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创作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工业文明下的回归高更的艺术创作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艺术创作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工业文明下的回归高更的艺术创作

周丰元

【摘 要】保罗·高更的作品里,总有一些真实的、异国情调的美打动我们的心,将我们带入一个理想、和谐、神秘的世界.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从逃离文明、寻找自己、对人生哲学的领悟三个不同时期来解读高更作品的艺术特征、技法及对当代人婚姻、生活、审美和人生意义等方面的思考,通过对高更的创作道路的发展,解析对当代人的启示,以及对人性的思考,更多的是浅析我对高更的理解,结合自己的阅历及启发来引发当下人的思考与自省.

【关键词】高更;工业文明;印象派;艺术创作;原住民

一、逃离文明——作品《公园里的一家人》解析与思考

高更生活在19 世纪末的巴黎,巴黎是一个时尚的大都市,他在证券市场工作.对于后来的高更,一个野蛮人的形象,一个对原始美的追求,和一个穿着白领衣服,坐在证券市场工作的高更难以联系到一起.

1881 年,在高更早期的一幅画作中《公园里的一家人》描述的是一个公园场景,画面中间有枝繁叶茂的树,右下角有高更的家人太太、孩子.整幅画色彩温暖,情调温馨,画面没有摆脱对光、对自然的描绘,光与色、线与形仍受到印象派的影响.太太戴着时尚的帽子,悠闲地打着毛衣,温暖聚集在这个小小的角落,仿佛人生所有的追求不过如此,淡淡地追求平凡的生活.然而,对于艺术家而言,这种稳定的轨迹其实隐藏着“出轨”的危机,安定在三年后打破了,高更辞去了工作,离开家庭,抛弃了他的太太和孩子.我所感触的是,如果不知道高更以后的发展,也许这幅画也许没那么感动,我们无法想象什么原因使得高更放弃了工作,放弃了家庭,但我们如果用宽容的眼光去看待一个艺术家的话,也许答案在我们自己心中.也许正是这种隐藏着的危机,是否也在提醒我们在工业高度文明发展的今天,无论是家庭,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都要把每一分每一秒小心去经营,看似没有问题的两个人,也许会发生问题,这样的危机感提醒我们如何去维持圆满.

二、寻找自己——对抗以巴黎为主的现代文明

对高更的探讨在于我们的人生在一个固定的轨道上,一方面觉得安全,同时可能觉得是无趣的.1886 年,高更远离工业文明的巴黎,来到了偏远的、纯朴的布列塔尼,选择去对抗以巴黎为主的现代文明,画风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认为“印象派画的是眼皮下的东西,不是心灵深处的神秘东西”①.作品《跳舞的布列塔尼女人》中,整幅画面中心呈现三位布列塔尼的女人,她们背朝内,牵着手,围着围裙,胸前戴着红花,在收割后跳起了舞.画面颜色开始变得强烈,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受浮世绘的影响,装饰意味增强,画面中黑、黄、红、蓝充满节奏感,人与自然的完全融合,右下角的小狗无不体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她们眼里没有拥挤的城市,用劳动去换取收获,保留了生活的简,她们是自然的,是没有伪装的,是快乐的.她们的节奏,她们的呼吸,没用工业的味道,正是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美,深深打动了高更,反思自己,寻求自己,最终以这样的方式对抗着工业文明.

1891 年,高更漂洋过海,到了南太平洋一个荒野的小岛大溪地,对高更而言,他透过他的眼睛看到了像天堂一般的地方,开始去画这些原住民.高更曾和记者说:“我想摆脱文明的影响,我只想从事非常质朴的艺术,为此我需要沉浸在未被开发的大自然之中,除了野人什么也见不到”.②这一时期高更的作品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纯色大胆平涂,简化形体,线条明确,具有平面装饰的特点,忽略透视、明暗关系,表现出东方绘画中的象征主义.正如面对他最早描绘的大溪地画作《大溪地女人》,两个女人坐在海滩上,其中一个女人穿着白色的衣服,一头乌黑的头发,用一个布条扎着蝴蝶结,头发自然地垂在背后.这样的美是不经过修饰的美,对比现代都市女性的美而言,她们是不需要化妆的,没有口红,没有胭脂,没有香水.她们的身体是自然的,她们的皮肤是通过阳光晒过的皮肤,眼睛是多么的明亮,头上戴着花朵.高更却一直在做这样的对比,和他太太的对比,和主流时尚的对比,和工业文明的对比.而大溪地的女人,她们没有过时的说法,她们永远穿着自己织染的大花布,在高更眼中,她们成为了最简单、最纯朴的美,不是精油、化妆品带来的美,而是自然、大地赋予她们的美.当我们所透过高更这一切的行为来看,我们也似乎可以揣测出高更对美的追求和引发我们当代人对美的思考,他在这样一片土地上,感受到真正的生命力,不经过伪装的、不需要名牌包装的完全自然的身体.当我们被高更的画所感动时,我相信我们的心里也有一个充满原始自然的呼唤,我们也会有现代文明下伪装美的不安.当我们一旦面对最真实美的时候,我们会忽然发现人是不是开始脱离了最真实的自己.高更也许是第一个告诉我们,美是什么?美可能是回归到原始和自然.

三、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1897 年,高更完成了一生创作中最大的一幅油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这幅画,用他的话来说“其意义远远超过所有以前的作品;我再也画不出更好的、有同样价值的画来了”.在高更看来,他花费了余生所有的精力,在他的笔下,在体验过种种恶劣的环境后,把所有对生命的感动、对人性的思索,在一个月的癫狂之中,在与画布的摩擦之中,在融入一切原始与体验中,在与自身的斗争中,在与工业文明的对峙中以及在一切美好的原始大自然中,把它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他终于发泄了,把人生的生老病死,整个循环轮回的过程,以这样的一种形式表现出来,他最终对人生的领悟、对哲学问题的解答与思考、对全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的反思,将这幅画作推向了历史的高点.我们感动着艺术家丰富的生命形态与使命,我们感受与体验着大自然的美.我们能想象原住民充满灿烂的笑容,他们有着尊严,他们从容纯真,他们热情好客.我们同样也能想象城市生活的冷漠与疏离,无力与无奈.高更唤起了我们对于工业文明的反思,对于都市的自省.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是高更最伟大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高更所提出来的问题不仅只是原住民所面对的问题,也是全世界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当我们静下来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不知该如何回答,因为它牵涉到人类所有哲学最根本的三个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这样的问题是我们无法简单回答的问题,也许需要我们用一生的经历、不断积累的阅历去思索问题.人类面对孤独死亡与恐惧,面对时间的恐惧,当我们沉思在这些问题中时,也许会更有力去战胜这样的处境,去珍惜每个人所拥有的共同体验.画作主题提出了对人类终极问题的思考——人类对命运的无知恐惧和不知所措,导致自身过着毫无目的、周而复始的生活,从而提醒我们以怎样的生命形态而存在,高更是直接用画笔在布满结节和皱纹的粗麻布袋上画成的,画中的风景由蓝色、绿色构成,裸体人物用醒目的橘,在蓝色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醒目.

注释:

①钟肇恒.象征主义的艺术[J].造型艺术研究,1982(5).

②张敢.欧洲19 世纪美术(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法]高更.诺阿诺阿:塔希提手记[M].马振骋,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2][法]高更.高更艺术书简[M].张恒林瑜,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

[3][法]保拉·高更.我的父亲高更[M].刘霞张奔,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

[4][法]高更.高更回忆录——此前此后[M].麻艳萍,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5][美]约翰·古尔德·弗莱契.高更他的生活与艺术[M].陈奕,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法]高更.野蛮之书[M].韦白,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7][法]弗朗索瓦丝?加香.高更:我心中的野性[M].廖素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8]蒋勋.美的沉思[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4.

【周丰元,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创作论文范文结:

关于艺术创作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艺术创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艺术当代杂志

2、艺术科技杂志

3、艺术导论论文

4、领导艺术论文

5、艺术教育杂志

6、艺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