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方面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与基于能力培育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重构和实践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免费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西方经济学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基于能力培育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重构和实践

摘 要:根据新时代的要求,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重构本科生“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将改革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检验,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教学效果,发现改革方案确实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情感,达到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要求:“推动教育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贯穿教育全过程.”因此,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既是时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如何将这一精神贯穿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当中,则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方向.

“西方经济学”课程作为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经管类核心专业基础课之一,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教学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其对学生的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创造能力等创新能力的培育将直接影响经管类人才的培养质量.但目前“西方经济学”教学普遍性地存在内容求全求深、过程理论讲解有余而联系实际不足的问题,导致很多学生觉得“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庞杂、理论深奥,与现实距离太远,学习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培育创新能力了.因此,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如何通过合理的教学体系重构,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相应改革,以期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而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

1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手段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高等院校在进行“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时基本都采用“讲授-接受”型教学模式[1],其特点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只注重基本概念、理论的“满堂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理性批判、去探索问题[2].教学“满堂灌”的后果是,学生认为老师讲的不过是书本上的东西,“枯燥乏味、学而无用”,听不听无所谓,课后自己也能看懂,因而上课没有积极性,并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学生的厌学情绪往往反馈给老师负面信息,老师觉得不管自己认真与否,对学生来说似乎无差异,久而久之,会演化出“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双重厌倦心理,使得课堂教学变成老师照本宣科和学生疲于应付、思维停滞的过程.由于学生缺乏思考和探索,难以激发创新意识,导致在学习完“西方经济学”后,对相关知识并不真正理解,更无法运用相关理论去发现、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1.2 理论实践脱节,不能培育学生创新能力

在“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如果不能将相关理论嵌入到我国社会发展实际中进行阐释,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困难重重.

首先,“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些理论,由于其固有的新自由主义立场,与我国的社会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非一致性.例如,“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思维往往强调国家的非干预性,要实现“市场自由”,可我国目前政府干预还比较明显,国有企业也占有相当大比重,但却是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如何理解这种“矛盾”现象?如果不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贯穿这一“疑问”让学生去求解,就会让学生觉得理论与我国现实之间偏差太大,从而失去探求兴趣.

其次,现在大多数《西方经济学》教材所纳入的内容还是20世纪比较成熟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其主要解析的是20世纪及以前的社会经济生活[2].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以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为核心引领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使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改变,不仅会改变企业、居民等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还会影响到政府的治理方式.如果教师仍然拘泥于教材,不能将这些“新生事物”调整到教学内容当中去,就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去分析现实问题.

最后,很多教师把“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为“纯理论课”,没有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拉开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事实上,“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例如,“西方经济学”关于需求和供给是如何影响稀缺资源的均衡,就能在政府运用变动规律来制定相应的政策、企业运用弹性来制定相应的策略等实践活动中得到较好体现,如果能够设计好其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就会得到显著提升.

总之,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讲解上,既要考虑国情,也要“与时俱进”进行合理引申阐释,才能使理论打上现实的印迹,同时还要合理设计教学实践环节,最大限度提升学生运用理论解释现实、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1.3 考核方式老套,不能体现学生创新思维

当前,大多数“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选择单纯的闭卷方式进行课程考核,这种考核方式虽然可以较为全面地考核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难以准确反映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方面,由于教师往往按事先拟定的“标准答案”阅卷和评定成绩,学生对闭卷考试标准答案的追求容易使他们陷入“思维标准化”的困境[3],排斥求异性、创新性意识与做法,最后演化为对“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记忆能力的考核,学生们往往像高中学习阶段一样,通过寻找合适的“参考资料”(有的教师甚至指定参考书)进行“刷题”来追求考试的高分数.虽然试卷中也可能有个别联系实际的试题,但对学生来说由于分值占比不高显得无关紧要,也就不能合理测度学生运用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单纯的闭卷考核方式也会使教师难以在课程考核过程中获得主动权[4].由于讲授同一门课程的不同教师一般要求使用同一套试卷,结果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能循规蹈矩,以向学生灌输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等知识点让他们通过考试不“挂科”为己任,教师个人的创造性教学难以有效施展和发挥.久而久之,很多教师便满足于简单的理论讲解,觉得这样既“轻松省事”,又符合教学要求,可以多年不要备课、更新教学内容,而学校、学生“满意度”还挺高,何乐而不为?最终懈怠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创新能力不够、综合素质欠佳,并逐渐形成“学生认为教师水平差、教师认为学生能力差”的恶性循环.

2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设计

2.1 教学内容改革设计

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模块化”与“内容拓展”两个方面.

首先,将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对“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将“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划分为理论、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市场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微观经济政策理论、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产品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理论、总需求-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开放与国际收支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等13个模块化教学单元.不同的模块对应不同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师研究专长和兴趣,聘请不同的教师(组)授课.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个教师(组)根据相关教学模块,设计与现实密切相关的案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强化经济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及训练,使他们通过案例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气质.

其次,“内容拓展”主要反映“两条主线”:一是国情,二是时代变化.例如,在讲解理论模块时,要求教师(组)介绍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双轨制”相关内容并进行分析;在讲解消费者理论模块时,要求教师(组)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决策;在讲解生产者理论模块时,要求教师(组)介绍我国传统国有企业的生产决策方式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虚拟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及其对生产者决策的影响;在讲解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模块时,要求教师(组)与学生一起探讨我国高等教育与大学生“就业难”之间的关系等等.通过“内容拓展”,可以使学生更具对现实的认知能力,因而也更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拓展内容的安排,一般由模块化教学单元的教师(组)共同设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更新.

2.2 教学环节改革设计

实践教学环节是激发出学生新的认识,引导他们探究性地学习相关理论,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5],因此,“西方经济学”教学环节改革的核心是强化实践教学.我们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第二课堂、现实模拟课堂、名家课堂等形式构建校内实践体系;二是利用湘潭园区多及经管类毕业生创业多的优势,加强与产业园区、毕业生之间的联系,以园区企业与校友企业为依托,通过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方式,引导学生到社会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实习等,构建校外实践体系.表1列举了我们部分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实践教学的重点是建立校内、校外两个渠道,引导学生深度关注经济理论和社会经济生活之间的关系,营造一种激励学生探求科学结论的求索精神.

2.3 教学方法改革设计

在优化理论教学中的导 读、讲授、提问、答疑、讨论等方法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了案例教学法与“研究性教学法”.

首先,生动有趣、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的案例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与创新能力.因此,对应不同的教学模块,我们设计了政府对鸡蛋的补贴弊端、牛奶为什么倒入下水道、是穷人幸福还是富人幸福、宝石和水的矛盾、“幸福方程式”与“阿Q精神”、让顾客自行定价的鞋城老板、旅行社在旅游淡季如何经营、福特公司产量的安排、养育孩子的成本、麦当劳连锁店的折扣券、一个最需要作广告宣传的市场、向富人征税只会使富人少富而不会使穷人变富等近200个教学案例.对这些教学案例,我们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进行更新,建成“动态案例库”,并在较为成熟的时候上传到网络上,供学生在课余学习时参考,以满足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需要.其次,研究性教学要求教师把教学与研究、学生把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在教学与学习中注入研究的“元素”,鼓励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能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6].我们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西方经济学”的“科教融合”:一是尽可能安排教师(组)讲授与自己科研内容相关的知识模块,并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二是鼓励教师(组)指导学生积极申报各类创新项目,如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SRIP)、创新创业大赛与节能减排大赛等项目.

2.4 考核方式改革设计

按照“教师主导、注重过程、突出能力”的原则,全面改革“西方经济学”的考核方式.教师主导,就是改变要求不同的授课教师使用同一套试卷的做法,容许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要求、特点,采取闭卷、开卷、课程论文、研究报告、课题成果等不同的考核方式,使教师掌握对学生考核的主动权.注重过程,就是增加学生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将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由原来的30%提升到50%,重点考查学生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实践教学、资料搜集、文献整理、观点摘编、论文写作等绩效.突出能力就是通过适当增加时事经济分析、经济问题剖析、试卷中的材料分析题比重等方式,对学生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主要根据学生的答题思路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题的创新程度来对他们进行创新能力评判.

3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实践评估

3.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为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2015与2016年入学的本科学生,专业涵盖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财务管理4个本科专业,为了便于比较,以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专业的学生共200个样本单位(2015与2016年分别100名学生)为实验组,以会计学、财务管理的学生共200个样本单位(2015与2016年分别100名学生)为对照组.对实验组的学生,我们采取了改革后的方案进行教学;而对照组的学生,我们仍然采取传统方式为主进行教学,只在案例教学等少量环节采取了改革后的教学方式,主要目的在于分析改革方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效果.

3.2 改革实践结果评估

这里主要采取主客观综合评价法对改革实践结果进行评估.主要指标包括五个方面: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绩效评价结果(指标一)、学生对课程创新能力培育的评价结果(指标二)、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测试结果(指标三)、学生评教分数(指标四)、期末考试成绩(指标五).

指标一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次数、教师或联合教学单位或实习基地对该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评价等内容;指标二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在学习了“西方经济学”课程后,认为该课程对其创新能力培育的评价;指标三主要通过“西方经济学”开课前与课程结束后两次学生创新能力测试,分析“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指标四来自学校教务系统,为学生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教师)的网络测评;指标五为期末卷面考试成绩.每个指标赋予相同的权重(20%),分值之和为100分.

为了分析的简便,我们设定:若五个方面赋分合计低于60分,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为“低”;若五个方面赋分合计介于60分与80分之间,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为“中”;若五个方面赋分合计高于80分,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为“高”.表2列出了测评结果的频数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低”为2.5%、“中”为76%、“高”为21.5%,对照组的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低”为1.5%、“中”为87.5%、“高”为11%,两者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为了进一步了解“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状况,下面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具体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各指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基本上都在均值的3倍标准差范围内,说明调查数据的质量较好,分布较为均衡.同时也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两者的样本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进行统计检验,下面分别对综合能力和各个单项能力进行检验.设定显著性水平为5%,由于是大样本,采用正态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从总体情况来看,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有显著性提高;从单项能力来看,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绩效评价、学生对课程创新能力培育的评价、学生创新能力测评、期末考试成绩都有了显著性提高,但学生的评教分数没有提高,这可能是由于学生在评教过程中还会考虑其他非创新能力培养因素,例如,少量学生因为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对新的教学方式显得不太适应,认为新教学方法导致一定的“压抑感”,因而在进行教学评价时给出的评教分数并不高.

3.3 存在的问题

在改革试验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例如:1)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结合问题.一些任课老师指出,目前采取的是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交叉进行方式,也就是理论课讲授到某部分内容时,安排相对应的实践教学,这虽然有其合理性,但其实有些不同理论的实践教学是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有必要进行优化整合.2)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师资安排问题.目前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师是同一的,有的教师认为可以设置专门的实践课老师,由他们负主要责任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理论课老师只需要参与并辅助他们,这样既可以使实践教学更“专业化”,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理论课老师“两手都要抓”的压力.3)网络资源教学的利用问题.目前的改革过程还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因而一定程度上使教学进程显得较为“繁琐”,通过网络互动,将部分教学内容放到网上由学生自学,既可以减少课堂讲授内容,还可以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复杂经济问题的能力[7].总之,虽然改革总体上较为成功,但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还是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在细节上都有进一步优化的需要,这些都是以后改进的方向.

4 结语

传统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将“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演绎成枯燥的理论知识灌输,导致师生都疲于应付,极大地窒息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将“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通过深入剖析当前“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偏离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目标的原因,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本科生“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进行重构.实践表明,相关改革确实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情感,达到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当然,任何教学改革举措不可能是完美的,我们只有怀着“永远在路上”的改革精神,不断改进“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培育出更具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更好地实现经管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

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西方经济学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西方经济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西方经济学论文

2、西方美术史论文

3、产业经济学论文

4、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5、经济学五大期刊

6、经济学论文题目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