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类论文例文 和把扶贫的种子播撒到每一寸土地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种子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把扶贫的种子播撒到每一寸土地

七月的陇原大地,艳阳高照,绿树成荫.乍眼一望,树绿山青、百花争艳,到处弥漫着勃勃生机,深入到最偏远的“穷山沟”会发现:一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总书记多次强调,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扶贫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8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看到了成绩,也看到了坚持不懈、与时俱进的人们,他们一直都在路上.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一批批优秀的妇联人投身于精准扶贫的工作中,为改革开放的进程添柴加薪,她们扎身山沟、村庄、地头,为老百姓带去致富的经验与精神的食粮,演绎出一幕幕令人感动的故事……

她用双手托起一个破落的家庭

陈建聪

这是个很普通的农村妇女,一张黑里透红的脸,满是岁月风霜留下的一双粗糙的手,身上是普通农妇的打扮,放到女人堆里,恐怕你永远也不会对她留下任何深刻的印象.第一次见她,那是我入村第一天开全村预脱贫会议,她是村妇联主席,我是市妇联派驻的帮扶第一书记,说起来算是“一家人”.说实话,如果不是村妇联主席这个身份,恐怕我很难记住这样一位普通的女性.但随着我驻村入户工作的不断深入,她的事迹和她走过的并不平坦的人生之路,引起了我的注意.从村民口中得知,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农村妇女,托起了一个即将破落的家,全村人都见证了这个家庭从破落走向致富的变迁.

她出生在天水市麦积区利桥镇百花村,在当地还算一个衣食不愁的家庭,因为哥哥年纪大还没有找到对象,父母就通过“换头亲”,把她嫁到了本镇秦岭村,那时她才20岁出头.

当她来到这个家后才发现,家里不但一贫如洗,而且家里人的情况也十分糟糕.当时家里有4 口人,两个是60 岁以上重度聋哑、残疾一级的婆婆和她公公的二弟,都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快70 岁的公公勉强能自理生活,唯一健康的丈夫也是个老实巴交、没有多大本事的普通庄稼汉.家里3间茅草房,院墙塌落,据村里人讲,茅草房还不如人家的牛圈,更别说有一张像样的桌子了.她的心一下子从头凉到了脚底.全村所有的人都认为她根本不可能待下去,她自己也多少次脑海里出现过“跑”的念头,但想到自己的娘家人和好不容易找下媳妇的哥哥,她还是犹豫再犹豫,最后下决心留了下来.全村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实际上,她确实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人生奇迹.我问她:“你当时有啥想法?”她笑着说:“有啥想法,一家人都把人能吓死.”

好在丈夫虽然木讷,但很老实,你让他干啥,他就会很努力也很认真地去干,这给了她稍许的安慰和自信.在尽力照顾好3 位老人生活的同时,她逐渐通过自己和丈夫的辛勤努力,解决全家人的温饱问题,还添了个小宝贝.除了照顾老人和孩子,她还要抽空到附近打短工,丈夫在她的引导下,学会了建筑瓦工.为了能尽快摆脱生活的困境,家里照顾老人孩子和所有的家务、农活,她都包揽,两位老人去世时,在全村人的帮助下,丧事基本上都是她自己一个人操持的,好让丈夫能安心出去打工.短短的几年时间,他们就拆除了原来即将塌落的3 间茅草房,盖了东北两面新房子,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也实现了她人生的第二步设想,摆脱了祖祖辈辈吃低保金的贫困局面,走在了全村的前列.除了孝敬老人,她还是群众公认的热心人,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都有她的身影.

她就是李进娥.2017 年,在秦岭村基层妇女组织改革中,她被全村妇女一致推选为村妇联主席,成为村“两委”的得力干将,开始了她带领全村妇女助推精准脱贫的第三个人生历程.

(作者单位:天水市妇联)

姐妹们的花椒情

张子艳

初春的夜晚寒气逼人,住在村部的办公室里,尽管身上压了两床被子,头、脸和鼻子还是冰凉的.鸟儿的一声啁啾划破了乡村的寂静,新一天的驻村帮扶工作又开始了.

那一天,市妇联的姐妹们心情特别愉快!因为驻村3 天,终于使“三变”模式在镇原县屯子镇下孙村得以实现,相关合同也已签定.以农户为劳动力加专业合作社的新型产业模式在下孙村诞生了,村上撂荒了十多年的100 多亩集体土地,明天就要开垦播种.想到两三年后那个荒芜多年的山坡会变成椒香四溢的花椒园,给村集体带来收益,还会带动更多老百姓走上小康路,这可是我们妇联干部的梦想呀!

市妇联是2015 年被调整到镇原县屯子镇下孙村开展扶贫工作的.驻村后,我们访遍了下孙村的家家户户.村民的贫困让我们心酸,他们不思改变的保守与僵化更让我们痛心!这里有太多可利用的资源,紧临泾河的塬面土地平坦肥沃,可是除了种点小麦当口粮外,没有任何产业,三面环绕村庄的平整梯田,任各种野草恣意疯长,让人看着不由得痛惜.

一定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这是市妇联姐妹们的共同愿望.我们找村民谈心,请专家论证,终于找准了发展花椒产业这一适合本村实际、群众能够接受的思路,我们要带领群众把下孙村3000 多亩荒芜的山台地变成花椒岭,让老百姓依靠花椒脱贫致富.

村民是最现实的,无论你将愿景描绘得如何诱人,可他们看到的只是眼前的苍凉与荒芜,树不好种、草不好除、瞎老鼠祸害、冻死了咋办?这些顾虑都成了他们面前的拦路虎!任凭你说得口干舌燥,他们仍然一脸漠然.

“改变观念,提振信心”是扶贫的根本.在我们的耐心说服下,终于有人愿意在自已的土地上种上我们购买来的花椒苗.妇联的姐妹们为他们挖坑、覆膜,虽然辛苦却个个笑靥如花.2016 年,有150 多亩花椒落地生根;到2017 年底,中心村村干部段小虎领着村民,在东面的山坡上种了350 多亩花椒.

为了实现“三变”,让3000 多亩撂荒的山台地变成资产,使农民成为合作社的股东,从2017 年7月开始,我们就耐心做思想工作,请专家搞培训、开讲座,领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参观学习市内的成功典型,希望村民中有人能带领大家,先从村上的100 亩荒芜的土地入手,通过“三变”的方式盘活土地资产,发展花椒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党员会、村长会、村民代表会、村民会……会议开了好多次,你说东,他说西,意见不统一,半年过去了,没有任何结果,最让我们焦急的是,村上没有一个人敢于挑起控股股东这个担子,连我们寄予最大希望的段小虎也摇头了.

经过几多周折,终于,本村的企业家孙创鹏愿意挑这个头,带领大家干.随后,我们和村干部及孙创鹏研究讨论了“三变”的具体措施,村民入股的具体办法,理事会、监事会的成立以及章程的制定等工作.

站在塬边,一层层梯田顺着山势一圈圈一直重叠到沟底,一条条整齐铺就的白色地膜在阳光下熠熠闪光,给寂静的沟壑增添了无限生机,看着去年的努力成果,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我们心里无比的惬意.

我们一行3 人盘山查看幼苗的成活和生长情况,越看越喜悦,成活率很高,都在85%以上!想到再过半年,花椒苗就能长到一人多高,荒凉的北山坡就要变成满坡苍翠的花椒园,姐妹们的心里好高兴,比自己发财还激动.

村上的段主任不停地感叹:“没想到成活率这么高!明年就能摘花椒了!要是你们早几年来帮扶我们多好!大家的日子一定早就变好了!”

“现在也不迟,只要我们携手带领大家好好干,5 年内把咱们下孙村建成花椒生产基地,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太阳变得炙热起来,花椒的喜人长势和高成活率犹如给我们打了一针兴奋剂,从塬边到沟底,再从沟底到塬边,我们走遍了阳坡和阴坡,竟然没有丝毫疲惫.返回的路上,妇联的姐妹们憧憬着几年后,下孙村3000 多亩撂荒的山地将变成郁郁葱葱的花椒园时,大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作者单位:庆阳市妇联)

为贫困户帮点忙送去希望

王丽

3 月13 日,星期二,天还算晴朗,区妇联全体干部为龙渠乡龙首村6 户一般贫困户、白城村2 户已脱出的贫困户送去春耕化肥.

龙首村一社的高勤、李兴茂,四社的王建军,六社的朱兴仁、朱生歧、候殿元,是甘州区妇联帮扶的一般贫困户.区妇联主席魏冉带领我们一行5 人,为8 户帮扶户送去了化肥.每家2 袋,价值160 元.

此次送化肥,首先解决贫困农户春耕备耕中存在没有化肥的问题,同时了解贫困户家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为今年的帮扶工作制定计划,拿出方案.

每到一家,大家与群众拉家常,问寒问暖.拉着大妈的手,叮嘱身体不好的老人注意身体的调理,让儿女好好照顾老人,不要将来留下遗憾.

魏主席和我到白城村三社看望毛吉林家庭,毛吉林已外出打工.他的妻子张琳和母亲在家,9 岁的儿子张佳棋去龙渠乡中心学校上学了.魏主席询问了今年家中发展的打算.张琳有两个方案,一是想把孩子转到城区上学,自己在城里打工,增加收入;二是如果孩子转不进城里,那想继续养殖肉牛,她打算贷款1 万元,购买2 头小牛,加上现有的4 头,共6 头,加大养殖规模,增加家庭收入.

为8 户贫困农户送去了化肥,为贫困户帮了点忙,心里非常高兴.同时也了解了贫困群众家中存在的困难,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帮扶下,这些贫困家庭一定能够脱贫.

我坚信,总书记“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讲话,足以鼓励和引领我们不断向前.作为基层妇联人,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向前迈出一小步,再迈出一小步,才有可能帮助那些贫困家庭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

(作者单位:张掖市甘州区妇联)

(责编 拾谷雨)

种子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种子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种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种子科学和工程论文

2、种子科技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