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类论文范文文献 跟存在的维度:体育人学存在论的哲学省思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人学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存在的维度:体育人学存在论的哲学省思

摘 要:依据马克思人学存在论的哲学观点,审视体育与人之存在的理论意义,从而建立起体育与人之存在的哲学联系.研究认为:人之存在为体育提供了感性基础,人之生存为体育提供了现实保障,人之发展为体育诠释了实践过程,人之为人的总体全面思索为体育订立了终极追求,体育就是人多维度存在的基石.马克思主义人学存在论为体育哲学思考提供了实践平台,人学存在论中,体育在“感性的人”中出场,以“现实的人”为基点,关照“实践的人”的价值,终极旨归回到“全面发展的人”,从而建立了体育与人之存在关系的多向维度.

关键词:体育哲学;体育实践;存在维度;人学存在论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68X(2018)06-0018-05

PhilosophicalReflectiononExistenceofSportsHumanity

TANYouqun

(SportDept.,JiangxiNormalUniv.,Nanchang330022,China)

Abstract:AccordingtothephilosophicalviewpointofMarxstheoryofhumanbeing,thetheoreticalsignificanceofphysicaleducationandhumanexistenceisexamined,andthephilosophicalconnectionbetweensportsandhumanbeingisestablished.Thestudyholdsthattheexistenceofhumanbeingsprovidestheperceptualbasiorsports.Theexistenceofhumanbeingsprovidesrealisticguaranteeforsports.Thedevelopmentofhumanbeingsinterpretsthepracticalprocessofsports,andtheoverallthinkingofhumanbeingakestheultimatepursuitforsports.Sportsisthefoundationstoneofhuman’ulti-dimensionalexistence.Marxisttheoryofhumanexistenceprovidesapracticalplatformforthethinkingofsportsphilosophy.Intheexistentialtheoryofhumanstudies,physicaleducationappearsin“perceptualpeople”,taking“realisticpeople”asthestartingpointandtakingcareof“practice”.Theultimateaimofthevalueof“man”istoreturnto“manofall-rounddevelopment”,thusestablishingthemulti-directiondimensionoftherelationshipbetweensportsandhumanexistence.

Keywords:sportsphilosophy;sportspractice;dimensionofexistence;theoryofhumanexistence

体育作为人的实践活动,对体育的研究,就是对人的系列问题的追问与省思.探索体育与人存在的关系,应从人的本质属性入手.马克思人学存在论解释了人的存在问题,人在感性存在、现实生存、实践发展与完整追求中与体育建立多维度联系.体育在“感性的人”中出场,以“现实的人”为起点,关照“实践的人”的价值,终极回归到“全面发展的人”,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得以完整,成为哲学文化的必要补充,是省思人之为人的价值所向.本文以马克思人学存在论为理论依据,对体育与人的关系进行了多维省思.

1人学存在论的体育思考

人学,是有关于人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学问,人的本质与存在问题,成为研究学者思考的核心问题.人是什么?是动物,是肉体,是物质,亦或是主体……这个看似简单却难以确证的问题却引发了人类对于哲学的追问.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镌刻着:“认识你自己”,告诫人类要时刻注意审视自身.人如何而来?人为何而在?人又何以存在?诸多哲学家都在不断思考关于“人”的问题.马克思谈到:“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1].探索“人本身”成为真正认识你自己的一种必然选择,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考察是人之为人的必然要求.“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站在世界的中心为“人”发声.以人为认识对象的价值尺度,将人作为社会实践和理论的参照蓝本,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以确立.泰勒斯认为:“生命力同水”;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人的生命本原和动力是栖息——灵魂”;克赛诺芬尼:“生命处于泥浆”;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人被养育在一种鱼中”[2].这里的“人”不是物质化的肉身,也不是精神化的载体,而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行为主体.人之所以得以立足于世界,源于人具有弥补自身天然缺陷的能动性,人并非单纯地屹立于世界之林,人的生命实践打破了“自然人”的局限.“人学是从整体上研究人的存在、人性和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发展规律,以及人生价值、目的、道路等基本原则的学问.”[3]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在,包括物质的存在和意识的存在,包括实体、属性、关系的存在.人的意志本身也是一种存在,人思维的、虚幻的东西也是一种存在,属于意识的存在.人学对人的存在形式进行了根本的分析,以“感性的人”出场,以“现实的人”为起点,关照“实践的人”,旨归“完整的人”.人学存在论开启了体育与人之存在的重要路径.“体育作为生命的表现形式,体育存在的合理性就隐藏于“人之行为”实践的过程中,寻找“人之存在”是通达体育本真路径的选择”[4].因此,从“人学存在论”视域中,对体育进行审问,从而建立起体育与人存在的哲学维度.体育运动蕴涵丰富的人学思想,体育作为感性的活动始终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力求塑造“完整的人”.

2人的感性存在:体育在人的对象化中出场

“感性”一词在西方哲学中占据高位,多是用来解释人的本质的概念.马克思对“感性”解释为“人的感觉、等不仅仅是狭义的人类学规定,而且是对本质(自然界)真正本体论的肯定”[5].在马克思之前,黑格尔对“感性”也进行了论述,在他看来“感性”的确定性值得怀疑,因为这种“感性确定性”看似提供着丰富的知识,但这种确定性提供的却是最贫乏而抽象的真理.如:它存在着,没有再多的解释.这种存在无法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费尔巴哈与黑格尔的观点背道而驰,他认为“对于感性意识来说,一切语词都是名词,它们对意识本身是完全无关紧要的,它们对意识来说仅是些符号,是以最简洁的方式来达到意识的目的.语言在这里无关紧要.感性的、个别的存在的实在性,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用我们的鲜血来打图章担保的真理”[6].费尔巴哈重视实在的事物,在他看来,具体的事物可以凭借自己本身的性质得以确定.马克思在两者观点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更深刻的探究.马克思的观点中,感性让事物对象化成为可能,事物成为对象呈现于人类世界,这种感性的对象化使得事物成为被研究认识的对象,并将自然、科学等知识形成体系对其进行研究.“存在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是感性的,一个事物之所以是存在的,是因为它是对象性的感性存在”[7].存在物之间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对存在或非真实存在具有验证的作用.

“人是感性的存在,人作为感性而存在的人,规定了人的存在方式”[8].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人的存在既表现为能动的存在物,又表现为被动的存在物.人的主观能动性促使着人类的自我实现,人类必须通过与他相对的对象发生关系才能得以实现.身体是人的能动发生对象性活动的物质载体,通过身体的实践,人的能动性才能得以实现.身体是人感性对象性的实践基础,进而说明,身体也是感性的存在物.运动是身体本能之一,在身体运动演绎中,人们从野蛮走向文明,从原始走向进步,运动成为身体感性的对象性活动.体育是身体运动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特殊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独有的行为文化,包括:跑、跳、投、掷、抛等行为文化.这些行为文化的存在,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结晶,体育是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体育为人类的进化提供可靠的力量堡垒,为人的存在发展服务,成为人现实生存的基础条件.

3人的现实存在:体育在人的生存中融入

任何人学研究的出发点都是“人”.这里的人是指“现实的人”.“‘现实的人’是指感性存在的实体,是来源于自然界的感性实在的物质实体即肉体”[9],是肉体的、现实的存在,而不是唯心主义的、精神的、抽象的存在.唯物世界观是马克思伟大的创造,他通过对以往旧哲学家们的优秀思想成果的批判和继承,在人的存在问题上进行了科学的求解.马克思将人的自然存在作为完整意义上“人的存在”的前提,自然的、生物的和物质的存在物虽然造就了“人的存在”,但人的社会历史中发展的意义更值得考量.“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唯物史观的“考察方法不是没有前提的,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它一刻也离不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是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10].可见,马克思把从事实际活动的、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作为出发点构建了人学存在理论.人作为有生命的肉体存在,在与自然的存在关系中建立了自然属性,在与社会生产关系中建立了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使之与动物有所甄别,人在自然化走向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文明逐渐建立起来,体育便是这种人的自然化走向社会化的文化产物,是从自然中进化以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表现.

“体育随着人类的社会产生发展,是生存实践必需的文化经历,是保持生命活力的推动因素”[11].回溯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处于自然生存状态危险阶段,自身所具有的身体素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反应等)远不如动物强大.对于天然的缺陷,人类不得不开始思考保护自身的办法.动物没有意识,只能在残酷的生存条件下顽强地存活,而人类却可以在劣势中找到如何取胜的生存技巧.人类通过快速的奔跑躲避猛兽的追击,利用灵敏的身体和强健的肌肉,攀爬山岩果树获得食物,体育成为人类对抗自然最好的生存技巧,体育作为人类生存特有的行为文化而被需要.体育对于人的生存而言,表现出其稳定性与延续性,它的行为是超越历史的,它的图腾是超越文化的,这样的表现把体育对人自然性的追溯,人对自然的敬畏和依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现实存在的人如何在发展中创造自身价值,应该到实践中寻找答案.

4人的实践存在:体育在人的发展中呈现

“体育在人学场域中,发现实践活动的本质意义”[12].马克思注重现实性,把实践活动与人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将人类从柏拉图的“理想国”拉回现实世界.实践是人的生命活动,是人类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实现行为.“体育活动是在‘规定’人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创造性活动”[4].体育作为实践创造活动,对人类不断进行改造与发展,外到身体的塑形,内到品格的塑造,人在体育的关怀之下不断趋向完整,体育的实践获得人本质性的认可.人的实践存在证明了,体育的实践形态与马克思哲学对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念相吻合,体育是人创造文明社会的力量来源,是人完整的必要补充,是一门关于人的哲学.

4.1实践的尺度:体育实践中的合宜关系

“合宜”一词出自于查理德·米勒对马克思思想的归纳,是用于形容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的一种最佳的关系状态的哲学用词[13].“合宜的状态就是在以某项准则或尺度为基准的人与人或人与物的一种关系”[14].这种“合宜的关系”必然需要某事物介入其中进行维护,才能得以实现并持续.纵观知识之海,“度”是最佳的选择.何为度?在马克思的哲学世界中,对度的解释有两种,一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数量界限,这个数量界限是一个过程或区间;二是指事物量变引起质变的界限,这个界限即质变点、交错点或关节点.两种解释皆谈及界限,这个界限是事物质量相互转化的关键点,决定了事物是好是坏的发展趋势.如何把握度?首先要认识度的质与度的量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之下可以互相转化.要正确地把握度,就要看到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把“度”控制在一个合宜的范围内,达到事物“质”的飞跃.“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是对人健康生活的呼吁,人进行体育运动在量的积累下,获得健康的身体,到达质变.黑格尔认为“世间万物超过尺度就会招来毁灭”[15].度成为维持事物发展的稳定剂.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思想的不断提高,原始身体较量逐渐转变为科技的较量,社会稳定也因此受到严重的威胁.为赢得物质厚赏,产生了以“黑哨”为名的形式赛场,为了争夺比赛胜利,出现了不惜以牺牲生命健康代价的“兴奋剂”.之手玷污了健康的身体,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夺走了人类获得平等、公正的权利.社会需要一名正义的“骑士”加以解救,体育受命于社会危难之中,给人带去了希望.体育以公平、公正为原则,规范着场域的秩序,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拒绝以卑劣的手段赢得比赛,或是功利性的比赛形式,维持社会关系的合宜状态.体育实践规则维护下的“尿检”、青少年的“骨龄测试”、血常规检查等,使得赛场秩序得以稳定,合宜的关系受到维护,为人们获得平等尊重的权力.体育让人性的野蛮、冲动、得以控制,体育实践的合宜关系成为规范人行为的尺度,呵护着生命的健康,体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获得存在的价值.

4.2实践的准则:体育实践中的自律行为

人的实践存在,意味着人在实践中必然有遵守的准则.人在自由自觉的活动中,需要“法”的制约,这个“法”是人自觉的内在的“自律”.“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向往,“自律”是实现自由的前提.何为自律?康德认为“‘自由即自律’,指人为的道德立法,遵循法则,才能体现人的尊严和价值”[16].黑格尔认为“‘自律’是由他律即社会规定法律,通过人们定化和选择后才可以形成,被限制的自由其实是属于“不自由”的范畴”[17].而马克思的观点更注重于自律对实现自由的作用,“认为更善于自律的人才会达到个人更全面自由的发展,自律的真正落实才能让道德法规焕发其活力和意义”[18].显然,以上所谈及的“自律”就是他律(社会规定的法律)实现的一种途径,是维护秩序的一种方式,与道德、规则紧密相关.由此,便有了马克思对道德的阐释,“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宗教是人类精神的他律”[19].道德在实践中才有存在价值,自律以道德为基础得以实现.

“自律是人类道德实践中的自我选择”[20].体育是人的主体实践活动,体育的本质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性.自由的实现必须奠定在自律的基础之上,没有自律何谈自由?在体育实践中,人们通过内化道德选择使他律逐渐转化为自律,是主体理性的选择.体育,规范着场域的秩序,以公平为原则,拒绝以卑劣的手段赢得比赛,规范人们追求身体肌肉增长的健康方式,杜绝把化学制品当主食以伤害身体机能为代价,追求身体外在的肌肉美感.体育制度为人类提供规范的蓝本,使之在道德的轨道中稳定地运行,这种周而复始的运行,逐渐发展成为人类自我约束的意识.人类在长年累月的体育实践中,文明守规的参与,形成文化积淀、法律道德习惯,自律成型扎根于主体之中.体育让人获得自律的意识,为人类追求自由提供途径,为“人之为人”的完整性灌溉力量.在“自律”的原则下,人可以冲破任何障碍,打破一切枷锁走向自由全面,为人的完整性提供可靠的行为准则.

5人的完整存在:体育在人的归旨中圆融

人的完整存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存在方式的终极指向.在马克思看来,人应该成为“全面的人”、“完整的人”,在他的哲学世界里,强调的是人的需要的丰富性.

人的需要即身体的需要,身体包括肉体,还涵涉灵魂,使形与神、身与心、肉体与灵魂保持着不失衡的主次关系,从而充满内在张力,并落实于社会实践活动中,成为能参与、能沟通的组织系统.“身体既是人的自我理解的起点,又是人与社会、自然沟通交往的存在支点,可以说是价值起点.对人之存在与生存的关切,只有落实到对身体的关注,才算是全面的切实.”[21]体育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对人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价值,人在自然进化中通过体育对自身进行改造,使自身拥有抵抗力、耐受力、创造力.体育进化了人的动物性本能,使人具有了文化的属性.体育在人的归旨中始终不变的使命就在于立足于人的先天动物的自然属性,在改造中不断完善人的社会属性,不断向文化世界挺进,促使人以全面的姿态面对世界,让人获得“完整的存在”,这便是体育的价值所归.

5.1人的权利回归:体育能为人的平等立规

马克思认为,权利是实现人自由的保障.在辞海中对权利的解释为“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近代法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卢梭、康德和黑格尔等人有关权利的论述为马克思权利观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马克思的权利观是在批判地继承他们权利观中合理性因素的基础之上逐步形成的.卢梭在权利的论述方面,提出了“社会契约论”思想,希望通过“社会公约在公民之间确立了这样的一种平等,以致他们大家全都遵守同样的条件并且全都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22],这里所说的权利指的是一种自由的意志.康德认为“自由是独立于别人的强制意志,而且根据普遍的法则,它能够和所有人的自由并存,它是每个人由于他的人性而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原生的、与生俱来的权利”[23].他认为,权利来源于以自由为基础的道德法则,权利的普遍法则也是从道德的最高原理中引申出来的,只有通过道德令,人们才能意识到自己是自由的.黑格尔认为“人是自在自为的自由的天性,自由作为人的权利,是不可被转让和剥夺的”[24].权利问题实则是自由实现的问题.

“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具有生存平等的权利、生命权、自由权、幸福权以及财产所有权,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25].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人类的基本权利渐渐被剥夺.是权力的滥用,剥夺了人平等的权利;是的扩张,掠夺了人生命健康的权利.权利的丧失让人性陷入危机,权利需要回归,人性需要拯救.权利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实现,人性在实践中展现.体育是人的主体实践活动,体育法,是从属于政治的法律,通过体育法的制定与实施,规范了赛场的秩序,制约了滥用权力破坏平衡的群体,人的平等权利得到回归.人类的物质,为了获得暴利而不惜以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代价,制造劣质产品,使身体的抵抗力不断下降,生命也因此受到威胁.体育锻炼增强了身体的抵抗力,让人获得健康的身体,同时健康也对饮食提出了要求,体育对运动员饮食的标准要求,体育成为健康饮食的风向标,同时让人获得健康的意识,逐渐深入为一种健康的人性.体育由内而外地为生命带来希望,为人性带去光芒.体育使得权利回归主体,人性得以完整,使人之为人,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可靠的途径.

5.2人的自由向往: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自由的世界里,人们不论是在内在的思想,还是外在的行为上,都包含着自由的观念,这种由内而外的自由的发展,值得人类深思.“人的自由是指人摆脱了外在的束缚和压力,真正实现了一种内在的自我选择”[26].人保留个性的基因,是“超动物”的存在.具有“自由选择”的能力,自然支配着动物的行为.人与之不同的是,人是自由的主体,人可以把受自然支配的行为与自己主动的行为结合起来,人天生就有自由主动的资质.人与动物的区别是:生活在同样的自然环境中,人既可以遵守自然的支配,也可以拒绝自然的支配,他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所谓的自然状态就是最原始最本真的状态,最原始的裸体运动、身体的角逐、力量的对抗,是争夺权力最原始的方式.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及适应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能够获取的生活来源的数量和种类也日益丰富,没有什么可以成为人类争取自由的绝对障碍,没有什么可以成为人类追求自由中永远打不破的枷锁.

“从原始人类起,人类就向往获得自由,为了获得自由不惜以生命、社会和以文明的灭亡为代价,把个人的自由作为生存权利最高的精神目标追求.”[27]体育是人性的规章,当代的健康体育,规范人们追求身体肌肉的增长方式,杜绝把化学制品当主食,以伤害身体机能为代价,追求身体外在的肌肉美感.文明体育,规范着场域的秩序,以公平为原则,拒绝以卑劣的手段赢得比赛,或是功利性的比赛形式.体育在人类文明中从过去走向未来,从区域走向世界,从风俗习惯走向文化,使人类走向永远的自由,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结语

马克思人学存在论将人的存在问题作为核心,从人的生存、发展、归宿中,探索体育与人的关系,从而建立人存在的维度.从“感性的人”出场,“现实的人”为起点,关照“实践的人”,旨归“完整的人”,建立了体育与人之存在关系的多向维度.体育是人的感性活动,是人类在现实中对抗自然的最好方式.基本的身体实践活动构成了体育最初的结构范式,它让人类足以躲避野兽的穷追猛赶、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从而得到自由的满足.体育让人顽强地行走在社会文明的演进中,让人得以立身于世界.体育作为人之主体存在,定然肩负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是人之为人的终极关怀,亦将成为人的发展存在的规则与定理.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3版)[M].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06.

[2]基尔克,拉文,斯科菲尔德.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原文精选的批评史[M].聂敏里,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12.

[3]陈志尚.人学原理与历史——人学原理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0.

[4]张焕斌,刘欣然.实践的抉择:体育人学存在论的哲学维度[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45-50.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03.

[6]张肾.西方哲学史记[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633.

[7]李宝刚,王思鸿.人之谜:马克思主主义人学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4

[8]谭立衡,李钢.马克思哲学的感性思想及其意义[J].学理论,2013(7):26-29.

[9]陈曙光.马克思人学革命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09.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73.

[11]刘欣然.生命行为的存在——体育哲学、历史与文化的线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330.

[12]刘欣然,王媛.生命的呵护:学校体育的人学存在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2):68-86.

[13]RichardMiller.AnalyzingMarx:Morality,PowerandHistory[M].Princeton,N.J.: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84:16.

[14]曲红梅.马克思主义、道德和历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73.

[15]黑格尔.逻辑学[M].梁志学,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62.

[16]王啸.自由与自律:康德道德教育思想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4-41.

[17]宋希仁,姚云.黑格尔自律与他律的统一[J].道德与文明,2014(2):47-51.

[18]宋希仁,道德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J].道德与文明,2000(3):4-7.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19.

[20]任雅琴,龙秋生.竞技体育秩序中“自由”与“自律”的解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31-45.

[21]马卫平.体育与人——一种体育哲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

[22]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66.

[23]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M].沈叔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50.

[24]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65.

[25]ThomasJefferson.TheDeclarationofIndependence[M].America,1776.

[26]李颖.自由的理性追寻——古希腊时代精神与教育思想分析[J].社会科学战绩,2005(6):236.

[27]王结春,刘欣然.古希腊城邦的体育自由思想[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8):27-30.

(收稿日期:2018-10-09)

人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人学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人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