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专业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与身临其境教学法在实践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一一以表演专业《毕业剧目创作》课程为例有关硕士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表演专业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身临其境教学法在实践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一一以表演专业《毕业剧目创作》课程为例

“规定情境”是经常被提及的一个表演术语,它是指作家在剧本中为人物活动所规定的具体环境和实际情况以及艺术家们在二度创作中对剧本和演出所作的大量内容补充.前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演员的自我修养》中首次提出规定情境的概念,并将其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外部规定情境主要指剧本的事实、事件,是演员要遵循的外部客观条件的概括,也是角色性格、人物关系形成的外因.内部规定情境主要指角色的精神特质,比如角色的思想、、意向等,是演员要遵循的主观条件的集合.外部和内部规定情境共同奠定了角色性格和人物关系的基础,促进了剧本情节的推进和发展.“身临其境”教学法是教师在表演实践课程教学中,通过对外部和内部规定情境的模拟,对学生在创作角色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以达到良好的表演状态.

《毕业剧目创作》课程,也就是俗称的“毕业大戏”,是表演专业同学大学期间最后一次站在舞台上,也是对自己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总结和呈现.全班二十几名同学在几个月内为同一部剧目进行角色创作,后期的服装、道具、舞美……演出的每一个环节共同参与,每个人都是大戏必不可少的螺丝钉.可以说,前三年的基础训练和片段训练是给学生的角色塑造能力打地基,大戏阶段完整角色的塑造才是向“准演员”的转变,也是对班级凝聚力的很好提升.但是,个人阅历相对简单、眼界相对闭塞也是目前表演专业学生存在的大问题.作为一门研究人、人演人的艺术,表演艺术应该说是拼文化的艺术,没有足够的文化和生活储备是塑造不出鲜活的人物形象的.

一、毕业剧目的选择

每个班的特质都不同,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每个班的实际情况,针对他们的优势和兴趣点以及提升空间,科学地选择毕业剧目.2017年3月,2014级表演专业在完成基础训练之后,进入《毕业剧目创作》课程阶段.根据班里同学表演上的局限性、可塑性以及表演喜好,依次排除了搞笑类舞台剧、轻松都市剧、先锋实验话剧,大家更倾向于传统经典的舞台剧,对演员的表演能力是一次锻炼和提升.剧情上,不选家庭伦理,而且要能让90后的观众有兴趣走进剧场.经过两周的筛选,否定了数个剧本后,最终确定英国推理剧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剧作《无人生还》.同学们对这个剧本创作积极性很高,这位几个月后两场观众爆满的公演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规定情境的挖掘——剧本分析、人物小传

剧本分析和人物小传是对外部规定情境和内部规定情境的深度挖掘,是演员拿到剧本时的必做功课.《无人生还》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作品,经久不衰.故事发生在一座孤岛、一栋孤宅里,典型的阿加莎“暴风雪山庄”模式.全剧讲述了素不相识的十个人,全部收到署名“欧文”的信的邀请来到这座悬崖边的别墅里.晚餐时留声机的诡异声音揭露了在场十个人的罪行,随后富二代马斯顿先生第一个死去,接着第二个、第三个……确定剧本后,我们对原著的话剧剧本进行了围读和分析,把一些台词进行了删减,更利于舞台节奏的紧凑.同时根据班内的男女比例及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删掉开始和结尾两次上场的“船夫”角色.并把“富二代”马斯顿先生设定为一个偏中性的女性角色,把罗杰斯夫妇改为罗杰斯姐妹,医生阿姆斯特朗设定为女性角色.《无人生还》话剧版是阿加莎唯一亲自操刀改编的话剧作品,话剧版的结尾与小说原著是不同的,最后隆巴德与维拉生还.经过分析讨论后,我们一致认为保留原小说的结尾衔接会更顺畅,于是在教师的组织下,隆巴德、维拉、法官三位同学合理地组织人物行动和语言,比较完美地续写了话剧版的新结局.这一过程也是“身临其境”教学法的实践,通过教师分析引导,把握结尾的风格走向,三位同学对规定情境的感受与梳理,使角色在舞台上“生活”,即兴碰撞创作,合理的保留,不合理的再重来.经过反复的修改,在演出前一个月才最终确定了演出版本的结局.

剧本的问题解决了,塑造角色的重任才刚开始.创作具有典型特征的角色形象,是演员的终极 任务.表演艺术的永恒魅力就在于通过鲜活的表演 过程,创造出人的精神生活,进而表达人类最丰富的情感1.塑造角色的第一步是做好人物小传,描绘出角色的精神世界,架起自我通向角色的桥梁.人物小传是在剧本给予的规定情境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绝不是凭空乱造.比如饰演罗杰斯姐妹的两位同学,在谈自己的人物小传时,都说姐妹俩原来就是富有人家的女仆,依据是姐妹俩之前照顾的那位夫人病死后给两人留下了遗赠.所以此次来到这所别墅,见到来别墅的形形色色的人,尤其对“衣服像是从地摊上捡来的”布洛尔更是不屑一顾.可是她们俩都忽略了妹妹的一句台词是这么说的“我看哪,他们跟我们从前在公寓照顾的那帮子人差不多.”这句台词点出姐妹俩从前是在“公寓”里做事,而不是什么富贵之家.一个不起眼的小错误,并不会对舞台上的表演产生改变,但是姐妹俩的人物感觉却不对了.

三、“身临其境”教学法在排练瓶颈期的运用

“身临其境”教学法在排练瓶颈期的运用主要可以概括为“理解(分析引导)——感知(感受梳理)——表现(角色塑造)”三个教学阶段.

经过大量案头工作,对剧本进行数度修改之后,正式进入排练期.第一阶段,初下地排练,同学们感到很兴奋,积极地对台词,走调度,思考每一句台词的处理.第二阶段,初次连排之后,同学们陷入迷茫.熟练度的问题解决,要塑造人物了,可角色却好像“熟悉的陌生人”能远观却抓不着.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分析、引导,进行启发性教学,切记直接的灌输.启发性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避免思维僵化、培养学生 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在表演教学中具有 十分积极的意义2.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特别强调了在受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氛围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力,是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的良方.比如排练第三幕暴风雨之夜停电,四位演员点着蜡烛互相猜疑谁是凶手,下去拿的维拉突然尖叫救命,场上一片漆黑,情势紧急,这时突然响起声,场上一下死寂.这短短几分钟的戏,戏剧冲突和刺激却是异常激烈.演员们白天排练,蜡烛无实物,总是找不到紧张害怕的感觉,每次都是扯着嗓子在喊.后来专门安排一次晚上加排,教室灯光全部灭掉,每人拿一个矿泉水瓶,底部放上手机并打开闪光灯,营造蜡烛的效果,结果排练下来大家纷纷说“太吓人了!太有感觉了”.比如扮演“隆巴德”上尉的同学在排练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找不到人物感觉,站在舞台上感觉没有底气,人物状态也很飘.经过了解,原来角色性格与他自己本身的性格差距太大,一个是三十多岁“玩世不恭的冒险家”,经常深入险境,厌倦和平年代枯燥乏味的生活;一个是二十岁的年轻小伙子,是老师、父母眼中的“乖乖学生”.同学们对剧本及角色规定情境的认知不是难题,但是怎么利用已知的规定情境,获得角色的生命体验是很难的.对此,我们尝试启发学生身处“规定情境”的语境中替角色回答问题.比如,你是谁?你是怎么收到信的?为什么决定来岛上?你是真喜欢维拉吗?你说的话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你最怀疑谁是“连环凶手”?并启发他寻找一个自己的“内心视像”作为表演的指引,排练时给他几个人物的外在动作作为寻物灵感的刺激.经过痛苦的磨合、排练,最后呈现在舞台上的隆巴德上尉是亦正亦邪、荷尔蒙爆棚的,跟演员平时的气质相差千里.这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角色塑造过程,是外部、内部规定情境深度挖掘、感受的结果.经过教师的分析引导→学生的积极感受→人物动作的外在体现,三个教学阶段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在每一次排练中都能发现问题并获得提高.

表演专业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表演专业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表演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人力资源专业论文题目

2、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4、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5、动物医学专业论文

6、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