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和网易《数读》栏目数据新闻可视化传播相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该文是关于可视化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网易《数读》栏目数据新闻可视化传播

数据新闻的出现为新闻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所谓数据新闻,简单地说就是用数据做新闻.究其本质,数据新闻以数据为中心,辅之以必要的文字,依靠可视化技术对数据进行融合,以直观化、形象化、艺术化的方式进行呈现,为读者提供客观、系统的报道和良好的阅读体验.可视化作为数据新闻的重要特征之一,具有以信息告知为主、视觉吸引为辅的功能.数据可视化作为信息传播手段,将数据图形化,使信息传达更为直接、高效.数据新闻的可视化传播是将抽象数据具象化,制作出高度参与性与互动性的可视化信息,用动态、直观的文本挖掘数据背后的深层意义,使受众重新认知新闻事件.网易《数读》栏目数据新闻可视化主要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交互技术,将采集的数据转换为散点图、柱状图、网络图、地理图等可视化数据图表,服务于新闻内容,使受众能够在短时间内解读复杂冗长的新闻信息.

网易《数读》数据新闻可视化现状

网易《数读》以“用数据说话,提供轻量化的阅读体验”为出发点,自2012年开办以来有了比较稳定的受众群.本文选取了该栏目2017年12月到2018年5月半年共41条数据新闻为样本,以数据新闻的呈现方式、信息图视觉元素、数据图表类型及交互类型、跟帖人数和参与人数为统计类目,得出类目数据,总结该栏目可视化实践现状.

呈现形式及信息视觉元素.数据新闻的呈现形式主要为三类:静态信息图片、动态交互图片和二者相结合的形式.根据样本呈现比例可以看出,《数读》栏目以常规静态信息图为主要视觉化呈现方式,占比为87.8%.而静动态相结合的呈现方式占比较小,为12.2%,样本中没有出现单独以动态信息图呈现的数据新闻.可以看出,该栏目呈现方式仍局限于静态化与平面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所承载的传播价值及其社会意义,难以从视觉上吸引受众.

信息图视觉元素包括摄影照片、插画图标、图解、动画与视觉装饰,这些元素起补充说明或是美化装饰作用,《数读》栏目呈现的视觉元素主要有数据、摄影图及插画.根据统计结果发现,数据运用占比29%,摄影图比重较小为26%,且大部分仅起到装饰作用,并没有承担信息告知功能.而插画占34%,插画或漫画的运用,一般可达到信息告知和视觉吸引的双重作用,其传播效果较好.其他形式的视觉元素占比为11%.因而,该栏目视觉信息元素丰富多样,“数据”元素并不占据重要地位.

图表类型分为时间轴、网络图、散点图、饼状图、折线图、柱状图、地理图与列表等.根据选取的样本,可以看出《数读》栏目多使用柱状图及列表呈现数据内容,受众参与度低,阅读感不强,较为枯燥(图1).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图表类型在同一篇报道中出现2次及2次以上,均记为该图表在本篇报道中出现1次.

《数读》栏目对图表的运用较为丰富,一般会在文章开头集中出现,信息表与文字分开,读者在文章开头便可以看到主要信息,但读者会懒于阅读文字,导致曲解新闻内容,只了解部分事实.在单篇报道中数据图表运用个数达3个及以上的比例为58.5%,集中于后期制作的数据新闻,说明数据新闻逐渐倾向于减少文字,以图表展示为主.

交互设计包括幻灯片切换、过滤、超链接、变焦与进度条等.交互设计可以增强读者的参与感,突显读者的阅读需求,展现新闻的多维性与立体性.《数读》栏目的交互设计在总样本中所占比例为10%,而在这些新闻报道中严格意义上能与受众产生互动的只有一条,以地理分布动图和超链接的方式呈现,其余均为单一动态信息图,受众只能在短时间内感知前后变化或分布状态.交互设计需要提升读者的参与感,在互动过程中完成信息接收,不是单纯视觉吸引,好的互动设计能使新闻的作用与意义拓展到读取信息之外的感官刺激和精神娱乐层面.

参与人数及跟帖人数.网易《数读》为读者提供了跟帖和参与评论的功能,同时可以一键分享到微信、人人、空间、微博等平台,是用户进行信息反馈的重要方式,也是新闻报道传播的主要途径.

笔者对《数读》参与人数和跟贴数量进行分析,发现参与人数达到一万次以上的比例为51.2%,其中题为《没人生一胎,生再多二胎也救不了中国的生育率》的新闻报道参与人数最高为67260次,这也是样本中跟帖人数最多的一篇,达3575次.该报道呈现方式为动态信息图和静态信息图,动态柱状图反映了我国1982年到2016年人口年龄结构与抚养比例.整篇报道除主题内容吸引读者外,数据图呈现简洁,无过多视觉元素干扰.在样本中跟帖人数达500次以上的比例为58.5%,其中题为《普通人的中国梦是什么?身体健康,有房有车》为40次.该报道的呈现方式为静态信息图,以列表和柱状数据图呈现数据,全文共两个数据图,其中柱状图经过装饰,干扰了数据呈现.总体上看,无论是参与人数还是跟帖人数都相对较低,样本平均跟帖次数及参与人数分别为772次和14662次,说明读者对于《数读》新闻报道的反馈不够频繁.

因而《数读》栏目可视化实践现状主要表现为:以常规静态图和信息列表为主要图表类型,图文呈现割裂状态,信息告知功能效果不理想;报道中对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做了多种变形,添加各种多余的连线、图标等.这些装饰本意是修饰图表,却导致主要信息被隐藏,大量“冗余”信息干扰读者对关键信息的获取;《数读》通常希望用一个图表说明多个信息,这样更增加了读者的阅读成本,挑战读者耐心;新闻缺少交互性设计,缺乏“传”“受”双方互动,依旧是“自上而下”的说教式宣传,多维性与立体性缺失.

网易《数读》可视化创新路径

数据新闻强调通过挖掘和分析庞大数据之间的联系来讲述新闻事件,最终目的是用巧妙的可视化方式争取更好的叙事效果与传播效果,让用户易于认知复杂的情景.基于前文的研究发现,《数读》栏目需要进一步优化可视化呈现方式,在交互性体验、呈现元素、转换角色、可视化设计等方面有所创新.

设计契合数据新闻内容的可视化呈现方式.数据新闻可视化已经成为数据新闻以及其他新闻体裁中不可逆的发展趋势,但在可视化设计过程中需要与新闻内容相平衡,以形式服务于内容,做到可视化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因此,可视化设计需根据新闻的主题及内容,选择适合的数据图表类型和交互类型,不能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和视觉上的吸引力.例如, 《数读》在2017年12月21日推出题为《我们分析了8900万字,告诉你这个星座渣男最多》的新闻,共运用了9个数据图表,分别展示了十二星座的特征指数,装饰丰富,文本制作时间成本高,但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参与人数及跟帖数均低于样本平均数.实际上,该报道应该设计简洁列表和柱状图,减少装饰元素,表明星座类型,在此基础上设计过滤、进度条或超链接互动方式,让读者可以选择对应星座查看数据,引导 读者参与其中,增加互动性.

减化呈现元素,信息告知功能为前提.数据新闻不是单纯的数据展示,而是挖掘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找到当下主体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未来的信息走向加以预测.因此,数据本身需要读者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进行深度理解,可视化设计元素过多,追求视觉效果的同时会挑战读者耐心,削弱了信息告知功能.例如,《数读》在2018年2月16日推出题为《2018第一张汪星人全家福,祝您狗年大吉吧》的新闻,全文使用了以狗为主体的插画8 7 张, 展示了8 7 种狗的习性爱好,篇幅大、制作成本高、阅读体验差.为此,需要去除复杂的装饰元素,以简洁的数据图形为呈现方式,使视觉传达效果更加直观,让读者更易于理解.

增强交互性体验,游戏互动为主方向.常规性数据新闻报道交互性较弱,采用游戏互动的方式能够扩大影响力,增强传播效果.游戏交互是目前交互程度较好的形式,从互动和参与角度看,游戏所特有的竞争感和参与感对读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够引导 读者主动参与到新闻游戏中,思考新闻游戏的内容,进而加深对新闻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微信推出了一系列小程序游戏,操作简单,受众群广泛,具有较高的参与度.同样,《数读》对新闻的报道,也需要结合游戏固有的视觉吸引力、参与性、互动性制作交互性强的数据新闻.

转变角色, 让受众成为制作者.英国《卫报》引入“ 新闻众包”的概念,所谓新闻众包,是一种网络参与性行动,参与其中的人群将贡献自己的力量,知识、金钱或者是经验,最终完成任务.而众包的前提是需要开放新闻数据,使用户可以直接下载到原始数据,让受众成为制作者,完成数据新闻的后续制作.众包还可以达到互动效果,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受众参与积极性,使受众不再被动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制作信息.

转换传播平台,从PC端到手机端.2014年中国互联网信息报告指出,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首次超过PC 机上网的比例,手机端占有更大的受众份额.相比P C 端,手机端易于解决网页兼容性问题, H 5 作品可以轻易通过手机端各媒体平台分享,人们也开始在APP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从中获取信息.在窄屏上获取信息,需要有更好的体验感与参与感,动态的可视化数据更符合受众心理需求,更具有视觉牵引力.《数读》在呈现形式创新的同时,需要设计符合手机端的数据新闻,打破原有的一致性更新,提高数读APP及公众号的影响力,培养受众阅读习惯.

结语

数据新闻可视化是数据新闻生产的重要环节,是数据新闻产品的必由之路.数据新闻的时效性是其生命力的关键因素,而新闻产品质量依赖于新闻生产态度.为此,数据新闻栏目在可视化呈现环节上,应以挖掘事实真相为核心,以契合新闻内容的可视化呈现方式及信息告知功能为前提,以游戏交互为方向,以“众包”为理念,以手机端为主要传播平台,制作有态度、有价值、有需求、有交互、有受众的数据新闻产品.

作者单位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可视化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可视化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可视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幼儿园小学化论文

2、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论文

3、学前教育小学化论文

4、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