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类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和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教育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音乐课堂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摘 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能以其独特的魅力去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本文试图通过创设情境、了解作品以及音乐美育几个部分来阐述初中音乐课堂里,音乐教师应当如何进行音乐的情感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纯真善的品格,达到辅助教育学生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情感;情境;美育;情操;创造美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道德、意志、品格和情操,可见其影响是“润物细无声”.而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体验、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强调对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培养.”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那么作为一位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怎样有机地进行情感教育呢?笔者就此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1创设情境,以情动人

音乐教育在接受环节中具有感性特征,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具有一定朦胧性和不确定性的情境,给学生以极大的联想和想象空间.如在教学《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时,通过歌曲欣赏,让学生了解这首具有俄罗斯民族特点的歌曲,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歌曲的情境,把握歌曲安详、宁静、和谐的情绪,从而体会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茉莉花》时,导入部分可以运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一段视频,是一个手提红灯笼的小女孩在全世界亿万观众面前,唱响了《茉莉花》,那清新优美的曲调,是全世界华人的骄傲,也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共鸣.重现这激动人心的一刹那,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样的情境导入必定会吸引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茉莉花》的细腻婉转、情深意切,感悟茉莉花的朴实无华、洁白无暇的精神品质,领略中国民歌的持久魅力,教师可以简洁地讲解了地理环境和地方民歌的关系、语言与民歌曲调的关系、地方文化对民歌的影响、民俗民情对民歌的影响.而后可以根据歌曲特征设计具有中国风的舞蹈,组织几个舞蹈特长生,穿上美丽的舞蹈服,用舞姿演出纯洁芳香的茉莉花,对全体学生而言,舞姿的美态本就是一种享受和教育.因此说音乐以情动人,并直接触摸人的灵魂深处.

2了解作品,感悟情感

在《初中音乐教学大纲》中对教学目的规定,第一条便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和热爱中国的教育.在具体的教学中,就应善于将上述要求渗透到课堂上.如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教师除了要介绍这首歌产生的时代背景,还应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中华人民从中获得团结、力量和勇气的氛围,这样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便被激发.国歌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教会学生演唱国歌之后,还应教育学生唱国歌是一件很庄严、神圣的事,鼓励学生在升国旗时认真严肃地唱好国歌,让学生从学习歌曲中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为自己的国家而骄傲!

每一首歌就是一部作品,而每个作品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在各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大有家国之情,小有乡情、亲情、友情.在了解“乡情”的音乐鉴赏课篇章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我国作曲家马思聪在抗日战争时期写成的小提琴曲《思乡曲》,让其充满委婉乡情的旋律,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学生感受到抗日时期中国人民驱逐日寇、收复河山的强烈爱国之情,从而又对乡情有了升华的认知.

母爱,几乎是每个人都亲历过的,是人类最伟大的无私奉献的情感体验.年轻的心具有纯真善良的特质,只要方法适当,“母爱”之情无不打动每个学生的心.在教学《妈妈的吻》时,由“你记得妈妈的生日吗?”等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感悟自己对母亲的爱远远不如母亲对自己的爱,使其懂得感恩父母并回馈以父母同样的爱.

友情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而在关于友情的歌曲中,几乎是每首歌就是一个故事.如在教学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时,引导学生回忆与朋友经历过的难忘的场景,并聆听歌曲使学生情感得到释放,从而为直观感悟音乐营造出氛围.这时学唱歌曲,就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抒发与音乐形式、节奏产生共鸣,从而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建立情感与音乐形式之间的联系,因而使学生体味友情的珍贵,使情境与情感一致,学生在此基础上产生情感的共鸣.

3将美育融入音乐教学中

作家叶文玲说过“音乐永远是我灵魂的伊甸园”,哲学家柏拉图也曾认为“音乐教育也比其它教育重要得多”.音乐的教育是美的传授,因而音乐的教学不仅在于教会学生如何演唱和欣赏歌曲,更应让学生学会鉴赏美和创造美.

形象是情感的载体,一首歌的歌词是情感的载体.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演唱歌曲时,善于创造歌曲中蕴含的情境,捕捉歌词里的形象,从而激发美的情感.

例如《南屏晚钟》具有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的特点,由我国著名曲作家王福龄和词作家陈蝶衣共同创作.“陈蝶衣的文字很优美,特别是为歌曲所作的词,文学气息很浓,不俗气而高雅.”著名指挥家陈燮阳如是评论自己的父亲陈蝶衣.教材所采用的是三声部合唱,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花城版音乐教材主编雷雨声老师编写的,曲调比较悠扬抒情,加入三个声部后的音响效果更加立体丰满.因此在教学这首歌时,要引导学生体会歌词里表达人们喜悦、轻松的心情,以及那种仿佛将人们带到了美丽的西湖南屏山脚下,在夕阳西下时,听到远远传来净慈寺的钟声,悠远而怡然自得的情境.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利用各种各样的音响效果,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指向音乐,使其学会倾听.如在教学曲调优美的《DO-RE-MI》时,教师可以找来8个玻璃杯子,在每个杯子里装入不同容量的水,让学生用筷子来敲出“do re mi fa sol la si do”的音响效果,激起学生对学习歌曲的兴趣,然后再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的精彩片段,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活跃气氛,此时才开始进行歌曲的教学.学生在学会演唱后,分组表演,学生唱得尽兴,大多手舞足蹈,尽情释放了自我,这正验证了著名音乐家达尔克罗兹的话:“人对音乐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映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进行的.”

创造美是音乐的归宿,音乐教师应该配合学校以及上级教育部门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演唱活动.如在本校组织学生参加“湛江市中小学大合唱比赛”时,笔者积极地辅导本校的学生,从学生每一次排练到正式参加演出都一直陪伴在旁,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关怀.而在演出获得成功时,学生从中感受到自己亲身创造出来的音乐的美和力量,从而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主动性与创造力.

音乐是最具情感性的艺术,它还是人类情感最自然的流露与表达,能够更直接、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我国第一位提倡音乐教育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广博易良,乐教也.”音乐教学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音乐是美妙的,纯真善良的人格是美好的,无私正直的道德是高尚的.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应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使“情感”洋溢于整个音乐教育过程之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完美人格.

【参考文献】

[1]罗小平,黄虹. 音乐心理学[M]. 海口:三环出版社,1989.

[2][苏]列·谢·维戈茨基著,周新译. 文艺心理学[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3]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编. 第一、二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C].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4]曹理等. 音乐学科教育学[M]. 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2000.

[5]郁文武,谢嘉辛.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2002.

[7]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音乐课堂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音乐课堂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音乐课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音乐论文网

2、音乐生论文

3、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

4、音乐刊物

5、音乐期刊

6、北方音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