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方面有关论文范本 与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院校师傅型师资培训路径类专升本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现代学徒制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现代学徒制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院校师傅型师资培训路径

摘 要:在分析高职师资队伍来源、结构现状等基础上,提出轮换授课、企业顶岗进修、组建校企师资团队等路径来进行师傅型师资的培训,以尽快满足现代学徒人才培养的师资需求.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师傅性师资;师资培训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8)05-0025-02

收稿日期:2018-01-12

基金项目:2016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2016SJD88012)

作者简介:石彩华(1980-),女,硕士,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工程学院工程师、讲师,研究方向为现代职业教育;车娟(1986-),女,硕士,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工程类现代职业教育.

1核心概念界定

1.1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是一种新型职业人才培养实现形式,校企合作是前提,工学结合是核心.其鲜明的特征是校企联合双元育人和学生双重身份(学校的学生、企业的学徒)[1].

“现代学徒制”起源于德国的职业培训[2],并有相应配套的国家制度和教育制度模型,是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推动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和借鉴.经济发达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并有明确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与保障[3].

1.2师傅型师资

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模式具有招生即招工、工学交替、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等核心特征,所以教师具备岗位工作经验是客观存在的,且是必须的.以往从学校出来的双师型教师难以胜任,必须升级为师傅型师资.教师具备了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成为专业岗位好师傅,有了好师傅才会有好徒弟;教师成为师傅才能形成现代学徒制下的师徒关系;所以“师傅型”师资是既具有教师的岗位技能和素质,又具有企业技术岗位的经验;既能在职业院校胜任教师岗位,又能胜任企业的技术骨干岗位;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企业岗位经验.

2高职院校师资的现状

2.1高职师资来源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调研,高职院校师资来源主要来自高校应届硕士或博士毕业生占82%,来自企业工程师的占16%,来自其他院校老师2%.从教师师资来源来讲,高职师资队伍中,绝大多数还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为主,这些教师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实践技能比较缺乏;虽然有过企业挂职锻炼或者短期实践培训,但是系统的岗位技能和实践应变能力比较低.

2.2高职师资结构

以机电类专业高职院校师资为例进行师资结构分析见表1,对于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教师主要分为三块,专业理论教师,实训培训师和企业教师,其中98%的专业理论老师具有讲师和工程师的双师资格,这些教师主要的工作任务是讲授专业理论课,很少参与到学生的实训学习中.所谓的双师,是符合双师的理论条件,取得了工程师和讲师的证书.但是他们的实践技能水平并没有显著的提高,没有掌握系统的职业岗位技能,不能完全胜任实训课程的指导工作.而对于实训培训师,他们来自企业一线,有着丰富的岗位操作技能,但是由于学历不高,没有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教学方法和技巧运用不够娴熟,学生的认可度并不高.

2.3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现状

目前,各级政府和学校都意识到师资队伍的素质是推

动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师资培训是提高师资队伍质量的

主要途径,所以培训类型层出不穷,主要包括省国培、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及学生管理等方面培训,这些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及科研水平.而对于提供教师专业岗位经验的培训比较少,虽然学校有下企业挂职锻炼制度,由于大多数挂职锻炼是进行,教师去企业的挂职时间比较分散,企业很难给这些老师安排工作,所以这种的挂职锻炼只是浮于表面的走过场,教师无法真正融入到企业的岗位工作中,企业也没有收到来自教师的技术力量支持,没有实现提高教师企业岗位经验和人力支持企业生产的双赢.以至于企业和挂职锻炼教师,在的企业挂职锻炼过程中,都力不从心,得不到明显的收益.

3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师傅型”师资的培训路径

3.1实行轮换授课培训教师的全面专业技术能力

高职院校课程已经模块化,以机电专业为例,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再细分为机械方面的课程和电类的课程.授课老师则根据授课的类型,属于各个课程组,像机械设计工程中心,教师主要是讲授机械制图、机械工程技术、机械机构设计等偏机械方面课程,而机电工程中心,主要是讲授电工技术、电气安装技术、PLC技术等偏电方面课程.据调查,这些老师95%一直上同一类的课程,教机械的老师从工作后几乎没有上过电方面的课程.作为机电类专业的老师,善于机械方面的老师,缺乏电气方面的专业技能,这样就不能满足作为师傅性师资的全面技术能力.为了解决专业“瘸腿”的现象,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轮换授课制度,从政策上引导老师去轮换授课;同时作为教师,也要意识到专业偏颇的弱势,为掌握全面的专业技能,教师本身要积极的去轮换授课,提高职业教师成为师傅师资的全面职业技能能力.

3.2企业顶岗进修,积累教师专业岗位工作经验

为了培养企业亟需的高技能一线人才,教师的企业岗位工作经验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职院校出台一系列政策和规定,鼓励老师进入企业锻炼.提高教师的企业岗位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进行企业顶岗进修.学院可以制定政策,让老师分批轮换脱产到企业进行全职顶岗进修,由企业和学校双方进行企业顶岗的业绩评价,让教师以一名企业员工身份,参与到企业相应岗位的工作中,这样才能真正积累企业岗位的工作经验.

(2)参加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培训.随着德国双元制在中国的本土化,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在和德国工商行会合作,建立跨企业中德培训中心,这些培训中心依据德国的双元制教育理念,对典型的工作岗位技能进行模块化培训,所以对于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好全面集中训练培养企业岗位基本技能的场所.

(3)建立学校和企业双岗互聘互换机制.对于有校办工厂和与企业合作比较好的学校,可以采取企业骨干和专业教师进行岗位的互聘,企业骨干作为教师,给学生进行授课,教师顶替企业骨干完成企业的相应工作任务.

3.3组建教师和企业师傅混合的师傅性师资团队

现在学徒制迫切需要师傅性的师资,除了高职院校内部培养师傅性的师资外,组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构成的师资团队是一个短期内高效的措施.组建校企师傅型师资团队,主要有三种途径.

(1)校企合作开展订单班,校企共同培养学生,学校教师负责理论和基本的实训教学,企业师傅负责学生的岗位技能和生产技能的培养,像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同舍弗勒公司合作招生的舍弗勒班,开展三站互动、六轮轮换的教学模式,取得很大成功,已经培养了12届的学生.

(2)成立跨企业培训中心.随着德国双元制在中国的大力宣传,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和德国工商行会的合作,建立由德国工商会、学校和德资企业合作的跨企业培训中心.中心的基本技能培训模块,是根据德国工商行会相应的考工大纲,师资具有德国培训师资质.所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跨企业培训中心或者委托跨企业培训中心对学生进行培训.

(3)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转变高职师资招聘的方向,从高校转向企业,在满足技能和技术要求的情况,降低学历层次,吸引更多企业的能工巧匠投入到高职教育中.另一方面,加强企业教师的培养和激励,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专业化.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所学技能和企业岗位所需技能是否匹配,师傅型师资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面对高职院校中80%的教师都是高校型教师的现状,寻找师傅性师资培养途径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师傅性师资不但要内培和外引,更关键的是专任教师从心理上意识到师傅性师资的重要性,有意识、主动的去学习、积极参加企业挂职锻炼,提高自己的企业岗位技能,尽快成为师傅型师资.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世界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04(1):23-25.

[2]王丽敏.西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J].职业时空,2006(12):71-72.

[3]贺国庆,刘向荣.西欧学徒制的历史演变及现代意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1):66-70.

(编辑:徐丽娟)

现代学徒制论文范文结:

关于现代学徒制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现代学徒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