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德育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和中学生价值观建构和社会舆论导向关系的探析──基于中学生德育视角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本文关于中学生德育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中学生价值观建构和社会舆论导向关系的探析──基于中学生德育视角

刘春亮

(山东省临沂卫生学校,山东临沂 276001)

[摘 要]中学是社会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性阶段.中学生身处社会大环境中,其价值观的建构与形成必然会受到社会舆论导向的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二者之间并不仅仅是单向度的“我影响你”的作用关系,而是相互作用、互为影响的辩证关系.尝试以中学生德育为视角,探析二者之间的良性发展机制.

[关键 词]中学生;价值观;社会舆论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1-0152-02

随着我国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学生的教育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特别是中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政策之后,中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逐步提高,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尤为不可忽视的即为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道德教育理论发展较为缓慢,逐渐影响到中学生德育的效果问题.当下,社会媒体呈现多样性发展态势,新媒体、新的传播方式不断涌现并深刻改变着传统媒体,人们的价值观念不断面临来自新媒体的影响.其中,中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在自身价值观建构的关键时期接受到的社会舆论影响越来越繁杂,成为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新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中学生价值观建构的研究现状

目前,中学生价值观建构问题国内研究已经较多.裴娣娜、文喆结合社会转型期这一大背景,从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和多元化的价值选择角度对中学生价值观进行了研究;白莲莲则选择以多元文化背景为视角对中学生价值观进行研究,突出强调了多元文化对中学生价值观建构的冲击;朱艳艳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基于社会发展导致社会生产方式和人的思想变革逻辑,较为详尽地研究了中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成因以及相关的对策分析;韩丽霞则单独选取手机媒体这一微观视角,对城市中学生的价值观影响进行了分析.此外,还有诸多论者从网络文化、“服务学习”“95后高中学生”等不同角度对中学生价值观进行了研究.

综合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中学生价值观建构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尤其是教育领域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广大学者回应时展新变化,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中学生价值观建构这一问题持续进行研究探索,并逐渐形成了与之对应的理论成果.但理论研究无止境,基于此认识,笔者尝试从社会舆论这一微观向度,并结合中学生德育对中学生价值观建构的影响进行研究,以弥补完善相关研究.

二、中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分析

中学阶段一般依据个体年龄划分界限、生理心理发育状况划归为青少年阶段.作为连接儿童和成人的中间阶段,中学生在这一时期具有其典型的可辨析特点.

首先,中学阶段作为社会个体价值观的建构形成期,受社会舆论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无论是自身生理发育状况,抑或是心理、思想和价值观等内在品性,中学生都处于一个从不成熟、不稳定渐趋向成熟、稳定的方向发展的特殊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无可避免会受外部舆论环境影响,并且这一影响作用巨大.具体来讲,如果受到的是正面的外部舆论环境影响,则有助于促进中学生建构积极的价值观;相反,如果他们更多的经受呈明显负面特点的外部舆论环境影响,其价值观的建构必然会携带有负面因子,甚至遭受扭曲而影响其后终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其次,中学阶段作为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急剧变化期,他们对来自社会外界舆论的刺激较为敏感,所作出的回应也相对更为激烈.一方面,中学生一系列他们从未曾体验过的剧烈生理变化,要求其自身能坦然面对、科学认识,愉快悦纳、积极适应;另一方面,其自我意识和价值观的形成在面对来自社会外界舆论等的冲击时显得尤为被动,很明显这里的“被动”更多蕴含“依赖”之意.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无条件地要求他们重新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去完成放弃“个人主观化”并形成“个人社会化”的特质,可以想象此过程对于中学生来讲,相比第一方面更艰难、更令人无所适从.而这两方面变化又是同时进行的,由此形成钳制性的“合力”令一部分中学生失去人生的“定力”.在这一部分中学生身上,往往在他们身上表现出内在自身“主体意识”丧失、对社会舆论等外部因素格外不适应,外部则可观察到放纵任性、我行我素、沟通困难、叛逆不羁等负性行为.

三、中学生价值观建构与社会舆论导向良性互动发展机制

中学生价值观的建构与社会舆论导向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互为影响的辩证关系.基于此,必须格外注重探索剖析中学生积极健康价值观念的形成与社会舆论导向的良性互动机制.

首先,社会舆论导向对中学生价值观建构的影响分析.以对社会主体价值观建构的影响结果为标准,社会舆论大致可分为积极的社会舆论和消极的社会舆论两类.积极的社会舆论对社会及社会成员具有正面的导向性作用,消极的社会舆论对社会及其成员则具有负面的“浸染”、传导作用.中学生作为相对较为特殊的一类社会群体,面对现代社会新媒体不断涌现、信息传播多元化、社会舆论多样化和主流价值观不断被“质疑”“消解”的客观现状,其自身价值观的建构处于一种面临多样化“诱引”、无所适从的困境.在他们的价值观尚未最终确立之前,这种呈现典型“碎片化”的社会舆论形态会于无形中干扰甚至泯灭中学生的自我判断,并容易形成“盲从”的不良局面,也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从而进一步削弱中学生的主观判断能力,最终导致他们在自身价值观建构的关键时期遭受巨大冲击,极易误入歧途.当然,上述情形是基于消极社会舆论对中学生价值观建构形成的负向影响逻辑,这不会影响也不可能影响积极的社会舆论对中学生价值观建构所形成的重要正面引导促进作用.

其次,中学生价值观建构对社会舆论导向的影响分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中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基于其自身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做出的行为具有独特的、区分于其他社会群体的典型特征.若对这种典型特征加以分析研究,即可得出他们对于社会所产生的独特认识、看法——即社会舆论.在这一点上最明显的佐证就是“80后”“90后”和“00后”等群体概念的形成和社会对其持续高度关注.进一步分析,中学生作为成年人的预备阶段(有的已经成为成年人),一定意义上说代表着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发展趋势,他们的价值观念及由此形成的利益诉求也会直接影响主流社会舆论的发展态势并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说,中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其建构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具有决定性,因为其不仅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下的社会舆论导向,更将影响甚至决定未来的社会舆论导向.

综上所述,中学生价值观的建构不仅会受到社会舆论导向的影响和作用,反过来,中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和建构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当前及未来社会的舆论导向,二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辩证统一关系.

四、基于中学生德育视角的积极健康价值观建构的政策建议

以中学生科学正确价值观的建构为目标,以中学生德育为途径,以积极健康的社会舆论为方式方法,“三位一体”形成“合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帮助促进中学生建构积极健康的科学价值观.

首先,积极探索完善中学生价值观建构与社会舆论导向之间关系的理论建设.引导广大德育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持续不懈地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健全中学生价值观建构与社会舆论导向关系的良性互动发展机制;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促进作用,提高引导中学生建构积极健康价值观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

其次,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导向,促进中学生建构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广泛动员全社会各个方面力量高度重视和积极关注中学生科学健康价值观建构的重要性、紧迫性,全方位、多层次充分发挥正向度的社会舆论对中学生价值观的正面引导作用,竭尽全力抑制负面向社会舆论对于中学生积极健康价值观确立的冲击和干扰.

最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针对中学生群体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和落地实践.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倡导的教育教学新方式、新方法,注重创建搭载适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适应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接受新理念规律的教育实践平台和社会实践活动,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进入广大中学生的头脑、心灵,更进一步地升华为他们的理想信念和自身价值观的核心、主体组成部分,并最终落地成为他们的日常行为准则和生活规范.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文喆.社会转型时期中学生价值观探析[J].教育研究,2006(7).

[2]韩丽霞.手机媒体对城市中学生价值观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朱艳艳.当代中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3.

[4]白莲莲.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学生价值观的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中学生德育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中学生德育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中学生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班主任德育论文

2、德育教育论文

3、高中德育论文

4、德育工作论文

5、德育论文范文

6、中学生数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