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策研究论文范文资料 与衡水市季节性休耕政策方面论文范文资料

本论文为您写政策研究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衡水市季节性休耕政策

摘 要:多年来,衡水市水资源利用严重依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为了改善地下水严重超采的现状,近几年,我市开始实施季节性休耕项目.项目实施以来,通过减少小麦种植面积、节水品种推广,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了社会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项目实施过程,总结了项目实施的成效,提出了今后项目实施的建议.

关键词:季节性休耕;地下水;节水

1 季节性休耕政策概述

季节性休耕是针对全年休耕而讲的.过去衡水市大田种植制度主要模式为一年两熟,上茬冬小麦、下茬夏玉米.10月份播种冬小麦,第二年6月上旬收获,随后播种夏玉米.冬小麦生长季节正是我市干旱少雨的季节,为了获得高产,不得不打井进行浇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冬小麦全生育期一般需要浇6~7次水(包括底墒水、分蘖水、越冬水、返青水、拔节水、灌浆水、麦黄水)甚至更多,占农业用水总量的70%以上,近些年经过推广节水品种和节水技术,冬小麦全生育期浇水次数下降到了3~4次.

季节性休耕就是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改为一年一熟,不再种植依靠地下水灌溉的冬小麦,只种植一季玉米、杂粮杂豆、油料作物等抗旱雨养作物,实行“一季休耕、一季种植”,节约小麦用水,减少地下水开采.

2 季节性休耕实施背景

2.1 政策背景

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发展,我国耕地开发利用强度过大,一些地方地力严重透支,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当前,国内粮食库存增加较多,仓储补贴负担较重;同时,国际市场粮食走低,国内外市场粮价倒挂明显.利用现阶段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宽裕的时机,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既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平衡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农民收入、减轻财政压力.”因此,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抓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也是农村改革的一项重大开展季节性休耕的背景任务.

2016年6月份,农业部、农办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提出在东北冷凉区和北方农牧交错区开展轮作试点,在河北省黑龙港地下水漏斗区开展季节性休耕试点,在湖南省重金属污染区和西南石漠化地区开展连年休耕试点.季节性休耕己经由省级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上升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

2.2 资源背景

衡水市地处黑龙港流域,耕地均水资源量78.06 m3/667m2,是全省平均值的36.9%,远低于农灌需水量.全市近3年平均总用水量17.42亿 m3,农业用水量14.2亿 m3,其中8~10亿 m3均靠超采深层地下水维持,占总用水量的46%~57%.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我市开始大规模开发深层地下水,经过近40多年的开采,我市可利用的深层淡水水位已由1968年初的2.94 m下降到2013年底的119.53 m.

目前“冀枣衡”深层地下水漏斗面积为16 976 km2,占河北省深层地下水漏斗总面积的81.5%,在东南方向和山东德州漏斗已经彼此嵌套,在河北东部平原上和邢台巨新、廊坊、沧州、天津等多个地下水漏斗连成一片,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水位最深的区域性复合型深层地下水“漏斗群”.

3 季节性休耕实施成效

3.1 实现农田节水

2014年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以来,三年累计休耕面积10.48万 hm2,均节水180 m3/667m2,共减少农田用水2.83亿 m3.通过实施季节性休耕,实现了一季休耕、一季基本雨养,把传统的对抗性种植变为适应性种植,节约了地下水开采,保护了水资源.

3.2 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该项目实施操作简便,节约农业灌溉用水、化肥、农药投入,节约用工、农机作业投入,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等综合效果明显.据我们市、县两级农业技术部门田间多点实际调查测算,在正常降水年份和目前我市冬小麦抗旱节水集成技术普及落实的情况下,项目区减少小麦一季种植,均节约小麦生产灌溉用水180~200 m3/667m2,均直接节约物资和服务费用成本600元/667m2,减少小麦生产直接用工5.5个/667m2,均减少化肥(折纯量)投入35 kg/667m2(小麦底肥、追肥合计),亩均减少各类农药(商品量)投入0.1~0.15 kg.该项目在我市实施的实践充分表明,像衡水这样一个地下水严重超采,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农业资源、农业生产能力严重透支的地方,实施“一季休耕、一季种植”的季节性休耕种植模式,确实是主动应对生态资源压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落实“藏粮于地”战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3.3 利于后茬增产

我市处于一年两熟至一年一熟的过度地区,热量资源种植一季作物有余,两季作物不是很足,小麦休耕后,为下茬作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热量资源,利于实现高产.以播种玉米为例,休耕小麦后,5月中旬至6月上旬可以等墒播种,播种期比休耕实施前提早10~15天,再加上玉米收获后不用播种小麦,收获期可以延迟,对玉米高产潜力的发挥和实现籽粒直收较为有利,既增加了玉米产量,又降低了劳动强度.

3.4 节水意识普遍提高

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各级政府对水资源有限性、紧缺性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因水制宜、适水发展的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特别是在招商引资、引进项目时,更加注重对本地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评估论证,对高耗水的项目不立项、不引进.另一方面,通过积极有效的思想发动、舆论引导、典型示范,广大农民群众节水意识普遍增强.地下水灌溉为主的局面得到改观,种植结构开始变革,原来的一年种植冬小麦、夏玉米两茬逐渐变为一季休耕、一季种植夏玉米或其他杂粮杂豆、油料等作物.

4 季节性休耕问题建议

4.1 适当加大补贴力度

补贴资金数量是农民实施项目的一个重要方面.据调查,2015年和2016年,休耕区周边种植小麦均纯收益(下转第55页)530元/667m2,休耕项目补助500元/667m2,农民考虑到休耕节省的劳动力,基本可以接受这个补贴标准.2017年,小麦持续上涨,单产水平稳步提高,农民对种麦收益的预期也在提高,建议国家将休耕补贴标准及时提高,以确保休耕农户收益不受影响.

4.2 发展绿肥,生态休耕

休耕可分为自然休耕和生态休耕.自然休耕就是什么也不种,是最原始的休耕方式.这种休耕方式虽然也能起到节水节肥节药养地的作用,但地表裸露容易产生扬沙.生态休耕就是种植二月兰、紫云英、油菜等绿肥作物,不抽取地下水浇灌,不收获,下茬作物种植前直接将绿肥作物翻耕入田,以减少地表裸露、抑制扬沙、培肥地力.

我市目前采取的大多是自然休耕方式,开展了利用休耕季节推广绿肥植物种植的生态休耕试点,但农民由于种植习惯等原因,对种植绿肥并不主动.

季节性休耕既是制度创新,也是栽培方式的改变.丰富休耕模式,并让农民真正接受这一变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生态休耕益处的宣传,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在农民普遍接受自然休耕的基础上,引导种植大户开展生态休耕示范,通过示范让更多的农民接受并实施生态休耕.

参考文献

[1]陈展图,杨庆媛.中国耕地休耕制度基本框架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12):126-136.

[2]柳荻,胡振通,靳乐山.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农户对休耕政策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1):22-27.

[3]谢花林,程玲娟.地下水漏斗区农户冬小麦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以河北衡水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7,32(12):2012-2022.

政策研究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政策研究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政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形势和政策论文开头

2、政策论文

3、时事政策论文

4、大一形势和政策论文

5、形式和政策论文怎么写

6、形势政策论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