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有关论文范文 跟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范式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层分类教学改革类论文范文素材

该文是关于计算机应用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范式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层分类教学改革

摘 要:针对中国未来走工程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际,分析生源特点、专业特点、课程特点,提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范式下的分层分类教学改革思路,并探讨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国际工程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分类

0引言

西方国家在20世纪中期已经意识到地区实行实质等效的人才互认的重要性,到十年代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专业认证体系.21世纪以来,根据工程职业能力的分类,工程专业教育认证体系被国际组织分为针对“专业工程师”“工程技术专家”“工程技术员”的《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中国的高职教育恰好契合了针对“工程技术专家”的《悉尼协议》,接受三年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工程技术教育的认证”[1].因此,虽然目前中国尚未加入该协议,但是全面加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走向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是中国高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悉尼协议》在高等职业工程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知识方面,规定了毕业生要掌握适用于本专业所属学科的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的通识内容.目前本校所有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和目标几乎是一样的,并没有根据学生所在专业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根据《悉尼协议》中对知识方面的要求,应分析各专业特点,结合生源多样化的实际情况,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具体内容进行重构,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将学生的专业素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2].鉴于此,有必要进行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范式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分类教学改革研究.

1现状分析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指出:“要全面增强信息化发展能力,着力发挥信息化的驱动引领作用,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全国很多有条件的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因此,高校入学新生的信息素养也在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地区受条件限制,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程度较低,导致高校入学新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起点有很大区别.

目前,招生形式呈现多样化:3+2、4+0、3+3;统招、对口单招、单招等多种形式并存.学生生源区域广,基础差异很大.大学一年级新生中,大部分江苏生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技能;欠发达省份,尤其是少数民族的生源,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水平还处于“零起点”.近几年,学校又招收了很多东南亚留学生、藏族学生,这部分学生不仅计算机基础技能比较差,还有语言交流的困难.这些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起点有很大区别,必须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分类培养.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有的这一整套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满足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新要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绊脚石”[3];加之《悉尼协议》在高等职业工程教育专业毕业生知识方面的规定,有必要进行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范式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分类教学改革.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操作Windows操作系统,具有使用Word、Excel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等能力,能够使用PowerPoint进行信息展示和信息交流.各专业的课程标准、考核要求、教学目标均一样,没有区分.这显然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无法满足各专业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改革迫在眉睫.

2分层分类教学改革思路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层分类教学改革应以学生掌握适用于本专业所属学科的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的通识内容为目标,兼顾学生的入学水平,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因此,改革的思路是通过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对象分类,选配合适的教学内容和移动立体化教材开展全方位的改革,移动立体化教材的使用同时涉及与之匹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变更.

2.1教学目标分层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全院各专业的计算机基础必修课程,课程的内容模块包含计算机的基础知识、Windows7操作系统、Word2010的应用、Excel2010的应用、PowerPoint2010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及应用、常用工具软件和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要实现毕业生掌握适用于本专业所属学科的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的通识内容的目标,需要调研各专业对信息技术的要求,将专业的知识融合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中.

2.2教学对象分类

教学对象的分类是指在目前的招生形式下,通过入学考核、免修办理等手段,将学生分成水平相近的小组区别对待.对教学对象的分类是建立在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基础上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并且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按照分组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老师的教学效果.

2.3移动立体化教材建设

分层分类教学改革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必须要由以教师统一授课改革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生要按照自己的实际能力水平自主选择内容进行学习.鉴于此,该课程的教材要进行改革,要以移动立体化教材作为突破口,借助各类移动终端和网络,设计适合于多层次教学的模式,从主教材、实训指导书、视频资源、课程学习平台、技能训练模块、考证辅导6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开发,建设成六位一体的移动立体化教材.立体化教材不仅迎合了各类层次学生的需求,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教与学的需求;而且能够体现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层分类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能够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教与学不是只停留在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层面上,而是能够结合移动终端的普及,提高教与学中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使计算机基础教育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3分层分类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3.1教学目标分层的具体方案

依据《悉尼协议》中对知识方面的要求,根据学校专业特点,可以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具体内容分为3个层次.这里的层次没有高低之分,仅仅是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有所区别,是结合了《悉尼协议》中关于各专业对信息技术要求的规定.

具体层次划分如下:轮机工程学院、航海学院学生归为Ⅰ层次,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主要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信息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学院、电气学院归为Ⅱ层次,突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高级应用能力与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主要讲授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经管学院和人文艺术学院的学生归为Ⅲ层次,突出培养学生的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能力、图形图像处理和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主要讲授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应用以及多媒体视频编辑等软件.各类将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实施教学.

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科学分解,再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既能符合学生的入学基础,又能体现《悉尼协议》中的知识要求,做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有效匹配.

3.2教学对象分类的具体方案

根据教学目标的分层以及我校的招生形式[4],我们对入学新生进行分类.首先是允许部分学生免修该课程,入学新生可以自愿选择参与计算机应用水平测试,通过该测试的可以免修该门课程.对于3+3的学生,如果在中专院校就读期间已经获得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办公自动化中级操作员证书或江苏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的,也可以办理免修.

对于3+2和4+0班级的学生,因为培养的是本科生,要在专科层次的基础上提高要求.由于我校3+2和4+0班级较少,因此这里的分类不再考虑专业,直接将此类学生划分为A类;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由于尚存在汉语交流的困难,因此可直接划分为B类,可适当降低要求.对于其他招生形式的学生,依据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能力进行再次划分:C1类是水平较高的学生,他们有着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浓厚;C2类学生是水平一般的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但又不是特别熟练;C3类学生是水平较低的学生,不仅缺乏基础知识,而且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也没有兴趣.

依据以上专业的分层和教学对象的分类,A类和B类的学生不再考虑专业,而C类学生依据3个专业层次,需要进一步细分为ⅠC1、ⅠC2、ⅠC3;ⅡC1、ⅡC2、ⅡC3;ⅢC1、ⅢC2、ⅢC3.具体分层分类见表1.

3.3教材的更新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操作Windows操作系统,具有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信息展示和信息交流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化能力,为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打下基础,使其将来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上遇到的困难[5].这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移动立体化教材分为主教材、实训指导书、视频资源、课程学习平台4个部分.

主教材以任务驱动来设计每一个知识点,每个内容模块设计3~5个典型应用任务,用任务描述—技术分析—任务实现—相关知识—能力提升—课后练习的结构来组织每一个任务,并将任务的实现贯穿于相关知识点中.学生可以边实践、边学习、边思考、边总结、边建构.跟不上教学的学生,还可以在课后用移动设备扫描知识点对应的二维码,对照视频文件中的讲解进一步学习.

实训教材是依据《悉尼协议》中对知识方面的要求,针对学生要在掌握适用于本专业所属学科的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的通识内容时,主教材无法一一照顾到各专业的情况,结合专业特点而设计的.

受主教材和实训教材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知识点和案例的讲解都以文字的形式呈现,那么可以将很多知识点的讲解、操作制作成视频资源.视频资源同时也存放在课程学习平台上,学生也可以通过登录自己的课程学习平台进行学习.

移动立体化教材是分层分类教学改革实施的重要保障之一,能够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教与学并非停留在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这样的层面上,并结合移动终端,提高教与学中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使计算机基础教育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4考核方式的改革

建立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的.这里的评价既包括学生评教,又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

由于实施了分层分类教学,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指标就不再统一,老师对学生的考核也不能以一张试卷下结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出合理的评教指标.学生的期终成绩应包含模块测试成绩(20%)、答辩成绩(40%)和期末考试成绩(40%).

4.1模块测试成绩

由于课程的内容按模块进行了划分,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要学习相应的模块,但每个学生的模块可能侧重点不一样.学生学完相应的模块之后,从题库中任抽一套题,完成答题,最后取几个模块成绩的平均分作为最终的模块测试成绩.

4.2答辩成绩

批改作业需要团队合作,首先学生自由组合,3~5人组成一组,根据教师的作业描述,团队成员采用所学的知识来完成,并派一名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团队具体制作完成情况,其他同学参与打分;最后教师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小组的合理分工、答辩情况、学生打分情况综合给出成绩.

该考核方式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对学生阶段性成果进行及时检查,以便能够随时督促学生的学习;答辩成绩也是让教师把对学生的评价放在学生的综合能力上,而不是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上,从而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该考核方式更加符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下的分层分类教学改革思路,更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在学习中督促学生.

5结语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仅是要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掌握适用于本专业所属学科的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的通识内容.这也是我国全面加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实现工程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我们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后续的专业学习,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计算机应用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计算机应用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计算机应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计算机网络毕业设计

2、论文计算机

3、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4、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

5、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6、计算机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