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儒家思想类论文范文 跟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神类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关于儒家思想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神

汪慧莲1,吴晓敏1*,窦法楷1,谢建斌2,胜1

(1.云南农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650201;2.云南大学 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摘 要:基于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文章从儒家上下有序的伦理等级观、天人合一的自然伦理观、不偏不倚的尚中思想等方面介绍儒家思想在中国建筑中的体现.针对当今中国建筑深受现代主义建筑形式影响的特点,提出如何将儒家传统文化体现在现代建筑中.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儒家思想;文化; 精神

中图分类号:TU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390X(2016)03-0041-05

收稿日期:2016-01-13修回日期:2016-03-18网络出版日期:2016-05-25T 08:4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地震烈度高寒地区尾矿坝水力耦合作用下动力失稳机制研究”(51264037);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铁尾矿铁矿渣混凝土细观机理及物理力学性能研究”(2012FB117).

作者简介: 汪慧莲(1992—),女,浙江衢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建筑与土木工程研究.

*通信作者:吴晓敏(1970—),女,云南昆明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城乡规划及景观研究.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60525.0849.018.html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10(3):41-45http://xb.ynau.edu.cn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E-mail:ynndxbsk@.com

DOI:10.3969/j.issn.1004-390X(s).2016.03.009

建筑是传承和丰富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核心,建筑与文化密不可分[1].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干,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儒家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各个方面,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起了关键性的作用[2].建筑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智慧的结晶,不可避免地也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表现着鲜明的社会性、阶级性和时代性.儒家思想在经过各个时期的演进中兼容并蓄,吸取各家文化之所长,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几千年的华夏文明融合了大量的儒家思想典范,渗透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尤其是对中国传统城市建筑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一、 儒家思想

(一)儒学的源流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仁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经过两千多年岁月的洗礼后,儒家学说虽然饱经沧桑,历经磨难,但是它的精髓最终被大家所认可.儒家思想的发展可以分为六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是诸子百家之一,由于儒家思想不能与当时的动荡不断的社会背景相适应,所以未能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采纳.秦朝时期,焚书坑儒,儒学遭到严重的迫害.西汉时期,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融合到儒家思想中适应了当时封建集权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的需求,具有积极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道教与佛家的兴起,儒家思想遭受到了打击,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宋朝,逐步发展起来的宋明理学是儒学的一部分,它在继承儒学的基础上贯通了道教与佛教的思想.清代则主要是对儒家思想的清理与总结.

(二)儒学的精神内核

儒学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的两千多年,始终是居于统治地位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中的精神主轴[3]. “仁”是儒学的理论核心.“仁”的实质是爱人.最初,儒家思想是在个人范围内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然后推广至教育思想和实践上的有教无类和政治上的德治.德治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又把“仁”行于“礼”的范畴之内,变传统礼治为德治,将内在的情感外化为行为的规范,即封建宗法制度.“礼”在今天可以理解为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在古代它是宗法制度的和社会秩序的缩影,它的精髓可以概括为卑贱、尊卑、长幼、亲疏.仲伟通认为“礼”的伦理精神实质在于敬、让、和[4].一为敬,“恭者,礼之本也”;二为让,“让者,礼之端也”;三为和,“礼之用,和为贵.”最初,“礼”仅仅体现在祭祀的典章和规矩中,之后逐步演变为维护家国同构的基础上的宗法血缘等级制度.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有中正、平和之意;庸,有平常、常道的意思.中庸正是这样一种内与外、天与人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天道与人道合一,天性与人性合一,理性与情感合一,鬼神与圣人合一,内在与外在合一.

建筑作为人类生产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物质产品,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因此应从人类发展和文化进化的高度去审视建筑作为一种物态文化的内在价值和意义[5].至今,仍保存着众多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如故宫、颐和园、秦始皇园林等.这些建筑之所以保持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分化密不可分.儒家思想在诸子百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必然也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神产生的颇深的影响.

二、有序的礼制等级观

在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将“礼”作为治理国家的法律道德基础,认为人从出身便有尊卑贵贱之分,即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等级观念在中国古代建筑上的主要表现是,为了区分等级森严的人伦关系,建立起的“分尊卑”、“辨贵贱”的建筑等级秩序.这种礼制思想,不论是在官制建筑,还是在居住建筑中,均作为一种内在的秩序外显于建筑功能空间安排、体量、装饰当中.

(一)官制建筑

官制建筑最能体现儒家思想君臣有序、嫡庶有别的伦理等级观.古有“前朝后寝”之说.“前朝”是皇帝与大臣们参政议政、举行典礼仪式的地方,“后寝”皇家子弟起居生活之地.“前朝”主要有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召见文武官员的三座大殿,用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格局突出了皇权的权威.在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在帝王的众多妃嫔中只有其正式妻子皇后的寝宫在尊贵的中轴线上,其他各妃子的寝宫分布在东西两侧的十二座宫院里.各妃子的住处也根据她们位份高低也有贵贱之分,包括建筑的体量大小,装饰的繁简.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作为儒学圣殿的孔庙在建筑上也将儒家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以曲阜孔庙为例[6]:其建筑仿皇宫而制,建筑空间布局上有主有次、由低至高、由小到大、有组织、有节奏地渐渐展开延伸,极力突出“大成殿”的主体地位.整体看来恰如一幅中国手卷画,抑扬顿挫环顾呼应给人以庄重、含蓄之感,见图1.

(二)民居建筑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必须根据自己的地位和身份来建造自己的住所.庶人即使富裕,其住所的体量,布局、装饰都不能超过官员,这在建筑色彩方面可见一斑.例如宫廷建筑为帝王住宅,色彩颇为艳丽,多为黄、红色;官宦的府邸建筑多采用青、蓝色;最底层的百姓家的屋舍则多为灰、白色.

虽然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因其地域差异性而导致其外观布局的截然不同,但其中内在的精神皆以正统的儒家文化的伦理秩序来组织空间和形制.四合院与儒家思想中的伦理秩序有着密切的关系[7].图2为云南建水团山四合院民居.在四合院中,人们根据子家族中的辈分、性别及年龄来分配住处,从而反映尊卑、长幼、亲疏关系.家族中辈分最高者居住的是北房,是四合院中的正房,也称上房或主房.正房的开间和进深尺寸都是整个宅院里最大的.院中其他房间均按家族位份尊卑所分配.厢房是晚辈们的住所,根据方位的尊卑,儿子通常住在东边的厢房里,而女儿则被安排在西边的厢房内.宅院中位置最偏的外院从房则是分给仆人的.四合院的这种尊卑有序的位置安排理念完全是儒家思想中上下有序的伦理等级观的现实转化.

三、天人合一的自然伦理观

董仲舒曾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这是儒家思想的根本观点之一.人类生活于自然界中,人类的发展依托于自然,故人的社会生活应尊崇自然,追求自然,力求与自然达到和谐.人是这样崇尚山水的美学思想,与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所提供的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成为中国建筑史上众多建筑巨匠所恪守的建筑哲学[8].

(一)崇尚自然

寺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重要的一部分,考察可以发现其选址最普遍的特点是以群山为背景,增加景观的层次感.比如,云南昆明的圆通寺位于圆通山南,圆通街前,螺蜂山后,四周山水如画,寺后山石嶙峋,树木葱郁,如图3所示.圆通寺闹中求静,并借背后螺峰山之景,力求保留自然的原始景色,使整座寺庙与周围景色浑然一体,表现出对自然的尊重.圆通寺又与昆明动物园毗连,建筑布局对称,主次有序,成为昆明市内最大的寺院.圆通寺建筑群威严壮观,寺内殿宇巍峨,佛像庄严,四周水榭回廊、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景色如画,将群山景色与园林和寺院融为一体,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圆通胜境.寺宇坐北朝南,天王殿、八角亭、圆通宝殿坐落在寺院的中轴线上,并以圆通宝殿为中心.各座大殿通过两侧的水榭回廊将整座寺院连接成为一个层层推进的整体,形成中国传统式山水的独特风格.圆通寺以山为倚以水为衬的建筑选址及建筑规划,充分体现了“因借自然”的思想,使建筑与环境达到高度的和谐.

(二)追求自然

不论是中国的官式建筑、士大夫建筑以及普通的民居中,常见园林营造,只是规模大小差别而已.在人的居住环境中,将大自然景观,艺术化缩微到咫尺园林中,人工造设石、木、池,象征大自然中客观存在的山、林、湖、海,使建筑与自然更好的交融在一起.

在传统建筑内外空间中,力求将自然美景巧妙的引入到建筑中,即“借景”的手法.“借景”手法的实质就是本着因地因人制宜和触景生情的原则,巧借自然之“造化”和人文之“精巧”,创造出“得体合宜”、“情景交融”的风景园林景物[10].中国传统园林“借景”的手法充分体现出了《园治》中“从心不从法”的原则,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自然伦理观念.

四、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是儒家核心伦理观之一[11]. “中庸”认为万事万物不可走极端,过犹不及.中也者,天下之大木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

(一) 古代城市规划的择中思想

历代帝王无论是对古都城的选址还是对宫殿的选址无不体现“中庸”的思想.故有“择天下之中以立国,择国之中以立宫”的说法.纵观历史,各朝各代的都城都建在中原地区,因为古人认为人的腹部是身体的,中原这个地方被古人称为“腹地”,是国家的,因此是古代都城的首选地.[12]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王城规划以宫为中心.

(二)中轴线组织空间

中国历代皇宫中,皆以中轴线作为空间组织脉络,建筑布局主次有序,尊卑有别.张伟[13]在对故宫中轴线的研究中发现,至少在周代,院落空间布局就呈均衡对称状,已经出现了中轴线,进而南北方位逐渐与东西方位分野.蒋洪彪[14]在对隋唐长安城的研究中发现,朱雀大街(中轴线)是隋唐长安城恢弘壮丽的基础城市格局形态,这种规划思想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神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其影响范围也拓展到了临近周边的国家.

明清建造宫城所确立的北京城中轴线,形成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空间层级有序的特点.北京的紫禁城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作为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或者举行盛典时用的宫殿,位于故宫中轴线上.贯穿在紫禁城内的这条中轴线上凝聚了中国古代北京城内建筑精髓.如图4北京故宫平面图所示.我国著名的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梁思成曾这样赞美这条中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15].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讲到:中庸正是这样一种内与外、天与人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天道与人道合一,天性与人性合一,理性与情感合一,鬼神与圣人合一,内在与外在合一.这一思想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表达.在建筑功能组织方面的运用:建筑的功能组织在满足理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空间给人带来的感性感受.所以在设计建筑的时候,在完成功能组织之后,要将自己假设成该建筑的使用者在其中进行漫游感受空间所生成的空间是否满足人的心里需求,如果不满足还要在返回到功能组织阶段,结合问题重新组织.在建筑形式方面的运用:中庸之道强调内外合一,因此在建筑形式方面,进行设计时不应脱离环境而单独的设计建筑,应该结合环境生成建筑.所以在建筑设计之初一定要充分的利用建筑周边的环境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对于礼制等级观在现在建筑中的应用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也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一个普遍的态度.礼制等级制度下的官式建筑的布局形式在当今的官式建筑和一些比较庄严场所的建筑仍然适用.在进行这类建筑的设计时应该借用礼制官式建筑的轴线对称设计的方式.建筑主题呈对称形式,将主要的功能主题布置在轴线之上附属功能布置在轴线两侧,并通过提高主题建筑的高度来体现建筑的庄严性,这一设计手法在北京故宫中深有表现.

五、结束语

建筑与文化如影随形,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表现.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儒家文化所表现出来的人与人的关系与秩序,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处事的态度等,通过建筑空间组

织、建筑体量、建筑色彩等手段,渗透于中国传统各种建筑类型、聚落选址、城市规划、园林规划设计等.

儒家思想通过中国传统建筑的制度化模式,融入到人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各个层面,儒家文化得在大众中的传播,同时也得到进一步升华.建筑内在文化精神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建筑特色的文化基因.现代建筑和城市特色的缺失,其根本就是建筑文化精神的缺失.

[参考文献]

[1]王杰,李晓东.论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城市建筑[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30.DOI:10.13398/j.cnki.issn1673-2596.2013.05.054

[2]张学智.儒家文化的精神与价值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88.

[3]胡勤.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意蕴[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4]仲伟通.儒家道德思想的合理内核探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3.

[5]武若愚.浅谈文化对建筑的影响[J].城市,2010(9):73.DOI:10.3969/j.issn.1005-278X.2010.09.017

[6]孔祥峰,张龙.孔庙建筑与儒家思想[J].百年建筑,2003(3):54.

[7]郭灿灿.儒家思想在北京四合院中的体现[J].科技风,2008(5):147.DOI:10.3969/j.issn.1671-7341.2008.05.133

[8]冼宁,单林梦.浅论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传统环境设计的绿色观念[J].美术大观,2011(7):134.

[9]严宏纲,字应军校注.昆明市志校注[Z].2011.

[10]薛晓飞.论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法[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11]王成刚.建筑设计中的中庸思考[J].中外建筑,2008(6):78.DOI:10.3969/j.issn.1008-0422.2008.06.014

[12]程孝良.论儒家思想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7.

[13]张伟.北京故宫的建筑伦理思想研究[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10.

[14]蒋洪彪.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中轴线)及其保护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15]李卫伟.北京中轴线及两侧建筑分布特色探析[J].北京规划建设,2012(2):24.

儒家思想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儒家思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儒家思想方面论文范文。

1、儒家思想论文

2、思想道德论文

3、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

4、思想政治工作杂志

5、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6、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