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比喻句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跟散文中的比喻句,该怎样品味类论文范文素材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比喻句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散文中的比喻句,该怎样品味

散文中有很多精美的比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品味这些句子,是我们教师在散文教学中无法绕过去的坎.我们教师在赏析比喻句时,常常会交给学生这样的格式:这句话运用了一

一修辞手法,把一比作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 达了一

一情感.这种近乎机械化的格式,虽在一定程度上指引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但事实上不仅不能让学生真正深入体会比喻的妙处,也无法深度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因为作家在写作时不仅追求喻体与本体的形似,还着眼于比喻的神似,甚至还力求出“新’’,特别是在散文当中的比喻句,往往还烙着作家极其鲜明的印记.那么,比喻句该怎样品味呢?

一、比较,凸显出比喻的个性

郁达夫说: “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现代的散文,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在散文中,作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个性化的情感.比喻往往就是作者抒发情感的载体,甚至体现了作者的个性.我们发现在教学中用比较的方式,能让学生在辨别咀嚼中深入理解那打上作家深深烙印的比喻.

贾平凹《风雨》-文中的比喻非常有特色,如文中首段: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在这句话中,首先作家将树林子比作面团,喻体别出一格.其次,贾平凹写面团子的变化,不是三言两语写完,而是将喻体的形象延伸再延伸,从而写出树林在风的作用下狂乱而无法自持的状态.这种风体现出来的品格与江南的风截然不同,在赏析时,我们可以将其与梁衡《夏感》中的热风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生就会发现喻体的选择是受地域影响的.再者在教学中我们可将原句中的喻体延伸部分删去,改动为: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狂风刮来,面团子飘忽不能固定,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然后让学生比较改句与原句不同的表达效果,很明显原句更为具体可感,具有感染力.这样,学生经过一比二比之后,对贾平凹个性化的比喻就会有新的认知.

可见,运用比较的方式赏析比喻句,由此及彼,勾联相关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更能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在思考中将知识内化.

二、联想,架起理解比喻内涵的桥梁

“创建比喻的关键,就是要认识到比喻中的两个对象被抽象的或非字面的关系连接起来.’’可见,赏析比喻,就是要破译连接这两个对象的“’’.朱自清在《春》中写: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初读,学生可以感受到春风的温暖.但除温暖之外,在这比喻里面还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感受呢?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文本,我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里的比喻,将风比作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出了风非常的温暖.但除了温暖,还写出了风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生1:..

师:你母亲抚摸过你吗?

生1:摸过. (很不好意思)

师:你母亲的手抚摸你时,你有什么感觉?

生1:母亲的手虽然有点粗糙,但很舒服,很温柔.

师:还感觉到什么?

生1:有温度,有情感.

师: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1:一种对子女默默的爱.

师:所以,这里的比喻,写出了风什么样的特点?

生:温暖、温柔、温度,还有一种默默的爱.

巴甫洛夫认为: “一切 学都是各种联想的形式.’’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联想,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品味比喻句,推动品析走向深处.最后学生不禁感叹,这短短的句子,竞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情感.可见,本体与喻体如同桥的两端,联想就如同桥梁一般,它帮助欣赏者顺利地从桥的这头走到那头.

三、创写,引领学生深入品味比喻的妙处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古人写文章,追求“着一字,而境畀全出’’的效果,今人作文也如此.但学生囿于自身的语文素养,在读书时往往忽视文中看似平淡,实则趣味无穷的比喻,更遑论深刻的理解.创写就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本体重新选择喻体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创写,学生深入体验写作的艰辛,品味作家匠心独运之处、神来之笔.老舍在《济南的冬天》文末写道:“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空灵的蓝水晶’’不仅写出了济南水与天清澈透亮所构成的整体美感,还藏着作者对济南的疼爱之情.这种疼爱是一种爱不释手、更是一种欣赏.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就可以较为深刻地品出蕴于字里行间的“情味’’.请看笔者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老舍先生最后说,济南城“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大家说说,这个比喻好在哪里?

生:这样写非常形象生动.

师:能具体说说,怎样形象生动吗?

(生思考)

师:请同学们完成下列题目: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是?

师:请你重新选择一个喻体.

生:蓝宝石.

生:蓝田玉.

师:你们选择的这些喻体和课文比较,哪个好一些?

生:还是空灵的蓝水晶好一些.

帅:请讲讲你的理由.

生:蓝水晶,是透亮的,突出济南水与天清亮、蓝汪汪的特点.

生:空灵的蓝水晶,蓝水晶是易碎的,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更体现出我对济南的喜爱之情.

师:讲得非常好.“空灵的蓝水晶’’不仅贴切地凸显济南冬天的特征,还有着老舍先生对这个地方的疼爱之情.

在创写填空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替换并比较喻体,打开学生思维的瓶颈,成功促使学生的思考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到达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作家比喻之妙.

四、还原,让学生遨游于奇妙的比喻世界

作品中的修辞服务于特定的主题思想.赏析修辞,以题旨情境为纲,直追作家的内心,才能深刻领悟作家修辞之美妙.这是赏析的通则.在引导学生赏析比喻时,我们要溯流追源,穿过本体与喻体所散发的迷雾,让学生在还原题旨情境中,品比喻之妙.这样的赏析才是真正的有价值的赏析.请看郑桂华老师教学《安塞腰鼓》的片段:

生:第7节用的也是排比和比喻.

师:比喻怎么能有气势呢?排比有气势我能理解.

生:比喻也有气势.把鼓点比喻成“骤雨’’, “乱蛙’’比喻“脚步’’,都有气势磅礴的感觉.

师:你的感觉很好!我发现你的思考很有特点.你从喻体入手,这是一种很好的思考角度. (板书:啥体)为什么这些比喻能突出豪迈的气势呢?你能不能还原得更具体一点明确一点呢?

生:这些喻体本身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用它们比喻要比喻的物体,也会产生气势磅礴的感觉.

师:好!你们有没有记下来?

生:骤雨.

师:对, “骤雨’’的意象很突出,最后一句话有没有记下来?他说得很好,喻体的选择是能够传达出作者感情的.作者选择的都是有活力的喻体,都是有速度和气势的.你看,骤雨是速度,骤雨是急速而来;旋风是非常快速,甚至带着一种强大的不可抵抗的力量;乱蛙呢,有没有听到蛙鸣,什么时候有蛙鸣?

生:最有活力的时候.

师:斗虎,也是有气势的.

《安塞腰鼓》-文将腰鼓的豪放、、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作者“都用他的言词表达了出来,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因此郑老师在品味比喻句的教学中,不单让学生还原喻体的含义,更还原文章的情感内核,从而使学生理解喻体的选择是基于情感抒发需要的.这样由文及句的赏析,显然比就句论句的蜻蜒点水式的赏析要准确而深刻得多.

总之,在读到那些精美的比喻时,我们切不可匆匆而过,而应停下脚步,领着学生驻足欣赏这些独特的风景,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引导学生透过语言表层,进入文章的深处,体悟这些风景的妙处,以而使学生真实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参考文献:[1]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M].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 36.[2](美)玛扎诺, (美)皮克林, (美)波洛克,有效课堂:提高学生成绩的实用策略[M].张新立,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3]谷慧敏,让联想在语文教学中生花[J].中学文科:教研论坛, 2 0 08, (5).[4]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陈淑仪 广州市育才实验学校 5 1 0 0 0 0)

比喻句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比喻句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比喻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