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才培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本论文为您写人才培养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

  摘 要:随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进入“后示范”时期,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与巨大挑战.本文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探索“后示范建设”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从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建立人才培养反馈机制及提升与赣州区域产业深度对接四方面提出重构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

  关键词:后示范建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课题: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编号:JXJG-16-52-7)成果之一.

  随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各个示范性(骨干)院校进入了“后示范建设”时期,目的是进一步巩固示范建设成果,建设示范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2014年5月,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完成验收.学院在骨干建设期间不断寻求创新和发展,无论是在办学体制机制方面,还是在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院根据现状,总结建设时期的经验与不足,重新审视学院定位,继续推进人才强校工程,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构建与区域产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院继续发挥示范作用.本文以适应电子信息行业的快速发展,服务区域经济为突破口,分析论述如何构建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后示范建设”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以下简称电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高电信专业人才的竞争力.

  一、学院电信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面对电子信息产业巨大的就业前景,国内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电信专业,并展开了一系列促进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研究,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也不例外.电信专业作为学院骨干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从2006年便开始进行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于2008年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于2009年被江西省教育厅授予“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称号.

  一直以来,为了提高电信专业人才的就业能力,突出专业特色,学院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培养社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了解行业动态,与时俱进,推崇创新改革,追求电信专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学院电信专业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1.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培养体系

  笔者通过对多个企业的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对员工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高,而且对员工创新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攀高.针对这一状况,学院电信专业积极探索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肩培养的模式,提出了电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目标.着重从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理论实践创新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从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教学团队等方面确立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电信专业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群的龙头专业,2010年已携手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近几年推进了学校、企业“双主体”人才培养的实践.其中,学院已与赣州秋田微电子有限公司共建“秋田微班”,与东莞隆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共建“隆盛班”,与湖南科瑞特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电子产品装配”产学研基地,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与上海因仑、湖南科瑞特、深圳德普特、广州风标电子、深圳新正耀、东莞技研新阳等10多家公司(企业)建立了实习和就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3.工学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

  学院在骨干建设期注重工与学的深度融合,作为学院特色重点专业的电信专业将工学结合模式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突出了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学院探索与实践“一对接、两平台,三能力,四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做到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教室与生产车间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把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融入到基本性实训、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实训环节中去.

  4.“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质量的优劣是引领学生成才的关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因此,学院重点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加大对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

  二、“后示范建设”背景下电信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

  虽然学院电信专业在骨干建设时期各方面成绩斐然,但进入“后示范”期如何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仍是学院需要面对的挑战.随着电信专业的广泛开设,电信专业人才竞争趋于激烈.近几年来,中国科技迅猛发展,电信专业涉及领域不断扩大,使得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攀高.针对目前学院电信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电信专业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顺应目前电子信息行业日益壮大的发展需求.同时,学院已步入骨干院校“后示范建设”时期,应紧抓机遇,继续突出重点专业建设和推进人才强校工程,在新时期背景下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

  通过对学生就业、教师教学、课程安排等方面的调研笔者发现,电信专业同样面临着“后示范建设”时期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瓶颈.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凸显: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缺失,教师及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考核机制缺失,人才培养反馈机制缺失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区域产业对接缺失.

  三、“后示范建设”背景下电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学院电信专业在骨干建设期间便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保电信专业具有一定的培养优势,进入“后示范建设”期,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应多视角、多途径综合考虑.我们应立足于学院培养经验,从新角度、新高度改革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继续走在专业建设的前列.

  传统电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经验,为“后示范建设”时期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和创新垫下基石.新时期需要继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同时,针对目前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瓶颈,提出了优化教师队伍,加强对教师和青年教师队伍的考核.对于校企合作“双主体”模式需继续完善,建立校企合作办学长效机制.重视人才培养反馈机制,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步伐.最后积极响应原苏区振兴发展战略,构建与区域产业深度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服务能力.

  1.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探索

  从2006年示范院校开始建设以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被广大高职院校采纳和推崇.目前,已基本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旧难以确保能与企业达成长期合作的关系.校企合作协议可操作性差;校企合作徒有虚名,企业只愿进行短期的合作;同时校企合作对企业约束性不强,企业可根据自身利益随意终止合作关系.学院电信专业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也存在上述隐忧.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需要构建校企长效深度合作的激励约束机制.因此,学院应积极寻找与电信专业对口且具有一定诚信度和知名度的企业,例如富士康科技集团、广东致远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并与之建立合作关系.诚信等级高的企业守信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能保障学生的就业质量.

  电信专业的办学理念要从“重学”转向“重技”,既要“面企”也要“面市”.在合作的过程中,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体系、核心课程,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同时,企业、学校承接的项目可以共同研制,一方面企业可以节省开支,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学校专业老师可以给企业提供理论上或技术上的帮助,同时学生也可以参与实践.此外,还应该建立有效的企业回报激励机制,如技术人才优先选择权、对企业及其产品进行宣传、技术转让优先权等.

  2.教师及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考核机制

  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离不开优秀教师.一直以来,学院都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每学年为优秀教师提供各类专业性、教学方面的培训;在校企合作中输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教师自身技能;同时安排教师在高校实验室进修,丰富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由于学院教师较为缺乏,便采用引进教师授课来完成课程目标;同时,学院要持续发展壮大,近几年陆续向社会招聘了一批青年教师.但外聘的教师多数不从事教师职业,普遍存在职称低、缺乏责任心、随意调课请假等情况,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一般较难聘请.新招聘的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存在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老套等问题.

  针对这一现状,电信专业建立教师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考核机制,建立了教师准入和退出、考核和提升机制.系部对教师信息详细备案,了解教师的工作时间,合理安排兼课量和授课时间并留有余量.对新进兼课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使老师了解授课环境及基本要求.在学期中由督查组对教师进行考评,学期结束通过学生信息反馈等方法对教学成果进行考核.择优选用教师,并对成果优异的教师给予一定的激励奖励.

  学院发展的关键就是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对于青年教师培养严把三关——招聘、培训、考核.严把入口关,资历审核、面试、动手操作、试讲,优中择优;进行岗前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聘请优秀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培养导师,进行一对一培养;同时成立督导组进行监督,特别是对青年教师实行“听、评、议”考核,同时,结合导师指导意见,对青年教师开展评优评先.

  3.人才培养反馈机制

  多数学校只站在学校、企业的角度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而极少关注学生、家长的要求.进入“后示范建设”时期,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还需要建立起人才培养反馈机制.所谓人才培养反馈机制包括四个方面:入学初反馈、学习中反馈、实习期调整、就业后调查.

  在入学初,很多家长对学生都抱有一定的期望和想法,对学生的培养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班主任在开学之初收集家长意见,做成档案库,采纳有益建议,微调教学目标.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之后,逐渐加深了对专业的了解.由于电信专业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要求学生将所有的知识都掌握到位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在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偏好、就业方向等对学生进行分方向培养,调配在该方向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积极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但是顶岗实习之后学生便步入社会,没有一个重新学习巩固的机会.因此,电信专业采用“学习——顶岗——再学习——再顶岗”两轮顶岗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目前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电信专业对已进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进行定期的跟踪,根据反馈信息及时扩展新领域,跟上时代步伐.

  4.构建与赣州产业深度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所在地赣州市是原苏区.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在改革发展中,赣州成为了东南沿海电子信息产业的首选转移基地,这使得赣州对电信类专业人才需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然而学院电信专业毕业生绝大部分流向了沿海发达地区,未与赣州产业实现对接.为增强电信专业学生的服务能力,响应原苏区振兴发展,提升对赣州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采取了以下行动来构建与区域产业深度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对赣州相关行业企业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调研,了解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现状、人才需求状况及岗位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二是以区域产业发展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发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

  三是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引入到与赣州区域产业深度对接中去,实现“梯度式、双技能、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是充分利用新的机遇,加强沟通与联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为统领,最大限度地利用校企资源,有针对性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赣南振兴建设输送人才.

  四、小结

  示范(骨干)院校的建设给人才培养带来了动力和压力,笔者学院不断追求发展,始终坚持人才强校原则.进入“后示范建设”期,学院应继续在人才培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院电信专业人才的竞争力.为了服务于原苏区振兴发展计划,电信专业还采取与本科院校合作办学机制,开始探索电信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丰富办学特色,培养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为使电信专业输出的人才质量在“后示范建设”时期走在前列,还需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寻求与国际企业的合作机会,与国际接轨,让学院电信专业人才走向全国,走向国际.

  参考文献:

  [1]姚和芳.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后示范建设”背景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教师队伍的路径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

  [2]王皑.基于工学结合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流程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2(17).

  [3]李琳.当前后示范院校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办法[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4]邱小云,彭迪云.原苏区振兴发展定位对产业转移意愿的影响研究——以赣南为例[J].学术论坛,2014(4).

  [5]尤婷,李培江.与浙西区域产业深度对接的特色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1(27).

  (作者单位: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人才培养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人才培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人才培养方面论文范文。

1、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2、企业人才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