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育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与红色文化架起思想政治教育和语文教育间桥梁探究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语文教育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红色文化架起思想政治教育和语文教育间桥梁探究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任务需要其他课程教育协同完成,发掘和架构思政教育与其他教育间的桥梁成为必要.红色文化就是链接思想政治教育与语文教育的桥梁.思想政治教育和语文教育是紧密关联、不可分离的.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优势和特点,结合学生和教学实际情况,将红色文化有机的融入语文教育教学过程,实现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完成语文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同时也让语文教育回归教育本性.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语文教育桥梁

现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复杂,因此,在我国步入新时代、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迫切.思政教育需要其他课程教育协同完成,所以发掘和架构思政教育与其他教育间的桥梁就成为必要.红色文化就是链接思想政治教育与语文教育的桥梁.

红色文化有机融入语文教育,发掘和搭建起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桥梁,实现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使语文真正的回归教育,对于语文教育自身建设,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语文教育紧密关联

思想政治教育和语文教育是紧密关联、不可分离的.思想政治教育离开语文教育,效果就会打折扣;语文教育脱离思想政治教育,语文教育就不成为真正的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语文教育的支撑

“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活动能够通过巩固社会上层建筑来达到稳定社会的目的,也正因此,任何国家或社会都必定存在着一定形式的显性的或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显性和隐性并存,以显性为主渠道的一种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活动.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其目的是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能够竭尽全力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决定学校教育性质的基本问题.我国的学校教育,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正是要从思想上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培养为谁服务的人”这一根本问题.

学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未来的主人,因此他们必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针对的主要对象,而学校则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成为主抓手.

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质性效果,需要语文教育的支撑.把一个学生培养成真正对社会有用的、真心真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人,绝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一门课程所能完成的工作和任务,而是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教育共同的工作和任务.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和任务有机的融入到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的全部过程中,构建起强大的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意思就是要把思政工作融入到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全课程思政的育人氛围.

我们决不能把语文教育仅仅看作是一种纯粹的语言培训过程,而要将其作为一条培育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促成学生养成优良品格的有效途径.语文教育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有力的支撑和重要的推手,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担当起为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担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

(二)语文教育脱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表现出其一定的价值述求,体现出其对主体的意义.离开主体意义,人的活动也就没有了目的和价值.教育活动的价值指向和目的就是要培养出符合一定社会需求的人,教人向善,表现出其教化人的功能和作用.《说文解字》中讲到:“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因而,语文要能“喻诸德”,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孕育其中,以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称之为“语文教育”.更进一步可以说,语文教育关系着国家.早在三国时,曹丕在《典论·论文》一文中就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讲到:“在我们的事业中最重要的是,让青年的心中怀有一个神圣的东西,即祖国的幸福和强大.”所以,语文教育不单单是教会学生识字断句,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发挥其工具性能,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其人文性即以文育人的功能,也就是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的思想素质能够得到培养和升华,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从而沿着全面的方向成长.

语文课程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更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润浸,要唤醒学生的魂灵,体现出教育的意义和实质.德国教育家施普朗曾经这样评价教育:“教育的本质作用有三个:发展的养护、文化的传递、心灵的唤醒.真的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活跃的积极的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唤醒”学生人格心灵,促使其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真正的人,是语文教育的基本责任.从这个角度上讲,人文教育是语文教育必须固守的根本,是语文教育成为教育的灵魂.失去了这个根,丢掉了这个魂,语文教育就退化为了纯粹的语言知识性教学培训,语文教育就完全迷失了方向.

但是,当前仍然有些人甚至包括一些语文教育工作者,他们把语文教育理解为单一性能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的教学工作,甚至利用教学改革的名义有意无意的忽视以至抹杀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语文教育被退化成为纯粹的语言培训,其根本的价值和意义丢失了.对于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空泛化的这一严重问题,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一文中就曾提到过:“在众多的教育之中反而把教育遗忘了.”对此,他在《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一文中严厉的批评到:“在某些教育信条和教育实践中,心智训练的观念同几乎不能触及心灵——或更坏地触及心灵——的训练,总是混杂在一起,且完全以技能训练的外部效果作为信奉的依据,这种方法把人类的思维训练降低到动物训练的水平.”

任何教育都绝不只是呈现其专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教导学生如何才能正确实现自身价值,即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专业课程教学应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转化为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每门学科都具有其独有的专业特点,教师应根据专业学科特点将思政工作有机合理的融入教学的过程中,努力构建课程思政,有效开展思政教育,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语文教育也要积极构建课程思政,实现育人功能和目的.特别是在我国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的时候,语文教育更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为指导方向,确立社会主义价值新坐标,表现出育人新作为,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使命.

二、红色文化架起思想政治教育和语文教育的桥梁

(一)传承红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一般情况下,人们将红色文化理解为蕴含着丰富革命精神的,由我国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与改革进程中所创造的带有浓厚中华民族特色的革命文化,其中深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不畏牺牲的奋斗精神和忘我的奉献品质.这种红色的革命文化源自于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所创造、并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形成的南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等等,都是构成红色文化的重要因子.红色文化建构并充实着我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创造辉煌的未来而不懈奋斗、积极追求真理的精神家园,是我国全体人民不断获得强大精神动力的源泉所在.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作为一种精神而存在的红色文化,必须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注入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学生的心中,为他们所掌握,才能转化成能够改变现实的物质力量.学生是这种物质力量的最主要的承担者和传承者.

红色文化集中体现着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具有着强烈的思想意识形态特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塑造确的的思想意识目的性.所以,红色文化的传承必然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要使红色文化的核心精神价值与新时代的价值观念良好对接,让红色文化成为我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学生不断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动力,让红色文化精神根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二)语文教育对传承红色文化具有独特优势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我国教育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由此,语文教育要传承红色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传承红色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语文有着独特优势.

语文同其他学科相比较,具有非常明显的人文特性,处处透露着主体的思想和意识.这一特性使得语文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语文教材中富含着的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知识,都会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一定潜在的导向作用和默化作用.因此,红色文化作为语文作品素材,对于培育学生良好的个人思想品德,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对于提升学生思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都会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语文作品必定表达着作者一定的思想,必定会向读者传递一定意识信息.所以,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在拟设的环境中让学生去感悟作品中所内含的作者的思想与一定的意识信息.利用红色文化所创作的作品有许多,体裁也多样,例如,创作的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罗广斌、杨益言写的长篇小说《红岩》等,都可成为语文教育的红色素材.学生在学习时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体会祖国语言的精妙与伟大,更能感悟其中内含着的革命老前辈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勇于进取的奋斗精神.在红色精神思想的长期熏染下,学生必能被其震动,为其感染说服,从而在心中深深烙印下红色思想,并逐渐使之内化成自己的思维支点,进而外化作自己的行为遵循.同时,也使语文教育使其教育本性得以体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红色文化融入语文教育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途径

红色文化是新时期语文教育实现其育人功能的一个重要抓手,将红色文化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目的,关键要通过语文教学使红色文化在学生中得以传播、认同和内化.“传播”就是要通过语文教材中关于革命故事或英雄人物事件的作品的学习,使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认知,进而逐步领悟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伟大精神思想.“认同”,就是通过以红色文化为内容的语文教学,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对红色精神的认同情感,进一步升华为价值认同.“内化”比传播和认同更高一层,它将红色精神思想由认同层面上升至学生内在的思想精神即内化,进一步促使这一精神思想外化为行动,实现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

(一)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内容.通过阅读,学生感受语言魅力,体验和培养语言感觉,同时也通过阅读来体会作品蕴含的思想.红色经典作品题材有很多,如《沁园春·雪》、《白毛女》、《红岩》、《邱少云》等等,体裁形式也多样,有诗词、剧本、小说、故事等.语文教师可以把这些红色经典作品作为语文教材内容或作为课外读物让学生阅读.通过阅读这些红色文化作品,可以使学生认识红色文化,初步领悟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伟大精神思想,达到“传播”的目的.

(二)写作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写作,使学生掌握如何组织语言、如何运用语言、如何表达思想等.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可以在观看红色经典影视或参观红色革命基地等后,让学生写出感悟、心得.通过写作,促使学生用心去思索感悟红色精神思想,从而使红色精神思想在学生心中驻扎下根,从内心认同红色精神,进一步升华为价值认同,达到“认同”的目的.

(三)角色扮演

表演,是语文教学的拓展,主要通过第二课堂进行.它可以使学生回归“现实生活”,在设定的情境中运用语言,唤醒语言生命力,真实感受情感,触动思想.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将一些适当的红色作品让学生表演出来.通过红色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的心身完全浸入红色意境,体悟革命前辈的红色,使学生的灵魂得以洗礼,促使红色精神思想深入学生心骨,内化为学生遵守的思想准则,实现“内化”目的,进而成为日后自身行为的思想指导.

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优势和特点,结合学生和教学实际情况,深入挖掘当地红色资源,注重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桥梁,将红色文化有机的融入语文教育教学过程,实现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完成语文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同时也让语文教育回归教育本性.

参考文献:

[1]廖小春.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86~187.

[2]管志雄.浅谈红色文化在高中教学中的挖掘和运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65.

[3]思勤途.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策略研究[J].语文建设,2014(10):12~13.

[4]丁帅.语文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探析[J].语文建设,2016(9):15~16.

[5]安明焘.思想政治教育中语文素养运用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5.

[6]李丹.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思考[J].语文建设,2015(27):5~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6B-100).

作者简介:王锦孝(1974-),男,汉族,山西文水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语文教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语文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2、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3、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4、教育杂志社

5、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