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与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诉求与抚慰策略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这篇空巢老人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诉求与抚慰策略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其情感需求问题亦日益凸显.以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农村空巢老人为调研对象,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普遍情绪欠佳、情感诉求强烈、渴望丰富多彩的生活、渴望子女陪伴、渴望受到尊重.针对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提出从政府、社会第三方、乡镇(村)及空巢老人自身四个角度来构建“政府主导、地方响应、社会协同、法律保障、自我适应”的立体化情感抚慰策略体系,使空巢老人不“空心”.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情感诉求;抚慰策略;心理危机

中图分类号:F328;C91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8)05-0079-07

收稿日期:20180314DOI:10.13968/j.cnki.1009-9107.2018.05.1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4YJCZH1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405252)

作者简介:苏珂(1980-),女,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弱势群体与产品设计认知.

一、文献综述

2015年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空巢老人已占全国老年人总数的一半,数量已近5 000万;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在2050年达到7 900万左右,54%以上的老人将处于独居状态.空巢老人缺乏生活照料和情感慰藉,失能无靠等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1].相比较于城市中较完善的保障体系,农村空巢老人不仅要面对日渐衰老所带来的生活不便,还要遭受更多因“空巢”引发的心理危机.由于空巢老人情感上得不到抚慰,心理上便会产生孤独感、失落感等,当这些情感无法得到有效表达和沟通时,就会在内心形成一种发泄和诉说的渴望,即空巢老人的“情感诉求”.目前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问题更加突出,急需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相关学者对农村空巢老人情感诉求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西方社会进入老龄化的时间要早于我国,对空巢老人的研究也比国内的研究更加详实.Joe Tomaka等人研究发现孤独感等消极情绪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是众多疾病的诱因,而家庭和社会群体支持对老年人身体健康有积极影响[2];Samreet等人也发现“空巢”会不可避免地引发老年人孤独、紧张、焦虑、无助等负面情绪,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3];Bouchard[4]、Borland[5]研究发现情绪不稳定、孤独感、抑郁感等负面情绪,严重可能发展成“空巢综合症”.“空巢综合症”可能威胁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整个社会的稳定[67].国内学者李文琴指出,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孤独感、失落感等负面情绪,且情感诉求得不到满足,已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8];方菲则通过对农村空巢老人情感诉求问题分析,提出从宏观政策、法律等角度来解决空巢老人情感抚慰问题[9];陈健通过个案研究分析了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欠缺及生活满意度,并从子女、邻居、亲友及社会机构等方面探讨了对空巢老人的情感支持[10];王今辉提出,农村空巢家庭的产生和增加是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代际关系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1].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空巢老人现象,想要解决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就需要从政策和制度层面上着手,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社会支援网络.

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者均指出农村空巢老人由于特殊的环境普遍存在情感诉求问题,且这些诉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情绪.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了讨论,但仍缺少对空巢老人自身调节因素的研究;缺少针对农村空巢老人情感需求的系统性抚慰策略.对此,本文将从农村空巢老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7个行政村的空巢老人为调研对象,系统全面地分析其情感诉求的影响因素,提出构建“政府主导、地方响应、社会协同、法律保障,自我适应”立体化的情感抚慰体系,从而为农村空巢老人情感诉求的解决思路提供政策参考.

二、研究设计及结果分析

(一)问卷设计

根据马洛斯原理设计农村空巢老人情感需求情况调查表,设计的问卷在使用前经农村老年学专家和心理学专家修改,在正式使用问卷前进行预调查,根据情况修改后确定最终版. 问卷由横向和纵向列表组成,横向部分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空巢老人的;纵向由10个条目组成情感需求情况,要求调研对象在问卷的赞成、中立、不赞成3项答项中任选一项,不受其他因素干扰.该问卷克朗巴赫系数为0.81,重测信度为0.86.统计描述及χ2检验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完成,以P<0.05为差异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调查结果

采取问卷调查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村空巢老人情感诉求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运用定量描述、定性评价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为使调研结果更具代表性,分别选取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辖区内不同乡镇的米山岭、南汝村、张家桥村、马套村、藤屯村、界首村、九曲村共7个行政村的空巢老人为调研对象.这些行政村普遍经济条件落后,外出务工的青壮年较多,并且上了岁数的老年人思想保守,不愿离开故土随子女外出,导致大量空巢家庭产生.

首先对7个行政村随机抽取的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案深度访谈,将访谈情况进行整理归纳.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56份,有效回收率为89%.调研的空巢老人中男性194人,占54.5%,女性162人,占45.5%;年龄在65~70岁的222人,71~79岁的110人,80岁以上的24人;没上过学的193人,小学文化程度的137人,初(高)中文化程度的26人,具体情况见表1.

(三)结果分析

通过表1可以看出,农村空巢老人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情感诉求问题.调查的空巢老人不论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均表现为在“渴望生活丰富多彩”和“渴望子女相伴”这两项的诉求比例最高,分别为“99%”和“96.9%”.“渴望生活丰富多彩”比例较高的原因主要是:长清区虽属副省级城市——济南市辖区,但因历史、现实、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发展与济南其他区相比存在一定滞后性.长清农村地区没有可满足空巢老人精神文化娱乐的基础设施,乡、镇、村行政部门一般不会组织针对空巢老人的娱乐活动.地方政府对空巢老人精神需求的不重视以及精神文化娱乐设施的欠缺阻碍了空巢老人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空巢老人对“渴望生活丰富多彩”的诉求较高.“渴望子女相伴”的诉求比例较高的原因是:长清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使得农村家庭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导致空巢老人的家庭地位下降,话语权越来越弱.而且人们尊老、敬老、爱老的孝道文化意识日益淡漠,孝道文化的传承不足.子女不回家探望父母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都是空巢老人“渴望子女相伴”的诉求比例较高的原因.在调查中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感到孤独,65~70岁的老人孤独感最强,随着年龄的增大,孤独感会略有降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机体逐渐衰退,无法继续劳作;农村特殊的环境使得老年人的生活异常单调,与周围人的联系日趋减少,自己的社交圈子越来越小,心理方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孤独感倍增.70岁以后的空巢老人,对于“空巢”的现状从心里层面已经接受,孤独感会略有降低,但是情感诉求问题仍然突出.对于健康问题的关注,没有文化的老人比有文化的老人关注度更高.知识的缺失使得空巢老人没有能力去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低加之生活环境封闭,对身体保养的知识几乎没有渠道去了解,空巢老人急需要有关身体健康知识的学习,以提高对自己身体健康状态的了解,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由于社会的发展及生活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得农村空巢老人在生活和情感上逐渐地与子女疏远,加之其自身生理机能衰老程度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空巢老人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减弱,并逐渐与社会脱节,其社交、受尊重、安全及自我实现等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若空巢老人情感诉求得不到较好的抚慰,便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并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造成心理危机,如图1所示.

通过个别深度访谈,发现长清辖区许多农村空巢老人因情感诉求方面难以满足而产生了较多的负面情绪,具体表现见表2.

通过表2可知,长清区农村空巢老人在关注健康、亲情沟通、自我实现、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很多的负面情绪,这些情绪的产生与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态成为政府以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空巢老人情感诉求的抚慰策略

通过对长清区农村空巢老人案例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农村空巢老人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情感诉求问题,且部分诉求比较强烈.要想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诉求问题,就要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笔者提出构建“政府主导、地方响应、社会协同、法律保障,自我适应”的策略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政府起主导作用,并支持与保障该体系的正常运转;乡镇、村构建农村空巢老人服务网络,“互联网+现场情感抚慰服务平台”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情感抚慰服务;社会第三部门的参与是这个情感抚慰体系服务的有效补充,建议推行基于大数据的1+X多元抚慰模式;将对空巢老人的情感抚慰写入法律才能真正有效落实抚慰策略;最后,加上老年人自身的努力,才能完善立体化情感抚慰体系,使空巢老人心情舒畅、乐观开朗,自我调节不良情绪,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乐享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

(一)政府主导加大孝道养老的宣传力度,树立尊老敬老道德模范

发扬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增强子女对父母养老的责任感,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弘扬尊老敬老良好社会风尚.改革开放40年来,传统的儒家孝文化日渐式微,农村年轻人受到拜金主义、现实主义等不良风气影响,老而不养、养而不敬的现象在农村地区屡见不鲜.政府在倡导人们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应倡导新型孝道文化.对父母的物质供养和精神慰藉是人类社会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是“孝”的内在要求之一.解决老人的吃穿问题,并不能解决老人的全部需求,精神慰藉的满足才是老人的心中所需,是体现孝道的真正意义.因而,赡养父母一定要尊敬父母,仅仅从表面上赡养而不从内心深处去敬爱父母,就不是真正的孝[12].真正的孝道应该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老人的情感需求,把亲情慰藉和丰富老人的生活放在首位,这是孝道的本质体现.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在一些传统的道德准则被打破,而新的孝文化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我们亟须在社会中树立一批尊老敬老的道德模范,通过他们浓郁社会尊老敬老氛围,弘扬尊老敬老的传承.如在各种佳节期间宣传尊老敬老道德模范和好人好事,开展实实在在的关爱老人行动,在全社会营造理解老人、尊重老人、关爱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政府应加强宣传对老人尽孝尤其是情感抚慰方面的力度,倡导外出青年人履行“常回家看看”的义务,提高农村青年人对父母尽孝的重视,满足空巢老人在亲情沟通方面的情感诉求.

在我国古代就有很多敬老孝亲的故事,汉高祖第三子为母亲亲尝汤药;仲由为父母百里负米;郯子不远千里寻鹿乳奉亲;董永卖身葬父等等.这些忠孝故事世代传颂,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事实证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今社会应该更多传递尊老敬老的正能量,持续报道更多典型事例,对尊老敬老的道德模范予以大力宣传表彰.通过树立尊老敬老的道德模范,有利于促进该理念的深入人心.CCTV举办的感动中国节目;由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全国妇联组织开展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都把尊老敬老作为一个重要的评选类别.近年来媒体以及网络报道的一些尊老敬老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引起了人们对尊老敬老的深刻反思.有些典型事例的主人公赡养或帮助失能老人而生活困难,政府应该给予其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使他们不因赡养老人或者做好事而生活受到影响.积极宣传尊老敬老正能量,树立尊老敬老道德模范,是政府在空巢老人情感诉求抚慰策略体系中的主导工作.

(二)乡镇、村构建农村空巢老人服务网络,提倡小组工作介入方法

乡、镇、村农村空巢老人服务网络主要由乡政府统筹管理,各个村按照网络的总体服务要求共享实施方案,结合本地的空巢老人数量以及分布半径,建设规模不等的情感抚慰工程流动服务点和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由这些服务点对空巢老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形成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再由乡政府统一调配资源,解决空巢老人的情感诉求问题.乡镇、村构建农村空巢老人服务网络,有利于资源共享,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及利用,能够确保工作内容与老人的具体情况一一对应,从而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在乡镇、村构建空巢老人服务网络的基础上,运用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帮助农村空巢老人建立互助小组.根据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设计小组活动内容,通过服务网络合理调配资源,帮助其解决自身困难,达到互助目的.开展互助小组可以增强空巢老人的自信以及团队意识,扩大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交圈子,强化自身存在感;日常生活的互助可使农村空巢老人通过相互帮助解决自身问题,也减轻了政府的负担.

(三)积极引入第三方,建立基于大数据的1+X情感抚慰服务机构

对于农村空巢老人除了政府在职能方面加强关怀力度外,社会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建立可以为其生活提供多方面的服务.第三方服务机构是多元主体参与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委领导下,以政府为主导,全民参与等多种力量的相结合.农村老人的情感抚慰机构的构成可以包括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经培训上岗的农村职业人士以及社会各界的志愿者.服务机构的经济来源可以是政府补助与机构服务收入,也可以接受社会的捐助.服务机构除了给空巢老人提供心里咨询以及情感抚慰服务外,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娱乐条件,培养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丰富老年人的生活,最大程度地满足老年人对生活丰富多彩的需求.

多元化的抚慰主体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且不可分割的.这些抚慰主体,都可以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情感支撑.每个抚慰主体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不同形式的抚慰内容,多样化的抚慰形式以及内容能够满足农村空巢老人个性化的情感抚慰需求.各抚慰主体可相互联动,彼此协调,相互配合,共同为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提供立体化的抚慰,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倡“1+X”的抚慰模式,即一方面依靠“1 个主体抚慰中心+X 个社区抚慰中心” 辐射发展;一方面引入更小型化、个性化、嵌入式情感抚慰机构,促进家庭、社区、社会和政府的良性互动,探索情感抚慰新模式的特点.

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建立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内容从老人个人基本资料和其健康状况两个主要方面入手.基本信息除包括老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础信息外,还应包括其兴趣爱好、家庭生活环境、家庭经济状况等,另需建立紧急联系人机制(一般从其亲属中选定离老人居住场所较近的1~2人),以备老人有意外状况发生需要协助时,其能及时到达现场.详尽的基础资料能够使得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能够较好地了解空巢老人情况,以便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帮助.建立老人心理健康数据库,定期检查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老人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试并记录,MMSE量表根据其测试功能分为三部分:记忆能力、计算能力、执行能力.记录每个小题得分情况和量表总分,分析其量表数据及其心理健康趋势,以便能够更好地把握老人的心理需求.通过建立全面详细的空巢老人档案数据库能够较为准确的把握空巢老人的个性化需求和身心状况,针对实时数据给予空巢老人抚慰内容建议,让抚老行动更加准确、更加精细.

(四)健全法律制度保障,维护空巢老人合法权益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和基本国策,这意味着我国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置于法律的监督下.十九大报告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农民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同等重要,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慰藉更是不可忽略,必须要纳入法治建设的轨道.因此需要法律对老人的权利义务、子女的赡养义务等进行明确的划分,并对政府的相关责任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的职责加以规定.对违反老人基本权利的行为进行制裁,以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虽然我国目前的法律比较健全,但是涉及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律却很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里面仅仅规定了老年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以及赡养方式,对于精神赡养以及慰藉并没有做出详尽的规定.在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里面,提出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但是没有具体的细节去落实.我们国家正在逐步走向全面法治国家,有法律的约束,就是有国家强制保障实施.对于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抚慰方面的保障,从立法层面保护老年人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

对于立法方面,我国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对现有的法律进行修订或者补充.第一方面,继续细化《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该保障法是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而制定的法律.虽然法律提出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但是对于违反该条例的行为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虽然对老年人的精神关注已经写入此法,但是社会对此并不熟悉,也不知道如何裁定哪些行为违背了法律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制定专门的老年人精神赡养保障法,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的生活之外,系统地对各种抚慰方式进行规定,切实保障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受到关注,情感慰藉得到实施,使老年生活丰富多彩.

(五)树立自我调节意识,加强自身适应性,保持心态平和

空巢老人首先应树立自我调节意识.空巢老人被动、消极的接受空巢状态,不利于他们自身情绪的调节;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让身心保持健康.树立自我调节意识有助于空巢老人寻找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负面情绪的产生,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其次,空巢老人应加强自身适应性.农村空巢老人目前的空巢状态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因此农村空巢老人在生活中碰到问题时,不能封闭自己,应该以正确的心态看待空巢现象,不能一味地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怀,要理解子女目前的工作压力以及生存状态,不要对子女产生怨恨情绪.应该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子女无法长期陪伴的现象,及时调整心态,克服失落、孤独、自卑等负面情绪.最后,保持心态平和.平和的心态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常保内心的平和及乐观的心态,可以使老人的身心保持相对的平衡与稳定.平和心态可以增加人体的耐受力、体力、抵抗力,使老人在遭受挫折时快速恢复,遇到困难时快速自愈.平和的心态能优化农村空巢老人与邻里、子女、亲友之间的关系,友善对待他人[13].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环境比较特殊,他们不仅面临着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社会圈子的不断萎缩,还面临着情绪的无处宣泄.培养自己的平和的心态,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增加人际吸引力,使得老人和子女以及邻里的相处更加和谐.这样的状态有利于子女以及邻里主动与老人接触,空巢老人的情感可以及时得到抚慰,从而提高空巢老人的心理以及生理健康水平.

四、结语

通过对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农村空巢老人进行调研得知,农村空巢老人在情感诉求方面有较多需求,这些诉求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产生负面情绪或者引起心理不健康,从而引发社会的不稳定.由于农村空巢老人情感诉求的抚慰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第三方、乡镇 (村)及空巢老人自身等各方面的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抚慰体系,满足农村空巢老人情感诉求的同时,更能鼓励并激发其正面的情感,积极面对空巢生活,使自己的老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以期达到“空巢”不“空心”的最佳生活状态.

参考文献:

[1]陈利利.农村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26(5):2426.

[2]Joe Tomaka,Sharon Thompson,Rebecca Palacios.The Relation of Social Isolation, Loneliness, and Social Support to Disease Outcomes Among the Elderly[J].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2006,18(3):359384.

[3]Kaur Samreet,Gulati Jatinder,Kaur Sonreet.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Elderly Parents Living With Children and in Empty Nest Families: Gender Differentials[J].Indian Journal of Health & Wellbeing,2016, 7 (10):1 0291 032.

[4]Bouchard, Genevi&egre;ve.How Do Parents React When Their Children Lee Home? An Integrative Review[J].Journal of Adult Development,2014,21(2):6979.

[5]Borland Dolores Cabic.A Cohort Analysis Approach to the Emptynest Syndrome Among Three Ethnic Groups of Women: A Theoretical Position[J].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1982,44(1):117.

[6]Dianbing Chen, Xinxiao Yang, Steve Dale Aagard.The Empty Nest Syndrome: Ways to Enhance Quality of Life[J].Educational Gerontology,2012, 38(8):520529.

[7] 康越.日本社区嵌入式养老发展历程及其经验[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110118.

[8]李文琴.中国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的困境与化解[J].思想战线,2014,40(1):104107.

[9]方菲.劳动力迁移过程中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慰藉问题探讨[J].农村经济,2009(3):107110.

[10]陈健.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及其所得精神支持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10.

[11]王金辉.关于农村老年空巢家庭社会支援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 6156 616.

[12]潘剑锋,刘峰.论传统孝道中的养老思想及其对当前中国农村养老的启示[J].江淮论坛,2015(3):2024.

[13]王静.中国老年人平和心态的质性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3.

空巢老人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空巢老人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空巢老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