中国流行语的文化阐释[J].文艺研究,2011(12):32-41

⑧廖小平.主导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辨证——兼论改革开放以来主流价值观的变迁[J].教学与研究,2008(8):11-1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浙江省社科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研究预立项课题“三十年流行语中的当代青年社会心态变迁研究”的成果(编号:GB16111220001)]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我国社会论文范文结:

关于我国社会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我国社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法制和社会杂志社

2、社会杂志社

3、社会语言学论文

4、社会科学家杂志

5、社会心理学论文

6、和谐社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