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类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李商隐《无题》诗多义性主题下用典方面论文怎么写

这篇李商隐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李商隐《无题》诗多义性主题下用典

内容摘 要:李商隐是一个用典能手.他使用充满道教色彩的典故,将自己复杂的内心隐秘于其中,并加之以“无题”之名.后人们对于“无题”主旨的解读,有说,或寄寓说,产生这种多义性分歧的主要原因就是商隐诗中的典故.本文立足于《无题》诗主旨的多义性主题,并以之为角度分析商隐诗中典故的使用,以意为法,探典之美,以便为商隐《无题》的解读找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无题多义性用典道教朦胧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李商隐是用典的大师,他对于典故的灵活创新运用使其诗歌深情绵邈、蕴藉含蓄.其感伤、怀古抑或咏物之类的诗歌,无不渗透着义山的深情.无题一类向来是诗界讨论的热点所在,或兴寄喻己,或歌语,其在主题指向上呈现出较大的模糊性与差异性,而出现这样反差的原因之一便是典故的使用.

一、“无题”界说

关于李商隐的“无题”诗的界定,历来学界意见纷纷,难以达成一致.其中清代学者纪昀对“无题”之诗题作了详细的分析.①而笔者在进行“无题”诗的主题与用典之间的分析研究时,主要分析李商隐诗集中直接以“无题”二字为题的诗歌.它们是最明确的无题诗,最具有代表研究意义.

据此,通过对李商隐全集的统计,笔者共发现李商隐诗集中有十八首以无题命篇的诗,它们分别是:

《无题(二首)》(八岁偷照镜;幽人不倦赏)

《无题》(照梁初有情)

《无题(二首)》(昨夜星辰咋夜风;闻道阊门萼绿华)

《无题》(万里风波一叶舟)

《无题(四首)》(来是空言去绝踪;飒飒东南细雨来;含情春腕晚;何处哀筝随急管)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无题》(紫府仙人号宝灯)

《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重帏深下莫愁堂)

《无题(二首)》(长眉画了绣帘开;寿阳公主嫁时妆)

《无题》(近知名阿侯)

《无题》(白道萦回入暮霞)

其中《无题》(幽人不倦赏)一诗,冯浩认为其是原本的诗题丢失,纪昀等人皆从此说.又《无题二首》(长眉画了绣帘开;寿阳公主嫁时妆)二诗原来在李商隐诗集中是与《蝶》(初来小苑中)合题为《蝶三首》,因为它的内容与蝴蝶完全没有关系,所以后来胡震亨在《唐音统签》中将其改名为《无题》.今学者刘学锴等著《李商隐诗歌集解》时也将其定名为《失题》.此外,《无题》(万里风波一叶舟)一诗,原编为集外诗,纪昀谓其“佚去本题而编录者署曰无题”②.所以,本文所实际讨论的《无题》诗为除以上之外的十四首无题者.

二.《无题》诗中用典的特点

根据笔者统计可知,李商隐十四首《无题》诗共用典37处,从中可以看出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一诗多典,道教气息浓厚

宋人吴坰在《五总志》中曾以“獭祭鱼”来称述商隐诗中的用典情况.李商隐十四首《无题》诗用典37处.在这十四首《无题》中,绝句为3首,律诗为11首.其中,绝句中用典2处及以上者有《闻道阊门萼绿华》3处.律诗中用典3处及以上者有《照梁初有情》6处、《飒飒东风细雨来》4处、《含情春晼晚》3处、《何处哀筝随急管》3处、《凤尾香罗薄几重》3处、《近者名阿侯》3处、《重帏深下莫愁堂》3处.诗中用典的密度极大,几乎是每句一典.

义山《无题》诗用典不仅多,更重要的是他诗歌中典故的来源多是道教的一些典籍,如《列仙传》的“秦楼客”、《真诰》的“萼绿华”、《汉武故事》的“送钩”等等.这些道教的典故使用多是其他诗人不曾用过的“生典”.这些本来简简单单的道教故事,经过义山的整合与安排,从而蔓延成道教化的诗的语言.他把这些前人较少使用过的事例灵活使用,使典故和诗歌完美融合,使整个诗境呈现出扑朔迷离之态.

(二)多边喻指,以典注我

钱钟书先生言:“比喻有两柄而复具多边.”(《管锥编》)钱钟书所言“两柄”指人们运用比喻,常将自己的主观感情依附在客观事物之上的,使客观事物本身具有褒贬二重性.“多边”指作为喻体的客观事物,具有多种性能.虽然,“两柄”、“多边”是针对比喻所提出的,但是这种多边喻指性对具有朦胧性的主题而言,是指诗中典故所呈现出的多种可能的特点.这在义山诗中表现在其典故主旨复杂且具有多重暗指性.

李商隐诗歌中的典故与主旨之间的关系不是一对一,而是一对多.所谓一对多,一方面是指一典对多典;另一方面就典与主旨而言指一典对多旨,在同一诗作中,某一典故所呈现出的诗歌主旨可能有多重方向.如《来是空言去绝踪》: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③

对于此句的注解,朱彝尊解释道,李此处的“刘郎”与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刘郎”当属一人,指汉武帝.冯浩亦注:“用汉武帝求仙事,屡见.”而今之学者刘学锴则提出了新的看法.他指出,“刘郎、蓬山虽用汉武求仙之事,实兼用刘晨阮肇事.传东汉永平中,剡县人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遇二仙女,被邀至仙洞.半载后返故里,子孙已七世.后重入天台访女,踪迹渺然.”④刘学锴认为这里实际兼用了刘阮一事.此句诗意为刘晨与阮肇两个人寻天台山未果,而遗憾自己与之相隔万里.诗歌传递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心情.在这里先抛开此诗的主旨,仅仅“刘郎”一典就已经生发出多个对应的典故,再加之“无题”之题,更耐人寻味.

李商隐心中的莫名惆怅情绪,不是用白描的手法娓娓道来,而是以典故诉说内心的波澜起伏,达到“以典注我”的目的.这也是李商隐《无题》诗乃至于其他诗晦涩难懂的一个根本原因.

(三)貌离神合,“意”“象”相生

所谓“意”指诗人作诗之诗心及主旨.“象”则指诗心所寄托之事、物于诗中的表现,即用典.“象”是喻指,“意”是所指.作者在文章中运用的所有艺术手法都是以外表的“象”来指达内在的“意”.

在《近知名阿侯》一诗中,诗的主人公为莫愁之子阿侯.“阿侯”可指单纯一人名,也可指歌姬,也可指令狐绹(以莫愁比令狐楚).明代吴乔认为,“以莫愁比楚,以阿侯比绹.曰:‘近知名’,则知是湖州被召时作.(复联)比绹之才宠.(末联)望其有韦平之拜.”⑤笔者认为,义山若以莫愁、皇帝喻王茂元,阿侯、赵飞燕、阿娇喻己.在旁人看来,义山身为茂元之婿本该是极“受宠”的,但是现实却没有很大的改变,茂元既将女儿嫁给义山,已是“黄金作屋”.义山以诗表示自己虽身为茂元之婿,但是仕途却并没有得到他的帮助,对当前仕途现状的一种叹息.

“无题”诗抒发李商隐于日常生活而来的“莫名”的感情,有时连他自己都无法清晰地临摹出当时的感觉,因而典故内涵在指向上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在读者看来,《无题》诗的典与意之间是割裂开来的,其“象”之喻没有完全阐释诗人的内在之“意”;但是对于诗人而言,典之“象”喻和内心之“意”是完全统一的,他立足于自己的情感和典面的结合处,使《无题》的“意”“象”统一,“意”因“象”更深情,“象”因“意”更深远.

三.《无题》诗用典的意义

(一)典故成就“无题”诗题

“朦胧美”向来是李商隐“无题”一类诗歌的外衣,而之所以产生这种朦胧性解读,一是因为“无题”诗题的命名,后世读者无法从作者漫长的人生经历与复杂的内心世界为“无题”寻得一个标准的情感题目.再者就是“无题”诗中的典故使用.

唐人善用典着比比皆是,惟李白、杜甫、李商隐之类称焉.而李商隐《无题》之类的诗歌几乎到了一句一典的境界.大量的生僻且蕴含道教意味的典故集结于一首以“无题”命名的诗歌之中,读者必然无法对主旨下定论.如“芙蓉塘外有轻雷”(冯浩注:《长门赋》:“雷隐隐而响起,声像君之车音.”)、“相见时难别亦难”(曹丕《燕歌行》“别日何易会日难.”)等等,这些语典、事典与诗篇完美结合,引起人们竞相传唱.那么,传唱的过程中人们必然要对其诗歌主旨进行探讨研究.从古至今,人们从未停止对无题的解读,是典故成就了“无题”这一诗歌魅力的迸发,引人探索.

(二)营造绮艳朦胧的独特诗境

义山沉浸于道教典籍之中,诗歌中的典故多选自神话传说、神异志怪小说和求仙访道等民间故事,并且使用了大量的道教意象.这些典故的连缀彰显出义山诗歌独特的风格魅力,从而营造出绮丽朦胧的独特诗境.

《相见时难别亦难》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一句.蓬莱作为神仙居住的住所,引起历代求仙之人的不断探寻,求仙之路本该艰辛难寻的,而李商隐此处却说“无多路”;“青鸟”作为王母的传信使者,而此时却也只是看看,并没有传递信息之意.纪昀批:“此亦感遇之作.”若是以“寄寓说”看这篇诗作的主旨,“蓬山此去无多路”指李商隐希望令狐绹能推荐他进入翰林院.以令狐的地位,商隐的才华,本来是举手之事,所以说“无多路”.但是由于令狐绹的无情,商隐多次陈情都未曾采纳,李商隐焦急的等待着好消息的传来,然而传信的使者却只是“探看”,并没有把他想听的结果传到.李商隐此处没有使用典故的本来含义,而是反用其意,将原来之“难”和今之“易”对比,原本简简单单就可以求得的仕途,但是却一直没有实现.他内心无比心酸失落.义山将自己的感情灌注其中,以道化的语言诉说自己的醇醇之情,乍一看平淡无奇,再一品韵味无穷.

(三)揭示作者隐秘幽深的内心世界

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中说李商隐是一位“总因不肯吐一平直之语,幽咽迷离,或彼或此,忽断忽续,所谓善于埋没意绪者”.通过《无题》一类诗歌中典故的多重含义,李商隐将其敏感晦涩,且变化丰富的情感隐匿其间.因此,读者须一层层的剥开羽翼包裹,才能探究的那颗脆弱的心,揭秘义山内心的真实感受.

如《飒飒东风细雨来》中“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此诗中典故意义非常隐晦曲折.贾氏、韩寿、甄宓、曹植四人之间的共性较少,相互之间的关系也不明显.贾氏与甄宓二人都是用情专一之人,但是在这两个故事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局,一个幸福美满,另一个天人永隔,惹人生憾.这样相对比的两个典故安置在一诗之中相对仗,即使我们假定李商隐此处是在借典立意,但是其背后诗人的情绪我们却难以琢磨,只能通过典故去细细揣摩.

(四)引起读者的强烈审美共鸣

李商隐《无题》诗将主旨寄寓诗中典故之上,从而激起特定的文化群体阅读时的审美感受,引起共鸣而达到情感升华.如《闻道阊门萼绿华》诗中一二句借用“萼绿华”之典描写女子的花容月貌,“萼绿华”本事指道教一女仙前来度阳欣成仙,她是一位不请自来的女子,商隐此处用“萼绿华”之名是否喻指上首诗《昨夜星辰咋夜风》中所结识的“女子”呢?二者的共性在于都是偶然见得,最后又分离的美女,萼绿华是度羊欣,此“萼绿华”是度商隐,让他在本来“类转蓬”的应官之行有了一丝慰藉.这种道教典故的深入使用是一般读者难以体味出的.当这一特定群体从自身的学识之中明了义山隐匿其中的情感,便唤醒了其强烈的情感共鸣,因而于头脑中筑构起李商隐诗中所营造的朦胧境界.

四、总结

李商隐的《无题》诗多采用前人不常用的典故意象来构建自己的诗歌语言,并且将自己复杂隐秘的感情包藏其中,引人驻足留恋.《无题》之美,美在韵味,美在典故,美在那种明明知晓却又道不明的感情.我们站在时间长河的下游仰望历史的璀璨星空,解读猜测着其诗歌典故背后的故事.而这些典故就好似薛定谔的猫一般与人周旋,充满着无限可能,却似乎也只有一种可能.

总而言之,无题因典故而显朦胧,典故因无题而更深邃.

参考文献

[1][清]纪昀.玉溪生诗说影印文澜阁本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张明非.李商隐无题诗研究综述[J].文化遗产,1997,2.

[3]杨柳.李商隐评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

[4]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8.

[5]王玉英.谈李商隐诗中的用典[J].辽宁师专学报,2008,5.

[6]孟祥君.鳞次比列獭祭鱼独恨无人作郑笺——李商隐诗文用典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

[7]董国华.李商隐“无题诗”中的“用典”辞格探颐[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8.

注释

①纪昀:《玉溪生诗说》影印文澜阁本《四库全书》第108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页

②转引自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274页.

③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467页.

④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469页.

⑤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440页.

(作者介绍:陈赛莉,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诗文研究)

李商隐论文范文结:

关于李商隐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李商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电商论文题目

2、电商论文选题

3、跨境电商物流论文

4、李约瑟难题论文

5、电商论文

6、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