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方面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与探究中职生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此文是一篇知行合一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探究中职生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

文/李春燕

摘 要: “知行合一”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是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的体现.“知而能行,知行合一”,与当代中职德育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先知先觉,后觉效之”,在中职教学中落实“知行合一”,既符合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又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从中职生德育教育的角度出发,针对当前中职教学“知”与“行”割裂的问题,探究中职生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本文的研究建构了理论与实践兼顾的德育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拓展了“知行合一”的研究范围,有助于实现中职教育的突破和发展.

关键词:知行合一德育教育中职教育

2015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知行合一”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知行合一”是“思想”和“行为”的统一,是“良知”和“良能”的融合,是对内在修为和外在行为关系的阐释,是对“德育为先”和“素质教育”的解读.实施“知行合一”,能够帮助中职生摆正心态,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能够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能够帮助中职教育提升水平,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的提升.

而中职学校在近几年的德育教育中,“知行合一”成为形式化的口号,德行实践与社会需求脱节,更忽视了“以人为本”的原则,“知行合一”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今,探究中职生“知心合一”的有效途径成为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知行合一”的理论,采用了科学的实证研究法,为中职生“知行合一”教育提供建议和帮助.

一、中职生“知行合一”教育现状

1.问卷调查

本地两所中职学校实施“实行合一”教育已有两年之久,然而实施的效果如何,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都需要结合调查问卷进行深入分析.由于学生的人数较多,无法全面发放问卷,因此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问卷290份,回收率82.8%.

本次调查的人员男女比例接近1:1.被调查者的城乡结合部居多,说明了中职学生的家庭情况,专业分布和学习成绩展示了被调查群体学业情况,为后续的调查进行数据累积.本次研究特意寻找了已经毕业的中职学生,从而更加全面地分析“知行合一”教育存在的困境.

2.调查的结果

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以后,进行了归纳分析,发现当前的“知行合一”教育虽然有所成效,却存在几多漏洞.以李克特五星级量表为基础,对350名被调查者进行调查.该量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分别记为A、B、C、D、E,分值从1分至5分(5表示非常同意,4表示同意,3表示一般,2表示不同意,1表示非常不同意),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处理.问卷统计共有9个问题,9个问题的调差统计结果如下:①“你清楚知晓知行合一的概念”结果是“非常同意”有45人,“同意”有13人,“不一定”有20人,“不同意”有12人,“非常不同意”有8人;②“你清楚知行合一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结果是“非常同意”有22人,“同意”有20人,“不一定”有34人,“不同意”有18人,“非常不同意”有4人;③“学校知行合一课程设置合理”结果是“非常同意”有19人,“同意”有24人,“不一定”有36人,“不同意”有9人,“非常不同意”有10人;④“学校知行合一课程设置合理”结果是“非常同意”有9人,“同意”有21人,“不一定”有34人,“不同意”有22人,“非常不同意”有12人;⑤“学校知行合一讲解方式合理”结果是“非常同意”有19人,“同意”有24人,“不一定”有36人,“不同意”有9人,“非常不同意”有10人:⑥“学校提供的知行合一实践非常充足”结果是“非常同意”有9人,“同意”有21人,“不一定”有34人,“不同意”有22人,“非常不同意”有12人;⑦“学校提供的知行合一实践非常充足”结果是“非常同意”有10人,“同意”有15人,“不一定”有27人,“不同意”有35人,“非常不同意”有11人;⑧“学校开设的知行合一课程内容非常充实”结果是“非常同意”有12人,“同意”有20人,“不一定”有21人,“不同意”有24人,“非常不同意”有21人;⑨“对于知行合一课程,学校有着有效的评价方式”结果是“非常同意”有6人,“同意”有14人,“不一定”有24人,“不同意”有43人,“非常不同意”有11人.

从结果可以看出中职学生对于“知行合一”的认识和学习情况.所调查的几项问题的结果说明中职学校对于知行合一的教学有待改善,尤其是讲解方式、评价方式部分,得分很低.

二、中职生“知行合一”教育的困境

1.中职学校对“知行合一”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根据问卷调查情况,可以看到中职生“知行合一”教育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因素是中职学校对“知行合一”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学校没有充分地了解“知行合一”教育的作用.

2.中职学校“知行合一”教育的方式缺乏合理性

教学方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化的循环过程,从教学方法的制定、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方法的评价、反馈到总结提升,是一个循环优化的过程.从目调查结果来看,中职学校对于学生的“知行合一”教育,主要的方式就是课堂上的知识讲解和课下实践中的强调,并没有积极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方式,也没有在总结和分析中不断改变教学手段,更没有将“知行合一”落实到学生的身边事中来.

3.“知行合一”教育中缺乏沟通机制

“知行合一”教育的目的之一是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个人品质和职业素养,而心理素质、个人品质和职业素养的养成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丰富的对话和交流,重视对学生“知行合一”教育成果的关注,而不仅仅是完成课程就将“知行合一”的知识束之高阁.但是,目前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学生表示学校没有针对“知行合一”教学结果的评价管理,更没有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展开对学生的对话沟通,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想和所悟.

三、中职生“知行合一”的教育对策

1.重视“知行合一”教育,明确“知行合一”教育目标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合一”教育的实现首先应当“知”道“知行合一”的价值,明确教育目标.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实施“知行合一”教育不仅是完成教育部的教育要求,更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提高学校水平的方法.

“知行合一”教育目的修正可以借助相关的教育理论,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时代性.教育应当与时俱进,尤其是职业教育,更应当关注时代变化.在“知行合一”的教育方式,也应当与时俱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方向,摒弃传统教育的糟粕,如保守、刻板等,学习传统思维的精髓,如勤勉、节俭和诚信.

第二,主体性.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在“知行合一”学习中表现的意识、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知行合一”的教育应当围绕学生开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应中职学校教育模式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第三,实践性.教育是为了更好地实践.在“知行合一”教育中,既要有“知”,也要有“行”.“知行合一”必须以实践活动为支撑,丰富学生的“知行合一”情感体验,验证“知行合一”教育的成效,实现“知行合一”的实效性.

2.优化教学方式,增强“知行合一”教育有效性

“知是行的主义,行是知的工夫”,教学方法的优化关系着“知行合一”教学的有效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因此,教育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互为表里,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兼顾“知”“行”,例如“案例法+合作交流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法”;其次,“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知行合一”要教学必须结合丰富的实践,才能“格物致知”,例如通过举办“知行合一”的辩论赛,举办“知行合一”文化节,引导学生去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让“知行合一”真正地落到实地;最后,“一念发动处便是行”,“知行相资以为用”.“知行合一”的实现要以不断反思、反馈为辅助,实现教学方法的动态优化.教师在讲解和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及时收集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看法,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将这些反馈进行总结,梳理其中的优点和缺点,再次开展教学时要突出优点,避免缺点,使“教一一练一一评一一反思”改进为一体,使教学的过程实现“知”和“行”的内在统一,外在转化.通过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可以看出其“知行合一”教育的更加深入,不再像过去只注重知识讲解,忽视实践和评价.

3.加强教育“沟通”,实现“知行合一”的评价方式优化

孔子认为,教育应当“因材施教”,而“材”的识别应当通过“沟通”来实现,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能只停留在分数层面,更应当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也是“德育”的教学要求.加强对教育的“沟通”也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下的“提问回答”环节,而是要带着“引导”和“立德”的目标,融入学生群体,也将“知行合一”的思想融于学生群体.对于“知行合一”的评价,教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和目标,与现有的学习考核.“知行合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实践行动.在学生主观能动充分地发挥的情况下,结合“知行合一”教育原则,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发展计划.除了原有的学习考核之外,要突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对于学生的进步要给予鼓励,提高学生行动方面的积极性.

“知行合一”考核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行为表现、结果评估.这两个方面是“知行合一”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的衡量,有利于考核结果的反馈与后续教育方法的改进.考核工作可以按照月考核、学期考核等进行.考核的工作通常由教师直接负责,对学生在考核期内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不能只看结果,还有对教学实施过程中与学生的“沟通情况”进行记录,作为行为评估的依据.这样找到影响考核结果主要原因,从而为后续的反馈与改进提供必要的支持.有了沟通,才能真正地“考核”,有了考核才有监督,而有了监督才进步.

4.加强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环境建设对于“知行合一”教育的落实有着深远的影响,虽然环境与氛围是较为感性的表述,无法体现在成绩数字和学生的就业率数字方面,但是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对于“知行合一”的教育作用是难以替代的.“知行合一”的教育需要建立相应的教育文化,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知行合一”,更好地产生认同感,减少教育中遇到的阻碍.这个环境的建设既需要中职学校加强“知行合一”理念的认同,更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行动中落实“知行合一”,将教育的目标瞄准在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综合素质方面,“重德”“重行”,以德树人,以德服人.无论是日常的教学还是技术的实践课程上,都要加强理想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四、小结

“德,升也”,立身之本,为人之道,更是立志、学习和成长的基础.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了教育应“德育为先”.总书记更在多次讲话中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对于中职教育来说,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锻造高技术能手和高素质人才的保障.在教育的过程中,结合中职生实践和理论并重、技术与知识并行的特点,将道德和行为培养落实到中职生日常教学中,才能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知行合一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知行合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