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开放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与唱响新时代的川江号子四川改革开放40周年掠影类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关于免费改革开放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改革开放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唱响新时代的川江号子四川改革开放40周年掠影

《川江号子》从它第一声回荡在浩水与险滩的时候,就注定了它会随着时间的挪移而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它穿越历史,血脉不断,永远耸立着中国的脊梁.

它坚毅和血性的感召,时代精神符号与生命同行,激励着一代代川江人自强不息的灵魂与山崩地裂的脾气.

蜀道再难,一声号子穿天堑

四川优势在盆地,瓶颈也在盆地,四川盆地之富饶,成就了天府之国的美誉,而盆地之偏辟闭塞,也引起了大诗人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浩叹.

“蜀道难”的攻坚战从成昆铁路和川藏公路打响.

在联合国总部,展示着象征人类征服大自然和进入宇宙空间的三件宝物:一件是以成昆铁路为主题的牙雕,另两件是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带回来的月岩和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模型.

成昆铁路,穿越地质大断裂带,设计难度之大和工程之艰巨,均属前所未有,沿线山势陡崖,奇峰耸立,深涧密布,沟壑纵横,地形和地质极为复杂,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而它的修筑,为人类在复杂山区建设高等级铁路创造了成功范例,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全线修建各种桥梁991 座,隧道427 座,桥梁和隧道总长433.7 公里,占铁路总长度40%,构成蔚为壮观的“空中铁路”和“地下铁路”,成昆铁路突破“筑路禁区”建成通车,有18 项新技术、新工艺达到超过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中国铁路建设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灼灼生辉的奇迹.

如果说成昆铁路是在“筑路禁区”创造的奇迹,那么川藏公路却是“人类创史之举”的丰碑.川藏公路东起成都市衣冠庙,北线长2414 公里,横跨逶迤的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被称为世界上地势最高,路况最险峻,施工难度最大的公路.数十万四川筑路大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莽莽雪山,硬是在世界屋脊上,打通了与世隔绝的“天路”而光耀世界.

给历史造碑的是人,给人造碑的是历史.在一次次影响长远的历史关口,在一个个破旧立新的重要节点,四川筑路人多次扮演着改革的探索者,创新纪录的急先锋.奇迹不断涌现,丰碑高矗云端.从新中国第一条成渝铁路、新中国第一条电器化宝成铁路,到32.5 万公里居全国第一的公路总里程、30 条(高速公路18 条、铁路10 条、水路2 条)进出川大通道……

这些都是“蜀道难”的创举,也是四川实施走出去战略着力解决的关键.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不仅要变“蜀道难”,还要面向世界,构建新的欧亚大陆桥和现代丝绸之路,打开对外开放的国际通道.空前的投资规模、空前的建设力度,使得四川综合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近5 年来,全省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000 亿元,高速公路网加快形成,累计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项目42 个,总里程达3887 公里,总投资规模3107 亿元,均居全国之首.这是四川交通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开工建设项目最多、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蜀道难”的历史正在发生根本变化,仅以民航建设为例,零距离连接世界,全省民航运输机场达11 个,以成都双流机场为核心,已经向国内外128 个城市划出航线,共开通国际航线33 条,双流机场成为我国第三个可停靠、起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飞机空客A380 的城市.2015 年12 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开工建设,投资698 亿元的天府国际机场,是目前仅次于北京新机场,有中国第二大新机场之称,对深居西部内陆的四川而言,交通建设的历史性突破,将“蜀道难”的千古喟叹,变成如今“蜀道通”的美好现实,意味着有了谋求发展的更大空间,拉近了四川与全国、四川与世界的时空距离,让四川跨越千山万水牵手世界.目前,四川已与世界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共赢的经贸关系,世界500 强有300 多家落户天府之国,开放合作将跃上更大平台、更高层次.

大道出川,蜀道不难,架起通道,融入世界.一头连着西部城市成都,另一头连着欧洲物流中心之一的波兰罗兹省,2013 年开通的蓉欧快铁,正在加快成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从成都青白江集装箱中心站出发,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等亚欧3 国直达波兰,蓉欧快铁改变了当地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依赖港口的局面,也为整个中西部地区提供了通往欧洲的陆上货运大通道.

巴山再穷,一声吆喝撼山岗

一场决胜全面小康的攻坚战率先从秦巴山区打响,不仅影响四川,更牵动全国.

秦巴山区仅是四川四大贫困片区之一,把秦巴山区作样板带动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四川省的重中之重.四大贫困片区涉及66 个国定贫困县和22个省定贫困县,幅员面积占到全省70% 以上,如果这顶“贫困帽子”不摘掉,到2020 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

四川以四大贫困片区的88 个贫困县为主战场,实施精准扶贫攻坚,首选巴中市作为省委省政府几届班子的“样板田”.

地处秦巴山区的巴中市交通闭塞,与“贫困”紧紧相连,是国家扶贫的重点地区.近些年来,巴中市脱贫攻坚,倾力打造“巴山新居”,让大巴山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巴山新居”成为幸福美丽新村的区域性品牌,巴中市被列为国家新农村建设综合标准化示范市.目前,全市已建成中心村102 个,聚居点1861 个,巴山新居24.25 万户,604 个村达到幸福美丽新村标准,计划到2020 年投资700 亿元,以41.39 万贫困户、受灾户新居建设为重点,建成全域“巴山新居”,按照“前庭后院,种瓜种菜、鸟语花香、鸡犬相闻”的农村特色,确立“宜聚则聚、宜散则散、适度聚居”的规划理念,总结出推广“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的乡村规划模式,强力推进巴山新居工程,以前散居的农民如今集中居住,新居的独特小楼错落有致,电器、光纤、网络入户,环境雅致迷人,既体现巴山新居的人文居住风情,又充分保留最真实的乡土文化特色,既注重聚居点整体绿化布局,又突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美观大方.无论在何处“巴山新居”参观,都能感受到统一标准打造的“新房舍、新产业、新设施、新村容、新机制、新风尚”,农民生活与生产方式有了全新的变化,土地被流转的村民,在村里招商引资的企业里当上了产业工人,土地未被流转的村民,各自发展特色农业,探索出一条多元化的富民之路.

正是金风送爽的时节,时任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巴山新居”考察,但见“希望的田野上”一个个新村拔地而起,一个个种植基地五谷丰登,一个个养殖场面六畜兴旺,兴家创业的理念在这片热土上激荡,他十分兴奋地说,“巴山新居”已成为四川推进农村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一大品牌,具有典型示范作用,表明贫困山区能办成的事,其他地方也能办成.

以“巴山新居”为样板,在补齐农业这个短板上下功夫,全面实施扶贫攻坚,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让农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围绕民生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富民,新村建设惠民,基础设施利民,公共服务便民,创新管理安民”等五大民生工程,把美丽变成富民,让美丽新村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起来,尤其是在四大贫困片区,不仅有“巴山新居”这张牌,还有“藏家新寨”“彝家新楼”“乌蒙新村”等品牌,对指导新农村建设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可改变该地区落后面貌,使之与全省同步小康齐头并进;另一方面民族地区多处高寒地带,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很差,新农村建设难度大,压力大,如果这些地方都能建成新农村,无疑对全省更具有激励和促进作用.

打造“彝家新居”和“藏家新寨”,最难的事莫过于彝区和藏区内的牧区,该区域内的29 个县属于牧区县,有58 万多牧民,其中10万人无定居游荡于大草原,过着原始的生活,另外48 万人半定居或仅有简陋的住所.省委决定开展牧民定居行动,从2011 年起,用5 年时间,在29 个牧区县规划建设1409 个定居点,配套建设道路、饮水、电力、通讯、光纤、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发展与牧民定居生活相适应的教育、卫生事业和特色产业,从根本上改变牧区的生活生产条件.

5 年过去了,幸福的花儿在牧区群众心里绽放,58 万牧民有了新生活,从祖祖辈辈游牧到定居下来享受现代生活,从挖药材、放牧的高原孩子到在定居点学校上学,从无奈忍受的大骨节等地方疾病到享受新型合作医疗,“老百姓再也不愁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挣钱难了,这样的好日子过去做梦都不敢想”.甘孜州炉霍县80 多岁的藏族老人益嘎道出了全体彝藏群众的心声.

川江再险,一声长啸扬帆起

问天:何来蓝天?

问地:何来福地?

问山:何来青山?

问水:何来绿水?

一个个问题摆在了川人面前.

作为万山千河之省的四川,条条江河流入长江,千百年来,四川的青山绿水一直守护着长江水系.然而,从上世纪50 年始的无度采伐,森林的水源涵养能力日渐枯竭,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20 万平方公里,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泥沙输出地,导致各种灾害频发,人们苦不堪言.

拯救川江迫在眉睫,既是国家使命,也是责任担当.对于四川而言,就是必须担负起修复沿江生态系统的责任.首先挑起担子的当是位于长江上游的川南城市群中的泸州和宜宾,这两市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具有一定的绿化基础,是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关键地区.

如何在关键区域中发挥关键作用?

泸州市提出:把“森林在城市中”变为“城市在森林中”,从身边的绿化抓起,实施中心城区绿化、城郊生态风景林、城乡生态走廊、水系林网体系、山地森林保育、绿色乡村人居林、生态休闲旅游、森林产业、森林文化等九大建设工程,从2010 年至2020 年投资40 亿元,打造“山水园林城、怡情宜居泸州”.按照“科学规划、系统建设、全域推进”的原则,着力提升泸州污水处理水平,全市已建成9 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为30 万方/ 天,建成城市截污主干管175 公里,完成96 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配套管网220 公里,总设计能力6 万方/ 天,到2019 年底,实现全市城市、县城、乡镇、农村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

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宜宾市,“治水”与“创森”结合,紧紧围绕建设长江上游国际化生态山水园林城市形象定位,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理念,通过森林城市“五大工程”实施,努力形成“点、线、面、环、网”结合的城市一体化绿化新格局,突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强城市山水生态修复.一方面大力改善三江六岸环境,编制《城市水体生态修复规划》,依托金沙江、岷江、长江水系,实施五粮液生态湿地保护、金沙江湿地保护、长江生态综合治理等项目,34 公里长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和提升;另一方面,着力城市山体生态修复,编制《城市山体修复规划》,依托翠屏山、七星山和白塔山,开展环境绿化系统建设,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建设山体公园7 个,建成公园绿地150 公倾,开展荒山 坡整治,修复面积44 公倾;再一方面努力提升城市景观风貌,结合“城市双修”推进长江大道、五粮液大道等20 个风貌整治项目,城市风貌景观显著提升.

泸州和宜宾再现了绿水青山,为全省提供了治山治水的经验,近些年来,全省围绕拯救长江上游水系,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累计造林1 亿多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 ;累计治理消化土地300 多万亩,55% 以上的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每年注入长江的泥沙量减少了3 亿多吨,较1998 年以前减少了近6 成,年提供生态价值达1.65 万亿元,建立林业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292 个,1 亿多种高等植物、1200 多种陆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

治理川江,成都市更是“好汉”不减当年勇.治水,成都举世闻名,早在2300 年前,治水的宏伟工程都江堰光耀世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获得联合国人居大奖.

千百年来,成都治水薪火相传,2012 年未,成都提出,用3 年时间,消除413 条“臭”中小河流,实现“五无”(河渠水环境无违法排污、无垃圾堆放、无淤泥堆积、无集中漂浮物、无违法建筑),并从2013 年起,启动环城构建锦城湖、江安湖、金沙湖、安靖湖、北湖、青龙湖等六湖及八片集中水生作物特区(简称六湖八湿地),力争用几年时间打造规模宏大的大都市湿地景观,为中心城区和广大市民提供“绿肺”.

于是,“天府绿道”横空出世.16930 公里的“天府绿道”由系统组成,即“一轴两山三环七道”的区域级绿道1920 公里,在城市各组团内部成网的城区级绿道5000 公里以上,与城区级绿道相衔接、串连社区及周边各景点、园区的社区级绿道10000 公里.

万里绿道,是个超世界级的惠民工程,将在城市中再现田园、森林、公园、湖泊,将为子孙后代留下永久性的巨型绿色空间,它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和令人神往的美感,它覆盖全市所有区(市、县),将农村地区良好的生态要素引入城市,同时又将城市要素导入农村,推动整个成都发展,它将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名片.

其魅力在于,天府绿道并不仅仅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将在相应应用范围内建设16 个“环境青而绿、形态小而美、产业特而优、机制新而活”的特色小镇形态的一级驿站,30 个特色园区形态的二级驿站,170 个林盘院落形态的驿站和亭楼小品形态的四级驿站,在沿途为群众提供休闲游览配套服务的同时,配合各级驿站发展各类相关产业,辐射周边千亿级的现代产业群发展,实现经济、物流各要素的流动,每年将吸引上亿旅游人次,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其美感在于,天府绿道沿途的水网、湿地、丘陵、林地和河流,设计不同体验感受的绿道,一步一景,千姿百态,绿漫万里,望山、见水、观田、游林、赏花、钓鱼、欣赏多样化的生态景观,置身于“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蜀川画卷中,赏心悦目,感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的杜甫诗韵,兴趣盎然.

万里“天府绿道”,引发“川江千河万里清”,如今,森林城市建设在四川风声水起,雅安是后起之秀.3 年前的那场强烈地震,令雅安山河破碎,绿色重建成为雅安首先,他们充分利用灾区地质环境的脆弱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突出绿色发展理念,从绿水青山采掘“金山银山”,坚持“美丽雅安,生态强市”的发展定位,有序推进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了三条百公里百万亩特色产业经济走廊,初步建成 蒙顶山茶产业园等5 个农业示范园区,“连点成线,连线成片”促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有效转化,截止2016 年底,全市生态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60 亿元,比地震前增长了一倍.

( 作者单位: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信息中心)

改革开放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改革开放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开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改革开放参考文献

2、改革开放的变化论文

3、改革开放成就论文

4、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论文

5、改革开放小论文

6、改革开放的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