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类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跟魏晋南北朝汉字史材料述论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

本文关于魏晋南北朝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魏晋南北朝汉字史材料述论

内容摘 要:魏晋南北朝是汉字隶书楷化、行书产生的关键时期,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研究这一时期文字所需要的材料大致分为出土材料和传世材料,其中出土材料又大致可分为碑刻、简牍、残纸、写卷、铭文、法帖、玺印和小件杂刻等,传世文献又可分为字书、旧注和传世文献用字等.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出土材料 传世材料

魏晋南北朝是汉字书体由隶转楷的重要历史阶段,也是行草书发展的重要时期,随之产生出一系列巨大的文字变革,文字形体各逞姿态,纷繁复杂.全面展示和科学清理魏晋南北朝汉字史,是一项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现实研究价值的工作.

文字实质上是动态书写的结果,书写的对象、工具、方式及载体均会对文体产生相应的影响,现在流传下来的各种文字均是靠不同载体保留下来的.就魏晋南北朝而言,文字的载体大致可以分为出土材料和传世材料两大类.其中出土材料又大致可分为碑碣、砖瓦、简牍、残纸、写卷、铭文、玺印和小件杂刻等,而传世文献又可分为字书、旧注和传世文献用字等.根据以上思路,我们拟对以上各种载体分别讨论.

一.出土材料

(一)石刻材料

魏晋南北朝文字研究的最大宗材料就是石刻材料.石刻类别不同,用途不同,其内容差别较大,特别是文字的使用,其差别更明显.如墓碑用字比较正规,异体字相对比较少,而造像记、买地券书写比较草率,用字比较随意,异体字、俗别字更多.学界对碑刻的分类很不统一,最少的仅分成四类,最多的分到四十多类.我们根据研究需要,结合六朝石刻的实际情况,并参考毛远明先生《碑刻文献学通论》,分为以下七大类.

1.碑碣

刻写有文字或者图案的竖立石头都可称碑碣,秦代称刻石,主要起纪念和标记作用.細分的話,方首、圭首者称碑,浑圆首则称碣,也可泛称不别.其主要类别是墓碑,刻写死者的生平事迹,用作对死者的纪念或作为坟墓的标记;也有文告、赞颂、记事、诗文碑以及各种经典铭刻.碑碣是碑刻文献语料的大宗,是研究魏晋南北朝的主要材料之一.

2.石阙

阙本是宫殿大门口两座左右对立的门楼,木制构建.后来改用石头,垒迭成石门台观,左右对峙,状如门阙,故称石阙.根据其建造地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宫阙、庙阙、墓阙、民居门阙等.

其中神庙阙和墓道阙最多,也最有特色.阙上常常刻镂浮雕,或线刻各种图案.有的刻有铭文,内容为姓氏、官爵、功绩,文字一般都比较简要,其功用主要在于标记或装饰.也有镌刻长篇铭文的石阙,如著名的汉代嵩山三阙,内容多颂扬之词,书法也甚精美.

3.摩崖

摩崖是刻写在山崖石壁上面的诗文、题字以及造像题记等碑刻的通称.字又作“磨崖”.其内容主要有以下七类:记事颂赞类、记人褒赏类、诗歌散文类、宗教经刻类、摩崖造像类、题名题记类、应用文书类.文风多典重文雅,也有部分铭文含白话成分.

4.墓志及其他幽埋铭刻

墓志是埋葬于坟墓中,记録与墓主姓名、籍贯、谱系、履历、寿年、卒葬年月、官阶品级、生平事迹、子孙概况等相关内容的碑刻文字的统称.历史上对墓志有不同的称谓,有的纯粹是名称不同,实质完全无别,有的则因对象、内容特殊而略有差异.墓志产生于东汉,发展于南北朝,数量巨大,异体众多.

5.石柱铭刻

石柱多为纪念、标志或者装饰而建,产生于汉代.古代造桥修路,建庙兴学往往要立碑或立石柱,镌刻铭文以述其缘起,记其经过,赞其功德.文末有捐资出力人题名,以张扬其善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祭祀庆典,战争告捷等,也要竖碑立柱,撰写铭文,以示纪念.

6.造像题记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广泛传播,佛教造像也风靡天下.流风所及,道教也有造像.很多造像都附有造像者的题记或愿望之类的文字,这类文字可统称造像记.造像多是以像设为主体,题记只是附属铭刻,故刻记并不十分在意.大多数造像记,其撰文人、书写人、镌刻人多非名家,书法都比较草率,往往俗体、讹字连篇.历史上也曾出现过造像记书法名品,如《龙门二十品》,终究数量甚微.造像记是魏晋南北朝碑刻的又一大宗,而且绝大多数文字属于手头字,因此也是研究文字的重要材料之一.

7.画像及其题字

碑刻画像主要是刻画在坟墓石壁、墓地祠堂、阙庙等石构建筑上的图形,包括人物、草木、鸟兽、云水等,属于中国丧葬习俗的一部分,人称“画像石”.其内容极其丰富,是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研究的重要材料.有的画像没有文字,只有图像,有历史、思想、文化、艺术、衣冠文物、宫室制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而有榜题,甚至有题记等文字的画像,其历史文献价值则更大.

(二)简牍材料

简牍是书写在竹简或木牍上的文字.在对殷墟甲骨的研究中,人们就发现了用朱笔写成的文字,在《尚书》中也有“唯殷先人,有典有册”的记载,这些现象表明简牍在当时就已经是重要的文字载体.因其材质容易腐朽,没有实物保存下来.现在发现的时间最晚的简牍就是三国两晋简,数量极为有限.主要有:楼兰尼雅汉晋木简.据不完全统计,尼雅和楼兰遗址所出汉文简纸文书共728件,绝大部分为魏晋时期的遗物.1966——1969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53号墓出土晋泰始九年木简1枚,内容为私人书信.1974年,江西南昌M1号晋墓出土木刺5枚,木椟l枚,内容为随葬衣物清单.1979年,江西南昌三国吴墓出土木刺21枚,木牍2枚,其中1枚木牍内容为随葬器物清单.1984年,安徽马鞍山东吴朱然墓出土木刺14枚,木楬3枚.1985年,甘肃武威旱滩坡19号墓出土东晋木椟5故,内容为墓主人身份、职位记事和随葬衣物疏.

魏晋南北朝最大宗的简牍材料是《三国吴简》.1996年于湖南长沙走马楼J22遗址中发现,数量达10万余枚,超过20世纪所发现其他简牍的总和.根据材质与形制,这批简牍从形式上可分为竹简、大木简、木椟、封检和签牌等,从内容上可分为符券、薄籍、书檄、信札,还有一些杂类.时限包括东汉中平二年(185)至嘉禾六年(237),但绝大多数为孙吴年号.主要是长沙郡与临湘侯国的地方文书档案.

吴简的文字处在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过程中,各种书体相互交杂,隶书、楷书两种特征在同一个字中出现的情况极为常见,同时还有行书、草书等书体特征.除了在书体上表现出鲜明特征之外,其文字应用现象也比较突出,表现为古今字、异体字、假借字,多种多样,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汉字史的重要文献.

(三)六朝写卷

敦煌遗书,主要指敦煌17号藏经洞出土的敦煌写本.敦煌写本最早可考的是李盛铎、张伯驹藏《佛说五王经》①,其题记标注的时间是曹魏景初二年(公元238)九月十六日,最晚的Ф.32A《大般若波罗蜜多经》②为宋咸平五年(西公元1002)七月十五日写成.前后相距700多年,跨越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初等几个时期.魏晋南北朝敦煌写本是早期敦煌遗书,始于曹魏建国(公元221),止于陈后主祯明三年(公元589).材料内容主要有佛经、古籍、文书等,其中以佛经写本最多.

早期敦煌遗书反映了汉字书体的“转型期”,即从隶书过渡到楷书的萌发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以隶书为母体的不甚成熟的楷书模式.具体来说,先后有两种形态:隶楷型和魏楷型.隶楷型是汉隶之余续,方笔体势为其主要特征.魏楷型,是隶楷的进化,圆笔笔意是这种书体的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虽已产生行书和草书,但敦煌反映比较迟钝,仍然以魏楷体为主,行书和草书的写本很少,特别是整文的行草书尚未发现.

文字使用方面,敦煌写本除了正字以外,还存在大量的俗字,异体字、讹误字、草书楷化字、记号字等.这些文字的出现直接导致了部分文字的字形、结构、构件甚至笔画等破坏了原有的构字理据,同时建立了新的构字理据,从而,把文字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四)楼兰汉文残纸文书

楼兰作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是中西交通的枢纽.关于楼兰的最早记载是《史记》.《史记·匈奴列传》记载了公元前176年匈奴冒顿单于致汉文帝的信札“定楼兰、乌孙、呼揭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东汉以后渐趋隐没.十九世纪末,瑞典科学家斯文赫定深入中国新疆地区,发现了楼兰古城及其大批的文物,其中包括著名的楼兰残纸文书.历经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楼兰残纸文书先后共有五批出土.

第一批出土文书是1901年3月斯文赫定在对罗布淖尔是否是游移湖的地理考察中,发现了楼兰古城,在城中挖获木简残纸共157件.1906年12月斯坦因第一次来到楼兰古城,挖掘出土第二批汉文简纸文书,共201件.1901年3月日本大谷探险队员橘瑞超,进入罗布荒原,考察楼兰遗址期间获得第三批汉文简纸文书共49件.1941年2月斯因坦第二次来到楼兰,对楼兰古城及附近十余处遗址和墓葬进行挖掘,获取第四批汉文简纸文书103件.1980年4月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侯灿,深入罗布荒原对楼兰遗址调查发掘,出土第五批简纸文书共65件.

楼兰残纸与甲骨文、简牍等出土文献相比,虽然在数量和规模上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但它作为目前出土的最早的写在纸上的文书,在地理、历史等研究方面均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楼兰残纸文书处于我国文字发展的过渡阶段,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等多种书体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对汉字形体产生重要影响.对于语言文字和书法艺术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

(五)六朝书帖

魏晋南北朝还是书法名家辈出的时代,如曹魏有曹操,三国时魏有胡昭、钟繇、卫觊,吴有皇象.西晋有索靖、卫瓘.东晋政治掌握于门阀大族,而对书法的崇尚与学习是这些大族的门风.王、谢、郗、庾是南朝书风最盛的四个家族.王廙、卫夫人、王导、王敦诸家承流于前,王洽、庾翼、郗愔、王珉接响于后,而二王父子领一代之.不仅如此,南朝宋还有有羊欣、孔琳之、萧思话、范晔、薄绍之;齐有王僧虔、王慈、王志、张融;梁有陶弘景、萧子云;陈有释智永.笔墨相继,代代不绝.这一代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法帖.如钟繇的《尚书宣示表》《贺克捷表》《荐季直表》,索靖的草书的《七月帖》《月仪帖》,卫瓘的草书的《顿州帖》,陆机的《平复帖》,王廙的楷书《祥除帖》与草书《嫂何如帖》,王洽的楷行相间的《仁爱帖》、草书《辱告帖》,庾翼的《故吏帖》,郗愔的《廿四日帖》《九月帖》《远近帖》,王羲之的《姨母帖》《初月帖》《丧乱帖》《二谢帖》《奉橘帖》《得示帖》《频有哀祸帖》《孔侍中帖》《忧悬帖》,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廿九日帖》《授衣帖》《卫军帖》《思恋帖》《十二月帖》《乞假帖》,王徽之的《新月帖》《得信帖》,王珉的《此年帖》《力书帖》,王珣的《伯远帖》,羊欣的《移屋帖》《足下帖》,萧思话的《节近帖》,薄绍之的《回换帖》,王僧虔的《太子舍人帖》,王慈的《翁尊体安和帖》《柏酒帖》《汝比帖》,王志的《喉痛帖》,智永的《真草千字文》等等.这些不仅是重要的学习书法的模板,也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字的重要材料.

魏晋南北朝法帖虽然真迹甚少,多为唐宋摹本,与原文有一定的差距,但总体上还是保留了当时文字的特征,如《集王圣教序》,虽为后世的集字和摹本,但基本保留了王羲之书法的精髓.如果从文字结构而不是就书法神韵的角度看,则与原文应无多少差异.魏晋南北朝是隶书向楷书转化的最关键的阶段,隶、草、楷、行融为一体,作为手写的法帖更是如此,因此造成大量的异体字、俗字、讹字,同时产生出一些新的字形,这为我们研究当时文字提供了有用的材料.

二.字书材料

魏晋南北朝是文字训诂的又一个期.自三国至隋,所著字书近百部,如按汉字形体编排的晋吕忱《字林》、南朝梁顾野王《玉篇》,按字音分韵编排的魏李登《声类》、晋吕静《韵集》等.惜时代久远,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字书已经亡佚,不见全本.

《字林》是我国辞书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字典,后人称之为“上承《说文》,下启《玉篇》”.《字林》之学在唐朝时几与《说文》齐名,其后逐渐消亡,至今已无传本,唯清人广泛搜罗辑得其所释字词约一千六百六十个,加之今人所辑零星片断,总数约为原书的六分之一,其中尤以任大椿《字林考逸》一千五百余条为甚.这些都为后人研究《字林》一书保留了珍贵的资料.

《玉篇》是南朝梁顾野王所编纂的一部字典,与《说文》以小篆为字头不同,《玉篇》是以楷书字头编排的字典.现在的《玉篇》已非原来面目,唐代处士孙强曾修订增字,到宋代陈彭年又再次重修,增字很多,但又被删节了大部分释义,只保留了极简单的注释,取名为《大广益会玉篇》.据唐代封演《闻见录》载,《玉篇》共16917字,现存本则为22561字,大约是孙强等后人陆续增加的.与《说文》对照,《玉篇》原本多出7564字,今本多13208字.从十九世纪开始,又陆续从日本影印回保留的唐代《玉篇》残卷三种,取名为《原本玉篇》.它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南北朝文字的原貌,是研究南北朝文字的重要依据.

三.旧注材料

魏晋时期保存下来的古书旧注,三国时期主要有王弼《周易注》、何晏《论语集解》、韦昭《国语注》.晋代有郭璞《尔雅注》《方言注》《山海经注》,此外,王肃、服虔亦曾为典籍作注,惜他们的著作都没有保存下来,而只是在后人的著作中有所摘录.还有裴松之《三国志注》,其子裴骃《史记集解》.

魏晋以后出现了一种注释新样式,即音义体.南朝梁皇侃《论语集解义疏》,以何晏《论语集解》为主,兼采老、庄玄学,不拘家法,阐发经义,是南学的主要经注之一.据典籍记载,魏晋南北朝古注还很多,惜后世多已亡佚.值得注意的是,陆德明于唐初撰成《经典释文》十四种,其中搜集了大量异文材料,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的字形多有引据,也可以作为该时期文字研究的佐证.

参考文献

[1]毛远明:《碑刻文献学通论》,中华书局,2009.

[2]刘延玲:《魏晋行书构形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长沙简牍博物馆、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组:《2003年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重大考古发现,《出土文献研究》(第七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黎石生:《近年来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第4期.

[5]王素、李方:《魏晋南北朝敦煌文献编年》,新文丰出版公司,1997.

[6]蔡忠霖:《敦煌汉文写卷俗字及其现象》,文津出版社,2002.

[7]侯灿、杨代欣:《楼兰汉文简纸文书集成》,天地出版社,1999.

[8](梁)顾野王:《原本玉篇残卷》,中华书局,1985.

[9](北齐)魏收:《魏书》,中华书局,1987.

[10](魏)王弼:《周易注》,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11]刘涛:《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注 释

①王素、李方:《魏晋南北朝敦煌文献编年》,新文丰出版公司,1997年,第3页.《中国古本释语集录》认为可疑.

②据原苏联公布之敦煌遗书目录中,第229号为宋真宗景德三年(公元1006).

基金项目:本文为西南大学创新团队项目“基于出土文献综合研究的文化推广工程”(项目号:SWU1509395)成果.

(作者介绍:顾盼,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2015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汉字史;张显成,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二级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以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

魏晋南北朝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魏晋南北朝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魏晋南北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