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印成册值千金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和拓印成册值千金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这篇拓印成册值千金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拓印成册值千金

历史上,多少已散失毁坏的金石古物,因有拓本传世,后人才得以感受原碑刻的内容及风采,如汉《西岳华山庙碑》、北魏《张玄墓志》、东吴《天发神谶碑》以及唐柳公权《宋拓神策军碑》等皆为孤本.若没有拓本成集,很多古物将难睹庐山真容,遂成“迷局”.

墨与纸,是保存和传承中华文脉的两大载体.

当墨书于纸上,成就行云流水的书法艺术,当墨印于纸上,则忠实记录下古时金与石的文字花纹,成为存世的拓本,让后人得以窥探古物的原貌,知晓蕴藏其中文字内容.自北宋兴起的金石学,正是依靠拓本在历代文人的手中传承各自鉴藏、研究的成果.故传拓作为一种记录手段,令年代久远、具有极高文献价值的金石原物得以留传,起到补经证史的作用,其技艺精湛者更具有独特的鉴赏价值,供后人观摩、学习.

历史上更有金石学者专门将拓片编辑成册之先例.明代隆庆时期,金石学家顾从德于1572 年编辑《集古印谱》,将其本人及他人所藏的150 枚玉印、1600枚玉铜印收录其中,开创了原印钤盖拓谱的先河,刊行后在金石界引起了极大震动.《集古印谱》在题列编排、用笺规格、译文考证等方面都极其细致,为以后的印谱形制奠定了基础.而近年,亦有《秦汉瓦当拓片精品集》出版,收录秦汉精品瓦当拓片450 幅,实物图录142 品,以及名家拓片题跋23 幅.实为金石界研究瓦当者的极佳资料.

将拓片编辑成书,可将观赏、研究、临摹合于一体,极大程度方便金石收藏与文化研究爱好者相互交流,也便于拓片的保存与文化传承.正因如此,古时上好的拓片一幅难求,拓片集更价值不菲.晚清时,一张名碑拓片和一张名家字画等值,而一本剪裱宋拓,更是超过一张宋画.清代文人朱文钧曾以两幅价值4000 块大洋的书画外加房产换得了宋拓《醴泉铭》,而当时七八百块大洋就能在北京买一座四合院,“一张好拓片,一座四合院”的说法也由此而来.

传承岭南文脉 生生不息

历代研究金石的文人学者,多以传承华夏文脉为己任,金石学得以薪火相传.基于这样的传统,岭南金石学家王贵忱在耄耋之年,幸得子孙为其整理数十年考究成果,终酝酿出《南越国残瓦墨景》一书.

金石学从根本上来讲,是研究中国古文字艺术的学问,作为身居广州的金石学家,《南越国残瓦墨景》一书正是王贵忱在总结前任经验基础上,对岭南文字的追根溯源的考究成果.

时光回溯至20 世纪初,1907 年广州东山龟岗修建广九铁路,大量残瓦在田垄间被挖出,当时学者潘六如首先发现残瓦带字,根据其字体有篆隶递变特征,考为南越故宫遗物.于是,岭南最早文字首次上溯至2200 百年前南越国时期.

进入民国年间,岭南兴起搜藏、集拓、研究汉瓦之风,参与学者逐渐增多,除了潘六如,还有汪兆镛、潘龢、蔡守、谈月色、谢英伯、李尹桑、陈大年、邓尔雅、黄慈博、黄少梅、罗原觉、冯霜青、曾传轺、黄文宽诸家,据说收残瓦达万品之巨,而研究的成果则有潘六如《南越瓦文稿》、蔡守《集南越瓦文稿》、曾传轺《南越朝台残瓦考》瞪存世,黄文宽《南越残瓦全拓》收残瓦异文196 品,可惜未见著录,已佚.

1949 年王贵忱随军南下,有幸得岭南金石名家指授,注重岭南文化研究整理,尤重岭南故物搜集.从温丹铭、卢子枢、黄文宽及其他朋友处得南越残瓦及潘六如《南越瓦文稿》稿本、温丹铭钞《蔡哲夫集南越瓦文稿》.但王贵忱担心个人研究整理力有不逮,又恐保管条件简陋导致文物散失,1990 年,王贵忱将所珍藏363 品南越残瓦悉数捐赠广东省博物馆.其时,南越王宫署遗址尚未发现.

一书集多艺

《南越国残瓦墨景》一书,正是当年王贵忱珍藏的南越残瓦的拓本集,共收录163 品,其中包含“万岁”瓦当、“□贫”瓦范各一件.而“ □贫”瓦范极珍罕,是目前仅见之拍印文字瓦范,范面呈椭圆凸状,范底平,形厚硕,字与圆点阴刻范面,拍印陶瓦,文字与圆点均清晰可辨.

《南越国残瓦墨景》从拓印,到书籍装帧,均采用纯手工制作,数量仅制30 套,无疑是珍稀的存在.

首先,此书再现了南越残瓦原物的一手拓印资料,今后恐再无出其右;其次,经过精心传拓的拓片被编辑成书,配以考究的释文,是今后研究南越古文字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材料;此外,全书还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拓本与手工书籍的艺术价值自不必说,每一页还钤有王贵忱之孙王浩之所篆之印,与拓片图案相映成趣,故《南越国残瓦墨景》既是一本拓片集,又可视为一本印谱.如此一书,兼具学术、艺术、文献价值于一体.

相信此凝聚王贵忱一家三代心血的拓本,祈岭南文化生生不息的同时,也势必令整个金石圈为之动容.

拓印成册值千金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拓印成册值千金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拓印成册值千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