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方面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和参加筹建第二个基地方面毕业论文范文

该文是关于第二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参加筹建第二个基地

我国第二个研制基地的代号叫902,1965年在三线建设大会战的背景下开始建设.我是第一批参加902基地建设的亲历者之一,当年筹建的一些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

接令赴川

我国第一个研制基地在青海湖边的金银滩,代号221厂,从1959年开始建设,到1964年10月成功爆炸了第一颗.但是,由于221基地的前期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选点和建设的,他们对这个基地的情况了如指掌.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扬言要对中国核基地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党为了预防万一,决定在四川地区建设第二个研制基地,代号叫作902工程.

来川之前,我在221厂担任行政处副处长.1965年4月的一天傍晚,我正在食堂吃晚饭,王志刚副厂长来到我面前,拍着我的肩膀说:“老李,吃完饭到我那去一趟,我有事要跟你说.”他的语气很轻,脸上笑眯眯的,让我觉得这是一件重要而又高兴的事情,我立即站起来说:“好!”说完三口两口吃完了饭,到了他办公室兼宿舍的房间.

进屋后,他先让我在他办公桌对面坐下,递给我一支烟卷,问我说:“国家最近在四川搞三线建设会战,知道吧?”还没等我回答,他就接着说:“不久前,党有几个老帅乘飞机在四川上空勘察,看中了川北那地方.为了我们这个事业的发展,决定我们单位就在那里搞三线建设.今天下午刚开完党委会,决定抽调一批干部,由刁筠寿书记带队去四川,其中也有你.”在他跟我谈话过程中,递给我两三支烟卷,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最后,他又嘱咐我再考虑选拔两名行政干部,并要抓紧准备一批行政用品.

在离开他办公室回宿舍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件事,回到宿舍也还在想.到深夜,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翻来覆去想着去四川参加三线建设的事,心里又高兴又激动.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起了床,根据王志刚副厂长的要求,一方面考虑好从行政处抽调李志群和齐德明两名同志一起赴川,一方面准备好必要的行政生活

用品.

5月初的一天上午,我们这批赴川干部在221厂机关办公楼东面集合,厂领导和机关各部门有100多人为我们送行.我们这批共有50多人,有带队的刁筠寿书记和徐庆宝、田子钦、李英杰、吴福祥等厂领导,中层干部有甄子舟、张绳武、田奇、陈成玉、宋葆昌、原东方、邓秀楠、刘德泰、田永丰、刘乃民、荆再恒、吴荣福等.

221厂的两辆大轿车把我们送到西宁火车站之后,我们登上了由西宁开往上海的火车,在第二天上午到西安站下车,住进我们单位设在西安的办事处.在西安住了三天之后,我们转乘宝成线的火车进川.记得火车在翻越秦岭时,车窗外满目青山翠岭,这对我们这些长年在高原地区生活的人来说,顿觉豁然开朗.特别是当火车进入四川境内,在嘉陵江沿岸奔驰的时候,我们从高处往下看,只见清澈碧绿的江水从郁郁葱葱的山谷间潺潺流过,风景十分优美.我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终于来到了一个青山绿水的好地方!

第二天上午,我们到达了绵阳火车站.我们下车时,先来打前站的赵文已在站台上等候,他接我们到了绵阳宾馆,从此开始了我们在四川开展三线建设的

岁月.

刚到四川的时候,我们单位的对外名称是国营曙光机械公司.我们这50多人在绵阳宾馆住了一段时间后,又转到了绵阳地委招待所,在这里既住宿又兼办公.同样是5月,我们从青海启程时还都穿着很厚的衣服,到了这里却是一片春暖花开的景象,我们个个换成了单衣单裤.每天晚饭后,大家都跑到大街上去信步闲逛.那时绵阳城区还不大,也没有柏油马路,路面是三合土铺成的,两侧的店铺都是深灰色瓦片的木板房,街上的行人不多,完全没有现在绵阳大街上的高楼大厦和繁华景象.人们的穿着也和现在大不一样,多数人穿的是靛蓝色的长褂,不管男女头上和腰间都缠着长布条,这一切都使我们这些北方人感到新鲜.

到了赶场天,很多农民背着背篓或是挑着担子,还有的推着鸡公车来到城里卖农产品,街上顿时热闹起来.农民叫卖的蔬菜和瓜果既新鲜又便宜,我们经常在赶场的时候去逛街,买上一根黄瓜或者甘蔗,边吃边逛,嘴里不停地感叹着:“真是天府之国啊!”

我们也常常在涪江边漫步.那时的江水非常清澈,宽阔的江面上有各种大小船只来往穿梭,江岸没有堤坝的遮挡,蜿蜒着伸向远方,放眼望去,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有一天傍晚,我和陈成玉在江边走得热了,索性脱衣服下水,在浅水处扑腾了一阵子,虽然江水还有点凉,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因为这已经是好多年没有过的事了.

选点安家

我们这批干部来后不久,领导宣布成立了902工程工作委员会和902基地指挥部,由刁筠寿同志任工委书记兼指挥长,袁冠卿和苗兆瑞同志任副书记,徐庆宝、田子钦、李英杰同志任副指挥长.在绵阳的这段日子,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在绵阳专区所属各县的山区给指挥部和各研究所选点.当时给三线建设规定的方针是“山”“散”“洞”,也就是基地机关和下属单位要分散在山区的隐蔽处.此前,刁筠寿、李英杰等领导已经来做过一次选址勘察,初步确定把基地分布在绵阳专区所属的梓潼、剑阁、江油、安县等县的大山深处.我们来到绵阳之后,要做的就是在前期选址的基础上,再做具体的选点工作,也就是要选定基地指挥机关和各个研究所的具体地点.为此,先要向这几个县城派出工作组,与地方领导进行前期接洽.

6月初的一天上午,总指挥刁筠寿书记找我和陈成玉等同志谈话,叫我带一个工作组去梓潼,陈成玉带一个工作组去剑阁,还有两个同志带工作组分别去安县和江油.我接受任务后,和工作组的曾繁文、王宏达、蔡景兆、郭兆祥等同志第二天就出发前往梓潼.梓潼县与绵阳毗邻,县城在绵阳东北方向约50公里.我带工作组成员乘一辆地方汽车,在绵阳城东渡过涪江,那时江上还没有桥梁,汽车是在一艘很大的摆渡船上过的江.

当我们拿着介绍信来到梓潼县委大院时,受到了县委书记薛斌奎的热情接待,他笑着对我们说:“有什么需要你们尽管说,我们一定大力支持!”他说早已接到四川省委通知,要大力配合902工程建设.为此,县里已专门成立了支援重点建设办公室,简称“支重办公室”,由副县长张正华任主任,具体工作由副主任谷正洁等同志专门负责.在梓潼县委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党政机关在县委大院腾出一栋办公楼,并把县委招待所的一半房间让出来专给我们使用,这样就使我们在梓潼有了最初的落脚之地.

6月下旬,221厂党委书记兼厂长李觉将军和副厂长吴际霖,以及902指挥部的刁筠寿、袁冠卿、苗兆瑞、徐庆宝、田子钦和李英杰等众多领导都来到了梓潼,住进了县委招待所.他们是专为选择各研究所的地点而来的.根据的要求,选点的原则是“依山傍水扎大营”,也就是第一要选择谷深林密的山沟,这是为了隐蔽;第二要尽量靠近河流,这是为了解决生产和生活用水问题;第三必须是大的山沟,一个山沟要具有容纳一个整建制研究所包括数千人独立开展工作和生活的布局功能.因为事关重大,所以领导们几乎悉数到齐,亲自来进行勘察和选点工作.

其中有一次,领导们到梓潼县的交泰镇和观义镇去为五所和十所选点,叫我也一起随行.当时,从县城到这两个乡镇还没有公路,只有一条通往观义的土路,梓潼县委特意给我们配备了带路的向导.我和李觉将军的助手张冶那随领导们乘上汽车后,沿着土路行驶了20多公里到达观义,下车之后就完全靠步行了.从观义到交泰十多公里的路程,全是丛林中的山间小路.我们每人手拄一根树枝,顶着6月的炎炎烈日在山林中跋涉穿行,一边走一边观察地形地貌并做好记录.尽管又热又累,但是大家的情绪都很饱满,尤其是两位主要领导李觉将军和刁筠寿书记都已是年过半百之年,却毫无倦怠之意,一路上和我们说说笑笑.由于两镇之间隔着一条潼江,还要绕道走到渡口,登上当地老乡的摆渡小船过江,共走了三个多小时才到达交泰镇.这个镇子很小,只有一条几十米长的石板街道,两旁有几家卸开门板的店铺和饭馆,我们在一家饭馆吃了午饭之后,接着就步行返回观义,再乘车回到梓潼县城.到了县委招待所,县委食堂已为我们做好了一锅母鸡猪脚炖甲鱼招待我们,这是当地的一道名菜,肉香汤鲜,李觉将军啧啧称赞,我们大家也齐声说好吃,一天的疲劳顿时烟消云散.饭后,领导们接着就开会研究选点事宜,认为这两处都依傍潼江,山坳深长没有农田,是理想的选点位置,确定把五所和十所建在

这里.

在梓潼期间,领导们还去勘察了梓潼县其他地方以及剑阁县和江油县的偏僻山坳地带,都是这样不辞辛苦地白天外出,晚上回到梓潼县委招待所食宿和开会,分别选定把一所、三所和四所建在剑阁县马迎镇、开封镇和武连镇的深山沟里,把六所建在江油县中兴镇与梓潼县双龙镇交界处的两条山沟里.回到绵阳之后,他们又到安县的山区去勘察,确定把二所建在该县太平镇的大山坳里.

当时,绵阳地委为了配合902工程建设,专门成立了一个第二办公室,简称“二办”,主任姓陈.当902指挥部确定了选点位置之后,便交由他以绵阳地委和行署的名义去跟各县协商交涉,所以很快就获得了各县的用地批复.这样,前后只用了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便基本完成了整个902基地的选点布局工作.

我们派驻梓潼县的工作组除了配合领导选点之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指挥部机关进驻梓潼县城做前期准备.我们在梓潼工作期间,在县支重办公室的大力协调下,县党政机关及所属单位都为我们大开绿灯,很快就把县城电影院和文化馆的一些房子腾出来,又把城南潼江边排灌站十几间平房也腾出来,都交付我们

使用.

当我把工作组在梓潼的工作情况向刁书记汇报之后,他非常高兴,随即研究决定指挥部由绵阳地委招待所搬至梓潼县城.到9月中旬,指挥部全部筹建人员完成了从绵阳搬迁到梓潼的任务.这时,在县委大院对面的电影院礼堂,召开了进驻梓潼后的第一次全体干部大会.刁书记在会议报告中满意地说,我们原来预计11月由绵阳搬至梓潼,但由于工作组筹备工作抓得紧,进展得快,地方党政领导及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现在提前两个月我们就从绵阳搬来了梓潼.

在这之后,221厂大批人员陆续不断地来到梓潼,住处仍然不够,县支重办公室又与梓潼基层单位和城内及城郊的居民联系,为我们租用了很多单位房屋和民房,安排好了所有后来人员的住处.

在梓潼县城落脚以后,为了便于集中办公,指挥部领导又决定以城外南桥边排灌站的十几所房子为基础,进一步把这里扩建为指挥部所在地,办法是自己动手盖“干打垒”房子.所谓“干打垒”,就是用少量砖头作为房柱,用绳子穿起来的竹排抹上泥作为墙,用油毛毡作为房顶的简易房.我记得当时刁筠寿书记和苗兆瑞、徐庆宝、田子钦、李英杰等指挥部领导都亲自参加劳动,机关各处室的干部职工全都积极参加,自己动手,挖地基,垒砖柱,抹墙泥,架屋梁,盖房子.人手不够,还从当地雇用了一些搞基建的民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战,很快就盖起了十几排作为各处室使用的平房,还建起了食堂、车库、锅炉房等生活设施,四周用铁丝网拦起来,用木桩子造了一个简易大门,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大院子.不久,902指挥部就由梓潼县城搬到这里安家,正常开展各项工作.

当时我被正式任命为指挥部行政处副处长.为了保证大家的日常生活,我先抓食堂按时开饭和锅炉房供应开水.接着,与地方有关方面联系,陆续办起了银行、邮局和商店.同时还和221厂有关处室联系,运来了一批办公桌椅和生活床铺等家具,及时而有效地保障了从上到下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初步建成

902指挥部在梓潼安家,并且完成选点工作之后,在二机部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包括二机部二三公司、二四公司和西北二公司,还有工程兵8342部队等两万多人马的各路建设大军,陆续开进了梓潼、安县、剑阁等县的山沟,先从修筑公路入手,正式开始了902基地的三线

建设.

1966年4月,我又接到指挥部领导交给的新任务,被派到六所去参加筹建工作.六所的地点位于梓潼县和江油县交界处的两条山沟里,北沟属江油,南沟属梓潼,都紧靠潼江.根据902指挥部的指示,在这里成立了第11分指挥部,由西北二公司谢权武任分指挥长,我们单位的张奇华任党委书记,张循时、张兆贤任副书记,我和蔡慈波任副指挥长.筹建初期,分指挥部只有我们领导班子成员及十几名工作人员,在北沟当地的农村供销社临时租用了几间房子住宿兼办公.谢权武带领的二公司施工人员有几百人,在当地租房不够,又搭了一些帐篷.不久后,我们在北沟的山坡上盖起了几排“干打垒”房子,分指挥部就搬了过去.

1966年下半年,为了选定各个生产车间、实验室和生活用房的具体位置,我们分指挥部的几个领导几乎天天在北沟和南沟之间奔波.当时公路还没有修好,两沟之间只有一条十多公里的狭窄山路,我们都是背着军用水壶,手拿一根木棍,在崎岖不平的林间小路上步行来往,每次都不免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同时还要忍受蚊虫的叮咬和防备毒蛇的侵扰.就这样跋涉勘察了几个月,大体规划了各种房屋设施的位置,再由设计院作出图纸方案和任务书交给施工单位.至1966年四季度,基本建设便在两个山沟里全面展开了.与此同时,902地区的其他山沟也都成为工地,只见到处都在修公路、盖房屋、架电杆、铺管道,呈现出一片紧张而有序的繁忙景象.虽说当时三线建设的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在党“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下,人们的情绪都十分高昂,个个精神饱满,工作干劲十足.

1967年春节过后,六所南沟已经建好了几栋二层和三层的红砖楼房,还建起了几座车间厂房,我们分指挥部便从北沟搬迁到了南沟,并在这里陆续建立起了各个党政机构.这时,从221厂调来的干部职工大批来到,住房不够,我们就让有家属的职工在楼房居住,我带领上百名单身职工暂时住进了一个大车间里,在车间中间拉上一个大布帘,男女分住两边,直到入秋后才搬进新竣工的楼房中.

就在这时,“文化大革命”运动也冲击到了902基地.有些职工成立了造反派组织,把我们领导干部都打成“走资派”进行批斗,批斗完后还要继续抓工作.分指挥部副指挥长兼总工程师蔡慈波难以忍受批斗凌辱,跳到潼江里自杀了.由于两派之间搞派性斗争,随便不干工作,许多工作都处于半停顿状态,但是我分管的后勤工作却不能停,尤其食堂一天也不能停.有一天我带一辆卡车到20公里外的复兴镇赶场采购粮油和蔬菜肉蛋等副食品,返程时遇下大雨,潼江水位暴涨,漫水桥被完全淹没,贸然开车过桥极有可能被湍急的江水冲走.然而若不及时赶回,非但影响职工生活,而且我还会被扣上新的罪名.司机田师傅看到我焦灼不安的样子,毅然决定冒险开车过江.当他小心翼翼驾驶着满载食物的卡车在江水中缓慢行进时,我的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上,直到安全过江才放下心来.

可是,尽管我们这样艰难地坚持工作,却难以扭转整个局势的混乱,加上四川地方的派性斗争逐渐发展成为大规模武斗,严重影响了整个基地的正常工作和工程进度.好在党及时采取措施,将902基地划归国防科委领导,对内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研究院,对外番号是总字819部队,加上基地领导尽力排除干扰,坚持搞运动不能影响主要工程项目,并且坚决不允许基地人员介入地方派性斗争,这才缓解了“”对我们的冲击,最终经过四年艰苦努力,使基地在1969年初步具备了开展实验和生产的能力.在这种形势下,第一个核基地221厂的主体在1969年陆续从青海搬迁过来,按照不同专业分工进驻到各个研究所的山沟中,这标志着第二个核基地正式建成使用.

此后,902基地承担起了全面开展研究、试验和生产的任务,和氢弹的武器化定型和小型化中研制等重大成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这些成果,对于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都有重要作用.我作为一名年已九旬,参加过221和902两个基地筹建工作的老同志,抚今追昔,一方面因自己曾经为这个事业尽过一份绵薄之力而感到自豪,一方面也期盼随着我国国防技术日益先进和国防力量日益强大,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华民族昂首走向世界舞台的.(编辑黄艳)

作者: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离休干部

第二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第二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第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论文第二作者

2、论文第二作者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