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方面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与重视审美渗透双基凸显育人功能武汉市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有关论文怎么写

本文是一篇关于音乐欣赏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重视审美渗透双基凸显育人功能武汉市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克玲

“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媒介,以人声和乐器音响为载体,以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为基础,帮助学生建立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在我国基础教育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欣赏是中小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在学生的音乐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目前,在武汉市的中学音乐教学中,我发现“音乐欣赏领域”的教学存在诸多误区,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较为低下.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希望通过追根溯源,找出解决的问题方法.

问题:音乐审美与音乐双基的关系?【案例】《鳟鱼五重奏》———第 16 册第二单元《乐海泛舟》.这是继15册《音诗音画》后学习室内乐、协奏曲的大型音乐体裁单元.

教学流程:

一、听辨小游戏:教师弹奏“小星星”的主题和一个变奏,让学生对比感受, 变奏曲的目的是使音乐变得更新鲜.(2 分钟)

二、创编实践:将“小星星”按照不同的变奏手法(变化音色、情绪、加花)进行创遍实践.并用钢琴演绎出来.(11分钟)

三、认识体裁———变奏曲.(2分钟)

四、欣赏《鳟鱼五重奏》(15分钟)

开展系列音乐实践活动:介绍作品创 作 背 景 ———学 生 学 唱 音 乐 主题—————分段欣赏五个变奏,进行情绪体验———分析变奏手法———了解作品曲式结构.

四、创意变奏:(10 分钟)

根据音乐《两只老虎》选择一种手法,创作一个变奏.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出现了偏差.我们要思考,进行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是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中的美,还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的知识,还是要把握好两者的关系? 这就要对“音乐审美”与“音乐双基”有正确的认识与理解了.

“音乐审美”与“音乐双基”,换成一种角度可以说是“感性与理性”.两者的关系在中国音乐教育近十年的教学改革中极有争议.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来理解“音乐审美”与“音乐双基”,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1“. 音乐审美”

音乐审美是指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

为什么我们要重视音乐审美? 因为,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以音乐艺术的本质决定的,而音乐艺术的审美本质决定了音乐教育必须以音乐审美为己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而且势在必行.音乐通过声响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我们要重视音乐的情感体验,把情感作为首要目标,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审美体验展开.因此,“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即是音乐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主流的音乐教育理念.以此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它更明确规范了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功能、性质、目标和方法的基本定位.

2“. 音乐双基”

音乐双基,是指鉴赏音乐所需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它包括:音乐的基础知识、音乐的基本技能、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修订后的2011 版《音乐课程标准》,有一段文字值得我们关注,它包含了“实验稿”中缺失的一组重要的关键词: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文化视野、音乐听觉、音乐素养.这表明学生对“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并掌握”被明确纳入课程“总目标”.这不仅充实和完善了音乐课程“总目标”的内涵,使课程表述更全面、更准确,而且将包括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内的各种音乐能力,与形成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直接关联.

音乐是技能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双基”教学始终是必需的,必须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逐渐使他们具备一双“听懂” 音乐的耳朵.“音乐素养”是形成“音乐审美能力”的根基.在教学中,重视音乐双基的学习对落实培育和发展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重视“音乐审美”,渗透“音乐双基”

那如何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既提高学习“双基”的有效性,又达到“审美”的目标呢? 经探索,我认为在教学中可运用以下三种策略:

策略一:坚定正确的教学思想

正确的教学思想下的教学行为才是最科学的.很多老师因为对课标不熟悉,不钻研,才会出现教学误区.我们现在通过前面的学习与认识,应知道并且坚定的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要坚定音乐审美与学生“双基”相辅相成、互为左右手的教学理念,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2)明确音乐课程的改革方向,转变不利于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念,努力将学生获得双基的过程融入到音乐审美实践中.

3) 将双基内容融入到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主动学,学会怎样学.通常在音乐鉴赏活动中,应该做到需要什么学什么,学以致用,在用中学.

只有在此思想下的教学,才是符合现代音乐教育教学理念.在此思想下的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手段的实施,也才是有效的.

策略二:重视音乐中的“审美”内容音乐的“审美”内容,是我们进行教学的重要关注点,只有重视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才能深入的理解音乐,才能体验到音乐的美.它主要包括:

1)音乐中各种音乐要素:节奏、旋律、节拍、和声、音色、调式、力度、速度、调式等.例如:在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时,教师先从不同的音乐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入手,在灌输音乐基本表现要素中的力度、速度、音区、音色等等在描绘音乐形象中的作用,在完成这样的铺垫后,把知识与欣赏实践进行结合,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2) 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及学生对情感的反应

在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中,有些作品情感是单一,有些作品的情感是对比的, 有些作品的情感是复杂而多变的.因此,要求关注音乐作品的整体,关注音乐作品的整体情感.同时,在关注作品的情感内涵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对作品情感的反应.因为这种反应,乃是培养、发展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最本质的内容,过程与方法.所以要促进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并作出积极的判断和反应.

3)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要关注作品所展现出来的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时代风格、创作风格、表演风格等.而且作品风格特点必须从感受、体验、理解音乐要素的基本特点入手,而这些形式和特点集中表现在某个个性鲜明的音乐要素上.

如:《马灯调》属于我国民族的角调式,《樱花》属于日本都节调式.《春节序曲》与《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之风格上的不同,除了旋律、调式以外,节奏的不同对风格影响很大.

策略三: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渗透“双基”

在教学中,“双基”的教学如果引导不好,很容易“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兴趣,更谈不上达成“审美”目标.只有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将教学内容简单化,趣味化.才能实践我们的育人目标.可借鉴的方法有: 心理记忆的模仿法、不同音乐风格的对比法、激发参与热情的体验法、引发审美想象的关联法、产生审美联想的聆听法、引发学习动力的演示法等等.

例如,心理记忆的模仿法.“模仿”———指的是效仿特定方式的动作或者行为规范.在教学中使用模仿法能够使学生自然而然的重复和模仿教师的语言、形体、动作、演唱技巧、演奏技能等,形成一种反射效应.在一次听课过程中,某位教师在讲解切分节奏连接一个小附点的节奏型,关于这条节奏,从理论方面教师讲解了许多,分析了每个音符的时值,但是大部分学生仍然不明白怎样做.此时,可运用“心理记忆模仿法”,先让学生认真听教师拍打节奏,在内心进行模仿记忆,然后再根据短时记忆,快速的模打出来.当学生掌握之后,再将两种节奏型连起来打.而且对于“节奏型”这个知识点的学习,除模仿记忆外, 还可结合肢体动作来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节奏型的特点.

又如:不同音乐风格的对比法.在欣赏课《船歌》和《龙船调》中,教师可以总结并对比两首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作曲家、作曲家国籍等,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作品,还能够很好的区分作品风格、特点,作曲家的生平等音乐知识.

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真正做到在“做中学”.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因材施教,利用每种教学方法的优势进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学习, 正确的掌握音乐知识,有感情的进行技能的演唱(演奏),真正做到音乐的审美教育.

综上所述,我们已知道“音乐审美“与”音乐双基”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重视“审美”,渗透“双基”,是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实践,不断领悟的.我们只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又能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真正凸显育人的教学功能,达到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

责任编辑 郑占怡

音乐欣赏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音乐欣赏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音乐欣赏方面论文范文。

1、音乐欣赏论文

2、音乐生论文

3、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

4、音乐刊物

5、音乐期刊

6、北方音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