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业论文例文 跟我国MTI(翻译硕士专业)建设的回顾和反思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专业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我国MTI(翻译硕士专业)建设的回顾和反思

摘 要:翻译硕士专业,简称MTI(MTI等于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于2007 年成为我国20 个专业学位之一.在十年的发展过程中,MTI从最初的15 所到今天的215 所,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这同时也让MTI的整体发展喜忧参半.从回顾MTI 建设和发展的十年中的得失入手,从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三个方面探寻我国在“翻译专业人才”与“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中徘徊不前的原因,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MTI;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实习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8-0181-0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加入WTO 世界贸易组织和近年“一带一路”倡仪的实施,我国越来越亟须具有专业能力的翻译人才.在此社会背景下,我国的MTI翻译硕士成为我国国务院委员会批准设立的第18 种专业学位,于2007 年3 月开始学位试点工作,标志着我国MTI专业正式诞生.但是,近年随着各高校MTI 专业学位授予点的迅速增多,对MTI 专业发展也出现了褒贬不一,喜忧参半的声音.MTI 专业发展究竟遇到了怎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进一步稳步发展成为各高校外语专业,以及翻译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注的焦点.

一、我国MTI(翻译硕士专业)建设十年回顾

我国翻译教育与西方相比起步较晚,自2006 年以复旦大学为代表的首批3 所高校试办翻译专业本科(BTI)作为我国翻译专业的起点,到2007 年以北大、上外、复旦为代表的首批15 所高校的翻译硕士(MTI)至今只有十余年的历史.在我国专业硕士学位建设中翻译硕士专业可以说成长是最快的,2011 年对翻译专业更是跨越式发展的一年,具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高校在2011 年由40 所迅速跃升为159 所.十年间翻译专业学位建设不断取得成绩,截至2017 年现在全国已有152 所高校设置了翻译专业本科(BTI),215所高校开设翻译专业硕士(MTI).自2010年起,曾经分为全日制和在职两种类型的MTI,逐步取消在职硕士,全部改为统一的全日制.在学历学位认证上,也由单证改为与传统学术硕士翻译方向的相同,为、学位证双证齐全.这一变化与2011 年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高校数量上的迅速增长相互呼应,迎来了我国翻译硕士学位发展的春天.

但是,在翻译硕士专业迅速发展过程中,学界对翻译硕士专业从学科基础、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到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基础设备的具体实施大都是喜忧参半的评价.如仲伟合在2011 年全国翻译专业(MTI)年会上对快速发展的翻译专业表示“淡淡的欣喜,深深的忧虑,隐隐的恐惧”[1];如文军、穆雷(2009)在对8 所翻译专业学位点的调研中指出,在培养目标的设定与细化上、在课程开发和实践课程的设置上、在平衡翻译能力与语言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上、在计算机翻译等现代化技术在翻译专业课程的应用上等,都存在着提升的空间[2].如柴明颖(2012)在分析目前我国翻译硕士学位(MTI)教育上的问题时指出,从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到实践基地,我国今后急需对MTI 做出综合的体系性调整[3].

事实上,上述的问题并非翻译专业独有的,其他专业学位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相近或相似的问题和隐忧.在2014年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年会上,国务院学位办孙也刚副主任简明扼要而又一针见血地指出专业学位存在“四化”现象,即“地位被矮化”“招生赢利化”“培养学术化”“管理边缘化”[1].专业型研究生从在校期间的培养到进入人才市场的确存在着多重的尴尬,因为一方面专业型研究生教育的亮点是,注重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注重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而各院校对这一新兴学科还尚处于摸索阶段,导致在课程设置上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区别不大,甚至沿用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的院校也并非特例.另一方面人才市场虽急需具有专业实践能力的人才,但在人才选拔的过程中用人单位却存在优先选拔学术型硕士毕业生的倾向.

面对上述翻译专业学位“四化”现象的尴尬局面,翻译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略称:教指委)不断建立各种标准,2013 年MTI 教指委年会主题是“以评促建,全面加强MTI教育质量的管理”,还出版各种相关教材,出台各种规范指导,希望通过对各高校MTI 教学评估,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让全国翻译专业硕士的整体质量迅速提升.例如:教指委为了对生源质量进行把控,出台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入学考试全国联考指南》《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入学考试考试大纲》;教指委为了对师资和实习基地质量进行规范,与中国翻译协会联合出台了《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师认证规范》(2011 年)《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习基地(企业)认证规范》(2011 年);教指委为了保证MTI建设的质量,分别出台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07 年)《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新增外语语种培养点审核办法》(2011 年)《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基本条件》(2010 年)等.

与此同时,教指委还通过参照上述标准和规范对全国各高校的翻译专业学位进行评估,并对一些高校的MTI 招生实施了叫停整改再评估,甚至取消部分高校MTI 学位授予资格等具体措施来规范和提升MTI 的整体办学质量.2017 年两所学校被取消MTI 学位授予资格,有十几所学校被叫停整改,第三批获得MTI 学位授予资格的高校正陆续迎接2018 年度的MTI 学位评估.

综上所述,翻译硕士专业(MTI)建设的十年也是我国实力不断增强的十年,这一时期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更将不断扩大我国翻译人才的需求量.换言之,无论是市场,还是国家都亟须大批的、高质量的、专业性的翻译人才,在此社会大环境下翻译硕士专业(MTI)在这十年中从数量上跃进式的增长.但是,近年教指委开始将翻译硕士专业的教育质量作为发展的重点,将“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作为提升MTI 整体质量意识的方针.回顾2007 年到2017 年十年中MTI 学位建设和发展,可以用这样几个关键性词语进行描述:崭新的学科、跃进式的增长、摸索中改善、反思中成长.

二、我国翻译专业建设中的共同烦恼

我国MTI 教育之所以长期徘徊在“翻译专业人才”与“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课程设置:在学术型与专业型中徘徊不定翻译专业硕士(MTI)是我国的新兴事物,又加上跃进式的成长,致使很多高校的MTI课程在既没有足够成熟的课程模板可以模仿,也没有系统培训的现实条件制约,导致许多高校一边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上要突出实践型、专业型、应用型,一边在实际课程设置上沿用着传统学术硕士翻译方向的课程教学模式.如钱晓波(2012)在针对日语MTI存在的问题中指出的那样,中日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和技术交流很频繁,急需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译员,能够精准地进行合同、合约等法律法规相关文件的翻译,以及机械、医疗等专业技术翻译能力的译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日语笔译”课程却大多偏向于文学类翻译[4].事实上,在其他语种的MTI 课程设置和实际教学上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即翻译专业课程与学术硕士课程雷同或区分不明显.

(二)师资队伍:在科研能力与翻译技能中左右为难的教师

与MTI 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师资力量匮乏也是各高校的共通问题.导致匮乏的重要原因是,MTI 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口译笔译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例如需要具有在大型会议、国际会议等临场翻译经验,或在译著、专业类文章的笔译上具有一定建树的教师来指导学生.但是,与此同时,我国目前高校的评职体系却并未将译著、专业翻译类文章,以及现场口译纳入评职的指标,这就导致了同一名教师却要面临在MTI 导师资格与教师自身评聘职称资格上的不同要求.外聘导师,让具有丰富翻译经验的MTI 教师进入课堂,可以弥补目前各高校普遍缺乏口笔译丰富经验的导师的缺陷.但是,根据2011 年7月MTI 教指委和中国翻译协会联合发布的《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师认证规范》中的规定,外聘教师需要具有“高学历、高职称”,或者教师要具有6 年以上翻译职业经历,同时需要与高校签约,并教授1-2 门符合培养要求的课程.这些要求,同时需要与高校签约.

换言之,MTI 是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专业型翻译人才的学科,而目前高校的评价体系是“重科研,轻实践”的,这让在两个不同评价体系中的MTI师资建设很难两全.而对于外聘教师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面临外聘教师无法固定时间授课,外事办翻译等公务员身份无法与其他单位签约等现实屏障.

(三)实习基地建设: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捉襟见肘在教学中重视实践教育,是MTI 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要之处.在MTI 培养方案中也明确规定高校需要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学生必须在学校指定的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使之成为“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型”的译员.但是,对于实习基地以及导师的认证与评聘上却存在着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2013 年我国首批获得MTI 教指委和中国译协认证的有23家,通过导师认证的有41 人[5].这个数字与全国近200 家高校的MTI 专业要求的口译笔译每个专业需要4 名以上导师的要求,有着巨大的缺口和差距.实习基地建设同时还受地方特色的制约.以黑龙江省的日语翻译市场为例,能够为学生提供翻译机会的公司不多,这虽然与学生的翻译技能还有待成熟是有一定关系的,但黑龙江省日企等外资企业不多这一现实条件限制了翻译实习基地的建设.同时,学生即使获得了翻译实习机会,真正参与到翻译实质性工作的机会也并不多.而这一局面并非黑龙江省独有,而是普遍存在于很多高校的MTI的实习基地建设中.因此尽管在MTI 培养方案中对于实习基地建设将对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提升提出很高的期许,但是目前的状况是MTI的实践基地建设在理想很高端,现实很骨感中蹒跚不前.

三、翻译专业硕士的建议与展望

(一)课程建设: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

“培养学术化”是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而如何将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实践和应用能力”“语言认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具体到实际课程中,是脱离“培养学术化”实现培养“翻译专业人才”的突破口.因此首先培养学生能胜任会议文件、各种应用文、报刊文章等各类文本的笔译,各类各级会议、外事接待等的口译,在课程教学中,不囿于教材指定内容而是积极采用素材教学、案例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翻转课堂的使用也将缩短课程导入环节和课堂练习时间,将课堂教学时间有效地用于具体的翻译纠错、翻译技能演示、翻译切磋.第三,评价体系不囿于教师给学生学期中和学期末的单向评价,而是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评,翻译作品展示的群体评价等日常学习成果多方位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纳入评价体系中,让学生不断在翻译评价反馈中提升自己的翻译技巧和综合的翻译实践能力.

(二)师资培养:导师负责制、双导师制、团队导师制的多轨制并行

一个学科建设的好坏可以说是基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而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的MTI专业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讲师资是匮乏的,这主要源于具有丰富的口译笔译实践经历的师资力量不足.基于这一现实笔者认为:首先,建立寒暑假的系统师资培训机制、建立日常口译笔译观摩课机制是提升MTI教师教学能力的捷径.其次,除了导师和双导师负责制外,需要形成一个团队导师制度,即吸纳校外的实际翻译人才形成每一届的导师团队,形成一个联合指导的模式.联合指导,可以以每月学生进行口笔译实践演练课时共同指导,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指导.导师和双导师负责制、团队导师制的模式将有效和迅速地提升师资队伍的理论和实践的力量,为学生提供具有翻译实战经验的同时,还将翻译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引入到高校课堂,从结果上将提升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和了解翻译市场的现状.

(三)实习基地建设:本地化、互联网加的线上、线下实习基地并行制

“实践能力”“专业性”“质量”和“特色”是MTI 教育的几个关键词,而实习基地中的教学形式可以说是实现这些特色的重要手段.首先,突出本地化的MTI 实习基地不是每个高校都可以做到的.以哈尔滨和大连的日语MTI 实习基地为例进行比较的话,很容易发现尽管受历史影响,日语教育的历史和日语人才的储备两地是相似的,但受本地经济状况的影响,后者有更多的日企资源可以建立与日语相关的本土化的实习基地,而前者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笔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建议不再囿于传统的实习基地,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建立线上、线下的实习基地,或者传统的实习基地与网上实习基地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各种可以体验实际翻译流程和翻译实战的机会.

四、结语

自2001 年我国进入WTO 经贸组织,特别是近年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下,不仅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家也亟须培养具有精准地表达中国国家话语能力的翻译人才.国际化、全球化和我国“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翻译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会进一步增长.因此我国飞跃式发展的MTI学位建设,还需稳步而具体地从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实习基地建设入手,从日常教学和实习实践中实现MTI 的培养目标:“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型”,为国家输送大批的国家急需的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为实现我国的“中国梦”,需要培育能够从不同的领域精准地表达中国声音的口译和笔译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仲伟合.我国翻译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翻译,2014(4):40-44.

[2]文军,穆雷.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研究[J].外语教学,2009(4):92-95.

[3]柴明颖.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上外高翻综合改革试点[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1-95.

[4]钱晓波,探讨日语MTI 建设过程中的若干问题———以东华大学外语学院为例[C].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 大学日语教育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2:72-78.

[5]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习基地及教师认证工作启动.[EB/OL].[2017-06-01].http://tac-online.org.cn/ch/tran/2013-08/15/content_6212676.htm.

专业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专业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人力资源专业论文题目

2、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4、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5、动物医学专业论文

6、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