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艺术论文范文集 跟永宣宫廷造像艺术风格方面论文范文集

该文是关于艺术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永宣宫廷造像艺术风格

从元始,各朝封建统治机构就非常重视和藏区高级僧侣集团的联系.藏、青、甘、川等藏区占全国版图四分之一,在这片辽阔的地域上,藏传佛教中的高级僧侣拥有政治与宗教的双重控制力.永乐帝极为重视周边地区与政府的关系,推行“羁縻”政策,一边大封僧官建立制度,一边频加礼遇以结其心,这一切都是为了积极凝聚藏传佛教僧众对明朝皇权的向心力,强化政府管辖西藏的上层建筑和社会基础.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永宣佛造像艺术独特风格的出现,便成为历史的必然.

永宣佛像之美

明廷规定,凡三教受封为“国师”以上的僧俗官员,都有资格派代表进京朝贡,贡品自定.对入朝进贡的藏族官员,明政府给予优厚回赐,赐品价值往往数倍于贡品.由于各类佛像特别是金铜佛像乃佛门法身且价值昂贵,入贡者极为看重,夙夜欲得,朝廷亦作为极品礼物予以赏赐.明政府亦允许朝贡人员来往经商,有些受赐物品还在沿途出售.因为朝贡名利两收,藏区首领竞相前往,代代相效,随行人员也日渐增多,以致后来朝贡使团踵迹于途,络绎不绝,由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后来的数干人.与此同时,出自宫廷的“永宣造像”数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其时,在隶属于“御用监”的“佛作”中,技艺精湛的工匠在官吏的监督下,依据宫廷要求和藏传佛教定型的造像模式,融人内地传统的审美情趣、表现手法和工艺特点,按照严格的量度和仪轨统一制作佛像.由于选材用料考究,制作规范精细,600多年来永宣造像以神韵精美曼妙、仪态华丽端庄而独步中外;以造型匠心别具、风格兼容汉藏而冠绝古今.

永宣佛像之美,在于将各擅其美的汉藏造像元素融为一体.审美主体是汉族的,雕塑母题是藏族的,严格遵循藏传佛教图像的规范,但在艺术表现上又与藏族原型不同.永乐佛像把汉藏艺术因素巧妙结合,水融,形成它独特的艺术风格,雍容而不失秀逸,浑厚之中透着温文尔雅.时至今日,美轮美奂的永宣宫廷金铜佛像,依然让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南传佛教的僧俗信众为之倾倒.

永宣造像的主流为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佛母和护法,造型端庄秀丽、衣饰繁复华丽、做工精巧细致、鎏金饱满肥厚,既为宫中内设佛堂自用,又作为珍贵的礼品赏赐给来朝贡的西藏各派宗教领袖.这些佛像的面部宽平,躯体结构匀称,宽肩细腰,造型端庄大方.四肢粗壮,肌肉饱满,细部刻画精细入微.衣纹采取中原地区表现手法,优美流畅,质感颇强.装饰上亦吸收中原地区传统手法,特别是菩萨和女性尊者胸前及腰部的U字形联珠式璎珞,体现了中原地区传统的审美情趣.

所有造像皆配有莲花座,莲座造型规范,装饰讲究,上下基本呈垂直状,座壁满饰一周莲花瓣.莲瓣饱满有力,头部饰有立体感极强的卷草纹,上下边缘又各饰一周大小一致的圆形联珠纹.莲花座刻“大明永乐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六字纪年铭款,字体柔美.铭款从左至右刻写,而非当时中原流行的自右至左的倒书格式,如此刻写旨在迎合和顺应藏族人的藏文读写习惯.莲花座下皆有装藏,封底盖部位刻画十字金刚杵,固定封底盖的方法为剁口法,底盖封实后,一般要用掺有朱砂的封蜡封好底盖周围的缝隙.用黄铜铸造,采用中原传统失蜡技术,不同于惯用的翻砂法,铸工精细而复杂,涉及冶炼、塑模、制范、铸造、打磨、镀金、装藏等多种工艺.铜质细密莹润,铸完后进行镀金处理,金质纯厚,亮丽悦目,流光溢彩,彰显出雍容华贵的皇家艺术气派.

精湛的工艺是永宣佛像的突出特点,金属造像是佛像雕塑艺术中工艺最复杂的,集合了塑模、铸造、錾刻、打磨、鎏金、镶嵌、染色十几道工序.据清代宫廷档案记载,制造一尊铜鎏金吉祥天母像需备类工匠达12种之多,即大器匠、锉刮匠、合对匠、收搂匠、胎基匠、錾花匠、攒焊匠、磨匠、镀金匠、洋金匠、画匠和拨蜡匠(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内务府奏销档》),可见造像工艺之复杂.永宣佛造像铸造錾刻精细,每一缕发丝、每一颗圆珠都一丝不苟.镀金层厚,光泽亮丽,工艺之精微缜密无可挑剔,确实是明清佛造像中的精品.

明代宫廷造像创始于永乐时期,但只延续到宣德时期.永宣之后,明代宫廷造像突然销声匿迹,至今尚未发现有永宣之后明代宫廷制作的藏式佛像.

永宣造像风格流变

永宣造像大致可分三个时期,即永乐前期、永乐后期和宣德时期.

永乐前期,约从永乐六年(1408年)至永乐十九年(1421年),是明廷造像的创立时期.造像体态优美,面相妩媚,装饰繁缛,气质优雅,做工精细.其整体造型、装饰风范基本定型,但是局部或多或少地保留了印度和尼泊尔造像遗风,最突出的是莲花座上的莲花瓣,细长饱满,劲健有力,造型优美且神韵十足,典型实例如斯皮尔曼旧藏19厘米的旃檀佛像.

永乐后期,约从永乐十九年(1421年)到永乐末年,为明廷造像的定型时期.造像体态趋于平稳,较少见到三折枝式的动感姿势,面相宽平,眉眼平直,具有明显的汉人面相特征,最突出的特点也是莲花瓣,形制比永乐前期明显宽肥饱满,莲瓣头部出现卷草纹.

宣德时期,主要为宣德帝在位时期(1426-1435年),是明廷造像的发展时期.承袭永乐后期特点,但躯体更趋肥胖,略显臃肿;面部更趋汉化和男性化;莲花瓣更加宽肥饱满,莲瓣头部的卷草纹饰更加繁缛,更具装饰意味;衣纹的质感亦比起永乐时期强烈;体量普遍增大;整体风格和表现手法明显不如永乐时期优美精细.

值得注意的是,现存400余尊永宣造像中,宣德时期造像约占十分之一这应是永宣宫廷造像实际情况的真实反映.

若站在政治的高度来看,无论佛教、道教还是儒教,都是明成祖朱棣进行思想统治的工具,而永乐宫廷制作的金铜佛像也只是他政治舞台上的一种“道具”.然而这丝毫无损永乐造像自身的精神内核,更无损其超卓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艺术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艺术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艺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艺术当代杂志

2、艺术科技杂志

3、艺术导论论文

4、领导艺术论文

5、艺术教育杂志

6、艺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