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模拟论文范文文献 与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模拟家庭实践模式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该文是关于模拟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模拟家庭实践模式

南宁市第十四中学 樊 蓉

【摘 要】分析“模拟家庭”实践模式,阐述“模拟家庭”实践模式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并对“模拟家庭”实践模式进行思考,以求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模拟家庭 实践模式 德育课程 德育辐射 体验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035-02

“模拟家庭”为南宁十四中坚持了20年的著名德育品牌活动,也是学校 “洒扫应对”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模拟家庭”实践模式的不断探索与思考中,学校构建了一系列的实践课程体系,用体验式教育代替传统的说教,不断探索提高“洒扫应对”教育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提升学校德育水平.

“模拟家庭”主要是指由班级、孩子、家长与青秀区福利敬老院孤寡老人组建起来的一个“新家庭”模式.其核心是“家庭”,组建期间由班级、孩子及家长对孤寡老人进行照顾并建立正向情感联系,让老人们再次感受到来自家的温情和社会的关爱.

一、“模拟家庭”实践模式分析

(一)“模拟家庭”实践模式历史分析

“模拟家庭”始创于1996年,该活动以班级为单位,采取班级轮换制,每学期开学举行交接仪式.20年来,总计举行大小活动1400余次,参与活动师生近4000人,家长约300人,旨在教会学生珍惜和感恩、懂得孝顺和体谅,增强社会责任感,营造和谐友善、孝老爱亲、感恩奉献的校园氛围.该活动先后被评为南宁市十佳好事、全国第二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评比自治区二等奖、全区青年志愿服务十佳单位,得到了及地方各主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可与好评.

(二)“模拟家庭”实践模式现状分析

1.“模拟家庭”实践模式的德育辐射面锐减.从1996年至今,共有80余个班级、学生及家长先后与21位孤寡老人组建“模拟家庭”,最多时同时照顾过9位孤寡老人.随着养老需求的增加,原本配合学校开展活动的青秀区福利敬老院扩大经营,新址外迁,靠近学校的原址建政路南三里86号青秀区福利敬老院虽然保留,但缩小规模,孤寡老人数量逐年下降,至2013年仅剩下两位老人,每次仅有两个班级的孩子参加活动.“模拟家庭”的德育辐射面锐减,无法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成了“模拟家庭”在新时期的短板与不足.

2.“模拟家庭”实践模式缺乏创新,易滋生懈怠情绪.“模拟家庭”20年里,虽然每年孩子和家长在不断更换,但班主任是在进行重复工作的,在调研中他们表示在组织“模拟家庭”活动时感觉不到明显的变化和新意,敷衍及懈怠情绪偶有发生.

(三)“模拟家庭”实践模式的未来分析

随着青秀区福利敬老院的新址外迁,以及居住在建政路旧址范围内的孤寡老人数量逐年下降,“模拟家庭”未来即将面临无孤寡老人参与活动的局面.如果不对原有模式进行改进调整,那么“模拟家庭”这个用心经营了20年的德育品牌活动势必将随着孤寡老人的减少而消亡.

二、“模拟家庭”实践模式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为了让“模拟家庭”活动在新时代得以延续发展,既秉承“模拟家庭”核心理念,又能满足学生在新时代的生命成长需求,在做了广泛的调研后,学校决定在原有基础上对该活动进行延伸推进.

(一)秉承传统,让爱留在青秀区福利敬老院

依照“模拟家庭”的传统模式,仍旧以班级为单位,采取班级轮换制,每个班级的孩子们与一位青秀区福利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组成“模拟家庭”.每学期开学时举行交接仪式,主要在七八年级开展.参加活动的班级利用每周活动时间及传统节日到敬老院看望陪伴孤寡老人,或与家长一起接老人回家,外出游玩,共享天伦之乐.

(二)创新模式,让爱延伸到上林县巷贤中学

将原有“模拟家庭”对象范围扩充,增加上林县巷贤中学部分品学兼优家境贫困的孩子.其核心仍然是“家庭”,由班级、孩子、家长与上林县巷贤中学部分品学兼优家境贫困的孩子组建起来的一个“新家庭”模式.期间由班级、孩子、家长和上林县巷贤中学部分品学兼优家境贫困的孩子建立正向情感联系,让双方孩子开展一对一交互式体验学习,互相到对方学校及家庭(坐对方的课桌、住对方的宿舍、进入对方的家庭)体验不同的学习与生活,进行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爱心教育等德育活动.

1.德育课程的创新

“模拟家庭”实践模式的创新不仅仅是在形式上,而且更应该着重于构建一系列的实践课程体系,用体验式教育取代传统的说教,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自我教育,从而拓宽“洒扫应对”教育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学会感恩”体验课程.自带菜品为结对家庭做一顿午餐,学会表达对结对家庭的感谢;离开前给结对班级写一封感谢信,学会表达对结对班级同学及老师的感谢;通过不同环境下的对比学习,感受父母为自己提供优良学习条件的不易,学会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

“学会交往”体验课程.到结对家庭体验住家生活,学会如何与结对家庭交往;安排入住巷贤中学学生宿舍,学会如何与舍友交往;在结对班级,进行不同环境下对比学习体验活动,学会如何与结对班级老师、同学交往.

“学会珍惜”体验课程.到巷贤镇敬老院,开展孝老爱亲活动,学会珍惜亲情;通过不同环境下的对比学习,学会珍惜已有良好的学习条件;参观上林县红色革命根据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体验活动,学会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学会离别”体验课程.与结对班级老师、同学道别;与结对家庭道别;与舍友道别,明白离别是人生成长的必修课,学会离别,积蓄力量勇敢前行.

“学会规划”体验课程.参观广西规划馆,了解广西发展,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上心理团辅课“遇见更好的自己”,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反思自己的昨天,规划自己的今天,遇见美好的明天.

“学会生活”体验课程.在生活体验馆上西点烘焙课,制作蛋糕、饼干,感受生活的无限乐趣;参加校庆艺术节,感受艺术的魅力,成为一个有高雅生活情趣的人.

2.德育方式的创新

在体验中达成德育.教育有三重境界,从他律到自律,最后走向自育.我们需要的不是在他耳畔唠唠叨叨,不是代替他做一些什么事情,而是了解他的需要,创设更丰富的体验机会,在体验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他精神、气质乃至生命的气息,促成他鲜活的成长,最终促成他的自我教育.

用同伴教育增强德育辐射面.体验期间每位交流生每天完成一篇体验日记并及时传回给本班同学共享体验,体验结束每位交流生在班级总结会上完成一次主题讲演,与本班同学共享成长.用交流生亲历的体验、感悟的成长触动一个班级未参加活动孩子群体的精神成长,从而增强德育辐射面.

及时反馈以点带面增强德育辐射面.建立活动班主任、家长微信群及公共邮箱,及时将当天活动图片、视频、交流生体验日记上传,及时记录活动亮点,及时反馈给班主任、未参加活动学生及家长,一同感受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在潜移默化中以点带面增强德育辐射面,获得了师生及家长一致好评.

三、“模拟家庭”实践模式引发的思考

(一)德育活动的设计必须走进心里

德育活动是通往人心灵的活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洁净的灵魂,是对人的精神的浸润,我们应该谨记:把关照学生精神成长和生命成长放在首位,它将远远胜过知识与技法的传授.所以德育活动设计最重要的是从心出发.

(二)德育活动必须与时俱进

德育活动不能一成不变,不能一味躺在原有成就上沾沾自喜,不能让参与者看到开头就想到结尾,缺乏期待.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德育活动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融入更多的时代元素.

(三)德育活动必须通过体验达成

德育活动中生命体验比重复说教更富有价值与意义,在孩子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人生必修课是要通过体验达成的,是不可替代的.正如富兰克林所说:“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可能记住;让我参与,我才会学会.”所以德育活动要创设更多条件让生命去体验并参与更多的可能,让孩子在体验中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亲历并感悟成长.唯有如此,孩子们才会有更多自我发现的可能.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A类(资助经费重点)课题“中学‘洒扫应对’校本课程的研究——以南宁市第十四中学为例”(2013A020)

(责编 卢建龙)

模拟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模拟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模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