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类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跟关于生活、关于文学、关于写作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这篇生活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关于生活、关于文学、关于写作

刘莉:走出体制后,知道你尝试过很多工作.记得有一次去你家,你的长篇已写了16 万字,当时我特别惊讶.也许人在变动当中才有那股劲吧,是文学给了你力量吗?

薛喜君:很荣幸能与刘莉有这样的对话.说起来,我们就像两棵树,尽管“站姿”不同,但“树种”相同;尽管我们从小的生活环境不同,但我们的年龄相同;尽管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不同,但我们同在一个地域工作和生活.尽管你是地地道道的石油人,而我不过是后来的“迁徙者”,但我们同是写作者.所以,我们注定彼此相望.

为文之道,要先于生存.一直以来,我不认为“责任”是男人的专利,而一个有担当的女子要时刻牢记自身的使命.但不管我尝试哪项工作,哪个行当,我从来没离开文学.说到变动的“劲”,我不是因为变动才有“劲”,而是因为憋着一股“劲”,才去变动的.无论是盲目还是轻率,已经做了,就坦然地接受现实.但是,现实和追求是有距离的,所以,我用身体安抚现实,用灵魂打理追求.尽管会很辛苦,但这也是人生的一个经验.

说到底,是文学的力量.

刘莉:一个写作者走到一定程度,都会对自己有怀疑或者质疑.今天,你再回过头去看,与自己的初心有距离吗?

薛喜君:是的,写作者一定会对自己有质疑,而且不同时期,质疑也不会相同.当然,质疑的时间有时会长,有时也会短.早在2007 年以前,我差不多有十多年的时间沉浸在质疑中.那时候不只有生存的压力,工作也特别繁忙,但我依然挤出时间写作.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都是早上六点就到办公室,晚上办公楼里都没人了,我才回家.其实,我是想用写作来冲刷质疑.当然,我也会与家人和朋友交流我内心的质疑和焦虑,他们都给予我由衷的鼓励.所以,2007 年,《中国作家》一连给我发了两篇散文,当年还拿到小说笔会一等奖.很多时候,认可是解决质疑和焦虑的一副良药.到2015 年,我又开始质疑自己了.我突然觉得肩上有很多责任,是关于文学的.我不敢说话,更不敢写字———甚至,我都不会叙述了.而且,我那段时间也正好筹备写长篇,这个题材又是我生活经验以外的,我要大量地看资料,记笔记,那时候身体也欠佳.我用各种方式想让自己走出来,比如围着太湖走,在浙西大峡谷里听瀑布,盯着水流从山顶摔下来时,绽放出壮观的“水花儿”,没黑没白地阅读……但只要一回到熟悉的生活,质疑和焦虑就疯狂地涌上来.刚好,省文学院和哈师大文学院的老师们,对我进行了研讨和跟踪.那一年,我差不多每个月都要去开研讨会.乔焕江院长给我定义的标签是———地平线上的爱欲与生存———薛喜君的底层书写.还有老师以《诗性的抗争》为题,对我的作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等等.面对专家和学者的批评和表扬,我突然意识到了,我不过是一个小人物,小人物就要有了快感就喊,有了悲伤就哭.文学就是表达生活,所以,我很快地完成了长篇的写作.

回头总结创作的路,与初心没有距离,因为,从没忘初心.

刘莉:有人说,作为一个写作者,只有作品才能留下.可是,在苍生人海中,个体太微不足道了,即使留下也是重复别人的人生.那么,为什么还要留下?

薛喜君:首先,我在创作过程中时刻告诫自己,作品一定要有品质.因为有品质才会有生命力.但这个生命力不是指“留下”.至于作品是否能留下,我没想过,但我拿出作品时,不想让自己脸发烧.说到这里,我也突然意识到,作品能经久流传,像《红楼梦》,像《呼兰河传》等等,无疑是一件好事.至少是对作者潜心写作的一个告慰,无论作者是活着还是死去.

再者,人各有命,作品也一样.能不能流传也取决于它的命运.当然,还取决于它出生的时代.我想,作品流传,是每一个作者的心愿,至少给子孙留下.

关于重复别人的人生,我不能苟同.因为,我留下的只是我的人生足迹.每个人的人生体验不会相同,个体文本中的表述也不尽相同.每一滴水都是微不足道的,而且生命力之短更是令人咂舌.但是,大海,长江、黄河、湖泊都是滴水而成的.所以,做好自己这“一滴水”,也不枉生命一场.

刘莉:文学在你的生命当中处于什么位置?如何处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

薛喜君:文学在我心里有很重要的位置,甚至与生活一样重.所以,写作,是为了生活;生活,又是因为写作.

我的生活和写作不发生冲突,当有冲突时,我会为写作让路.比如,我不会去参加以文学名义,夹杂其他东西的任何活动.家人和朋友都说我是独行者,即便偶尔走到边缘,也只是向热闹的地带望一望,也止于看看而已.这样不入世的性格,很难被人接受,更不被人理解.也会为此失去很多看似有用并且适用的东西,比如热闹非凡的聚会,或者更直白地说:机会;再或者,没有朋友等等.但我确实更喜欢在一个纯粹的文学环境下,这样,我会非常自在.我认为,写作是一个非常孤独的职业,不需要人云亦云,更不能随大流.好像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孤独是生命的繁华.我非常认可,并且极其享受这种繁华.

再说,有个性的作品,才是优秀的作品.

刘莉:死亡是每个生命都要面对的,但看不到死亡的时候,死亡经常是不存在的.一个作家可能就不同了,他们是清醒的.在你的作品中也能感受到有一种死亡或哀伤的气息,从而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你是怎样把握的?

薛喜君:是的,死亡无处不在,只是没有逼迫到个体的生命前,我们常常忽略死亡的存在.在我看来,死亡也是一种美好.我觉得,死亡无非是开启另一段的生活.而且,我还幻想,当我开启另一段生活时,希望自己还能是一个写作者,我要记录另一个世界的温暖和悲凉.

如果死亡给我机会,我一定为自己写悼词.我不喜欢别人给我的敷衍,这是对死亡的不尊重.

我在作品里表现出的哀伤,是对个体的生命而言.因为,每一个个体的生命都会有哀伤.是的,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死亡没有关乎到自己时,我们或许还有点幸灾乐祸.我在一篇随笔里说过:无论生命是高贵还是卑微,都经不起死亡的光顾.作为一个写作者,不但要勇于面对死亡,更要在活着时,勇于把自己撕开,撕得见血见肉,体会死亡.这样,才能懂得另一个生命的喜怒和悲苦.而且我固执地认为,生命中最感人的不是哈哈大笑,而是微笑着流泪,无论是感动还是哀伤.所以,我在文本中都尽量表现出生命的凄美.至于厚重与否,是读者的事儿.

5、关于小说,有人会因为某一个机缘,觉得自己忽然开窍了,作品由此迈上了一个新高度.你有类似的事件或机缘吗?

薛喜君:这是我最钟情的话题.小说就像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精彩还是无奈,因作者的笔力而异,也因作者对生活的认知而异.小说的存在,也有多重可能性.对于我而言,小说仿佛从我记事儿那天就开始了.我一直在写,一直在摸索,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力求改变,也一直在思考———当然,初期写作时总是虚构一个故事,或者一个离奇的故事,认为这才是好小说.而写着写着,突然意识到了更多的问题,比如文本中的故事,场景,结构,人物的内心、气韵以及叙述时的语言等等.这些在文本中如何分配?如何运用?包括如何使用那些被日常磨损的语言?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困惑,面对这些困惑或者焦虑时,我会与朋友探讨,也会在经典阅读中寻找,哪怕是蛛丝马迹.但是,即便是寻求到了一些方式和方法,要想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还是需要笃定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功夫的.我在每一个文本的开篇,都对自己说,不能按照习惯写作.

又如关于文本的故事和生活的比重,我和朋友探讨了好多年.开始,我不能接受他对我心目中经典作品的评论,但是,就在去年,我们再讨论这个话题时,我突然顿悟.于是,我就探索地写了几个中短篇.昨天,我给吉林作家于德北写评论时,就说了这样的话:谁说没有故事的小说,就不是好小说.因为他的叙述,他语言的运用,他对人物心理的把控,直可以让我泪流满面.

这就是一个优秀作家的真本事.亦或是,这些也是我的机缘吧.

刘莉:我们都是长期失眠的人,在心理医学上可能会认为是某种心理障碍,尽管我不愿意承认.但这种障碍在写作者身上很常见,也反应了这个特殊群体的某种心理特质,比如敏感,脆弱等等.写作是劳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近年来你作品的产量很高,那么写作是否对失眠症有影响?是加重了还是减轻了?还是维持原样?为什么?

薛喜君:这是个看似与文学无关的话题,实际上又紧密相连.我承认失眠是一种心理障碍,但也有身体的原因.比如亏气亏血,脾胃不和.就我个人来说,一种是心理的,多思多虑,也有你说的敏感和脆弱;一种是身体的,除了气血不足,还有脾胃虚弱.我还真没有充分的理由把失眠归罪于写作,因为我从小就失眠.但我的朋友说,“一个艺术家他的准备工作在童年就完成了,正常的童年九岁、十岁结束.艺术家可能延长到十五岁、十六岁.”或许,我还在婴幼儿时期,就为成年的写作打基础了吧.也或许,命该如此,失眠是为了写作,写作注定要失眠.尽管我不是艺术家,但我是一个一直朝着“艺术家”努力的人.

我还真说不清了.反正,我的失眠从一出生就开始了.

我的失眠依旧没有改善,但我学会与失眠相处,如果失眠来了,我就友好地接纳它.读书、看月光、浮想联翩———也就是说,我与失眠和解了.要说原因,或许老了的缘故,也或许是达观了,都不怕活着,还怕失眠吗.

刘莉:你每天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听说还在工作岗位,签约作家每年是有发稿任务的,怎么兼顾工作和写作?

薛喜君:其实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前面我说过,当生活与写作发生冲突时,生活会给写作让路.还好,现在的工作不是很忙,领导和员工又都特别支持帮助我.但是,我会把每一项工作做好.这与觉悟无关,与性格有关.四年的发稿任务已经完成了.我写作不挑环境,一支笔几张便签就可以.也由此,我发自内心地感激文学,感谢小说.因为写作抚慰了我精神层面上的困顿,拯救了我生命中诸多的无奈和哲学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以微暗之火,温暖世间苍凉.迎着太阳走,途中可能会遭遇黑暗,那是太阳正在穿云破雾.

感谢刘莉,更感谢我身边所有的文学挚友.因为你们,我对写作更有信心.

注:

薛喜君,女,1963 年生人,现居大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21 届学员,黑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

刘莉,女,1963 年生人,现居大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18 届学员.

生活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生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生活方面论文范文。

1、如何适应大学生活论文

2、生活中的化学论文

3、心理学和生活论文

4、生活周刊杂志

5、党的生活杂志社

6、生活和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