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和不看天的脸色,只看山的颜色农家乐领跑麻黄山乡致富路相关论文怎么写

本文是一篇关于农家乐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不看天的脸色,只看山的颜色农家乐领跑麻黄山乡致富路

过去,吃水在窖里,住人在窑里,靠山吃饭,看天脸色,大旱的年份夏天的山都是“秃顶”的.

如今,5 月的麻黄山郁郁葱葱,不时有梯田,处处皆美景,让人忍不住频频按下相机的快门.

——耕致富田,走青山路

车到麻黄山乡何新庄村,只见漫山遍野的杏树,这里已是远近闻名的“杏花村”,难以想象曾经的何新庄山大沟深没有一寸水浇地,老百姓靠天吃饭,就种些小杂粮,养些滩羊.靠山吃不上山,靠天吃不上饭.现在,退耕还林,恢复生态,种养结合,极大地减轻了草原的载畜食草毁原的程度.

老王,何新庄村人,很腼腆,不让我写他的名字.多年前的石油开采让村民们分了些红利,拿着分红的钱,好比天上掉馅饼,村里的一些年轻人变懒了,田地也渐渐荒废.老王也曾无所事事,东家跑,西家串,迷茫该用这些钱来干些什么?想到老婆带着三个孩子在城里上学,看着山上荒废的土地,老王决定用好国家扶贫助农政策,继续操持老祖宗留下来的地.不但要种,还要多种.在何新庄村、沙崾岘村、棉蓬洼村,老王和村民们签下一单单土地流转承包协议,总共流转了十来户的100 多亩地.在村民们的嘲笑、不理解中,老王在“收成看天,受苦在人”的麻黄山上重新开始了他的农耕生活.政府给种植户补助,苏丹草每亩补贴100 元,荞麦每亩补贴40 元.老王主要就种这两样.有了政府补贴,流转的土地租金和自家种子钱就有了保障,即使遇到天灾也可以回本.再加上自家拖拉机耕地、旋地,方便省钱.如果老天“打盹”,雨降旱区,收成就是纯收入.老王是个勤快人,他一个人在家种地,种完自家地,还帮别的农户耕地、旋地,一年两茬,增收效果明显.老王的脑子活了,路也宽了.他说,有国家扶贫政策的鼓励,农民不发展种植养殖,那才是穷根扎进了深山里!

老王搞种植,冯世富搞养殖.冯世富家里姊妹多,因为农村老小养老的传统,高中毕业的他放弃复读的机会回家务农,侍奉老人.“一个家怕三分.”冯世富兄弟六个,轮到老六冯世富结婚的时候,家里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儿子冯金波自部队复员后,与冯世富一起在家务农,父子俩想方设法走上脱贫致富路.政府补助农民盖棚养殖,一个人可以补20 只羊,一只羊200 元.冯世富就盖了一道羊棚,养着六十几只羊.政府补助养鸡,一只鸡仔10 元,补20~100 只.他们依靠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和政府补助在100 多亩山坡地放养了500 多只滩鸡,一不小心成了村里的养鸡大户.

在麻黄山的山沟里,老王和冯世富充分用好国家政策,靠劳动致富,辛勤的汗水有了丰厚的回报.

——以旅促农,以农促旅

何新庄村有耕地1 万多亩,新修反坡梯田3000 多亩,退耕林地面积4000 多亩,坡地面积2000 多亩.贫困人口90 户268 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3%.这里自然条件较差,生产技术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单纯依靠种养殖很难实现脱贫.麻黄山乡转换思路,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在域内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别打造三省界碑、炮楼遗址、何家大院、革命遗址4 个休闲驿站.何家大院休闲驿站在何新庄村,背靠凤凰山.凡到麻黄山的游客,都会到何家大院瞅瞅,吃吃农家饭,睡睡窑洞和土炕.“远来君子到此庄,休笑土窑无厦房.虽然不是神仙洞,可爱冬暖夏天凉.”2016 年,何家大院在原有窑洞的基础上改扩建,共改建修缮窑洞15 孔,新建设施用房600 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0 平方米.大院建得别致,走廊里大红灯笼高高挂,走进窑洞,一条大通炕,炕摆着一个炕桌,虽然家具都是些木桌子、长条凳等农村常用的老物件,但电脑、电视和空调齐全,让游客感到既新鲜又方便.大院里还设有乡贤馆、民俗馆、休闲中心、电商服务站等,供游客了解当地文化民俗,进行休闲购物.

近年来,围绕“春赏杏花”“夏营原野”“秋望星空”“冬观雪景”四个主题,麻黄山乡举办了春游踏青、杏花观赏、徒步露营、接杏预售、金秋采风、星空露营、实物展销、观雪迎新等各类活动.作为养殖户的冯世富,2016 年开始接单接待这样的旅游活动.一次在他家旁的凤凰山举办大型篝火晚会,有近40 个银川游客由乡里安排到他家接待.冯世富精干麻利的妻子何艳丽忙里忙外,在游客到杏林、菜园和羊圈玩的时候,张罗了一桌农家饭.其实就是简单的清炖羊肉、清炒土鸡蛋、青椒土豆丝、凉拌苦苦菜、饸饹面,却让游客们吃过难忘.自打那次接待后,冯世富总能接到陌生人的电话,说要到麻黄山旅游,并要他来接待.这边是主动送上门的游客,那边是美丽村庄新建大量集资的砖房,老冯家的新砖房就紧靠何家大院.这个以前“家门不锁可以,窖口不锁不行”的地方,自来水通到了“缸沿沿”.再加上乡政府也鼓励村民参与乡村休闲旅游,并对以窑洞发展休闲旅游项目给予一定的补贴,老冯父子俩有了新计划,要在他的3 孔窑洞、2 间新砖房办起“老冯农家乐”.

依托农家乐带来的游客,当地还做到了以旅促农,让土特产都变成了“金蛋蛋”.何新庄村支书何三广介绍说,这两年,全村特色种养殖业逐步达到规模化种养、产业化经营.其中,万亩耕地一分为四,主要种植以荞麦为主的小杂粮、千亩马铃薯、大接杏、春秋覆膜玉米等.村里有电商服务站,通过“支部+ 电商+ 产业+ 农户”的发展模式,组织广大群众抱团致富,何新庄村已经尝到了甜头.

——留守老人,集中供养

在何新庄村的村部里有两排平房,门头上挂着门牌号,现在是村里的养老院.何三广介绍说,这几年村里年轻人外出上学、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老人也越来越多,60 岁以上的老人,留守在家的有29 户47 人,随子女外出的有24 户36 人.为满足农村留守老人“故土难离”的需求,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2014 年5 月,麻黄山乡政府利用原县水土保持试验站办公用房,投资40 万元建成集中养老院.目前已入住65 岁以上老年人10 户17 人.养老院按照“五有五配套”(有标准化餐厅、卫生间、阅览室、娱乐室、健身场地,配套床被、电视收视系统、卫生洁具、洗澡设施、饮水器具)标准建设,共有老年人集中供养宿舍24 间,配套附属用房8 间,院子里安装了10 套健身器材.走进一位老人的房间,一台电视两张床,干净整洁,有独立卫生间.走进另一间,一位老人精神矍铄,何三广说老人快90 岁了,身体硬朗只是耳朵有点背.宿舍旁边的娱乐室里还配有血压、体重测量等仪器.门口的健身器材上,几个老人活动着筋骨,有说有笑.一对60 多岁的何姓老两口,生了6 个女儿,女儿接他们同住,去了连一周都待不住.另一位70 多岁的老人有3 个儿子,都在外面打工,他和老伴儿不适应城里的生活,也不愿给儿子增加太大负担,于是找到村干部,与儿子召开家庭会议,自愿搬进了村部的集中养老院.

养老院开办以来,按照“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民政救助+ 子女赡养+ 村级服务”的工作模式,每位老人每月缴纳300 元生活费就可享受专人护理,管吃管住.为解决日常运行经费不足的问题,村里还将互助社中的管理费和公益金结余部分同养老院的运营管理费用并轨,基本保障了养老院的正常运转.

祝福麻黄山,愿山的颜色更绿,人们的日子更加红火.

农家乐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农家乐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农家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