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类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跟初中语文教学预设和生成有效结合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这是一篇与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初中语文教学预设和生成有效结合

所谓“预设”,就是课堂教学前的一个预案.课堂教学的预设,简而言之就是要明确五个问题:这节课教什么?要求学生达到怎样的目标?教师提供什么材料?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在每一个环节里,如何提问,期望学生怎么回答?

所谓“生成”,即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学生出现的情况.生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类是预设下产生的现象,另一类是不曾预设到的现象.在课堂上一切生成都是合情合理的,作为老师要辩证地对待、适时地调整.

一、精心预设,为生成启航

《礼记·中庸》有这样一句话:“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叶澜教授也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地发挥提供时空余地.”预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智力活动,需要考虑教学要素的方方面面.

1.在“预设”中为“生成”做好准备

教学活动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因此精心的预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全面了解学生,认真钻研教材,有效开发资源是预设的重点,也是动态生成的起点.

(1)全面了解学生.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知识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复杂多样,决定了教学行为的生成性.因此,全面地了解学生,预设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科学预设的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教材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但教材具有普遍性,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行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同时,根据学生实际和自身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度的调整.

(3)有效开发资源.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一方面教师要合理地开发、筛选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料.例如:一位教师教《紫藤萝瀑布》时,学生在预习阶段遇到了问题,以下是该段教学实录:

生一:老师,宗璞是什么意思?

师:你问的是宗璞这个名字的涵义吧?

生一:是的.

师: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去问作者本人.(哄堂大笑)我还没有看到过这方面的资料.当然,我们可以查字典尝试着解决.先查“宗”,“璞”显然是一个名词,那么“宗”就应该是一个动词.

生二:“宗”作动词解释,它的意思是“效法”.

师:还可以理解为学习、师从、崇尚等意思.“璞”呢?

生三:“璞”是包着玉的石头,又指没有雕琢的玉.

师:璞不是普通的石头,是品位很高的石头;当然它又不是完美的玉.可以理解为天然的,本真的,不矫揉造作的意思.连起来讲,“宗璞”的涵义就是崇尚自然、追求本真的境界.天哪,这倒是非常符合作者的审美趣味和人生取向的.现在我倒有些好奇,(对生一)你是怎么想到要问这个问题的?

生一:她的原名是冯钟璞,估计是父母或其他长辈起的.笔名都是自己起的,她本来可以用“钟璞”做笔名,也可以用一个跟原名不相干的笔名.我想,她选择“宗璞”,应该有她的想法.

师:你想得很独到,也很有意思,作者确实也可以用“钟璞”做笔名,这个笔名还很好听.那她为什么不用呢?大家再看看词典上是怎样解释“钟”的?哪一个解释更合适?

生四:人的感情很集中,例如“钟情”、“钟爱”.

师:回答正确.根据我们刚才从工具书上了解的情况,比较一下,“钟”和“宗”的差别在哪里?

生五:感情是相同的,都是喜爱之情.

师:有没有差别呢?

生五:程度上有差别.“钟”的色彩更强烈一些.

生六:表现方式上有差别.“宗”的感情含蓄些,看不出来,比较深沉.“钟”的感情比较浓烈,可以看出来,是露在外面的.

师:很精彩!由作者的笔名,我们有了意外的发现,意外的收获.在大家的启发下,我感觉到了“宗璞”意味的丰厚,它不仅揭示了作者高品位的审美趣味,让我们知道了她喜欢什么,而且表现了作者崇尚自然,不懈追求的人生境界,明白了她是怎样做的.同学们,我们简直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真是了不起呀!

以上教学实录,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阅了资料,又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动脑筋积极探究,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

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是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特征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如在教学《丑小鸭》时,在学生自主互助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预设这样一个问题:“结合你的生活实际,想想你从丑小鸭身上学到了什么?”这一开放的问题预设,既具有复杂性,又具有挑战性.对于学生来说,问题的预设具有生活的现实性,学生更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积极性自然高涨起来,这样就给学生精彩的发现和想法留足了空间.

3.及时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

我在布置《绿色蝈蝈》这一课的导学内容时,就有一位学生举手问:“老师,蝈蝈是什么?是不是蟋蟀?”当时,我还真有点生气,以为他是故意惹得大家笑笑,但转念一想,现在的孩子确实很多根本就没有见过蝈蝈,提出这样的问题也不足为奇.于是,我把导学的内容作了补充,要求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蝈蝈.学生只有对蝈蝈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对课文才会投入更多的关注.最终这一堂课的教学很成功,因为我既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积极性.可见,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一旦没有预见到学生的生成,教师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预设,而不是匆匆地予以否定,这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二、不拘预设,为生成导航

1.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

如果学生有了创新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则是不能满足的信息,甚至是失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生成火花时,教师要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想办法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会像火山般爆发出来.

2.不拘预设,灵活应变生成

当教学不按预设展开时,就需要教师冷静思考,巧妙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且富有灵性.

(1)在生成中灵活选择预设

这种状况要求教师课前对教学方案进行多维预设,以便为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提供广阔的空间,达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在导学案中的问题是“作者喜欢三味书屋吗”,预设的答案有喜欢和不喜欢两种,以及各自的理由.大多数同学都认为作者把三味书屋写得枯燥无味,目的是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进行对比,所以作者在后一部分极力去表现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但这时仍有一位学生高举着手不肯放下,我虽担心课堂的节外生枝,可还是让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的想法是这样的:“我觉得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也充满了作者的快乐之情.”我马上让全班同学思考他这种想法有没有道理,同时又让这位同学说出自己的理由,各学习小组共同讨论,最终这一“发现”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可.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深刻,这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精彩想法,就是教师善于倾听,及时选择预设中生成的一个闪光的画面,是动态生成的宝贵资源.

(2)在生成中机智整合预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中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当预设与学生现有的语文现实无法匹配时,教师应顺应学情,直面真实的教学,根据师生交往互动的具体进程来对学生在上课生成的各种信息作出快速分析,并恰当地整合课前的各种预设.这时,教师的思维更多表现为整合性.如教学《曹刿论战》,有的学生认为鲁庄公是愚昧昏庸的人.有的学生却认为鲁庄公如果是一个愚昧昏庸的人,就不可能启用一介平民曹刿,也不可能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再如教学《斑羚飞渡》,有一部分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课文倒数第三段‘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长长的舌头拖出嘴外,停止了吠叫’,这里描写不真实.是不可能被感动得失去狗性的,没有猎人的喝止,那些早就冲上去了,斑羚们哪会有时间组织飞渡.”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举出相关资料认为狗比人更有人性……在这些情况下,教师应机智地整合预设,引导学生通过质疑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补充,获得不同发展.

(3)在生成中果断放弃预设

教学预设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但如果教师视教案为法,不敢越雷池半步,就有违“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动态生成的过程”的教学理念,更难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一位老师正在给学生赏析一篇描写秋雨的美文,突然教室外下起了大雨,急促的雨点敲打着窗外梧桐叶.雨声立即揪住了学生的心,他们都情不自禁地斜视窗外.面对此境,老师立即调整计划:“同学们,秋雨深富秋天的内涵,夏雨更有夏天的神韵,在体会秋雨之前,让我们先品味一下夏雨吧!”学生兴致立即高涨,屏声静气,或侧耳倾听,或开窗用手接雨,或是伸长脖子呼吸新鲜空气……十几分钟后,师生再回到课堂.这位老师敏感性很强,洞察学生的心志,巧妙地抓住由环境和学生生成的资源,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可谓见微知著,曲径通幽.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达到理想境界,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心胸与智慧,在预设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生成中升华学生的智慧.只有这样,教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语文教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语文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语文教学期刊

2、语文教学和杂志

3、语文教学和投稿

4、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大全

5、语文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6、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